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饲喂频率对妊娠母猪背膘厚和繁殖性能的影响

2022-03-26钟荣志吴美桦丁荣荣蔡更元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死胎沉积母猪

李 根,钟荣志,王 垒,吴美桦,丁荣荣,蔡更元

(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 新兴 527400)

非洲猪瘟的传播速度非常快, 减少人猪接触是切断非洲猪瘟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之一。 传统猪场妊娠舍母猪的饲喂过程中人与猪的接触最频繁,通常每天饲喂妊娠母猪两餐。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后,为了减少人猪接触,不少猪场在总饲喂量不变的前提下, 将饲喂频率由每天两餐减少到每天一餐,虽然每天饲喂总量不变,但降低饲喂频率是否会对妊娠母猪的繁殖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是未知的。最近的研究表明,哺乳动物的摄食时间与内源性生理节律匹配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进食等量高能食物,晚上摄食比在中午12 点摄食更容易导致肥胖的发生[1-2]。 动物机体的生物钟与能量代谢相互影响, 在饲喂同种饲粮且能量水平相等的基础上,采食时间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会有影响,这启示采食时间的重要性[3]。 最近在母猪上的研究表明,与上午饲喂相比,在下午饲喂妊娠母猪能显著提高妊娠中后期的背膘沉积,下午饲喂能调节能量代谢,从而改善背膘沉积,进而可能提高断奶仔猪数量[4]。 国内外研究者就饲喂频率对妊娠母猪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研究,饲喂频率由每天2 次减少到每天1 次能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改善母猪繁殖性能、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5-9]。而国内相关研究资料较少,为此,该试验旨在研究饲喂频率对妊娠母猪体况和繁殖性能的影响,为妊娠母猪一天只饲喂一餐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饲粮

该试验挑选加系杜洛克经产母猪480 头,根据背膘厚(11~22 mm)和胎次(2~7 胎)相近的原则,随机将母猪分为T1 组(每天饲喂1 次)和T2组(每天饲喂2 次),两组母猪每天等量饲喂。 其中,T1 组母猪220 头, 饲喂时间为8:00;T2 组母猪260 头,饲喂时间为8:00 和15:00,每次饲喂量为总量的一半, 饲粮原料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1.2 饲养管理

母猪断奶后按照相同的饲养管理方式饲养至配种,在配种后开始试验。妊娠母猪饲养在半漏缝地板上,实行单头限位栏饲养。 T1 组与T2 组母猪在不同栋舍,下午饲喂T2 组母猪时,饲养员不去T1 组母猪所在栋舍。 母猪执行“高低高”饲喂程序,饲喂程序见表2,妊娠112 d 进入产房,日常饲养管理遵照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猪场批次生产标准化管理作业指导书进行。

表2 加系杜洛克经产母猪妊娠期饲喂程序 单位:kg/(d·头)

1.3 测定指标

1.3.1 母猪背膘厚测定

用超声背膘仪(深圳盛诺维V5)测量母猪开配、妊娠110 d 的P2 点(最后肋骨上距背中线约6.5 cm 处)背膘厚度,各组随机选择一半的母猪测量妊娠56 d 背膘厚,并计算母猪妊娠期背膘变化。

1.3.2 母猪繁殖性能测定

记录窝产总仔数、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并对每头初生活仔称重,计算初生窝重。

1.4 数据处理

用Excel 2016 初步整理数据,采用SAS 9.2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用“平均值±标准误”的形式表示。SEM 为平均标准误,以P<0.05 作为差异显著判定标准,P 值0.05~0.10 为有提高或降低的趋势。

2 结果

2.1 饲喂频率对妊娠母猪背膘厚的影响

由表3 可知, 饲喂频率不影响妊娠56 d、开配-妊娠56 d 的背膘厚;T2 组妊娠110 d (P=0.06)、妊娠56-110 d(P=0.09)背膘厚有高于T1 组的趋势。

表3 饲喂频率对妊娠母猪背膘厚的影响

2.2 饲喂频率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由表4 可知, 饲喂频率对窝产总仔数、 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初生窝重以及初生个体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

表4 饲喂频率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2.3 饲喂频率对不同胎次妊娠母猪背膘厚的影响

由表5、表6 可知,饲喂频率不影响二胎、四胎母猪妊娠56 d、妊娠110 d、开配-妊娠56 d 及妊娠56-110 d 的背膘厚(P>0.05);饲喂频率不影响三胎母猪妊娠56 d、 开配-妊娠56 d 的背膘厚(P>0.05);饲喂频率对五胎及以上母猪妊娠56 d、妊娠110 d、 开配-妊娠56 d 背膘厚无显著影响(P>0.05)。 在三胎母猪中,T2 组妊娠110 d (P=0.01)、妊娠56-110 d(P=0.04)背膘厚均显著高于T1 组。 对五胎及以上母猪,T2 组妊娠56-110 d(P=0.08)背膘厚有高于T1 组的趋势。

表5 饲喂频率对二、三胎妊娠母猪背膘厚的影响

表6 饲喂频率对四胎、五胎及以上妊娠母猪背膘厚的影响

2.4 饲喂频率对不同胎次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由表7、表8 可知,饲喂频率不影响三胎、四胎、五胎及以上母猪窝产总仔数、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初生窝重以及初生个体重(P>0.05);饲喂频率也不影响二胎母猪窝产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初生窝重以及初生个体重(P>0.05),但二胎母猪中T2 组活仔数有高于T1 组的趋势(P=0.07)。

表7 饲喂频率对二、三胎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表8 饲喂频率对四胎、五胎及以上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3 讨论

