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耦合协调模型的茶旅融合发展研究
——以湖南省古丈县为例

2022-03-28陈芳琳吴忠军

中国林业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耦合度耦合融合

陈芳琳,吴忠军,刘 阳

(1.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湖南湘西州民族文艺创作研究所,湖南 吉首 416000;3.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1 引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两山理论”先后被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重要规划和文件中,成为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提出要推动旅游与农业、林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旅游业的发展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旅游产业与茶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迅速增加,总体上,对概念及系统理论方面的研究较薄弱,大多数研究者以定性研究为主,侧重于茶文化旅游与茶旅产业融合两个研究方向,研究问题主要包含茶文化旅游的资源类型、产品开发、发展模式以及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原因、机制、模式、路径、对策等方面。

在茶文化旅游方面,刘春丽[1]认为茶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要采用多层次多方位的发展模式;陈木丰[2]认为英德市红茶文化与其旅游业耦合发展主要体现在政府助推红茶文化与旅游业协调发展。国内学者分别从主导产业性质的角度[3],从茶旅融合深度与旅游产品形态结合的角度[4],从产业融合主动性的角度[5],从产业融合方法和融合内容[6]等角度分别对茶文化旅游融合模式进行了探讨。在茶旅产业融合方面,吴文浩[7]认为是茶资源的旅游价值、茶旅产业的交叉性及旅游市场需求等因素促进了茶旅产业融合发展;张苏等[8]研究表明消费者需求、经济利益、政府支持是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覃丽等[9]认为茶旅融合应该是内外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另外,在以我国重点产茶区为案例研究茶旅产业融合发展中,张耀武等[10]以秭归县为例提出价值认同、战略规划、路径选择三大协同发展策略;林清清等[11]以云南南糯山为例分析了茶旅游发展中的茶农角色参与;陈兵香[12]以宁德市为例分析了茶旅产业开发融合模式;李英策[13]以凌云县为例分析了茶旅产业一体化的融合路径;侯玉霞等[14]以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提出了“五全”融合发展策略;宋慧琪等[15]剖析了安溪茶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融合发展对策;王建荣[16]探讨了新趋势下的实践案例和突破模式。同时,学界对旅游产业与茶产业融合发展的定量研究也逐步完善;易开刚等[17]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构建模型对茶旅融合的效果进行了测度;庞娇等[18]以四川为例定量分析了茶叶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变动;赵俊远等[19]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信阳市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状况进行定量研究。

鉴于此,本文首先构建了旅游产业与茶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构建了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同步性模型;收集2009—2018年十年的面板数据,对古丈县茶旅融合发展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古丈县在茶旅融合发展实践中的启示,以期在开展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深入推动县域经济稳步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2 耦合模型构建

2.1 旅游产业与茶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研究按照科学性、客观性、数据可得性原则,构建了旅游产业与茶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见表1、表2),其中旅游产业指标14个,茶产业12个。

表1 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表2 茶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2 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

本研究主要利用耦合理论,建立耦合度、协调度、同步性三个模块,将旅游产业与茶产业设定为两个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独立系统,通过量化各系统数据,准确研究分析茶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及协调度。

2.2.1 耦合度模型的构建

结合前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借鉴物理学中耦合概念及其系数模型来建立多个系统或者要素相互作用地耦合度模型。计算公式如下:

Cn={ (L1×L2×…×Um)/[∏(Li+Lj)]}1/n

(1)

由于本文主要研究茶产业与旅游产业两个系统,故n=2,即两个系统的耦合度函数为:

C2={(L1×L2)/[(L1+L2) ×(L1+L2)]}1/2

(2)

(3)

其中,C为两个系统的耦合度;L1与L2。分别为茶产业与旅游产业无量纲化后的综合发展指数。很显然,耦合度值C2∈[0,1]。当C2=1时,耦合度最大,表示系数之间处于良性耦合,系统将趋向新的有序结构。当C2=0时,耦合度非常小。

