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谱写共同富裕新篇章

2022-03-30顾云岭

唯实 2022年1期
关键词:盐城市经营性集体经济

顾云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成效”的奋斗目标。共同富裕的主战场在“三农”,在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形势特别紧迫,意义特别重大,群众特别期待。近年来,盐城市坚持因地制宜、系统谋划,着力开发资源、经营资产、盘活资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2020年底,全市2183个涉农村集体总资产、净资产分别达到225.7亿元、158亿元,比“十三五”初期翻了一番多;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13.23亿元,村均60.6万元;“十三五”初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18万元的972个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2021年6月,盐城市专门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农民群众期盼,持续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提供促进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盐城方案”。

拓展“五大路径”,提升新型集体经济增收能力

挖掘资源潜力。盐城市土地资源优势明显,集体资源性资产1523万亩,其中农用地1099万亩,挖掘土地潜力对于促进集体增收空间很大。2020年,全市集体资源发包收入5.67亿元,占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额的42.9%,其中土地规模流转溢出土地(“四边地”)发包收入1.37亿元。盐南高新区伍佑街道结合农房改善后农户承包地流转给村集体的契机,由集体统一開展土地平整,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体新增土地流转渗溢面积4100余亩,预计每年为集体增收460万元,村均40多万元。加强对集体闲散农用地、“四荒”地以及闲置建设用地的规范管理,推进资源发包、出租或开展股份合作;支持村集体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村集体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流转农户土地经营权,集中开展土地平整;支持村集体开展农村公共空间治理,推进闲置宅基地整治。

发展特色农业。支持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能力较强的村,由村集体领办合作农场等市场经济实体,发展特色农业项目。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因地制宜发展市场前景好、综合收益高、带动效应强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采取“土地股份合作社+若干特色家庭农场”等模式,获得稳定收入。此种发展模式,前几年阜宁县、盐都区发展较快,正式运行的总数达到100多家;2021年以来,滨海县、东台市有了较大发展,其中滨海县新增村集体牵头领办的农场52家,总数达到80家,每家集体农场建立了不少于300亩的规模种植基地,实行最严格的资产财务管理;东台市新增实质运行的农场30家,总数达到49家,南沈灶镇兆丰村实行大棚种植和稻麦种植换茬轮作,与企业合作,实施订单种植西兰花420亩,在上半年受灾情况下,村集体年获纯收益15万元,正常用工12人以上,其中解决困难户就业3人,人均收入1万元左右。

发展物业经济。2020年,全市集体资产发包租赁收入2.59亿元,占集体经营性收入近20%,物业经济已成为集体稳定增收的重要来源。坚持“办物业不办企业、留资产不留资金”的思路,支持城中村、城郊村、镇中村,将拆迁补偿货币资金转换成集体经营性物业资产,发展“楼宇经济”,共享城镇发展带来的资产增值收益;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对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老校舍、厂房、仓库等各类资产进行整修、翻建或升级改造;支持在推进农房改善工作中,同步规划建设配套服务的经营性用房;支持集体土地被征用村,以成本价回购经营性物业用房。

发展服务经济。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组建服务实体,或者与供销、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进行联合,开展农业生产性服务和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以劳务承包方式,承接环卫清洁、河道保洁、物业管理、社区服务、家政服务、乡村公路绿化、养(管)护等业务项目,为农村养老、残疾人护理等提供专项服务和配套性服务。

发展抱团经济。推动县域范围内强村与弱村牵手联动,鼓励县(市、区)、镇(街道)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土地指标,多村共同出资组建经济联合体,合力发展集体经济。鼓励各地整合财政扶持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在城镇规划区、经济开发区等具有区位优势的地方,新建或购置产业经营用房,实现长期稳定的物业租赁收益。

实施“四方联动”,凝聚新型集体经济帮扶合力

市县领导挂村。从2013—2020年,盐城市连续八年实施市领导挂钩帮扶经济薄弱村行动,帮扶了245个村项目,市县财政扶持资金3.67亿元,取得了明显成效,所挂钩帮扶村全部脱贫。“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实施市县领导挂钩经济相对薄弱村行动,原则上一挂三年,市级领导所帮促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力争达到50万元以上。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县镇党政领导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范围。县(市、区)形成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相关部门合力推进的组织领导和工作体系,明确目标要求,制定年度时间表,推动落实帮促部门、发展项目及配套措施。

部门帮村。建立市、县部门帮促经济相对薄弱村制度,实行包保责任制,帮促部门具体负责帮促资金筹集、增收项目落实、跟踪服务协调等,通过实施一批增收致富稳定、作用发挥持续的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切实增强所帮促的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开展“十镇百村”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典型案例推介活动,总结形成可学习、可借鉴的典型模式,开展宣传推介、复制推广,营造良好氛围。

企业联村。引导动员经济实力较好、社会责任感较强的企业、商会、协会等社会力量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投入“万企兴万村”行动,支持企业投资乡村绿色种养产业、农业园区载体、新型流通业态、农旅综合体、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村集体围绕企业上下游链条,积极开展产业对接,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射阳县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对2020年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30万元的54个村全部落实结对挂钩企业,2021年全县231个涉农村(居)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预计均能达标。

工作队驻村。在江苏省委向盐城市派驻帮促工作队的基础上,盐城市委继续将阜宁县、射阳县作为市重点帮促县,派驻富民强村帮促工作队,队员兼任帮促村第一书记;省、市未派驻的,由各地负责派驻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做到经济相对薄弱村全覆盖。阜宁县2021年选派16支县委富民强村工作队66名工作队员进驻到34个经济相对薄弱村,从政策、资金、人才等全方位帮扶,共筹集各类资金980万元,新增集体增收项目34个,村平增收3万元以上。

深化“三大改革”,增强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近几年,盐城市农村改革亮点纷呈,亭湖区“小田变大田”,探索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实现路径改革列入农业农村部农村改革试验项目目录,《管理“村級用工”关键小事》成为农业农村部推介的20个全国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典型案例之一;盐都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新路径新模式探索入选江苏全面深化改革案例。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改革,突出重点,为发展集体经济增添新活力。

稳妥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以承担农业农村部“小田变大田”改革为重要抓手,创新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方式,激活农民农村土地财产权能。坚持户有所居,探索推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加快推动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交易试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根据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前一阶段,盐城市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市2214个涉改村全部完成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股份量化、赋码登记、系统录入等工作,折股量化集体资产54.65亿元,折股量化成员646.2万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实现县、镇两级全覆盖,全市农村产权累计进场交易金额149.3亿元、交易溢价5.46亿元,流转土地类面积305万亩,有力促进了农村资源有效配置、农业适度规模经营;2021年以来全市线上交易金额已达近40%,有效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探索实施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继承等权能改革试点,健全收益分配制度,推进有条件的村集体实行股份分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释放改革红利,增强成员获得感。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进场交易“应进必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构建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农民致富“三赢”机制。阜宁县东沟镇丁横村、芦蒲镇裴王村集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土地面积均在800亩以上,通过严格经营管理、规范成本核算,合作社实现净收入达25万元以上,为无资产(经营性资产)、无资源(机动地或养殖水面)、无资金“三无”村集体增收探索出现实路径。

(作者系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责任编辑:高 莉

猜你喜欢

盐城市经营性集体经济
A Sunny Season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盐城市最美侨界之星事迹报告会成功举办
西安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盈利因素分析
江苏省盐城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