APP下载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制造业贸易成本测度分析

2022-04-01张嘉洛褚晓飞

北方经贸 2022年3期
关键词:金砖制造业出口

张嘉洛,褚晓飞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一、引言

制造业的发展对于工业化的进程作用极为重要,在提升综合国力和国民经济发展中是支柱型的产业,贸易摩擦的持续给贸易成本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在复杂的贸易形势下,正确测度中国制造业的对外贸易成本,把握其演变趋势和特点,对正确认识我国制造业对外贸易的复杂形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金砖国家经济往来现状

金砖国家是新兴经济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也是全球化深入的产物,其各个国家资源与优势互补。进入21世纪以来,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集,以制造业贸易出口额为例,近年来,中国对其他四个金砖国家的制造业出口贸易额不断增加,其中2018年中国对其他四个金砖国家的制造业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 730.68亿美元,占2018年中国制造业对外出口总额的7.05%左右,并且逐年呈上升趋势。

图1 其他四个金砖国家对中国的制造业出口贸易总额(2001-2018)单位:美元

如图所示,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制造业贸易往来不断增加,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018年俄罗斯对中国的制造业总出口达到555.54亿美元,巴西对中国的制造业总出口达到361.17亿美元。其他金砖国家对中国贸易出口额的比例不断上升,2018年巴西对中国的总出口占巴西对世界总出口的18.71%,俄罗斯对中国的总出口占俄罗斯对世界总出口的12.65%

金砖国家多边制造业的贸易联系日益紧密,在全球进出口贸易的所占份额大幅度上升,是国际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探索研究中国与其他四个金砖国家制造业贸易成本的影响因素及潜力,对新常态下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图2 中国对其他四个金砖国家的出口贸易总额(2001-2018)单位:美元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贸易成本测度的研究

钱学锋和梁琦(2007)总结了其不足之处指出传统模型未考虑到多边阻力的影响。Novy(2006)在Anderson and van Wincoop(2003)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数学公式推导以及变换,得出一个相对来说降低贸易成本测算难度的模型。随后两年,Novy对这个模型进行改进,推翻了之前认为双边贸易成本是对称的这一严格假定;novy在2011年对模型又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和发展,使模型更加完善。

本文根据novy 2011年提出的贸易成本引力模型方法,对中国与其他金砖五国的双边贸易成本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分析。

(二)关于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往来的研究

有学者对金砖五国的合作潜力从不同方面作出阐释:汪巍(2020)对金砖国家合作作出积极的预测,肯定了金砖五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对金砖国家合作作出肯定。蓝庆新、唐琬(2019)利用扩展引力模型测算了中国自其他四个金砖国家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潜力;聂聆、陈诗雯(2020)指出,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绝大多数制造业价值链的多数环节互补性较强;史沛然(2019)使用偏离份额法,在产品层面构建了金砖国家对华出口潜力矩阵,指出中国与金砖国家之间有着较为良好的发展空间。

也有学者对于中国与金砖五国不同行业之间的贸易潜力与贸易比较优势作出研究:陈杨(2019)指出,在服务行业中,金砖国家各自表现出了不同的比较优势;宋甜等(2020)测度出金砖国家农产品的贸易潜力和贸易效率;呙小明、黄森(2020)的研究则是更进了一步,研究了在金砖机制下,中国与巴西的农产品贸易结构较为集中,存在贸易逆差。

也有作者在此基础上,对各方在农产品方面的贸易潜力空间进行了研究。史沛然(2019)在偏离份额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产品层面的金砖国家对外出口矩阵,指出在与中国的贸易中,资源型的产品与中高科技的产品在金砖国家对华贸易中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关于中国与金砖国家制造业的研究

