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梳理课堂教学问题,打造多样态学习情境

2022-03-28刘静

教育家 2022年9期
关键词:育人学科素养

刘静

近年来,基于学科素养提升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成为 “新课改”背景下的热门话题,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的育人功能,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强调了学科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角色。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并不是二维知识的集合,而是具有整体性、情境性、实践性和反思性的综合素养的体现,应当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而不是只会解题。

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仅靠纸笔考试完成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而是要对教与学的方式做出相应变革。深圳市高级中学历时十年开发了GLOBE教育项目,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法打通校本主题课程与国家学科课程,将全人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建构大单元教学设计模式,以系统的教学体系联结每一门学科与落实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关系,在学科教学中建立了学科育人的机制。

学校的一系列改革与实践旨在将学科素养提升在教学设计中进行显性化,并形成可操作、可借鉴的流程化、规范化教学模式。本文以高中语文为例,解析“基于提升学科素养的教学设计研究”的基本模式,分享深圳高级中学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动学科育人的具体做法。

理清课堂教学的各级各类问题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与思维品质?要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来落实人才培养任务?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最基本单元,单元学习由课时学习组成,课程学习由单元学习组成,但三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每一节课都需要精心设计,从本质上来讲,每一节课都是为了解决“学习”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又该如何分类?这是本研究的重点。

首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围绕“立德树人”统整育人问题、学科认知问题和课堂教学问题。这需要依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認知水平对这三类问题进行分级、分类,系统化开展教学设计,打破课时界限,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着眼于大问题,运用大观念,采用大单元教学设计,完成长周期学习任务,以横向学科融合、纵向知识体系贯通的逻辑开展教学设计。基于此,深圳高级中学在教学研究中设计了三个理清问题的环节:锁定全面育人问题,聚焦学科认知问题,创设教学情境问题。这三个课前教学问题研究的阶段共同形成了课前问题研究系统,这也是教学设计研究的重点。

建立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以语文学科为例,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明确指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一、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查找相关资料,探讨诗作的内涵,思考对你有怎样的启示,并与同学交流;二、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建议组织一次班级诗歌朗诵会,带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诵,体会古诗词的音韵美;三、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以上三个单元学习任务相当于课堂学习过程中具体的情境学习问题,作为教学设计者,不能仅仅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层面,而是要通过对语文课标的解析,将育人问题和学科认知问题融入教学设计。

以本单元为例,新课标“学习任务群8”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研习,此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把这个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进行落实,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育人问题和学科认知问题。比如,“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属于育人问题,“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就属于学科认知问题。与其相对应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将课标中的学习任务群目标、学科核心素养与单元学习任务对应起来,才能设计出更为有效的学习任务。

设计情境学习任务

前文详尽叙述了教学设计中的“问题研究系统和问题解决系统”,如果说“课前问题研究系统”是一个以“目标为导向”的系统,那么“课堂问题解决系统”就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操作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运用何种教学方式,设计哪些类型的学习项目,采用什么教学方法。以深圳高级中学的GLOBE教育项目为例,其在国家课程和校本主题课程中,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问题解决能力是未来人才的核心能力,它是指学习者在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时试图跨越现状与理想状态之间距离的能力。在问题情境中,学习者面对的问题复杂而多变,不仅涉及对学科知识,也包括对情感态度和意志品质的考量。此外,这一问题也并非一个人能独立解决的,它需要团队经过批判性思考、集体决策、合作探究才能完成。此类学习任务不是传统课堂输出的记忆性知识,而是在经过基本的记忆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后,对元认知知识和能力的检测。

仍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教材中明确的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之一是“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查找相关资料,探讨诗作的内涵,思考对你有怎样的启示,与同学交流”。这一任务要求是比较宽泛的,围绕这个任务,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更具体的学习方式和流程。从单元课时设置来看,传统课堂以知识点为单位,安排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时;项目式学习则以“大问题”“大观念”“大任务”来设计一个单元的学习项目,其操作过程大致分为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评价三个阶段,细分为六个基本步骤: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活动评价。现就这一操作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立项阶段: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结成同伴学习团队,该团队必须用“疑问”“难题”“关注点”“挑战”等词句对项目进行清晰简明的表述。

筹划阶段:教师要充分准备教学设备,制定团队应遵循的工作程序与准则,制定工作表和实验技巧指南。学生需要制定个体和团体的工作计划,设计学习活动需要采取的步骤。

实施阶段:项目的实施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其中,教师扮演导演或教练的角色,而学生则是项目中的团队成员或工作者。

评审阶段:教师和学生都要观看以陈述、展览等形式展示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评价、反思与提高。

猜你喜欢

育人学科素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