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2022-03-30曹明丽

唯实 2022年1期
关键词:农村

曹明丽

“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思考并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他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发表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指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江苏省灌云县是革命老区,也是历史上的贫困地区,一直是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帮扶县。对灌云来说,贫穷是最大的短板,富民是最大的愿望,实现乡村振兴是灌云百万人民的最大追求。近年来,灌云县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全力重整农业、重构农村、重塑农民,致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提前一年摘掉了省级贫困县帽子,乡村振兴一举进入全省综合考评第一等次,交出了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胜利的靓丽答卷。

一、坚定不移地把培育集聚产业作为

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以壮大产业强乡村

灌云与苏南发达县区相比发展差距较大,最大的差距在于产业不强。乡村振兴的主阵地在农村,乡村要振兴,产业必须率先振兴。为此,灌云县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把产业兴旺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推动乡村产业大发展,扎实打牢乡村振兴的硬根基。

壮大现代农业,让农民鼓足“钱袋子”。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灌云是苏北主要粮食主产区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生产连续11年大丰收,但“丰产不丰收、增产不增收”的问题长期存在。虽然现代高效农业有“盆景”、有亮点、有特色,但问题是规模小、没有形成产业化。近年来,灌云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进程中始终坚守耕地红线,在稳定粮食产能的基础上,把发展壮大高效农业作为富民强村的重要战略举措。积极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并先后获评江苏省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灌云豆丹”获批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甘薯产业被列入国家技术体系示范县名录;围绕豆丹、芦蒿、食用菌、特色水产等优势产品,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现代渔业产业园区,获批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了13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建成万亩芦蒿、海淡水养殖,以及千亩蓝莓、食用菌、紫苏等特色产业基地,新增高效农业面积55万亩(其中设施农业32万亩),形成了东部沿海设施渔业、中部平原现代高效种植业、西部岗岭特色林果产业等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做大做强工业,推动乡村人才“凤还巢”。灌云有102.67万户籍人口,其中常住人口只有72.53万,有30万人长年在外求学或打工。特别是农村,走出去的都是青壮年劳动力,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留不住人特别是留不住劳动力,就谈不上发展。为此,灌云把加大农民返乡就业创业作为发展农村的主攻方向,以工业带动就业,大力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紫燕食品、科伦多食品添加剂、利民造纸、临海新材料等一大批优质企业。近三年来,全县新增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6万人,投资10亿元的紫燕食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建成投产。2019年,该企业应税销售额突破20亿元、纳税过亿元,成为灌云历史上第一家进入全市工业20强企业。紫燕食品还是一家集蔬菜种植、冷链物流、食品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直接带动就业8000多人,既富了群众、企业、财政的三方“口袋”,更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乃至灌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此外,新招引的龙大肉食品深加工等一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为了让群众就近择业和壮大镇域经济,灌云在每个乡镇(街道)都打造了以富民产业主要集聚地、返乡创业主要示范区、农村经济主要增长极为定位的乡镇(街道)工业园,大力吸引在外灌云籍企业家和外出打工青年返乡创业,把走出去的“打工潮”变成了引回来的“创业就业潮”。全县返乡打工者创办领办各类市场主体7000多家,一大批外出打工者返乡并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推動电子商务进农村,让优质农产品“连天下”。灌云有花果山风鹅、灌云大豆、灌云豆丹、芦蒿、南岗粉丝、品品鲜食用菌等多种知名特色农产品,为了把好产品卖得好、销得广,灌云推动打造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升级版,依托电商进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南岗镇岗东村曾是省级经济薄弱村,全村有722户3759农民,其中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就有171户441人,村集体负债30多万元。近年来,岗东村充分把握省重点帮扶机遇,成立专业合作社,引进2家食品企业作为农业战略投资者,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民+村集体”的利益联结模式,把一家一户的分散小农耕变成市场化、公司化、基地化的现代农业。该村通过注册“岗岭传奇”特色农产品品牌,对接京东商城中国特色产馆·灌云馆,自主经营灌云土特产,形成了“一村、一馆、一基地、一品牌、一支部”产业振兴的“南岗之路”。短短两年时间,全村低收入户全部脱贫,村集体通过服务业增加收入120多万元,由过去的贫困村“逆袭”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2019年8月,经商务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批准,灌云县成功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并获得2000万元资金支持。2020年,全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4.3亿元,同比增长106.8%。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让村庄景色变景点。乡村与城市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灌云自然资源禀赋充足,登高有山,踏浪有海,观景有花,寻古有迹。近年来,灌云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论,创建了大伊山、伊甸园等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开山岛、潮河湾、伊芦山梅园等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打造了一批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沂河淌百里贫困带正在成为绿色脱贫的样板。该县立足乡村景区资源并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伊甸园的川星村、潮河湾的潮河村、伊芦山梅园的玉山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传统农业村,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本变资金、村民变股民、园区变景区”,踏上了“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绿色发展之路。农民收入两年接近翻一番,贫困户当年脱贫,村年集体收入达50万元以上,农民收入增长高于全县平均30%左右。

