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脱贫攻坚精神 助推乡村振兴事业

2022-03-30郭宇峰

老区建设 2022年2期
关键词:攻坚群众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历经8年多的脱贫攻坚战,我国如期实现了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传承脱贫攻坚精神,接续乡村振兴事业,我们正以昂扬的姿态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一、学深悟透脱贫攻坚精神,汲取砥砺奋进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采取超强的举措,打赢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锻造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就应带头传承脱贫攻坚精神,坚守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在鄉村振兴事业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一)在学习中领悟精神实质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披荆斩棘、栉风沐雨、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这场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实生动写照,是中国人民意志品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赓续传承,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在学习中凝聚思想共识

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接续奋斗中推进。脱贫攻坚只是为乡村振兴补齐短板,实现城乡差距还有一段很漫长的路要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实现美丽乡村的愿望等是等不来,需要我们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以钉钉子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我们必将全面取得乡村振兴的新胜利。

(三)在学习中汲取奋进动力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过去8年的奋进时光,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心倾力、无私奉献,五加二、白加黑,奋斗脱贫攻坚第一线;广大群众不等不靠、奋发图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社会各界关爱人士,关心关爱脱贫攻坚行动,谱写了爱心传递新篇章。驻村工作队员,应在学习领悟精神中,汲取精神动力;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实际行动,增强素质本领,提升创新能力,团结带领群众奋战乡村振兴事业,为美丽乡村奉献自身力量。

二、凝心聚力乡村振兴事业,谱写美丽乡村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时刻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扎根基层守初心,勇挑重担担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并逐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一)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发展根基

一是加强政治引领。带领村干部、党员深入学习和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到实处。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夯实全村党员的思想根基。

二是引领组织振兴。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乡村要振兴,支部先振兴,驻村第一书记是村级党组织建设的组织者,应主动扛起政治责任,发挥关键作用。要抓好基层党组织“三化”建设,提升党组织战斗力。要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抓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要培育村级人才队伍,重点是培养好“两委”干部,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提升“精气神”,协助村委培育后备力量,发展年轻党员,吸引各类人才,逐步实现基层组织和人才振兴。

三是引领乡村治理。加强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发挥基层党员、村“两委”带头作用,并培养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骨干队伍,推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治理合力。实行党员干部网格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化解各类矛盾问题,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同时注重社会治理专业队伍建设,精心培育治理骨干,提升专业化治理能力。

(二)坚持民生导向,推进强村富

一是注重因地而宜,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党支部+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农户”的形式,结合区域优质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做强做大特色产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培育绿色食品、有机产品,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以一产带动二产、三产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帮助农户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有力推进共同富裕。

二是注重科学规划,谋定而后动。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规律,搞好村庄规划设计,谋定而后动,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结合乡村建设行动统一部署,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推进“美丽宜居村庄”“美丽庭院”等示范创建活动,巩固健全村庄环境常态化、长效化管护治理机制。

三是落实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接续战”,做好常态化监测和精准帮扶。建立易返贫致贫人口核查机制,及时核对预警户信息,推行“防贫险”举措,定期回访脱贫户,落实监测户“一对一”帮扶措施。对“三类对象”实施动态管理、及时研判,做到早干预、早帮扶,有效防止返贫现象。

(三)扎根群众之中,为民解难纾困

一是听民意办实事。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驻村干部从机关到基层工作,多数同志未曾有过乡村工作经历,不仅对农村工作政策不熟,而且基层工作经验也缺乏,存在本领恐慌现象。要想在乡村振兴事业中有所作为,就应静下心、沉下去,多做调研、勤走访,与驻地村民打成一片。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听取民意,问计于民,按群众的意愿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这样的驻村干部,才能赢得驻地人民群众的尊重。

二是察民情解民忧。主动向基层群众宣传党的富民政策,推动落实党的惠民政策。深入群众之中,与群众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一同,在了解村情民意过程中,要放得下架子,耐下心来做工作,情系农村、情系农民。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参与便民利民服务,经常联系走访群众,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加强对困难人群的关爱服务,经常嘘寒问暖,协调做好帮扶工作;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以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简介:郭宇峰,新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驻渝水区人和乡武郎村驻村第一书记。

猜你喜欢

攻坚群众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拿出精神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攻坚脱贫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