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旅融合语境下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的有效措施

2022-03-30植中坚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博物馆措施

植中坚

摘 要:作为我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主要供应方,博物馆在文旅融合语境下开展研学活动时,首先应明确自身定位,在此基础上积极搭建研学平台,开发研学产品,建立完善的博物馆研学旅行教育体系,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有效的研学教育供给,将博物馆教育资源盘活,促使学生在旅行研学过程中有效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文旅融合;博物馆;研学活动;措施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2.023

研学旅行是把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作为主要目标,通过团队的方式开展探索和旅游体验相结合的校外体育活动。参与研学旅行,学生可以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采用实地观察的方式,在现场听取研学导师的指导,进行学习体验等多种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知识视野,提升学习能力。文旅融合战略的推进,为博物馆研学旅行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全新的机遇。本文将基于文旅融合语境,对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的策略进行探讨,希望为各地博物馆旅游研学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1 博物馆研学旅行优势分析

1.1 博物馆与研学旅行存在天然联系

由多部门联合制定的《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详细指出,研学旅行应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文明旅游的意识,并且表明在具体实施时需要把育人当成主要目标,符合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目标。同时,《意见》中还指出,在实施研学旅行活动时,应确保充足的经费,同时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这也符合博物馆公益性、权威性和安全性的特征,并且因为博物馆具有公益性特征也可以让研学旅行的费用减少。①除此之外,博物馆具有众多馆藏资源以及经验丰富、专业素养过硬的工作人員,同时秉承普遍服务、人本思想、公平正义等服务理念,可以为中小学生提供足够的校外教育支持,如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探索式学习等,通过寓教于乐、自然休闲式教育,促进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博物馆和研学旅行在教育理念方面具有一致性,以博物馆为载体,实施研学教育活动,可以有效推动研学旅行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号召的产物。目前研学旅行教育在全国遍地开花。以广东省肇庆市为例,由肇庆市包公文化博物馆、肇庆市旅发委、肇庆市教育局联合打造的中小学实践研学基地—肇庆市包公文化博物馆,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2 博物馆实施研学旅行活动的政策支持

目前,我国为博物馆研学旅行提供了多种助力,如在制定的有关增强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政策中明确表示,需要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在博物馆进行研学旅行活动。在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性场所的开放通知中,也明确指出,博物馆应积极参与中小学生教育活动,如开发研学旅行项目等,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社会教育效果。②在《“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中明确表示需要以博物馆为场所组织中小学生进行一系列教育活动,为学生研学旅行教育提供场所,让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充分地展现出来。目前有86家博物馆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由此可以发现,我国各个地区的博物馆已经成为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主要场地,是中小学生接受校外教育的重要课堂。同时,研学旅行可以补充博物馆文旅融合服务的内容,有利于加深博物馆文旅融合的程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校有组织、有目的性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将会带来许多好处。例如,由广东省文物局推出的“烽火中的课堂”与丹霞山主题研学路线,研学点中覆盖了粤北多个博物馆及革命史迹点,研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进行自主学习与知识构建,并在探索岭南文化遗产的同时实现学生对自我、对当下、对未来的真实思考。

1.3 博物馆实施研学旅行活动的资源保障

博物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在开发研学旅行项目时,可以以综合博物馆藏品等文化元素,总结知识点、梳理教学材料、对知识单元展开设计,为中小学生提供主题鲜明、逻辑性强、内容丰富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博物馆拥有众多馆藏资源,为设计、开发研学旅行课程提供助力,如博物馆拥有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农业景观、公共交通资源等,可以有效增强研学旅行课程的实践性、现实关联性、趣味性、启发性等。③除此以外,多种类型的博物馆让研学类型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如历史文物博物馆可以利用自身的类型优势,设计历史文化研学课程。博物馆结合自身优势,开发可以展现自身特色的研学课程,以此丰富博物馆研学旅行教育体系。