2.2.2 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构建

耦合度C只能反映两个系统的耦合程度,在部分情况下无法客观反映出两个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因此,本研究进一步构建耦合协调模型以便体现出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协调程度。结合耦合度与协调度综合反映两个系统之间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公式如下:

T=αL1+βL2

(4)

(5)

其中,D代表是耦合协调度,T代表旅游产业与茶产业的综合指数之和。α和β分别代表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权重,也就是两个系统对总系统的影响程度,因此,α+β=1。本文假设旅游产业与茶产业的重要性的平等的,故两个数值都取0.5。

耦合协调度更能体现茶产业与旅游产业间的相对水平,有利于两个系统之间在不同时期内进行比较。但目前,尚未有学者对旅游产业与茶产业耦合协调度水平做权威等级划分,本研究根据D值尝试对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水平进行等级划分(见表3)。

表3 旅游产业与茶产业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

2.2.3 同步性模型的构建

同步性能两个系统之间发展之间的相对关系,它能弥补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所不能体现的平衡。同步性用P来表示,有利于针对今后产业的具体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P=Y/X

(6)

其中,P是同步性,Y是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指数,X是茶产业综合发展指数,根据P值的大小,对两个系统的同步类型进行分类(见表4)。

表4 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同步评价

3 实证研究

3.1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选取2009—2018年古丈县旅游产业与茶产业实际经济指标数据,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古丈县统计年鉴》和《湘西州统计年鉴》。数据经过无纲量化处理,并利用熵值法计算获得各个指标权重(见表5)。

表5 旅游产业与茶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权重

3.2 研究结果及分析

3.2.1 研究结果

根据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将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古丈县2009—2018年旅游产业和茶产业的耦合度(见表6)、茶旅产业发展水平对比图(见图1)、协调度(见图2)及同步性(见图3)的研究结果。

表6 2009—2018年古丈县旅游产业与茶产业耦合类型

图1 旅游产业与茶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对比图

图2 旅游产业与茶产业耦合度及协调度显示图

图3 旅游产业与茶产业发展同步值

3.2.2 实证分析

古丈茶旅耦合度处于初级阶段,10个年份的耦合度均衡地处于0.4~0.5的较低水平,趋于基本耦合形态。值得一提的是该区域茶旅耦合协调度日趋成熟,虽然耦合度处于初级阶段,但是随着时间变化,他们的耦合协调度值越来越高,从2009年的极度失调到2018年的轻度失调,表示两者的耦合协调正向着高一级的耦合状态靠近。

通过数据验证得出:古丈县茶旅融合经历了萌芽阶段(严重失调)、发展阶段(中度失调)、丰富阶段(轻度失调)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从2009—2017年,茶产业飞速发展一路赶超从滞后状态变为超前状态。而旅游产业由于处在发展初期,主要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开发旅游资源为主,大多是投入居多,旅游经济效益不凸显。到了2018年,古丈县旅游产业开始日趋成熟,其发展优势尽显时,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反超茶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变为旅游超前型。两者同步性欠佳。

茶产业和旅游产业之间的关系由联系不紧密到开始逐步相互影响,再到相互促进、彼此发展。但两者还处于低级耦合阶段,离良好耦合发展甚至优质耦合发展还具有很大差距。产业融合只有在两者处于优质耦合发展的阶段才能依靠各自优势,相互正能量影响,打破产业边界,促进产生新的产业发展点。

4 政策建议

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古丈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在2009—2018年的发展速度较高,但相互之间的耦合度不高,协调性欠佳,融合发展形式不明显,融合发展优势没有体现。据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4.1 统筹规划,提高茶旅融合实效性

