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隽秀典雅 温润细腻

2022-03-29艺鑫

东方收藏 2022年2期
关键词:底径雍正皇帝彩瓷

艺鑫

清代彩瓷在明代彩瓷的基础之上进行传承,并实现了进一步的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审美特征与艺术风格。本文以藏家何爱群先生珍藏的三件清代瓷器为例,讲述清代时期瓷器的美学特征及艺术价值。

一、清康熙款青花松竹梅纹碗

此碗高11、口径21.2、底径9厘米,底部落有青花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图1)。其敞口、弧腹、圈足,器型周正。胎质细腻,通体施白釉,釉面光洁莹润,釉色略微泛青。碗心双弦线内绘松竹梅“岁寒三友”纹饰,外壁亦通景描绘同一题材,青松枝干遒劲,修竹清逸俊秀,寒梅傲然盛放,将它们的各自特征表现得恰到好处。整体青花色泽淡雅、浓淡相宜,具有晕染效果,与胎釉之莹白相互映衬。

在元至清这一时期的陶瓷装饰当中,“岁寒三友”题材甚为风靡。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当中,松、竹、梅因其特性而被赋予美德,松、竹经寒冬不凋,梅则迎寒绽放,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倾倒。如《孤本元明杂剧》之《渔樵闲话》曰:“那松柏翠竹,皆比岁寒君子,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唯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由此可见,“岁寒三友”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的文人精神。

二、清康熙款豇豆红釉太白尊

这件太白尊高9.2、口径3.1、底径12.2厘米,底部落有青花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图2)。其侈口小巧,外翻如唇,口部留白呈燈草边;短颈溜肩,半圆形腹,浅圈足,线条流畅。器内、器底施白釉,外壁施豇豆红釉,娇艳的红釉上绿斑点点,观之令人犹觉淡恬。腹部浅阴刻团螭龙纹。

太白尊因形似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饮酒的酒坛而得名,为康熙朝新创的文房佳品。《陶雅》言:“太白尊惟康窑有之,各色俱备,惟红独多”;《饮流斋说瓷》亦载:“此等尊无巨大者,通体不过数寸耳,以豇豆红色或带苹果绿、苹果青色为多,腹有三团螭暗花,乃浅凹雕也,除康窑外历朝甚罕仿制”。由于此类太白尊所施铜红釉敏感易变,烧成难度较大,几无大件器物,其呈色亦半由天成,经常隐现深浅不同的斑点,正所谓“满身苔点,泛于桃花春浪间”“莹润无比,居若鲜若黯之间,妙在难以形容也”。

三、清雍正款斗彩牡丹菊梅洞石花蝶纹盘

此盘高4.2、口径19.5、底径13.1厘米,底落青花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图3)。其通体斗彩纹饰,盘心双圈内绘洞石牡丹,三株牡丹花枝招展、色彩娇娆、盛开怒放,吸引一对蝴蝶翩飞而至,其下衬以洞石与修竹。外壁绘秋菊争妍、牡丹飘香、山石嶙峋、彩蝶飞舞,其中,牡丹寓意“富贵”,菊花寄志“杞菊延年”,“蝶”谐音“耋”,意蕴“长寿”。花蝶相映,构成一派延年益寿、生气勃勃的景象。

纵观清代君王,雍正皇帝的审美品位之高,令人称赞不已,其当政时期所出瓷器,素以精巧淡雅、清新脱俗著称。而从彩瓷来说,其设色之难尤甚,浓艳过度流于媚俗,淡薄不足失却本意,雍正一朝则画笔逸丽、构图别具,将二者巧妙融汇于一体。究其原因,乃源于雍正皇帝的审美品格,对瓷器纹饰讲究“文、雅、精、细”。而雍正时期的斗彩瓷,不论其胎质、造型、纹饰、工艺,皆一丝不苟。正是如此这般执著追求,令雍正彩瓷以脱俗的形象大放异彩独步于世。此外,雍正皇帝雅好花道,于牡丹、菊花、梅花等花卉皆有深刻的体味与独特的标准,牡丹舍其俗,秋菊添其妍,皆讲求祥瑞之意,故而雍正时期彩瓷深具隽永之风与吉祥之意。

猜你喜欢

底径雍正皇帝彩瓷
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
甘肃省泾川县博物馆藏品
马晓军
元代磁州窑白地黑绘花鱼藻纹盆装饰浅析(中)
浅析明清时期彩瓷纹样的艺术特征
论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
浅析《红楼梦》对二月河创作的影响
恼人的人数问题
探析宋三彩瓷枕的艺术风格
雍正时期官吏任用与监察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