此外,每个博物馆都拥有一支专业知识精深、研究能力突出的博物馆员队伍,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可以为中小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我国《博物馆条例》明确表明博物馆应该关注专业人员的配备情况,结合中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个性化服务。博物馆在开展研学教育活动时,应充分了解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具体情况和学生产生的学习需求,根据馆藏资源和研学旅行流程,对研学旅行教育项目进行系统设计和研发。④

2 文旅融合语境下博物馆研学旅行的难点

2.1 博物馆研学旅行发展的意识不足

结合调查实践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博物馆在研学旅行教育体系建设方面意识不足,未能跟上博物馆文旅融合的整体发展要求。在研学旅行教育项目开发方面,通常是被动接受相关部门的联系,态度比较消极,这也导致博物馆在研学旅行教育方面的优势无法有效展现出来。很多博物馆在策划研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局面,被动为学校提供相关服务,很少有机会可以和其他社会组织进行交流与沟通,和区域内博物馆开展合作的机会有限。这一情况,让博物馆无法充分利用当前资源。

2.2 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市场机制不健全

博物馆和教育都具有公益性特征,但是旅行和二者不一样,具有商业性特征,这也导致博物馆研学旅行在商业性与公益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导致利益分配不平衡。从博物馆角度来看,博物馆在开展各项教育活动时,都会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属于公益性。而营利性社会机构参与研学旅行运作时,具有营利性,需要借助市场经济杠杆进行调节。但是因为在当前中国博物馆开展的研学旅行教育活动中,政府占据主导地位,负责统筹安排,没有把整个活动向市场普及,导致博物馆开展的研学旅行具有盲目性,让政府的财政压力不断增加,还会让相关利益者的权益受损。除此以外,现如今很多博物馆在建设研学旅行教育体系时,并未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在责任划分、利益分配、风险控制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主要是受两方面因素影响导致的:在博物馆方面,由于自身的公益性,在开展研学旅行教育活动时更重视自身的社会声誉。而营利性社会组织在参与研学旅行教育活动时更重视自身的盈利水平。因此,博物馆在与营利性社会组织联合构建研学旅行教育体系时,存在难以调和的利益冲突,并对文旅融合语境下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2.3 博物馆研学旅行品牌项目缺乏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各地区博物馆的研学旅行教育体系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规模有限、同质化现象非常普遍、竞争力比较弱、缺乏影响力等,尚未建立起优质的研学旅行品牌项目。这主要是由于博物馆对自身资源挖掘不够充分、开发和利用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的,从而让研学旅行教育体系缺少文化特色,学生能够获得良好体验的项目比较少,整个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缺少动力。

3 文旅融合语境下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发展策略

3.1 提升博物馆研学旅行的服务意识

博物馆之所以举行研学旅行活动,主要是为了让社会教育、文化传播的功能充分展示出来。想要完成这一目标,需要博物馆工作人员与时俱进,转变固有的思想观念,形成强烈的基于文旅融合语境下博物馆研学旅行服务意识及文旅融合发展意识。例如,博物馆可以把研学旅行服务加入业务范围当中,利用培训、学习等多种方式提升博物馆工作人员对于研学旅行以及博物馆与研学旅行之间关系的认识。目前我国很多省级、市级博物馆,尤其是综合类博物馆的馆藏资源为本区域的历史变迁提供了丰富的“物证”,在开展研学旅行教育活动时,可以通过陈列、宣讲这些“物证”,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内涵,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和人文情况以及其中的文化差异,获得丰富的历史文化体验。博物馆也应与区域内其他博物馆、中小学校,其他地区的博物馆、中小学校,以及各类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整合利用研学旅行资源,通过建立规范的馆校、馆企研学旅行体系,共同开拓研学旅行的创新发展道路。

