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长泰县学与地方社会文化的初步繁荣

2022-03-30黄志亭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2期
关键词:朱熹

黄志亭

摘 要:长泰于周显德二年(955)建县,入宋后,长泰地方社会文化得到了初步发展,根据宋代长泰县令黄颖事迹,推测长泰庙学(文庙)始建时间当在元祐中(1089—1090)之前。庙学(文庙)建立之后,在黄颖、朱熹、方壬、陈淳、叶惟寅等理学家的教化推动下,长泰地方社会文化初步繁荣。

关键词:宋代长泰县学;黄颖;朱熹;社会文化发展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2.043

0 前言

唐宋之际,长泰历史经历了由乡升场、由场置县、由泉入漳的过程。唐乾符三年(876)置武德场,周显德二年(955)由场置县。宋太平兴国五年(980)由泉州改隶漳州,一方面是当时漳州的区划格局已经初步建立,治所也已稳定,为方便长泰征输、期会,改隶漳州。建县之前长泰经济社会得到初步发展,体现在置税场、寺院经济发达、人口增长等方面。①唐五代长泰经济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进入宋代,由于官方高度重视、名儒的推动,长泰地方社会文化初步繁荣。

1 黄颖兴学与文庙始建时间再考

关于黄颖事迹,据《宋元学案》记载:

黄颖,县令黄生先颖附子公坦。黄颖,字仲实,莆田人也。元祐中,以经明行修荐,不赴。孙莘老为中丞,荐之,知长泰县。好讲学,每晨治公事,即入学与诸生说经,抵暮而归,一如古灵之在浦城诸邑也。职田所入谷,可余三百石,尽以给耕民。兼权龙溪县,其兴学如长泰。病卒,两县之民争致赙,子公坦皆谢还之,论者以为再世不媿师门。云濠谨案:先生子公坦,宣和六年进士,官通直郎。见福建通志。②

黄颖是莆田人,曾受教于陈襄,“黄颖学于陈古灵,灵爱其文形,置于毗陵经社”。③陈襄(1017—1080),字述古,福建侯官县人,因其所居村名为古灵,故号古灵先生。他与郑穆、陈烈、周希孟并称为“海滨四先生”,是闽中提倡理学早期代表之一。黄颖受陈襄影响,重视教育,任长泰县令后,修治学宫,首开长泰重教之风。

关于黄颖被推荐为经明行修及任长泰县令的时间,2005年新编长泰县志认为是宋元祐四年(1089)。④据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元祐三年(1088)丁亥,召经明行修黄杲卿、黄颖并特与应天府助教。以被举不至,御史中丞孙觉请各就除一官,教导后进,故有是命。”⑤可知黄颖被推荐为经明行修的时间为元祐三年(1088)。关于黄颖任职长泰县令的时间,据《长泰县志》载:“哲宗降袍笏,就其家起之,更三期,母屡趣,乃行。初调清溪县尉,历剑浦簿。郡守方全欲荐,颖改官力辞,转儒林郎,知长泰县。”⑥黄颖被荐后,起先不出仕,在母亲的多次催促下方才出仕,历任清溪(安溪)县尉、剑浦(南平)主簿,后以儒林郎身份转任长泰县令。据县志《秩官志》载,黄颖于元祐中(1086—1094)任长泰县令。⑦元祐共计9年,因此黄颖到长泰任职的时间当在元祐四年到五年(1089—1090)。

长泰庙学始建时间,《漳州府志》提及黄颖“转知长泰,修治学舍。晨兴理县事,日中与诸生考古今、论义理,逮暮乃归”。⑧黄颖莅任长泰,修治学宫,培养人才。黄颖勤谨示范,言传身教。他黎明即起,处理公务;日中,亲临学宫,与县学学生考证历史,讨论义理,循循善诱,日落方才归家。这里有两个细节值得注意,诸生是古代国子监、府学、州学、县学的学生,上文提及的诸生应该是县学生员,修治学舍应该是县学学舍,结合古代“庙学合一”的情况,黄颖“修治”学舍,因此长泰文庙始建时间当在元祐中(1089—1090)之前。

