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十三届全运会女子400米混合泳分段成绩特征分析

2022-03-31王文浩

当代体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混合泳蝶泳仰泳

王文浩

1 研究对象

本文以第十三届全运会女子400米混合泳分段成绩对比分析为研究对象,以十三届全运会女子混合泳决赛中女子混合泳运动员为具体的分析对象。

2 结果与分析

2.1 第十三届全运会混合泳简介

全运会作为我国最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是每4年一届;第13届全运会的举办城市为天津市。在游泳项目的设立上,本届全运会共设男女游泳项目各17项,其中混合泳项目包括了200米、400米个人混合泳;4×100米混合泳接力。本届全运会的赛场上也是明星运动员云集,其中就包括女子400m混合泳世界纪录保持者叶诗文。本文的研究对象则是以女子个人400m混合泳项目的决赛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以期为我国混合泳项目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2.2 第十三届全运会女子400米混合泳分成段成绩分析

由表1中的数据我们够了解到在第十三届天津全运会女子个人400m混合泳决赛的参赛选手的基本信息、最终成绩以及最终排名。以此来为分段成绩的相关研究与分析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2.2.1 蝶泳阶段分段成绩分析

由表2中的数据以及对于比赛录像带而观察来看,在混合泳的第一个泳姿蝶泳中上海的運动员周敏、浙江的运动员叶诗文以及来自解放军的运动员张晨瑶暂列前三位;根据比赛录像来看排在首位的上海运动员周敏在一开始并不占优,蝶泳阶段的前50m时只处于第三的位置,但在蝶泳的后50m阶段她逐渐发力,超越了叶诗文,来到第一的位置;而从表1中的数据我们也能进一步了解到,上海运动员周敏位于最边上的第一道次,这对于游泳运动员对比赛的判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反观周敏并没有受到道次的影响,并依靠出色发挥,在第一阶段的蝶泳成功占据了第一的位置。而在前50m发挥较好的叶诗文和李玄旭则在后50m的时候逐渐被周敏和张晨瑶反超,同时,作为混合泳项目的四种泳姿中的第一个泳姿,蝶泳占据一定的优势对于后面的仰泳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仰泳是很难看到对手的位置,从而不好掌握比赛节奏。

2.2.2 仰泳阶段分段成绩分析

由表3中的相关数据和比赛录像我们能看出来,在结束了第一阶段的蝶泳后,到了第二阶段的仰泳,周敏依旧保持了第一的领先位置;在蝶泳与仰泳的转身方面以及泳姿转换时自身的适应能力方面都做的非常出色,前150m都处在领先位置;而前一个阶段处于第二名的叶诗文在仰泳阶段的前50m已经被来自宁夏的运动员的罗思超越,而在第三名的争夺上也出现了细微的变化,在前50m的时候蝶泳阶段处于第三名的宁夏运动员许丹露被广东的运动员王歆雅反超,但在后50m仰泳的时候许丹露又将领先优势抢了回来。由此我们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能够发现,除了依靠着蝶泳的出色发挥并在仰泳阶段不断扩大领先优势的周敏外,其他选手的在仰泳阶段的竞争可谓异常激烈,二三名的位置时常交替,当然,运动员们也都在为后200m做准备。仰泳是混合泳项目前半程的最后一种泳姿,对于混合泳比赛最终的走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出色的仰泳表现是赢得比赛的关键砝码。

2.2.3 蛙泳阶段分段成绩分析

从表4中的相关数据以及比赛录像来看,在比赛后半程的开始阶段,来自上海的周敏依旧在最边上的一号泳道一骑绝尘,泳道的恶劣时并没有对她造成什么影响,反而帮助其在不引起其他运动员注意的情况下,通过蛙泳扩大了领先优势,领先了第二名近4秒12之多。而其他运动员在第二三名的争夺上则又发生了变化,来自广东的王歆雅成功反超仰泳阶段领先的罗思,来到第二的位置,并利用蛙泳阶段将自己与第4-8名的运动员之间的优势进一步扩大;而在其身后的则是来自宁夏的许丹露,将仰泳阶段的优势继续保持到了蛙泳阶段。而通过比赛录像我们发现,在前50m结束后逐渐形成了以周敏一人为代表的第一集团和以王歆雅、许丹露和来自江苏吴天其为代表的第二集团;而这四人在经过后50m的蛙泳阶段后,已经逐渐确定的最后一阶段的夺牌集团,并将其他对手甩在身后。

2.2.4 自由泳阶段分段成绩分析

由表5中的相关数据和这一阶段的比赛录像来看,在结束了蛙泳阶段后,来自上海的运动员的周敏在自由泳阶段的一开始就领先了第二名长达4秒之多,虽然在后50m的时候领先优势有所被缩小,但其在前三项拥有的领先优势依旧提前宣告了冠军的最后归属。而在自由泳开始阶段以及前50m都处于领先地位的王歆雅在最后50m被来自宁夏的许丹露反超,许丹露依靠后程发力收获了第二名;而从比赛录像中我们能够发现其实在最后50m自由泳时,王歆雅虽然有心保持但无奈许丹露最后的爆发,导致其在最后25m处被超越,而其对于体力分配的失误也导致其险些被第四名的吴天其反超,不过最后还是有惊无险的收获了第三名。结合相关文献以及专家访谈的内容我们发现,在混合泳的比赛中,除了出色的竞技状态之外,体力的分配以及比赛战术的安排对比赛结果有着重大的影响。