郭龙飞、赵家章(2016)在论文中使用了国际投入与产出模型,指出未来金砖国家贸易的发展趋势是高新制造业,应该有效地应用和采取各种手段对制造业进行支持,促进金砖国家制造业的发展。王绍媛、刘瑶、李国鹏(2013)分析了金砖国家制造业与不同技术行业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的比率,相关数据证明得出结论,在金砖国家之中,中国的制造业处于优势集中的低技术行业。中国应该借鉴其他金砖国家的经验,加强对高端制造业的支持。

四、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制造业贸易成本测算

下面介绍novy的贸易成本引力模型,据此测算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2004—2018年间的双边贸易成本,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双边贸易成本的历史变化趋势、特点等因素进行分析。

(一)测度方法

双边的贸易成本是非对称的(t≠t),国内贸易成本也不尽相同,t≠t,其方程如下:

γ衡量的是双边贸易成本t和t相对于两国国内贸易成本t和t的高低。直观地看,如果双边贸易流x和x相对于国内贸易流x、x提高了,则一定是两国之间的贸易比国内贸易变得更加容易了;反之,则会下降。

此后Novy又进一步提供了一个部门对外双边贸易成本的方法:

式中,γ即为k行业面临的双边贸易成本。x为k行业地区i国内(区域内)贸易,x为k行业国内(区域内)贸易。x为k行业地区i对j的出口,x为k行业地区j对i的出口,为k行业的产品替代弹性。

(二)数据来源和参数选取

1.中国与金砖国家的相互出口数据(xij、xji)

出口贸易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数据库(UNcomtrade)。

第一,在SITC3中找出属于制造业的产品200余类。

第二,利用SITC3对照表,在UNcomtrade数据库中SITCREV3分类项下检索,找出中国与金砖国家各类制造业产品的相互出口贸易额。

第三,将属于制造业的二百余类产品的贸易额相加,得出中国与金砖国家2004~2018年制造业相互出口贸易总额。

2.国内贸易(x、x)

国内贸易是总收入与总出口的差额,即x=y-x。其中,x是i国的总出口,y是总货物产出。

首先,在世界银行中可以找到制造业占GDP的比率,找出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2004~2018年的GDP,得到各国国内制造业生产总值。

然后,在UNcomtrade数据库SITCrev.3分类项下检索中国和金砖国家制造业各产品对外贸易额,加以总汇得出2004~2018年每年的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制造业对外贸易总额。

3.替代弹性(σ)

现有文献中关于σ的设定都是依据Anderson(2004)的研究结论,将替代弹性σ设定在5-10之间,且一般取值为8。按照以往学者的经验做法,本文的替代弹性取值为8。

(三)测度结果

根据novy的理论模型,本文测算了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2004—2018年间的双边贸易成本情况(测算结果见表1)。

表1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制造业的双边贸易成本测度结果(2014—2018年)

由于2008年出现金融危机对全球的贸易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本文将贸易成本的变化从2004年至2018年分成两个阶段:2004年至2008年、2008年至2018年,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4年至2018年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制造业贸易成本都呈现出下降幅度,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俄罗斯,在2004年至2008年之间,双边的制造业贸易成本下降了20.26%,下降幅度最小的是巴西。

表2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制造业的双边贸易成本下降幅度(2014—2018年)

2008年至2018年期间,中国与金砖国家的制造业贸易成本略有变化,中国与印度和俄罗斯的贸易成本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与南非的贸易成本测度下降得较小,为2.44%。值得一提的是巴西,在此期间,巴西与中国的制造业贸易成本下降了17.84%。

但是从总体来看,2004年至2018年的15年期间,中国与金砖国家的贸易成本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巴西在15年间与中国的制造业贸易成本下降了26.64%,且2018年巴西与中国的制造业贸易成本最低,也为四个国家中最低的。印度的下降幅度较小,为9.42%。为了更加直观地看出各贸易成本的趋势,绘制了折线统计图。