因其政绩显著,黄颖又兼掌龙溪县尉事。不久,黄颖病逝,无任何财物遗留。长泰、龙溪两县士民,争先赠致财物吊丧,集资助葬。黄颖出殡之日,送葬者不可胜数。后来,又入祀长泰县名宦祠。其子黄公坦随父在长泰勤学苦读,学有所就,高中宣和六年(1125)进士,官至通直郎。

2 朱熹的“紫阳过化”

2.1 朱熹与长泰

朱熹曾亲临长泰大地,长泰民众将朱熹教化当地社会的功绩称为“紫阳过化”。朱熹与长泰大地产生直接联系可以分为两个时段。

第一时段是其任同安主簿之时。绍兴二十三年(1153)七月,朱熹到达同安县担任主簿兼管县学。绍兴二十四年(1154),朱熹到漳州巡访监察,见到他的学友漳州教授陈知柔,和同年进士金鼎,此时金鼎任长泰县令。朱熹留有《登面山亭》《寄题金元鼎同年·长泰面山亭》《双髻山》《涉涧水作》四首关于长泰湖光山色的诗文。应该是朱熹在同年进士、长泰县令金鼎的陪同下游览了长泰罗侯山、面山亭、双髻山等名胜。

《登面山亭》:“是日氛雾四塞,独见双髻峰。新亭夙所闻,登眺遂兹日。极目但苍茫,前瞻如有失。烟鬟稍呈露,众岭方含郁。长啸天风来,云散空宇碧。”

《寄题金元鼎同年·长泰面山亭》:“抗心尘境外,结宇临秋山。乘高一骋望,表里穷遐观。众崿互攒列,连冈莽萦环。阳崖烟景舒,阴壑悲风寒。碧草晚未凋,林薄已复丹。仙人吴门子,岁晚当来还。”

《双髻山》:“绝壑藤萝贮翠烟,水声幽咽乱峰前。行人但说青山好,肠断云间双髻山。”《涉涧水作》:“幽谷溅溅小水通,细穿危石认行踪。回头自爱晴岚好,却立滩头数乱峰。”

第二时段是在朱熹治漳州时。此时漳州“俗未知理”,朱熹认为要改变这种情况首要就是兴办学校,教化百姓。因此朱熹提出“笃意学校,力倡儒学”。此外朱熹亦注重士子个人修为的基础性作用。他认为“身修家齐,风俗严整,人心和平,万物顺治,隆及后世”。对于诸生教育,朱熹更是亲力亲为,他任上定期赴府学、县学巡视讲学,“每五天一诣学,为诸生讲说”“每旬之二日必领学官下州学,六日下县学”。彼时,漳州下辖四县,长泰为其一,可知当时朱熹到长泰县視事时,也曾在县学与长泰士子讲论性理学问。尤其是他的学生方壬正好在长泰县任职,也成为他的得力助手。

2.2 方壬担任长泰主簿

方壬(1147—1196),字若水,宋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担任长泰主簿。方壬是朱熹的门生,“尝游太学,往返建安,必谒朱熹,请益”。⑨宋绍熙元年(1190)四月二十四日,朱熹到漳州任,⑩七月,请长泰县主簿方壬主县学事。k方壬因学问、德行而深受朱熹器重,朱熹于光宗绍熙元年(1190)四月二十四日到任漳州,当年七月请长泰县主簿方壬主管县学事务。据朱熹写给方壬堂弟方泳之的书函《答方子实芹之》中:“……长泰令兄幸得同事,相去不远,亦时相见也……”l因长泰距离漳州不远,朱熹和方壬为上下级关系经常见面,“光宗绍熙元年七月,为方壬所藏伊川与方道辅帖作跋,跋文为:《书伊川先生与方道辅帖后》”。m方壬任长泰主簿当月,朱熹就为方壬家藏的程颐《与方元寀手帖》书写题跋。此外,朱熹还将《大学章句》交与方壬,让方壬负责刊印发行,对后世影响卓著。