2.2.5 分段成绩变化情况对比分析

综上所述,在本届全运会女子个人400m混合泳的比赛中,从一开始的蝶泳阶段,来自上海的运动员周敏在第一个50m过后就逐渐的超越了来自浙江的运动员叶诗文位居首位,并一直将第一的优势保持到了最后,赢得最后的胜利,将金牌收入囊中。而第二名和第三名争夺则出现了多次的交替变化,其中在第一阶段的蝶泳泳姿中,来自浙江的运动员叶诗文和来自解放军的运动员张晨瑶位居二三名,而这一情况很快就发生了变化;在第二阶段的仰泳泳姿中,来自宁夏的运动员罗思取代了叶诗文第二的位置,而张晨瑶则依旧保持住了第三的位置;到了第三阶段的蛙泳泳姿,来自广东的运动员王歆雅和来自宁夏的许丹露取代了罗思和张晨瑶来到了第二,并逐渐占据了领先地位;到了最后第四阶段的自由泳,对二三名的争夺则在王歆雅、许丹露和江苏队吴天其之间展开,其中许丹露在最后25m处反超了王歆雅,夺得了第二;而王歆雅因为体力问题在最后的争夺中被许丹露反超,最后只收获了第三名的成绩。而拥有绝对实力的浙江名将叶诗文因个人竞技状态无缘奖牌,最终只收获第六名。由此我们发现,在混合泳的比赛中个人竞技状态和体力的合理分配才是取胜的关键所在。

2.3 第十三届全运会女子400米混合泳各分段成绩的贡献率分析

由表6中的相关数据我们能够发现,在本届全运会女子个人400m混合泳的决赛中,获得前三名的运动员在不同阶段的贡献率排名情况。其中对于冠军获得者来自上海的运动员周敏贡献最大的是第三阶段的蛙泳泳姿,其正是依靠着蛙泳阶段的发力,才逐渐拉开了与其他运动员之间的距离,其次则是第一阶段的蝶泳和第四阶段的自由泳,蝶泳在一开始阶段帮助其占据领先地位,自由泳则帮助其确定了最后的胜局,而贡献率最低的则是第二阶段的仰泳,这一阶段处于与对手的僵持阶段,并未体现出绝对的优势。除此之外,二三名的获得者许丹露和王歆雅兩名运动员的前两个阶段在其贡献率的排名中都是3-4位;而对于许丹露来说其在第四阶段的自由泳之所以排在第一则是因为在这一阶段其成功发力,超越了王歆雅赢得了亚军。而王歆雅则与之相反,由于其在第四阶段自由泳被反超,使得其自由泳的贡献率排名只能位居次席。由此我们发现,通过贡献率我们能够更好的对运动员的成绩进行分析。

2.4 第十三届全运会女子400米混合泳各分段与总成绩的百分比分析

由表7中的相关数据我们能够发现,在本届全运会女子个人400m混合泳的决赛中,获得前三名的运动员在各分段与总成绩的百分比对比情况。其中除了冠军获得者周敏是在四个阶段的四种泳姿中都保持着第一之外,第二名的许丹露和第三名的王歆雅在一开始的蝶泳阶段都是处于倒数两名的位置,而这两名运动员在度过了自身并不擅长的蝶泳泳姿后,在第二阶段的仰泳阶段奋起直追,并在蛙泳阶段实现了排名的上升和稳定,并最终收获的本次比赛的二三名。而根据相关研究我们发现,在比赛中除了个人的竞技状态外,要想取得好成绩,赛前规划必不可少,要对自身的强弱项有着准确的了解,并在比赛中合理分配体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在比赛中取得佳绩。

2.5 第十三届全运会女子400米混合泳各分段成绩特征分析

根据对前文的总结和对比赛录像的反复观看,我们发现在本届全运会女子个人400m混合泳的决赛中,多数运动员的都展现出了自身的实力和临场竞技出色的比赛状态,而参加决赛的8名运动员也都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了不同成绩特征。根据其表现可以分为:冠军周敏的一骑绝尘型、张晨瑶的前程发力型,但其在后程续航能力不足,导致成绩排名最终垫底;以及王歆雅和许丹露的后程发力型,其二人在前程排名靠后但于对手的差距并不大,从而帮助其在后程直追而上,取得佳绩。

3 结论

(1)通过对第13届全运会女子个人400m混合泳的决赛分段成绩的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平时训练的体力储备、临场的竞技状态和比赛时战术安排是决定运动员在混合泳项目上成绩好坏的关键所在,缺一不可。

(2)通过对第13届全运会女子个人400m混合泳的决赛分段成绩的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在比赛中结合自身特点去合理分配体力将自身优势最大化对于比赛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3)通过对第13届全运会女子个人400m混合泳的决赛分段成绩的分析,我们能够发现,混合泳对运动员能力要求非常严格,四项泳姿的转换适应能力及四项泳姿的全面发展不能有弱项,才是赢得比赛最终胜利的关键。

(作者单位:天津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混合泳蝶泳仰泳
鸡蛋会仰泳
短脚蹼两种不同打腿方式应用效果的比较分析
荷叶
游泳吧,姐妹!
最是逍遥温泉乡——在汤池仰泳
它在仰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