二、始终不渝地把修复保护生态作为

乡村振興的重中之要,以良好生态美乡村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反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质的提升,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美好追求。近年来,灌云县始终按照“生态宜居”的目标要求,加快推动美丽灌云建设。

以最严的标准推动园区整治提升。灌云发展曾经走过不少弯路,过去一段时期承接引进了一批小化工企业,造成了严重污染问题。县委、县政府曾经算过“安全账、经济账、政治账”三笔账,结果每一笔账都得不偿失。近年来,灌云上下痛定思痛,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抓铁有痕的举措,举全县之力彻底整治临港产业区化工集中区,全力以赴整治生态环境。园区化工企业由原来的135家减少到现在的9家,临港产业区五灌河国考断面水质从劣V类提升为III类,几近绝迹的四腮鲈鱼和伪虎鲸现在重回燕尾港。为提高本质安全环保治理水平,先后建成绿业污水处理厂、光大废弃物填埋场、危化品停车场等一系列基础设施。临港还不断加快绿色产业转型、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华能海上风电、临海新材料、中林木材园等一大批非化工项目落户园区。如今的临港产业区,正在以奋进的姿态积极融入徐圩国家级石化基地拓展区发展。

以最硬的措施加快生态环境修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灌云大力度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全力推进沿海涵养防护林、沿河生态景观林、沿路绿色通道林和农田林网建设。“十三五”以来,全县完成成片造林累计达6.25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6.4%,被评为全国绿化造林先进县。在推动生态修复的同时,为留住绿水青山,灌云先后投入资金40多亿元,在各乡镇(街道)、园区建成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以及环保安全基础设施。全面启动“四城同创”,先后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和“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乡镇(街道)实现全覆盖,这些“金字招牌”是对灌云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最好诠释。

以最实的举措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于加快改变乡村发展面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补齐乡村建设短板具有重要意义。过去,人居环境差、交通不便利、农路不通畅等问题,既是灌云乡村振兴面临的制约性瓶颈,也是灌云建设美丽乡村需要破解的突出难题。近年来,灌云不断加大财政资金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倾斜力度,以改水、改厕、改圈为抓手推进村庄环境治理,疏浚村庄河道沟渠,大力实施“厕所革命”“四好农路”和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最大力度阻断农村面源污染。同时,把改善农村居民住房条件作为提升人居环境的重中之重,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居住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先后启动实施12个乡镇(街道)87个自然村农民住房条件改善重点工程,累计完成农房改善12174户,上万户农民群众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新家。以配套产业为支撑,以配套公共服务为依托,融合美丽乡村、康居示范村、特色田园乡村于一体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正在灌云广大乡村次第建成。2020年12月,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现场推进会在连云港召开,灌云2个省级观摩项目被与会代表一致誉为全省农房改善的“灌云样板”。

三、持之以恒地把推进基层治理作为

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以文明风尚固乡村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乡村治理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年来,灌云县始终坚持深耕基层,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让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重树新形象,彻底撕掉“旧标签”。“爱上访、爱闹事、爱打架”曾是灌云人的标签,甚至曾有过“江苏信访看连云港、连云港信访看灌云”的提法,“信访大县、重县”一度成为灌云的代名词。近年来,灌云上下深刻反思这一负面不光彩问题,下决心从根子上找原因、求突破。从群众自治入手,完善村(社区)“一委三会”,规范村级组织运行,所有村都建立起“党组织领导、议事会协商、村委会实施、监事会监督”的基层治理制度,让群众当家作主,充分保障农民群众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办。深入推进普法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法润民生”微信群、“青苹果云课堂”等新媒体平台作用,教育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依托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加强乡村法律服务供给,健全乡村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2019年,在全省信访工作绩效考核中,灌云由过去的长期倒数第一一跃成为全省各县区正数第一;2020年,灌云更是在苏北各县区率先创成全国信访“三无县”,由省市负面典型“逆袭”成为全省正面典范。

宣扬新风尚,传递文明乡风“正能量”。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灌云有着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优良的革命传统,在册有名有姓的灌云籍革命烈士就达1100多名。不仅哺育了“淮阴战斗英雄”徐佳标、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等英雄人物,而且涌现了“中国好人”——“奔跑哥”侍东亮等一大批时代楷模和道德模范。灌云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充分运用烈士陵园、开山岛等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了以实验小学护学岗为主体的学雷锋教育基地,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开设各类道德讲堂,让文明乡风吹遍每个角落。组织开展“百姓大舞台”“多彩非遗”百村行巡回展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满足村民的精神生活需要。着力推进“县有‘好人园’、乡镇(街道)有‘好人广场’、村(社区)有‘好人榜’”的“农村好人”工程。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县建成文明实践中心、乡镇(街道)建成文明实践所、村(社区)建成文明实践站,覆盖县、城、乡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龙苴镇石门村、东王集镇韩圩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灌云县将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始终不渝地把加快乡村振兴作为灌云“后发先至”的总抓手,持续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以“崇德向善、坚韧奋斗、务实创新、勇立潮头”的奋斗姿态,奋力书写灌云乡村振兴新篇章!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22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中共江苏省灌云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农村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要有农村的“味道”
记忆里的“农村”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从“量”入手 提升农村小学生阅读质量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农村老人健康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