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判性护理干预在产褥期痔疮病人中的应用

2022-03-31张志芳田丽园杨绮莉

循证护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产褥期痔疮舒适度

张志芳,田丽园,杨绮莉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广东528000

痔疮为肛肠科常见疾病,即肛管与肛门周边静脉丛出现曲张情况至质软静脉团块,病人多表现为疼痛、水肿及便血等[1]。产妇分娩后发生痔疮概率较大,有调查研究发现,50%~60%的产妇分娩后会出现痔疮,一方面,因妊娠后子宫增大,对直肠静脉造成压迫,致其扩张充血,静脉无法有效回流导致痔静脉曲张引发痔疮;另一方面,分娩时产妇屏气用力,从而加重痔疮严重程度,引发一系列水肿、疼痛等不适感[2]。以往临床实施的常规护理干预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产褥期痔疮疼痛感,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评判性护理干预为临床实施护理干预时对其进行评判性分析,根据病人需求制定适宜、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尽最大可能满足病人护理需求[3]。为有效缓解产褥期痔疮水肿及疼痛,提高舒适度,促进产后康复,本研究对2018年7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产褥期痔疮病人实施评判性护理干预,且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95例产褥期痔疮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足月分娩且为单胎;②分娩期间未发生Ⅱ度及以上会阴撕裂;③痔疮存在局部水肿及疼痛症状;④既往无痔疮手术治疗史及注射治疗史者;⑤研究对象及其家属知情本研究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肛周脓肿、肛瘘、肛门失禁及肛裂等肛门疾病者;②存在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等疾病者;③存在意识障碍,合并精神疾病者;④存在严重出血倾向者;⑤治疗依从性差,中途退出研究者。将所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n=48)与对照组(n=47),干预组:年龄22~37(29.07±8.54)岁;分娩孕周37~40(38.02±1.34)周;对照组:年龄21~39(31.26±9.03)岁;分娩孕周38~40(39.56±1.23)周。两组年龄、分娩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1 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病人沟通、交流,全面了解病人生理及心理情况,耐心为其讲解产褥期出现痔疮的原因、治疗方式、干预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等,以重新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密切观察病人心理变化情况,采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及热情的服务以充分取得病人信任,积极给予其安慰与关怀,以有效缓解其病灶疼痛及思想负担。

1.2.1.2 日常干预

密切观察产褥期病人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确保其睡眠充足,并为其营造舒适、整洁、干净的居住环境,确保病房内温度与湿度适宜。

1.2.1.3 痔疮护理

告知病人产褥期做好会阴的清洁工作,避免感染;若产妇痔疮较轻微,可对肛门温水冲洗后,采用马应龙痔疮膏涂抹肛门,并用手法还纳法将痔疮送回肛门;指导病人做缩肛训练,并取屈膝侧卧位;若产妇痔疮较严重,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控制温度为45 ℃左右,并给予热水袋热敷,控制温度为60~70 ℃,以产妇感觉舒适为宜,以有效改善疼痛及水肿程度[4]。

1.2.1.4 疼痛干预

告知产妇排便前后进行坐浴熏洗,以有效缓解水肿及括约肌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感;指导产妇以卧位哺乳,防止长时间坐位对肛周产生压迫加重痔疮疼痛;指导并监督产妇做好功能训练,每日积极练习缩肛,以提高盆底肌力量,改善肛门周围血液循环,促进排便,以缓解疼痛感[5]。

1.2.1.5 饮食干预

告知产妇以纤维素丰富类食物及清淡饮食为主,多食新鲜瓜果蔬菜,禁食辛辣、刺激类食物。

1.2.2 干预组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评判性护理干预,共干预8周,具体如下:

1.2.2.1 了解评判性思维概念,实施护理

评判性思维指个体存在于复杂环境中时,可灵活、清晰采用自身丰富的经验知识,了解问题所在并选择合适的解决手段,同时在反思的基础上合理分析、推理,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并选用最适宜的高级思维形式与方式去解决问题[6]。因此,护理人员为产褥期痔疮病人实施护理时,应采用评判性思维方式全面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情况,认真执行医嘱,实施相关护理措施,并采用质疑及探究的思维相互鼓励,以顺利实施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1.2.2.2 采用评判性思维观察病情,发现问题

护理人员为病人实施护理工作时,应仔细分析该护理措施是否可行,是否存在更合理的护理措施;采用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该护理措施对病人有无帮助;为病人实施整个护理计划时,应仔细思考自身行为,同时清楚了解整个护理过程有无借助其他资源帮助病人;全面了解病人的个体化因素,为病人实施护理时其有无个性化的护理需求,是否存在其他影响病人康复的因素;针对个性化病人是否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若存在同样情况的病人,是否实施同样的护理方案等[7]。

1.2.2.3 采用评判性思维解决问题,以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疼痛为产褥期痔疮病人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有效缓解其疼痛感,护理人员可采用评判性思维的方法,指导产妇以卧位为主,并以卧位哺乳,再积极评估其疼痛程度,若无任何改善,应根据产妇自身具体情况对护理措施进行持续性改进;若产妇有便秘及尿潴留等情况,易增加腹压,加重痔疮,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并配合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有效改善产妇疼痛程度,提高其舒适度[8]。

1.3 观察指标

1.3.1 水肿程度

参照相关文献[9]评估两组产后24 h、48 h、72 h痔疮水肿程度,产妇痔疮无水肿计0分;痔疮<1/4肛周且轻度水肿计2分;痔疮占1/4~1/2肛周且出现明显水肿计4分;痔疮占1/2肛周且水肿严重计6分[10]。

1.3.2 疼痛程度

采用数字疼痛量表(NRS)评估两组产后24 h、48 h、72 h疼痛程度,采用数字计量的方式评估两组疼痛程度,评分0~10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评分越高表示病人疼痛程度越严重[11]。

