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心慧编,赋能未来

2022-03-26危乃华王丽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特色课程劳动教育

危乃华 王丽芳

【摘 要】学校整合品格提升、艺术审美、劳动教育等多方因素开发了“童心慧编”特色课程。我们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实施体验性的教学建构,开发阶梯式的课程资源。在课程实施中,学生用童心和巧手来感受美、创造美,编织七彩童年,体验劳动的喜悦与收获,赋能美好未来。

【关键词】劳动教育 特色课程 童心慧编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的教育方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如何依托学校的课程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们在不断地思考与探索。结合学校南邻竹海绿的香山,北依芦花白的长江,这一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应该是我们开展统整项目学习最好的资源。为此,我们整合品格提升、艺术审美、劳动教育等多方因素开发了“童心慧编”特色课程。

一、课程项目内容

在特色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实施体验性的教学建构,开发阶梯式的课程资源。

(一)建设特色鲜明的课程环境

学校建成180平方米的“童心慧编”综合实践基地,含一间手工坊、一个展览馆、一条主题长廊。手工坊采用一体化设计,功能分区布局,设置了制作区和展览墙。制作区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桌椅自由组合,操作台根据编织的需要巧妙设计桌面立桩,全方位、多层次满足课程实施的需要,两面墙上铺上纵横交错的网绳,可即时展示评价学生制作的作品。展览馆则按照趣味绳结、缤纷缠绕、邂逅经纬、香山竹韵、浓情草编、绳彩飞扬六大专题展示师生的精美作品,引领学生提高生活体验和审美情趣。一坊一馆以一主题长廊相连,长廊主题墙用一根长绳,层层细分,演变成一棵树,下面摆放“童心慧编”四个大字,充分展示了编织艺术的创意与美感。

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营造鲜明的课程氛围。润美楼楼梯扶手用彩色毛线缠绕,纵横交错,色彩斑斓;班级特色版面和电子班牌展示了学生的编织作品。

(二)构建阶梯式的课程体系

编织艺术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艺术之一,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学习此课程要求有一定的实践技能与审美能力。针对儿童实践能力发展的差异性,为给予全体儿童充分选择学习编织特色课程的自由,以期培养劳动能力,由此,学校努力构建“童心慧编”特色课程体系:一是学科课程。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渗透编织艺术,如,在劳动与技术课程中,学习掌握各类编织技法,练习编织技艺;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了解编织在历史发展中的变迁;在语文教学中感悟文字描写的劳动意境美、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等;数学学习中的经纬运用、数据测量;美术课程中的色彩圖案审美;等等。二是拓展课程。以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开展主题式学习活动。一至二年级普及基本绳结绕线的课程设计,主要是编织艺术的基本知识和体验类课程,激发学生对编织艺术的兴趣,主要课程有“趣味绳结”“缤纷缠绕”。三至五年级基于不同材料编织的课程设计,研究不同材料的编织艺术,主要课程有“邂逅经纬”“香山竹韵”“浓情草编”。六年级则拓展创意类编织的课程设计,根据材料的不同特性,引导学生对编织作品进行创意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主要课程有“绳彩飞扬”。

学校依托“真真少年宫”开发“童心慧编”特色课程,以“兴趣、定制、参与”为原则,丰富课程选择的自主性、丰富性,开设竹编、钩编、绳编、麻编、创意编等特长社团,缠绕、绳结、纸编等普及社团,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选择和学习,做到有适合每一个儿童的编织特色课程。

(三)优化基于儿童认知的“学导课堂”

学校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围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实践教学、体验教学和实证教学为手段,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巩固知识、增强技能,在实际动手中发展探究、创新能力,逐步养成勤于动手、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行为习惯。优化“学导课堂”范式,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学的有效性和教师导的科学性,形成“前置学习—共同探究—评价引领—实践运用”四环整体联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始终把课堂的各个环节视为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产生先学后导、顺学而导、以学定导的整体效应。

学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侧重对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方法习惯、思维品质的全方位关注,通过师生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巩固、延时、验证、探究和拓展教学内容,使课堂成为实践性、体验性、自主性教学的“新课堂”。

