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理念到行动,突破课程建设瓶颈

2022-03-28左艳如肖彦峰

教育家 2022年9期
关键词:跳绳校本素养

左艳如 肖彦峰

课程建设全方位反映着学校的办学思想,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教育改革、实现科学育人的重要支撑。自2001年教育部出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来,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同时,社会发展的不断加速,也呼唤学校提供更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课程。然而,当前中小学校的课程建設仍然存在思想观念陈旧、育人功能缺失、形式主义严重等问题,推动课程建设高质量发展刻不容缓。

学校如何从理念到行动,做好课程建设的前期规划?如何开发出符合学生和社会需要的校本课程?如何推动课堂建设有效实施?本期《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我们邀请多位中小学校长基于各自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各校的探索和实践,共同探究如何突破课程建设瓶颈。

议题一:重规划,如何做好课程建设的前期规划?

刘红:2013年,在追溯学校历史、深挖学校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山东省郯城县第二实验小学确立了新时代背景下的“真教育”新型办学特色。“真教育”的突出成果离不开学校缜密的前期规划。

确立“真课程”体系的总目标。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总目标,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改造、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整合,构建“真课程”校本课程体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植根于底蕴深厚的“真”文化土壤,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确立了校本课程的总目标:真课程,让每一朵花蕾精彩绽放。

成立“真课程”研究团队。学校成立了“真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团队,专门聘请首都师范大学王殿卿教授作为团队顾问,并邀请市里多位专家参与研究并跟进指导。同时还让各学科任课教师中具有科研能力和热爱研究的骨干教师以及骨干家长和优秀学生加入到研究团队中来。团队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纲要、规划和方案,并定期进行研讨推进,最终开发出系列校本课程——真课程。

构建“真课程”体系。“真课程”体系分设五大领域,分别是运动与健康、习惯与德行、学识与学力、担当与毅力、视野与兴趣,这也是学生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直接呼应学校“有情怀、有体魄、有学识、有能力、有担当的五有求真好少年”的培养目标。此外,学校还开发了“3+X”真课程。其中,“3”是基础型真课程、主题型真课程和拓展型真课程,“X”是指随机生成的、具有课程价值意义的活动。

基础型真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必修校本课程,包括“五德”(孝、礼、勤、诚、耻)德育课程、“诵读经典,润泽人生”诵读课程、“习字立人”写字课程、“数学小名师”课程,以及足球、乒乓球、网球、武术、围棋等学校特色项目课程。

主题型课程是根据相应主题开发的校本课程,分为校内和校外课程。校内课程包括校园文化课程、开学课程、毕业课程、主题班会教育课程、传统节日课程、校园四大节(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课程、家长学校课程等,校外课程包括公益志愿者课程、知恩感恩系列课程、假期课程等。

拓展型课程是面向部分有兴趣学生开设的校本选修课程,有精品特色社团课程、研学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

议题二:寻特色,如何建设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

陈添辉: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最重要的举措是校本课程的构建实施和评价系统的改革创新,离开了这两项举措,核心素养的落实就无从谈起。广东省东莞市竹溪小学以“养正教育”为办学体系,以“培养有根有梦的中国少年”为办学目标,以“立人若竹,大爱如溪”为校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全素养、全学科优质发展”为办学思路,以课程带动理念的落地实施,以特色带动学校的优质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办学成绩。

校本课程构建和实施的初心。校本课程的构建和实施离不开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二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三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四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其中,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来构建校本课程是最核心的部分,课程的构建和实施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是课程设置的初衷,也是评价校本课程的重要指标。离开了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是散乱和低效的,优质的校本课程必须是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必须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个性发展服务。

围绕学生核心素养构建和实施校本课程。2017年开始,竹溪小学结合本校实际,在原有的教育课程基础上,围绕“如何根据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构建校本课程”进行深层次探讨,最终形成了以培养“八正少年”(强健少年、阳光少年、博爱少年、博学少年、才艺少年、锐新少年、知性少年、有志少年)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实施和评价体系。以“八正少年”培养目标为抓手,学校构建了相应的“卫生健康”“心理健康”“六爱教育”“大阅读”“竹文化探究和劳动”“智能教育”“情商训练”“队活”等校本课程;并开展了美食节、运动会、阳光行动、德语实践月、语文周、数学周、英语周、读书月、科技艺术节、情商我能行、放飞梦想等活动课程。

议题三:求落实,如何推进课堂建设有效实施?