除了交代方壬办理日常公务外,朱熹还不忘对方壬学问的点拨。淳熙十五年(1188),龙岩有蛮卒杀人,漳浦有佃人杀害寺僧,命案悬而未决,n光宗绍熙二年(1191)委长泰簿方壬决龙岩、漳浦狱。o经过方壬审理,二冤得伸。

在委托方壬办理“龙岩、漳浦狱”时,朱熹书《答方若水壬》:

龙岩之行,若问得实,使无罪者不以冤死,而有罪者无所逃刑,此非细事也。静退之说亦甚善,但今亦未是教人求退,只是要得依本分,识廉耻,不敢自衒自鬻,以求知求进耳。然亦须是读书穷理,使方寸之间,洞见此理,知得不求只是本分,求著便是罪过,不惟不可有求之之迹,亦不可萌求之之心;不惟不得说著求字,亦不可说著不求字,方是真能自守,不求人知也。p

朱熹在交代办案原则的同时,也与学生方壬讨论学问,方壬曾以“静退之说”向朱熹请教,朱熹认为“不求人知”更是自守之道,朱文公通过面授和书信,对弟子方壬进行答疑解惑,使得方壬学问日进。

2.3 陈淳代理长泰主簿

陈淳(1159—1223)是南宋理学家,字安卿,后世称之为北溪先生,属今漳州龙文人,现在龙文洛滨社有其纪念祠。陈淳是朱熹哲学思想的阐发者及传承人,著作有《北溪大全集》。

戴萤先生指出,传统观点认为陈淳任职只有迪功郎以及安溪县主簿,但是根据陈淳的著作《北溪大全集》有两首诗,说明陈淳曾经短暂地代理长泰县主簿。这两首诗是《权长泰簿喜雨呈郑宰》与《解职归题主簿轩壁》,q此二首应该都是写于其代理长泰主簿任上。

这点在《长泰县志》“学校志”也得到佐证,“考《北溪集》,(陈淳)尝权长泰主簿,有《祷雨梁岗山》文可据。”另据《北溪大全集》第四十九卷中有《祷雨梁岗山》篇:“年月日从政郎长泰县令郑(焬),谨遣佐官迪功郎陈淳躬致香茶酒果之奠,昭告于梁岗山之神……”r因此可以确定陈淳在被授予迪功郎后,代理过长泰主簿。

陈淳任长泰主簿作有《别徐懋功赠言》诗,该诗落款是“嘉定壬午四月癸巳北溪陈某安卿书于武胜簿曹之读书室”。s长泰旧隶泉州府南安县武德乡崇教里,唐乾符间邑长张思进置“武德场”。文德元年改场名为“武胜”场,又称“武安”场,到了南唐保大元年升为县,正式改名为长泰县。因此“武胜簿曹”就是长泰县主簿陈淳的读书室。说明壬午(1222)四月,陈淳仍然在代理长泰主簿。

不久,陈淳解职长泰主簿,陈淳《解职归题主簿轩壁》的诗反映了其对官场的看法,诗曰:“偶然寓兴五山阴,可叹颓波日转深。鼓瑟齐门莫同调,舞韶郑侧鲜知音。归寻旧径扫新榻,从整遗编理素琴。惟有春秋知罪我,外余横直一何心。”t该诗是陈淳离任长泰主簿之际在读书室上题写的,大体而言,既有屈志难伸、知音难觅的惆怅,也表明甘居陋巷,继承往圣绝学,且以诗琴自娱的志向与追求。

