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契里柯绘画艺术探析

2022-03-29马素君

东方收藏 2022年2期
关键词:梦幻投影

摘要:20世纪初期形而上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契里柯,主张表现一些被哲学的逸想所强化的形,通过物质媒介在“虚幻”的背景上构筑,以表达一种引人联想的诡秘感的绘画方式,打破传统的束缚,其作品呈现出强烈的个人特色。文章从契里柯的个人艺术创作的历史背景出发,对契里柯在艺术创作中表现梦幻、投影以及对于情感现象的研究相关的艺术创作活动进行阐述,结合契里柯的主要代表作品进行赏析,探究契里柯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形而上;契里柯;梦幻;投影

一、 形而上绘画

未来主義之后,意大利杰出艺术家契里柯与卡洛·卡拉将自己的作品称为“形而上绘画”,其中“形而上”意为真实与虚幻通过艺术表现手法将其交织在一起共同出现在艺术作品中,给人一种亦真亦幻的审美感受。该画派除两位著名艺术家之外,后来还加入了至今仍令人们耳熟能详的艺术家乔治·莫兰迪。

形而上画派与未来主义倾向完全不同的是,未来画派推崇科学技术带来的成就和进步,作品中体现机械感,追求运动感、速度感,是表现“动”的艺术。而形而上画派则刚好相反,该画派对科学技术先进性持保留态度,更加注重表现西欧的种种社会乱状。表现在作品中像是凝固了时间、静谧的梦境,是表现“静”的艺术。形而上画派深受弗洛伊德思想的影响,作品中充斥着稀奇古怪的元素,类似一些坚硬的物体,如建筑、墙壁、雕塑、道路等,以及一些时间、空间上的无限性和永恒性,如仿佛被定格了的梦境。这其中大量运用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关于幻觉和潜意识方面的内容。直到20世纪上半叶形而上画派的艺术家所从事的艺术活动一直都在持续进行着。

阿波利奈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巴黎开始注意到了乔治·德·契里柯和马克·夏加尔二人。契里柯出生于希腊,童年在雅典度过,因此他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意大利的广场、希腊的雕塑和他爸爸修建的铁路便是他把儿时记忆中的事物作为他艺术作品的重要素材来源。但是契里柯作品中这些儿时记忆并没有像将儿童画那样的天真无邪充满童趣地表现出来,而是充满了尼采式的哲学般的预言形式出现的,通过这些事物来掩盖他想要表达的一些更为神秘的信息。同样是以儿时记忆为素材媒介,夏加尔的作品比契里柯的作品多了一些儿童的天真烂漫的气息,他将儿时记忆中的物品以一种无规律、无法则的方式呈现出来,这里的儿时记忆代表了对过去时光的眷恋,像是把梦里出现的儿时美好回忆展现在作品中一样。如果说契里柯是一个梦境制造者,那么夏加尔则是梦境呈现者。

契里柯在创造“梦境”的时候并不是杂乱无章的,他是严格遵循古罗马建筑艺术的严谨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基本透视法则来进行相对有一定逻辑性、较为理性的艺术创作活动。通过他所理解的规则与逻辑来呈现出作者内心深处所要表达的那种诡秘、寂寞和令人恐慌的艺术效果。例如《一条街上的忧郁和神秘》(1.2)和《无穷的乡愁》是他以理性手法表现非理性意识的极好例子。

形而上静物艺术家乔治·莫兰迪出生于意大利波洛尼亚,“莫兰迪”色非常的出名并且广受大众喜爱,他也是一位善于表现“静”的艺术大师,欣赏其作品给人一种静怡舒适的审美感受。莫兰迪这种特属于自己的创作方式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如此的,而是在经过对印象主义、塞尚的风景和静物画、立体主义的感奋、迷茫、摸索后,他开始进行属于自己的绘画表达方式的尝试最终才得以形成的。