3.1 饲喂频率对妊娠母猪背膘厚的影响

背膘厚反映的是母猪在不同阶段的体况和能量储备状况。 在该试验中, 饲喂频率不影响妊娠56 d、 开配-妊娠56 d 的背膘厚;T2 组妊娠110 d、妊娠56-110 d 背膘厚有高于T1 组的趋势, 分胎次来看, 三胎母猪中T2 组妊娠110 d 和妊娠56-110 d 背膘厚均显著高于T1 组, 五胎及以上母猪中T2 组妊娠56~110 d 背膘厚有高于T1 组的趋势,T2 组母猪妊娠中后期背膘厚有增加的趋势主要是三胎母猪和五胎及以上的母猪。 上述结果表明, 每天饲喂两餐相比饲喂一餐能促进母猪在妊娠中后期的背膘沉积,这与Holt 等[10]、Manu 等[9]研究结果类似。 Holt 等[10]对293 头混合胎次母猪研究表明,饲喂频率从每天一餐提高到每天两餐,妊娠期背膘沉积显著增加;Manu 等[9]研究结果表明,每天饲喂两餐的母猪在妊娠30~109 d 背膘厚有高于一餐的趋势。 不过也有研究者得出不一样的结论,Schneider 等[11]研究了每天饲喂两餐(7:00和15:30)和六餐(7:00、7:30、8:00、15:30、16:00和16:30)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频率不影响经产母猪的背膘厚,不过其研究比较的是六餐与两餐,与该试验的两餐和一餐有较大差异,而两餐和一餐更贴近生产实际。 妊娠母猪每天饲喂两餐相比一餐能提高能量储存效率,采食时间可能是影响背膘沉积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午采食相比上午采食更有利于背膘沉积。 Manu等[4]研究了在每天等量饲喂一餐的前提下,不同饲喂时间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7:30 饲喂相比,在15:30 饲喂能显著提高母猪在妊娠30~109 d 的背膘沉积,这说明下午饲喂能调节妊娠母猪的能量代谢,从而改善背膘沉积。 有所欠缺的是该试验没有在一餐饲喂的前提下,研究上午一餐和下午一餐对母猪的影响,主要是基于猪场工作流程是上午去猪舍喂料,下午不再进入猪舍。

3.2 饲喂频率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该试验结果表明,饲喂频率对窝产总仔数、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初生窝重以及初生个体重均无显著影响,但二胎母猪中T2 组活仔数有高于T1 组的趋势。 整体来说,饲喂频率并未影响到加系杜洛克经产母猪的繁殖性能, 窝产活仔数仅在二胎母猪中有一定的升高趋势。 这与Manu等[9]、Schneider 等[11]研究结果类似,Schneider 等[11]研究表明每天饲喂两餐的经产母猪相比六餐总产仔数有增加的趋势,但活仔数、死胎数和木乃伊胎数无差异, 同时饲喂频率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无显著影响。 Manu 等[9]研究了饲喂频率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T1 组每日饲喂一次(7:30),T2 组每日饲喂2 次(7:30、15:30 各一半),T3 组每日饲喂3 次(7:30、11:30、15:30 各三分之一),每天饲喂两餐的母猪与饲喂一餐相比,死胎数显著减少,但窝产活仔数没有差异。早年,卢文勇等[12]就探索了妊娠母猪每天饲喂一餐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一餐饲喂对分娩率和窝产活仔数没有不利影响,但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近几年国内研究者对妊娠母猪饲喂频率也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每天饲喂一餐的窝产活仔数要优于两餐饲喂,其原因可能是一餐饲喂减少了妊娠母猪的喂料应激提高繁殖性能[5-8]。该研究结果与国内部分研究者存在差异可能是猪品种、猪舍结构不同所致,该试验猪种为杜洛克,作为三系配套的终端父本, 其繁殖性能的变异程度要比母系猪低;同时妊娠舍手工喂料和自动料线也存在较大差异,相比自动料线, 手工喂料的猪舍喂料时间更长,应激会更大。

妊娠期母猪会因为限饲表现出咬栏架、 空口咀嚼等刻板行为, 严重的刻板行为会导致胚胎死亡增加,甚至出现流产[13]。每天饲喂一餐的怀孕猪相比饲喂两餐在下午和第二天早上会有更高的采食动机[14],高的采食动机会增加刻板行为的发生[15],但增加饲喂频率(从每天一餐到两餐)虽然减少了刻板行为,提高了母猪的福利,但未提高繁殖性能[10]。近两年,研究者对饲喂频率的研究机理进行了阐述, 妊娠母猪每天饲喂两餐相比一餐能降低母猪总活动AUC、采食活动AUC 和HPA 轴的激活,减少饥饿感,显示出改善母猪福利的潜力[16],不同饲喂频率是通过调节胰岛素、 胃饥饿素、皮质醇等内分泌激素的昼夜节律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17-18]。 未来关于饲喂频率对母猪的影响还需更多细致研究,结合当前非洲猪瘟常态化背景,按照猪舍网格化防疫要求, 尽可能减少人与猪的接触, 饲喂频率从两餐降低到一餐并不会对母猪的繁殖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4 结论

在该试验条件下, 饲喂频率由每天饲喂两餐(8:00 和15:00)减少到每天一餐(8:00)有降低妊娠中后期背膘沉积的趋势, 但不会对母猪的繁殖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在猪场实际生产中可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死胎沉积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电沉积新型纳米复合MCrAl(Y)涂层的研究进展
醇基电解液中锕的电沉积条件
选择性电沉积方法用于回收锂离子电池中的钴和镍
膳食纤维对母猪肠道的作用
后非瘟时代生产母猪饲养关键点详解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中国减少死胎速度仅次于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