图3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制造业双边贸易成本变化趋势图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成本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这充分说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开放度不断提升,依赖程度也不断提高。从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成本折线图,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中国与南非和印度是属于高贸易成本国家,中国与俄罗斯和巴西是低贸易成本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从表1可以看出,2004—2018年期间中国与俄罗斯的双边贸易成本始终是最低的。2004年,中国与俄罗斯双边贸易成本为1.4085,在当时低于所有金砖国家。中俄较低的双边贸易成本,与双边国家连续的经济政策及稳定的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关系密切。

一是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量都较大,出口贸易额中排在金砖各国的前列;二是俄罗斯与我国的外交关系较好,中俄外交关系良好能促进贸易成本减少。中国想要与金砖国家建立更加紧密的贸易关系,需要吸取中国与俄罗斯贸易往来的经验,使贸易成本进一步降低。

五、中国与金砖国家制造业贸易成本的影响因素

(一)模型的设定与说明

结合贸易成本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中国与金砖国家制造业贸易成本测算的结果及初步分析,我们通过实证研究探寻影响我国与金砖国家制造业贸易成本因素,包括:距离、GDP、汇率、GNI、人口、国家因特网使用人数、是否是中国的邻国,由此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变量解释如下:

gdp代表两国经济规模。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gni代表国内消费水平。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数数据库WDI。

Internet代表国家使用互联网人数的占比,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pop代表人口规模,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exchange代表各国兑美元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反映汇率因素,会带来出口的下降,不利于减少贸易成本。

(二)回归模型结果分析

文章聚焦4个国家,15年数据,属于短面板数据经过检验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用EVIEWS8.0估计的固定效应模型的结果如下:

回归结果显示,R为0.98,说明该模型拟合优度高,对真实值的解释力较强;观测值符合面板数据模型的数据数量要求;5个解释变量均显著,其中GDP的估计系数为0.4166,在10%的置信度水平上显著,说明平均经济规模越大贸易成本越低;人口规模的估计系数为-0.0298,在1%的置信度水平上显著,说明人口规模对制造业的影响力为负,人口规模越大,贸易成本降低,说明人口规模带来贸易成本的降低;汇率变动的估计系数为0.9218,在1%的置信度水平上显著,说明汇率水平的增大会加大贸易成本;出口的估计系数为-0.1896,在10%的置信度水平上显著,说明出口的增大会降低贸易成本,贸易往来越频繁,双边贸易成本越低;每百人使用Internet的估计系数为-0.0049,在5%的置信度水平上显著,说明互联网的普及会降低贸易成本。从数值上看,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经济规模和出口,影响最小的是人口因素。总的来说,估计结果符合经济规律。

六、结论与建议

总的来说,中国与金砖国家的经济与贸易的大幅度增长带来了贸易成本的下降,但是短期之内还是受到了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尤其表现较为明显的是2008年前后,不管是双方相对出口的绝对值,还是双方的制造业生产能力,短期之内的变动,与理论分析相符合,也符合实际情况。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全球化的程度也会进一步加深。

从主要贸易国家来看,中国与俄罗斯、巴西的贸易经济成本较低,说明双方经济存在较大的贸易潜力,双方优势互补,为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正面积极的影响,双方必将从贸易中获利。

引力模型之下,贸易成本受经济规模、汇率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说明汇率的变化对双方经济的发展会有较大的影响,国家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汇率的相对稳定,使之对外贸的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因此,本文针对贸易成本构成要素并结合上述结论对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当前,经济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逐渐调整制造业的产业经济结构,努力适应新常态,推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良好贸易往来,金砖国家也应该逐渐地促进贸易一体化,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

第二,汇率对于制造业的贸易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是难以进行把握与调控。但是,汇率在双方的对外贸易中的影响又是难以忽视的,所以中国与金砖国家应该通力合作,增强汇率的平稳能力。

总之,金砖成员国是发展经济体的领头羊,成员国之间进行更深层次、更具探索性的经贸合作尝试,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示范和引导意义。

猜你喜欢

金砖制造业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年前8个月越南天然橡胶出口增长9.2%
“2017年金砖五国电影展”举行
创新合作为金砖国家增色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