田建伟:近年来,河南省许昌高中乘借基础教育新三年攻坚和教育综合改革的东风,开发了一批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助推了学生的个性成长。

打造德育课程,厚植家国情怀。学校打造了“一核、二翼、三层、四柱”的德育活动课程体系。“一核”是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两翼”是以理论引领和活动体验为形式,“三层”是三个年级不同层次(高一习惯养成教育、高二励志拼搏教育、高三奋斗担当教育),“四柱”则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奥赛课程,培养学科特长。为培养学生学科特长,学校组建奥赛团队,在与名校合作、引入优质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奥赛课程。经过不断探索,初步形成了横向三层设置、纵向四阶培养、整体五科协同的奥赛培养体系,并根据学生特长,设置“裸考夺高分”“强基冲名校”“奥赛获奖牌”三个层次的课程。同时,按照梯度攀升的培养目标,初一激发兴趣、初二初三积累基础、高一系统强化、高二专业提升的梯度进阶培养模式,实现学校整体五大竞赛学科的协调发展。

开发社团课程,培养兴趣特长。学校遵循“统一规划,纳入课程;分类培训,配齐导师;创意评价,以评促建”的原则,即学校将社团纳入课程管理体系,学生按需定制,学校配备场地、经费;对社团进行分类培训,配齐指导教师,按照科技创新类、体音美类、文史类、数理化生类、外语类等分类指导;制定社团课程目标、课程计划和课程评价,将每周四下午三、四节作为固定的社团活动时间。到2020年底,学校各类社团备案数量已达52个。

开设国际课程,拓宽学生视野。学校国际部开设有英语、韩语、日语等中外合作国际班;同时,面向国际部和普通部学生开设语言培训、文化交流等国际课程,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另外,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多个国家的名校签订了友好协议,进行合作交流和系统培养。目前,学校已成为对外交流优质生源基地。

陈志辉:希贤小学自2012年组建跳绳队伍至今,特色项目从无到有,技能从弱到强,成绩从首夺金牌到硕果累累,一路探索不止。学校跳绳特色项目的成功开展有赖于跳绳课程的引领,经过8年的实践研究,学校建构了“二T三C”跳绳育人模式,为农村小学办学困境的突破指出了一条经实践证明可行、有效的路径。

制定小学跳绳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校研发了《小学跳绳课程标准》,用于指导一线教师科学实施跳绳教学,以标准导教、导学、导评,引领高效能、高质量教学,改变目前跳绳教学无蓝本现象。

构建三位一体的小学跳绳课程体系。为促进跳绳运动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学校在实践过程中打破了跳绳项目开展的单独性和零散性,创建了“基础实践课程—特色拓展课程—环境隐形课程”三位一体的跳绳课程体系。

形成有效的跳绳课程实施途径。“三位一体”小学跳绳课程以寓教于体、寓教于乐的课堂模式,创编跳绳特色大课间项目,并以点带面、以赛带课地形成了课程落地的具体路径。“寓教于体,寓教于乐”旨在促进体育与教育的结合,在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同时,实现智力、道德、情感全方面的发展。另外,学校立足《小学跳绳课程标准》的指导原则,做到了人人有跳绳、人人学跳绳、人人能跳绳,还创编了全校学生一起跳的跳绳操。大课间除了安排特色绳操的活动外,还组织各年级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跳绳技术项目,形成了处处有跳绳、班班都跳绳、班班跳不同的场面。

创建区域联动教研模式。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同创共建、和谐发展”的原则,学校打破不同地区的界限,创建区域联动发展模式,通过课程的开发、教研活动的开展和跳绳训练比赛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自领域的专业引领作用,构建专业成长区域特色,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凌乾川: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附属小学运用“改造、整合、融通”三大策略,有效实现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构建起“一主两翼”的新生态课程群,并在此基础上增添三大举措,助力新生态课程有效落实。

唤醒自觉,把课程开放权交给教师。为了更好地促进校本课程建设,学校多方着力,唤醒教师的发展内驱力和自我创生力,鼓励教师结合学生发展需求与自身优势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采用课题导向引领、教师自我研究、典型案例引路、学科专家指导、成果全面推广等方式进行课程开发。学校每一个校本课程的开发都立足于教师自我潜能的培养,以课题促进研究深度,以案例指引研究方法,以成果夯实研究成效。

整合资源,建构四位一体的开发网络。学校通过资源整合、多元主体参与、协同共建共育的方式打通家、校、社、企之间的通道,建立起家、校、社、企四位一体的课程开发网络,推出促进孩子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课程。学校加强家、校、社、企互动,每年开展体育节、科技节,并邀请社区、家长参与,搭建沟通的桥梁,增进家校相互了解与协作。此外,学校整合资源,主动加强与区域内有关企业、单位的联系,为学生搭建职业体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平臺,推动社会“大课堂”与学校“小课堂”的有机整合,研发家、校、社、企共育课程。

落实活动,将新生态课程落到实处。学校从2015年开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发展需求,将节气、节日文化、学科知识、地域文化相结合,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围绕走进自然、认识社会、感受文化、体验民俗、学习技能等主题,设计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系统化构建了“节气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广受师生喜爱。

猜你喜欢

跳绳校本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跳绳的起源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NO.10 跳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