(四)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

一是开发“童心慧编”实践手册。依托课程项目的建设,学校将开发符合学校实际、切合学生需求的系列实践手册,依据项目建设的基本思路,编写实施纲要,积累教学素材,整理过程性材料,最后形成实践手册资源包,并作为今后持续开发的基础。二是发挥社会资源优势。聘请本地文化志愿者来校进行专业指导,利用后塍非物质文化遗产——陶永飞竹编工作室、江南农耕园等区域资源,儿童可以在手工作坊中感受编织艺术特色之美。三是积累优秀的“童心慧编”教学课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创生优秀的教学课例,建立丰富的教学课例体系。四是创作一批精美的学生编织作品,收藏优秀的编织作品并在展览区展示,丰富课程成果。

(五)建设一专多能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当前受条件因素的制约,承担课程项目工作的教师同时承担着各科国家课程的实施,任务繁重,专业性也不强。因此,加强课程项目的教师专业化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课程把握、设计、实施能力,是当前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最为紧迫的任务和重要内容。培训内容既要有课程建设的通识内容,也要有各类编织技能内容。学校邀请课程专家指导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对课程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邀请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社区志愿者等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校本教研活动,确保课程“接地气”、有实效。教师在推进“童心慧编”特色课程的建设中,强化课程意识,提高了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能力,也不断提高自己的编织技能,在教学相长中促进专业发展。

(六)建立互动的交流平台

学校为“童真”课程体系建立线上线下互动的交流平台。线上,利用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现代网络资源,为全体学生查找资料、发布信息、分享成果等提供全方位的交流平台。线下,组织开展“童心慧编”学生编织作品展、项目式学习成果展、班级特色文化展等。另外,学校利用展览馆、楼梯、廊道等展示空间,实现校内特色文化交流。学校节假日鼓励学生参加校外社会公益活动,参与编织活动,开展编织作品义卖,等等,让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明礼仪、懂感恩、学技能、长本领,在继承和传播编织文化的同时,培养关心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优秀品质。

(七)健全适切的评价机制

学校通过课堂评价手册、好习惯养成等多种形式,对编织学习进行适当的全面评价。一是课堂上,学生对编织的基础认知,是否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二是拓展课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良好的审美习惯的培养;三是编织活动中,是否能够勇于用语言展示自我,对同伴的展示作品能否做出全面评价;等等。遵循全面发展和注重差异的原则,着力研究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成果性评价,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审美素养、劳动技能的不断提升。

二、课程项目特征

(一)体现资源开发本土特征

为建设本课程项目,学校开阔视野,在大量汲取校本资源的同时,主动挖掘,利用厚重的香山、长江本土资源,乃至江南文化资源,借以延展本课程实施时空维度,本课程就有了浓浓的本土气息。

(二)体现全面育人本位特征

新時代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学校教育面临重智轻劳的局面,劳动教育得不到扎实有效的落实。“童心慧编”特色课程着力劳动教育,提升学生艺术审美情趣,传承民间工艺,培养吃苦耐劳品质,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寻访工匠、社会实践、制作体验,合作创新中塑品格、长知识、练本领,在五育并举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体现学校文化本质特征

港区小学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求真”,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童真课程,引领学生明真理、求真知、练真能、履真行、做真人、寻真梦。“童心慧编”课程是学校求真文化的传衍。从课程内容和形式,可以观照港区小学“求真”文化的丰富多彩,领略港区小学求真文化的多样化、多元性特征。课程基地的建设,更好地创设富有个性的求真文化氛围,进一步促使校本文化增量提质,促进港区小学的内涵发展。

(四)体现师生活动本体特征

“童心慧编”特色课程反映了师生角色的科学定位。以教师作为课程开发和实施主体,学生作为课程学习和实践主体的课程理念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巩固和弘扬。在课堂角色方面,将会实现教师由主宰到主导的转换,学生由客体到主体的转变,师生分别在教和学的层面向主体跃升。

学生在“童心慧编”统整项目的学习中,了解编织起源,寻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民间工艺,学打结、搓草绳、做草鞋、编竹扇,利用生活中的绳线制作各种创意小作品,他们用童心和巧手来感受美、创造美,编织七彩童年,体会劳动的喜悦与收获。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我们的“童心慧编”课程,正是让学生通过劳动创造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特色课程劳动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探讨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民族整合音乐课程的研究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探索乡土资源特色课程,促进师幼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