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3-27木其尔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6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新生儿

木其尔

摘  要:目的  探讨对溶血病患儿实施丙种球蛋白治疗促进黄疸快速消退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溶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两组患儿均于发病3 d内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相关时间、各时间段生化指标、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3 d后,观察组患儿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统计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IgG、IgA、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面部潮红、荨麻疹、咳嗽、静脉炎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溶血发病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儿症状改善时间,调节其生化指标,药物不良反應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丙种球蛋白

中图分类号:R72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6-0-03

新生儿溶血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调查数据显示[1-3],在人类已发现的26个血型系统中,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为85.33%,其中以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最为多见,严重者可发展至胆红素脑病,对新生儿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伤害,给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4]。新生儿溶血病为母亲免疫球蛋白IgG抗体与胎儿红细胞中父系所遗传的抗原进行结合,导致胎儿红细胞寿命缩短,是造成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多伴有贫血、黄疸、肝脾肿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及并发症[5]。目前临床治疗手段主要有蓝光照射、肝酶诱导剂、白蛋白、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等方法,其中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临床效果最为明显,可从源头对进行病情程度与溶血进行控制,参与免疫性抗体竞争与红细胞的结合,阻断抗体形成,但临床对于丙种球蛋白的使用时间、使用剂量存在争议,并认为以上因素会对临床效果产生直接影响[6-8]。对此,本研究针拟对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的溶血病患儿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讨论丙种球蛋白治疗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溶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两组患儿均于发病3 d内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患儿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2~14 d,平均年龄(8.56±2.18)d;体质量2.2~4.3 kg,平均体质量(3.20±0.78)kg。对照组患儿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2~15 d,平均年龄(8.59±2.22)d;体质量2.2~4.4 kg,平均体质量(3.24±0.82)kg。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家长了解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检查均确诊为溶血病,符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9];②患儿家长了解本研究,自愿参与;③生命体征平稳。

排除标准:①精神类疾病者;②消化系统出血者。

1.3  方法

全部患儿均通过蓝光照射治疗,照射6~8 h/次,2次/d。

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治疗。给予溶血病患儿口服复方苯巴比妥溴化钠片(生产企业:吉林省中研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5189),2.5 mg/次,1次/d。

观察组患儿采取丙种球蛋白治疗。给予患儿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生产企业: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94004),800~1000 mg/kg,静脉滴注1次/d。

所有溶血病患儿均连续治疗3 d。

1.4  观察指标

临床相关时间。观察溶血病患儿临床指标,包括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

各时间段生化指标。检测患儿治疗前、治疗24 h、3 d后的生化指标,包括总胆红素、血红蛋白。

免疫功能指标。检验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包括IgG、IgA、IgM。

不良反应情况。记录溶血病患儿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包括面部潮红、荨麻疹、咳嗽、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面部潮红+荨麻疹+咳嗽+静脉炎)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溶血病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4 h和治疗3 d后总胆红素、血红蛋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溶血病患儿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3 d后,观察组溶血病患儿的总胆红素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IgG、IgA、IgM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溶血病患儿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溶血病患儿的IgG、IgA、IgM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溶血病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溶血病为新生儿常见疾病,是由于母亲免疫球蛋白IgG抗体通过胎盘与胎儿红细胞中父系所遗传的抗原(ABO-HDN与HDN)结合,造成的一种被动免疫性疾病。临床中,所有红细胞血型均有可能发生新生儿溶血病,但ABO血型发生新生儿溶血病比例最高[10-12]。ABO溶血病是指母体与胎儿血型不合,新生儿娩出后,其母体血型对其红细胞产生破坏,临床发病以Rh、ABO血型不合最为常见[13]。一般多见于母亲O型血,新生儿血型为A型或B型,多发生于患儿出生后24 d内,仅部分患儿可见黄疸症状,表现为皮肤、粘膜呈现出橘黄色[14-16]。溶血病患儿一旦发生黄疸后,其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如不能在早期予以治疗,极易造成患儿发生胆红素脑病、心力衰竭、肝脾肿大等并发症。若患儿脑神经细胞产生受损,则出现意识障碍、惊厥可能性较高,甚至部分患儿在治愈后2个月后仍存在智力下降、听力下降、视力障碍等症状,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和质量。因此,对于溶血病患儿早期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尤为必要[17]。