1.3.3 舒适度

采用本院针对痔疮病人自拟舒适度评分表评估两组舒适度,包括生理舒适度和心理舒适度2个方面,总分10分,分值越高表示病人舒适度越高,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51,相关系数为0.914,信效度良好。

1.3.4 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该问卷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及社会功能4项内容,各项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生活质量越好[12]。

1.3.5 护理满意度

采用本院自拟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估病人对护理满意度情况,内容包括护理规范性、服务态度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3个方面,总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9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35,信效度良好。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水肿程度(见表1)

表1 两组产后水肿程度比较 单位:分

2.2 疼痛程度(见表2)

表2 两组产后疼痛程度比较 单位:分

2.3 舒适度(见表3)

表3 两组产后舒适度比较 单位:分

2.4 生活质量(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单位:分

2.5 护理满意度(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3.1 评判性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产褥期痔疮病人产后水肿及疼痛程度

妊娠时产妇子宫逐步扩大,静脉回流阻力及下腔静脉压迫增大,血液由子宫静脉逐步流至髂内静脉,影响盆腔静脉回流,最终升高盆腔静脉压[13]。若产妇盆腔静脉压达到10 mmHg(1 mmHg=0.133 kPa)时则发生血流阻碍,髂内静脉瓣膜受到损伤后迅速降低肛门直肠静脉丛的血流,逐步扩张静脉迂曲而出现痔疮[14]。产褥期痔疮水肿及疼痛对产妇的日常休息及康复均存在较大影响,同时产妇自身心理、家庭因素、外界环境、日常饮食及休息等均对疼痛存在一定影响。目前,临床上多以消除诱发痔疮水肿疼痛的症状,为改善产褥期痔疮的主要解决方式,故相关护理措施显得至关重要。侯丽丹等[15]研究发现,中药熏洗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可减轻痔疮病人疼痛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后48 h、72 h干预组水肿程度、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评判性护理干预可改善产褥期痔疮病人水肿及疼痛程度。分析原因多为评判性护理干预为近些年新型的护理手段,该护理措施在充分展现思维的同时,更注重创造性思维,并以处理现实问题及改善现状为护理重点[16]。为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时,评判性思维根据所有病人自身特点为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主要通过心理状态、膳食营养及日常生活起居等出发,及时评估并分析对病人康复产生影响的因素,由此准确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达到理论实际的有机统一,由此有效改善产褥期痔疮病人水肿及疼痛程度。

3.2 评判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产褥期痔疮病人舒适度

产褥期痔疮为临床常见肛肠系统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孕妇因生产易增加痔疮发生率,严重影响产妇日常生活及新生儿喂养。产妇因子宫逐步增大对直肠造成压迫,且因第二产程屏气用力,腹肌收缩增加腹腔压力,对门静脉及下腔静脉具有较大影响[17]。此外,娩出胎儿后,对产妇肛管及直肠末端均造成一定压迫,对局部静脉及淋巴静脉造成阻碍,血液运行不畅,增加血液量,破坏组织正常结构,最终引发痔疮,影响产妇舒适度。怡珑珑[18]研究发现,评判性护理干预对产后痔病人提高舒适度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后48 h、72 h干预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评判性护理干预可提高产褥期痔疮病人舒适度。分析原因多为病人实施评判性护理干预时,可改善病人痔疮水肿及疼痛程度,提高其产后舒适度,促进产后康复。为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时运用评判性思维,全面分析、精准判断产妇产后病情、心理情况、疼痛、水肿程度、饮食及日常生活等,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全面消除诱发产后痔疮的诱因,以充分改善产褥期痔疮病人疼痛及水肿等不适症状,提高其产后舒适度[19]。

3.3 评判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产褥期痔疮病人生活质量

产褥期痔疮多因产妇在孕期及产后机体激素紊乱所致,对其产后康复及母乳喂养均存在较大影响,由此影响其心理状态,降低其生活质量[20]。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健康需求不断增加。在现代医学模式下,护理人员为病人的主要执行者,应尽最大可能满足病人合理需求,在培养其操作能力的同时,应不断提高创新意识,使其在复杂的环境下具备一定的处理能力。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运用评判性思维,护理人员应仔细分析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通过反思、否定及质疑等,提出合理、有效的改善措施,以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创新意识,提高护理质量[21]。此外,妇产科为院内主要科室,其护理工作量大且烦琐,护理风险大,责任重,及时开展评判性护理干预对改善妇产科护理现状具有重要意义。陈芳等[22]研究发现,对消化道出血合并痔疮病人术后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干预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积极消除诱发痔疮水肿疼痛不适症状的因素,有效改善其水肿、疼痛程度,提高其产后舒适度的同时,显著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

3.4 评判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产褥期痔疮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贺静如等[23]研究发现,精细化护理可提升病人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干预组护理总满意率(97.92%)高于对照组(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评判性护理干预可提高产褥期痔疮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分析原因为评判性护理干预针对产妇个性化的特点及影响痔疮康复的因素出发,全面持续改善相关护理方案,旨在为产妇提供个性化、优质的护理服务,由此缓解产褥期痔疮病人水肿、疼痛等不适症状,进而全面提高妇产科护理服务质量,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4 小结

综上所述,评判性护理干预可改善产褥期痔疮病人产后水肿及疼痛程度,提高病人舒适度及生活质量,从而提升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产褥期痔疮舒适度
1971—2019年厦门气候环境舒适性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延续性服务在产褥期母婴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痔疮的临床对比
间断吸唾技术对根管治疗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关于痔疮防治的科普知识
痔疮会产生癌变吗
产褥期营养保健宣教在产妇产后恢复中的效果评价
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介入治疗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