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宣教在肺癌患者围术期中应用的效果及价值研究

2022-03-31缪月婷

安徽医专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因性肺癌满意度

缪月婷

现阶段,肺癌作为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疾病,手术后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的概率高达12%,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其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到患者呼吸功能和有效排痰[1]。相关研究表示,通过对患者开展健康的科学指导,可有助于患者围术期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利于患者的康复[2]。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新媒体的优势日益突显,基于此本文围绕肺癌患者健康宣教的实施效果和价值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开展肺癌治疗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序贯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均为男性患者。对照组患者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6±3.57)岁;观察组患者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7±3.4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经病理检查确诊,符合临床关于肺癌相关诊断标准;具有正常的沟通表达能力,神志清楚;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肾重要器官器质性疾病;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合并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疾病患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干预方法 即对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围绕疾病化疗相关知识、治疗时间、疗程展开介绍,并对治疗期间的作息、饮食及心理展开调节。同时普及关于放疗相关性并发症方面的类型、应对方式及注意事项等知识。

1.3.2 观察组实施健康宣教方法

1.3.2.1 入院指导 患者入院后,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并告知管床护士、医生及病房护士长,向其发放住院手册,让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对病区环境熟悉。主动积极地与患者沟通,向其介绍护理实施干预的流程及方法,根据疾病治疗制定的化疗方案向患者介绍化疗后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床边讲解为主,引导患者建立对不良症状处理的认知,缓解不良情绪。

1.3.2.2 心理干预 引导患者建立对肺癌的理性认知,能够平和接纳疾病,纠正原有的退缩保守性观念,矫正其过于依赖医务人员、被动接受护理措施的错误习惯。鼓励患者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根据经济条件、社会支持、身体状况调整治疗的目标,有效地提升生活品质。定期展开集体授课,及时传递更新疾病知识,对家属实施照护指导,以此给予患者一定的有效社会支持。在治疗放松期间鼓励患者可通过学习视频、听音乐等方法,实施冥想来做正念减压。

1.3.2.3 生活方面 了解患者的生活爱好,鼓励其从事力所能及的一些生活习惯,如参与康复锻炼、培养规律的生活习惯和爱好,如散步、养花、练瑜伽、阅读等。借助多媒体渠道播放相关的学习视频。定期组织座谈会,交流和分享治疗的体会和心得,减轻负性体验,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做整理并及时解答。

1.3.2.4 实施多元化的健康宣教 可借助集体授课的形式让患者总结对于存在不良症状的一些处理方法,应对负性情绪方面的一些收获。引入“榜样示范”患者模式,让其介绍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治疗的经验,在座谈会中促进感情交流,增进资源共享,有助于改善患癌体验,并积极主动地向提高生活质量踏出第一步。指导病友之间互相点评,引导者可结合时机做总结评价,对患者感知控制能力方面进行提升。

1.4 观察指标 评估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获益感评分、癌因性疲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其中疾病获益感评分使用中文版益处发现评定量表(BFS量表)进行患者益处发现水平的测评,采用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示疾病获益水平越高[3];癌因性疲乏评分使用Piper疲乏量表(FPS量表)对患者疲乏程度展开判断,评分越少表示病情越轻[4];护理满意度根据护理内容、态度、方法等方面展开评分,分为满意(80分以上)、一般(79~60分)和不满意(59分以下)。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疾病获益感评分、癌因性疲乏评分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护理满意度用%(率)表示,并且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疾病获益感评分比较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获益感评分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疾病获益感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疾病获益感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接受 家庭关系 世界观 个人成长 社会关系 健康行为对照组 34 2.32±0.26 2.43±0.34 1.85±0.36 2.62±0.53 2.54±0.32 2.25±0.43观察组 34 2.94±0.38 2.89±0.33 2.29±0.33 2.95±0.42 3.21±0.43 2.95±0.31 t 7.8516 5.6609 5.2534 2.8454 7.2886 2.7895 P 0.0001 0.0001 0.0001 0.0059 0.0001 0.0069

2.2 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对比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评分中情感、感知、行为严重度和认知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情感 感知 行为严重度 认知对照组 346.14±1.253.95±0.56 5.88±1.58 4.28±0.64观察组 344.22±1.113.25±0.72 4.03±1.12 3.44±0.61 t 6.6970 4.4748 5.5699 5.5398 P 0.0001 0.0001 0.0001 0.0001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 论

肺癌在全球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也是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临床治疗中多使用手术、化疗和放疗方法,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有高达60%以上的患者需要实施放射治疗,为此在治疗中需要承受较高的心理压力和并发症,对康复带来不利的影响。为此需要加强在患者治疗期间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正确理性地看待疾病和治疗,有助于其改善生活质量。

本研究对肺癌患者应用健康宣教方法,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获益感评分、癌因性疲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在肺癌患者围术期阶段开展健康宣教方法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性护理干预方法。分析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第一,健康宣教方法在制定流程中围绕认知、行为和情绪方面展开,着重唤醒患者关于疾病方面的初级认知,以此掌握需求并获取与患者情感方面的共鸣,随后输入正确的信息来引导患者对原有错误认知实施纠正,建立新的认知层面,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在掌握了新的认知后有助于患者自主迁移运动,在生活中提高了感知控制能力[5]。第二,在护理中根据掌握的患者薄弱认知区域为入手点,鼓励患者积极参与锻炼、社会活动,组织其交流心得,不仅锻炼语言能力,也可以提高认知能力。患者能够对肺癌放疗的知识和要求建立正确的认知,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建立良好的应对方法,有助于患者疾病信心的提升[6]。另外,使得患者合理地运用自身内外的资源,调节家庭关系,获取有效的帮助和社会支持,由此大大提高了疾病获益感,降低了癌因性疲乏水平。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健康教育后的患者具有较高的疾病治疗依从性,能够更为理性和客观地看待疾病,能够接受来自家人、朋友和社会人士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其社会亲密度的提升[7]。

综上所述,在肺癌患者围术期开展健康教育,在改善患者的疾病获益感、癌性因子疲乏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因性肺癌满意度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心理支持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中国每年78万人确诊肺癌医生忠告,预防肺癌,晚上请坚持四不要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近亲得肺癌自己早预防
北京新发恶性肿瘤 肺癌约占两成
我们都有“心因性”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