本研究给予溶血病患儿实施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生化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3 d后,观察组患儿的总胆红素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溶血病患儿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IgG、IgA、IgM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面部潮红、荨麻疹、咳嗽、静脉炎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种球蛋白是人血液制品之一,在临床中多种疾病治疗中均得以广泛应用。给予溶血病患儿实施丙种球蛋白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患儿免疫功能,从而起到细胞脱敏作用,避免患儿进一步发生溶血,其临床应用效果相对较好[18]。丙种球蛋白进入溶血病患儿体内后,能够对患儿巨噬细胞吞噬致敏红细胞产生抑制作用,防止患儿红细胞数量减少,增加其血红蛋白水平,进而起到改善溶血病患儿临床症状的重要作用。总胆红素是反映黄疸程度的重要指标,超过病理性黄疸警戒值

(6 mg/L)则表示具有因溶血而致病理性黄疸的风险,其水平的下降则提示风险减轻或溶血得到有效控制[19]。与此同时,给予患儿丙种球蛋白,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延缓红细胞裂解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溶血病患儿的病情尽早转归,阻滞患儿溶血病情的发展[20]。血红蛋白是人体红细胞内运输氧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其使血液呈现为红色,主要由珠蛋白与血红素两种成分构成,血红素主要为血红蛋白、多种酶、肌红蛋白以及多种细胞色素的辅基,珠蛋白则在人类珠蛋白肽链按照四级结构形成血红蛋白。新生儿溶血早期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可尽早提升患儿免疫球蛋白抗体,从而激活其抗体活性,改善溶血病患儿的免疫系统功能,加强抗体与抗原特异性联系,从根本上解决患儿血红蛋白下降症状,提升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另外,丙种球蛋白是一种人血液制品,安全性较高,适用于新生儿患者,不会增加新生儿的肝肾负荷,可有效降低溶血病患儿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比例,进而保障患儿在院期间的安全性。

综上,溶血病患儿实施丙种球蛋白治疗,可缩短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且能够提升其血红蛋白水平,其临床应用效果确切。

参考文献

[1]王丽娜.预见性护理联合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ABO溶血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20,42(11):148-151.

[2]练惠敏.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2):116-117.

[3]吴艳蓉,梁跃波,冉敏,等.不同剂量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35(7):968-972.

[4]张传河,毛俭娟.早期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对促进黄疸快速消失的意义分析[J].当代医学,2021,27(29):25-27.

[5]徐潜,迟姗姗,郝丹丹,等.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对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发生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24):3465-3466.

[6]陈之光,吴红敏.外周动静脉换血联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9,35(6):553-557.

[7]张慧慧,刘蓓,陈宇峰,等.单次高剂量丙种球蛋白给药方式对新生儿ABO溶血症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24):5652-5654.

[8]黄杰,乾艾娜,甘斌,等.不同时机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的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131-132.

[9]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7,38(4):265-267.

[10]汪瑜,李占魁,张莉,等.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诱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20,39(12):196-198.

[11]周玉.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8,26(2):51-53.

[12]胡小华,傅建平.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治疗新生儿溶血症23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4(12):36-37,40,4.

[13]李才荣,王玮琳,刘江玲.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与足月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9):986-989.

[14]陈晚琴,石正英,刘金祥,等.静脉输注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与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关系[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 41(5):1039-1045.

[15]高貂艳,王雪芹.静脉输注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療新生儿溶血病的疗效观察[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6):937-938,943.

[16]刘世英,潘红.低剂量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血清TBiL水平及安全性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2):3140-3141.

[17]鹿畅.静脉输注的免疫丙种球蛋白不同给药方式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比较[J].糖尿病天地,2020,17(11):182.

[18]王自珍.单次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疗法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3):55-57.

[19]张家风.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对神经功能及TBA、PAB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0,4(12):27-29.

[20]汪瑜,李占魁,张莉,等.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诱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20,39(12):196-198.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防城港市2016—2021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TCF3基因突变至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丙种球蛋白 能当增强抵抗力的保健品吗
丙种球蛋白治疗成人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采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