二、契里柯绘画艺术特征

(一)梦幻

在学习和研究西方近、现代艺术不断前进历史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只有在深刻的哲学及社会背景下才能够产生新的艺术表达形式。意大利形而上画派艺术家乔治·德·契里柯在反映二十世纪上半叶欧洲广泛存在的病态、空泛、低靡的道德意识形态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梦幻象征主义、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主观感受和情感的重要性研究,对寻找新的表现方式的画家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本质是一种(被抑制的、被压迫的)愿望的(被假装的)满足……” 契里柯创作于1914年的《小孩的思维》(1.1),该作品充分体现了弗洛伊德心理学与艺术作品的相互结合。画面主体为一位留有胡须、紧闭双眼、未穿衣物的中年男子,他静坐在桌旁,左侧是一根疑似古希腊神庙的石柱,右边也就是男子的身后视野突然开阔,仿佛是窗外也仿佛他直接身处其中的一处类似古罗马式的圆拱式门廊的直线形外形的两处建筑物,再远一些就是稍显暗沉的蓝色天空,再结合男子右侧照射的光线,给人一种时间上的不确定性,这光线到底是灯光还是太阳光,这时间到底是早晨还是傍晚。色彩处理上,运用强烈的明暗对比,画面左前侧的柱子、人物采用的大面积的亮色,而人物身后也就是画面的右后方的背景以及桌子则配以大面积的暗色系,对比强烈,也凸显了空间感与透视感。在细节处理上,人物很明显是为中年男性,却塑造出了女性化妆后才有的浓密纤长的睫毛以及类似仕女画中的柳叶眉,男子柔美的面庞与其肌肉发达且雄性十足的浓密胸毛形成鲜明对比,将如此矛盾的不同性别的形体特征拼接到同一个人的身上,画面中这些怪异的表现凸显了作者将自己内心对于两性之间那种源自本能的冲动、抑制与逸想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感注入到了作品当中,抑或是通过作品来挖掘出自己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某种情愫。

契里柯认为:“形而上的绘画,表面上十分幽静,却使人感觉像是在静寂中会有什么事情要发生。”因此他因袭传统的艺术呈现方式来表现物象,表面上一切看起来都挺正常,无论是画面中的人物、建筑、光线,还是色彩、构图、明暗、透视等都给人一种静谧和谐之感,可如果仔细观察分析契里柯的作品,我们便会发现端倪,当我们凝视契里柯作品的时候,仿佛时间开始定格,整个人的心神似乎被一股自发、不受控制的无形的手牢牢牵引着,此时此刻,孤独感、压抑感油然而生。正如英国作家威尔·贡培兹在《现代艺术150年》中谈到的:

那些固定艺术品位的逸想、无厘头的景致和疏弃的黑影产生了一种可骇的感觉,这种感觉也因作品中的渺无人烟进一步加强。有大量人类存在的痕迹——球和火车暗示着最近一段时间的活动——但就是没有发现人类存在:整个地方被荒废了。空中是如此幽蓝,然而空气中充满了浓得化不开的威胁和阴森感。在“形式主义”盛行的时代,契里柯却不走寻常路,他的作品打开了人类内心世界的大门,阐述了画家对值得追求的东西不断进行尝试,始终不渝的精神。

《一条街上的神秘和忧郁》是契里柯在1914年所绘作品。画面的左侧是长长的一排白色墙体红色底部的疑似墙面或者房子的建筑,因照明位置的设定该建筑仅有少量的投影。画面右侧是高高的一栋看不出来固有色的深色建筑,整体呈现灰暗的冷色调,该建筑下方配以巨大的投影将旁边的木车都笼罩其中,这种压抑之感似乎要侵吞整个城市。这侧面证实了前文所谈到的“适意和谐的悲剧情愫”一说。?

契里柯于1916年完成的《侵扰人心的缪斯们》,素材来源于他对过去所经历的真实事物进行创作。该作品是以两个类似古希腊雕像石膏雕塑为主体,放置在画面最醒目的位置,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也不完全是石膏像,而是石膏像与木质衣架等其他造型元素拼接而成,一个背对着观众站立在类似桌面的巨大平台上,另一个正面静坐在一个蓝色的盒子上,双手交握到一起。在远处的投影里其实还暗藏着第三个石膏像,静静地正面站立在角落中,仿佛与前面这两个石膏像处于不同的时空中。三个石膏像的面部要么是没有五官,要么干脆没有头部用木质衣架的顶端来代替头部,给人一种木质模特在为我们展示石膏做成的服装一样的错觉。画面的后方背景又是契里柯作品中经常出现的简洁冷工业风的建筑物以及晦暗不明的天空,背景出现得有些突兀,直接抵在了石膏像所处平台的尽头,仿佛是把这个平台从中斩断一样。明黄色的光线照在石膏像、平台以及远处的背景上,打出了大小不一、长短各异的一条条投影,与远处血色的建筑物、晦暗的天空组合在一起,怎么看都给人一种荒诞离奇之感。

由此可见,建筑、投影等类型的造型元素不仅作为契里柯作品中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他表达自身感情的一个通道。契里柯将自身的内心情感潜藏于建筑中,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孤立、犹豫、玄奥的感觉。