古丈县工业基础薄弱,以发展农业为主,经济发展缓慢,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均采取以政府投资开发为主。由政府牵头主导的两个产业发展耦合度不高的根源离不开其主导者特有的自上而下的运行机制。要打破融合壁垒,开启新的产业融合发展,首先从顶层设计入手解决好主导部门间的合作运行机制。要从加强战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两个方面开展,突出融合性。制定符合县域实际的科学合理的长期规划,统筹执行具有延续性的发展政策,积极开发旅游产业与茶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促融合;贯彻融合理念,消除行业垄断与行政分割现象,共享优势资源,营造良好的营销模式,共建专业客户群、畅通有效的服务系统,搭建两个产业发展优势共享互利的平台,形成对两者融合发展进行长期管理和指导的态势。

其次,人才是所有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复合型人才是产业间发展融合的润滑剂,是解决产业间协调发展的关键点。古丈县曾是“老、少、边、穷”的代名词,人才匮乏严重,要解决古丈县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协调性问题,需要从基层人才保障入手解决好产业融合发展期的关键节点落实。要从创新培育机制、加大引进力度两个方面开展,突出复合型。集合政府、企业和高校之力建立复合型人才培育机制,强化科研团队,培育内部复合型人才;政府加大复合型人才引进力度,鼓励本地职业院校开办相关专业,注重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茶旅产业融合发展输送专业对口人才。

第三,古丈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一直呈现出欠佳的同步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资金投入不具长效性。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县域经济发展不得不采取行业间先后交错,以先进带后进等方式开展。产业融合发展要有良好的同步性,必须建立资金保障机制,最大化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要从构建安全平台、精准减税降费两方面开展,突出长效性。建立专项投融资平台,邀请和鼓励社会资金进入投融资平台,购买不同的投资项目进行投资,发挥金融杠杆的作用;强化税收政策优惠力度,拓宽免征税收范围。侧重对研发团队的技术咨询和服务部分获得的报酬给予税收减免,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外资投入意愿,实现财政补贴的真正意义。

4.2 再生创新性,提高茶旅融合可行性

对于具有品质一流茶资源和优质生态旅游资源的古丈县而言,如何实现茶旅融合可行性至关重要。首先,利用新媒体创新营销模式。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连接手机、电脑等终端,为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古丈县茶旅融合发展在项目宣传、产品展示等环节中利用无人机、3D立体模型构建、VR技术等科技手段,通过极具传播效益的微信朋友圈、短视频、公众号文章等新媒体平台更快速、更直观、更有针对性地塑造茶旅产业品牌形象;成功吸引游客来到目的地后,在预订门票、游玩、购物、餐饮等环节中利用新媒体平台给予更直接、清晰、及时地沟通服务和畅通的意见反馈渠道;在更精准化目标人群后,针对更具个性化消费需求中的茶园认购、茶园旅居等环节中,利用新媒体向消费者实时发布生态茶旅产业发展跟踪记录,体现绿色环保茶旅文化内涵,丰富茶旅产业发展新业态。

其次,利用新科技创新产品形式。产品的呈现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输出终端。古丈县茶旅融合产业发展可以利用新科技融合旅游产业与茶产业特色元素,打破产业边界,丰富产品形式。例如:利用科学技术提取茶多酚,制成方便携带、保健功能更强、营养元素更丰富的成品进行销售。多样化茶叶及茶园风景制品,不仅从吃、喝、看等角度提供消费品,还可以从收藏、穿着、装饰等角度丰富消费品,让茶旅体验从旅游行程中延伸至消费者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再次,贯彻新理念完善服务体系。让服务智能化,拉近茶旅产业与消费者的距离,让消费便捷化。通过互联网超时空进行双向信息沟通,个性化安排旅游行程,便捷式消费方式,透明化消费内容,点对点提供服务,让茶旅之行不再是看过就忘的过场,不再是上当受骗的一次性消费,不再是大包小包到处拎的狼狈之旅。从细微处着手,改善产业发展配套服务,优化消费者体验感,从根本处提升茶旅品质,进而推动茶旅产业持续、深入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耦合度耦合融合
基于增强注意力的耦合协同过滤推荐方法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合并高校耦合度测评模型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