综上,陈淳在嘉定十一年(1218)被授迪功郎、主安溪簿,然而他并未赴任,不过是代理过长泰主簿一职而已。u

2.4 叶惟寅与长泰文庙

叶惟寅师从陈淳,据清乾隆庚午版《长泰县志》卷八《选举志》记载:“叶惟寅,原仙游人,从学陈北溪,寓居于正达乡,遂籍焉。以特奏名授番禺县丞,归改建学宫,仕终朝散大夫,卒于官。”

《长泰县志》卷三《学校志》“庙学”章记载:“绍定六年(1233),邑人县丞叶惟寅以旧学不利,白令陈纯仁,作新学宫于今所。”叶惟寅是长泰文庙择址罗侯山的关键人物。宋代长泰县令赵与坦《长泰县儒学记》记载,长泰庙学宋初在登科山旁,绍兴三年(1133)主簿张牧移到祥光寺东面,绍定六年(1233)县令陈纯仁听取叶惟寅建议迁移到罗侯山麓县衙东侧。根据乾隆年间长泰县治图,可以确定,宋初长泰庙学在登科山南面山脚(现长泰县县医院到长泰县防疫站一带),绍兴三年移到祥光寺东面(现长泰一中附近),绍定六年移到罗侯山麓县衙东侧(长泰宾馆一带)。

叶惟寅倡建长泰文庙于罗侯山麓,长泰文庙的格局近八百年未有大变动。关于宋代长泰庙学的规制,登科山及祥光寺东两处已不可考。罗侯山庙学主体建筑有大成殿、尊道堂,有四斋,东面分别为博文斋和果行斋,西面分别是思忠斋和履信斋,有东西两庑,中轴线上有戟门,庙前凿有泮池,泮池上架有石桥,并配备有经籍、祭器。长泰庙学在宋代基本建筑格局已初步建立。

3 小结

长泰庙学至迟于北宋元祐中(1089—1090)建成,建成后经过黄颖、朱熹、陈淳等名儒的教化推动,长泰科举迎来第一个高峰,宋代长泰县共有16人高中进士(特奏名5位),尤其1244年到1256年间,出现五科四科有进士。v宋建炎元年(1127)县令蔡元璋在《历官题名记》尚是“穷闾僻邑”的长泰县,到了宋嘉定年间(1208—1224),已是“民乐耕桑……前经后承,率多知名士,故民厚望于吏,而吏亦厚待于民,陶然为乐土”。w

注释

①⑨林海南,林河山.升场置县,由泉入漳—唐宋之际长泰政区沿革初探[J].闽台缘,2019(1):27-34.

②黄宗羲.宋元学案[M].全祖望,补修.北京:中华书局,1986:245.

③李俊甫.莆阳比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04.

④长泰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长泰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5:1010.

⑤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4:10020.

⑥⑦vw长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长泰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5;徐公喜,管正平,周明华.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之十[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⑧沈定均.漳州府志(上下全两册)—清光绪三年芝山书院本[M].陈正统,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11:1172.

⑩束景南.朱熹年谱长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81-982.

km束景南.朱熹年谱长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87-988.

l李绂.朱熹晚年全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0:230-231.

np李绂.朱熹晚年全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0:229-230.

o李绂.朱熹晚年全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0:1016-1019.

q戴萤.《宋史·陈淳传》考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160.

r陈淳.北溪大全集:复印件[M].[出版地不详]:[出版社不详],[出版时间不详]:885.

s陈淳.北溪大全集:复印件[M].[出版地不详]:[出版社不详],[出版时间不详]:579.

t陈淳.北溪大全集:復印件[M].[出版地不详]:[出版社不详],[出版时间不详]:531.

u张加才.关于北溪生平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2):26-31,37.

猜你喜欢

朱熹
朱熹“撤广告”
How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春日
朱熹“撤广告”
观书有感(其一)
朱熹是个吝啬鬼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公体正用,体用一如
——朱熹的公正哲学及其三维建构
朱熹待客吃小米粥
买“东西”为何不叫买“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