契里柯在玄奥的虚幻中不断翱游,建筑是他作品中一成不变且无穷的空间,是他精神世界中想要传递的信息。艺术家借有形寓无形,通过这种内敛的方式让人们带着无尽的幻想去倾听画家内心深处的声音。

(二)投影

投影是一种静谧而没有情感表达的视觉造型元素,具有神秘之美,不论是平时的习作练习还是欣赏大师名作,我们都常常会忽略投影这一常见的视觉语言。在画面的安排中,有主体、背景等元素,投影是那种为了体现物体积感或者是凸显光线的位置、强弱以及画面逻辑性后来加入进去的辅助性造型元素。

投影像是一个总是习惯于躲在其他人身后,黑乎乎不起眼的小孩。可有可无的存在,画面有了它可以增强画面感、增加细节、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尤其是对于具象绘画艺术来说的话,投影还是相对重要的。画面主体如果离开投影,像是失重状态下的人和物一样飘浮在空中,削弱了真实感。光线离开了投影,还怎么淡化其光照效果。

投影真如我们看起来一样只是黑乎乎一团吗?仔细观察,投影也是有强弱、虚实、明暗以及色彩倾向的。对于我个人来说,投影的艺术价值远远不及目前我所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还是需要继续学习与探索影子的秘密。

众所周知,历史上绝大多数艺术作品尤其是绘画作品中投影的使用还是比较克制的,那种投影在画面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作品比较少见,他作品中的投影经过他的巧妙处理与安排,仿佛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尤其在他的作品《一条街上的忧郁和神秘》中(1.2),大面积运用到投影。这幅作品主要是以两排建筑物构成,其次是道路、木质四轮车厢以及一位奔跑的少女。画面的左侧是长长的一排白色墙体红色底部的疑似墙面或者房子的建筑,因照明位置的设定该建筑仅有少量的投影。画面右侧是高高的一栋看不出来固有色的深色建筑,整体呈现灰暗的冷色调,该建筑下方配以巨大的投影将旁边的木车都笼罩其中,给人压抑之感。画中的少女朝着光照的方向奔跑,其身后拖着单薄的投影,而少女正前方露出来一截类似站立人形的投影,不确定其属于真人还是广场雕塑。大量的投影充斥在阳光明媚、寂静无声的街道上,一切貌似合理却又透露出古怪的气息。

契里柯的另一件作品《一个秋日午后的谜》(1.3),画面里的投影方向看起来和《一条街上的忧郁与神秘》(1.2)类似,即照射物在画面的右上角,却更像是早晨的阳光。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猜测,在契里柯的作品中出现的这些投影可能并不是自然光照下所呈现出来的投影,而是经过艺术家人为处理过的影子。因其并不符合日常生活的逻辑性原则,所以契里柯画中的这些投影,可以理解为是艺术家内心独特审美意象体现,作者通过这种空泛、孤单、怪异之美,营造出了一个契里柯式的梦幻世界。

综上所述, 契里柯以弗洛伊德、尼采等人的哲学思想为指引,严格遵循古罗马建筑艺术的严谨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基本透视法则,针对自己儿时回忆中古希腊、古罗马风格的建筑、雕像、广场、街道等极具代表性的造型元素再结合经过作者精心设计、巧妙布置的大面积投影来进行的相对有一定逻辑性、较为理性的艺术创作活动,得以呈现出作者内心深处所要表达的那种诡秘、寂寞和令人恐慌的梦幻似的艺术效果。并且通过具有一定哲理性、寓意性的艺术表达方式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审美水平及其精神内涵。

其杰出的艺术成就对后来的超现实主义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契里柯的艺术创作形式也成为现代西方具象绘画的典型代表, 这对具象绘画的创新与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分析与研究契里柯的艺术特征有助于我们更系统地解读西方艺术史,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孙仕荣.读行而上画派先驱契里柯的玄奥绘画[M].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5.

2. 章贊.奇幻梦境的创造者——契里柯[M].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3. 周朝晖.绘画内容的革新者——试论契里柯对西方现代绘画演进的历史贡献及其影响[M].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0.

作者简介:

马素君,单位:宁夏大学,研究生,专业:美术(油画方向)

猜你喜欢

梦幻投影
論詞樂“均拍”對詞體格律之投影
有关向量上的投影的概念解读
投影向量问题
怦然心动
仲夏的休闲放松
找投影
《投影与视图》单元测试题
梦幻鞋旅
梦幻褶皱
梦幻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