3.2 建立健全的博物馆研学旅行市场机制

在文旅融合语境下,博物馆研学旅行市场开始走定制化发展方向,博物馆应牢牢把握研学旅行市场的发展需求,掌握市场的决定性机制,发挥竞争优势和特色,拓展研学旅行的规模,实现相关资源的有效配置。博物馆研学旅行定制化属于定制经济,可以借助于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实现点对点的精准资源配置,以此提升研学旅行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多元化文化价值观的整合,有效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博物馆在进行研学旅行市场营销时,可以通过策划线上、线下活动的方式来进行。线上营销,如基于博物馆网站设置研学旅行栏目,及时发布和研学旅行有关的服务资讯信息,对利益相关者的链接进行展示。可以联合全国或区域性博物馆通过联盟的方式组建文旅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将博物馆研学旅行教育活动在本地区进行大力推广,并将其推向全国。也可以借助各类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短视频等,广泛宣传、推广研学旅行活动。对于线下营销来说,可以在线下开展一些体验性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夏令营,让学生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另外也可以把线上线下活动融合在一起,如将旅游景区的线下体验活动与线上销售推广活动相结合,把博物馆当成中心,涵盖旅游景点、文化商圈、教育机构、旅行社等的研学旅行体系,依托博物馆的资源优势及独特魅力,将社会效益当成研学旅行的目标,防止出现在研学旅行时产生经济贸易行为,由社会组织负责销售工作,博物馆仅负责文化传播、社会教育功能。

3.3 打造优质的博物馆研学旅行品牌

博物馆本身就是文化的代名词,它所涵盖的都是经过甄别后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以博物馆的地方特色文化为基础,打造地方特色研学活动基地。也可以基于博物馆特色馆藏资源,设计主题展览活动,通过研学旅行进行文化传播。还可以将博物馆特色馆藏与古籍文化元素相结合,结合馆藏文献资料、地方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研学旅行项目。并且把研学旅行和博物馆展览、讲座等推广服务项目相结合,让中小学生接触到更加全面的知识信息,不断创新博物馆的研学旅行活动,丰富博物馆研学旅行资源库,塑造博物館研学旅行品牌,加大研学旅行的对外影响力。另外,博物馆也需要和有关社会机构进行合作,例如可以和教育机构、当地旅行社展开深入合作,利用资源优势,研发、设计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研学教材,打造以博物馆为核心的研学旅行产品品牌。

3.4 博物馆自身的认知转变

博物馆为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研学旅行活动提供物质支持,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项目。因此,博物馆要有认知转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以往“需求—支持—研学”的认知中走出来,主动去联系各级学校、各级教育部门。从被动迎合到主动提供上门服务,开展送货到家的模式。

博物馆抓住研学热这一契机,推动研学旅行成为中小学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自身优势为依托,发挥特长,让中小学生主动走出课堂,乐于走出课堂。以博物馆的馆藏作为教学的介质,通过实物展示传统文化。但是博物馆对于馆藏文化也需要加以甄别,对于符合时代文化的进行保留,一些糟粕文化、不合时宜的文化要去除。这些都是需要博物馆转变思路,从原本单纯被动接受状态,主动出击。深入发掘馆藏资源,配置好现有资源,一改以往依靠校方主动的状态,主动配合校方,使研学旅行成为一个系统化的课程。博物馆应该与地方有需求、有能力的教学组织联手,积极打造富有自身特色研学旅行课堂,为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 结语

总的来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小学生深入到各大研学基地中去进行实践,外出游学,拓宽认知。博物馆作为地方文化的名片之一,自然当仁不让地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博物馆应积极提升自身的研学旅行意识,重视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顺应研学旅行市场发展要求,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中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打造优质的研学旅行品牌,推动研学旅行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

注释

①樊启迪.青少年研学旅游发展思考[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12):211-212.

②李子峰.文旅融合时代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10):18-24.

③王春山.“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的挑战与思考[J].博物馆研究,2019(4):9-13.

④李莉,张凯.馆校结合视角下的博物馆研学教育研究[J].农家参谋,2018(16):40-41.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博物馆措施
雨后桃园补救管理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博物馆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