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后期两广盐政“江浙现象”研究

2022-03-25段雪玉

盐业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粤东光绪日记

段雪玉

民国时期,广东《饶平县志》的编纂者留意到清代饶平有很多江浙籍盐官和盐商:“向来场官、埠商皆外省人,江浙籍尤多。浙之绍兴人且居大半。黄冈埠商漆惟龙、海山埠商斯作基均浙人也。光绪之季,盐官多准用本省人。”①陈光烈.(民国)饶平县志补订:卷5:盐课[M]//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辑.广东历代方志集成:潮州府部.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479.这一强调盐官、商人地域性身份的记载较为罕见。今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光绪时期广东基层盐官日记②段雪玉.晚清广东一位基层盐官的仕宦经历:读《双松馆日记》[J].盐业史研究,2019(3).,印证了清代江浙籍盐官、盐商或许并非仅在饶平一地较多之现象。

尚小明注意到清代江浙两省是士人游幕最活跃的地域。嘉道以后至光绪时期,广东成为士人游幕最主要的地域之一③尚小明.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尚小明.清代士人游幕表[M].北京:中华书局,2005:31.。王进驹、王永青发现晚清岭南幕客诗人汪瑔家族“因父祖辈在嘉道咸年间入粤而长于岭南的新广东人,其中以浙籍入粤者为多”④王进驹,王永青.岭南幕客诗人汪瑔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左岩认为清后期江浙入粤幕客家族第二代粤东三家沈世良、汪瑔、叶衍兰已是广东文学学术的代表⑤左岩.粤东三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邓晓倩.晚清民国广东番禺汪氏家族词人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8.。清后期广东游幕的江浙士人,与盐政关系密切⑥两广盐区自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由“两广总督兼行总理两广盐法之政令”,参见:李侍尧.(乾隆)两广盐法志:卷21:职官[M]//于浩,辑.稀见明清经济史料丛刊:第1辑:第38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9.尚小明认为嘉道以后幕府职能扩展之一种情况是“佐办河、漕、盐、赈诸务”,参见:尚小明.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46.。本文通过两广商籍选举、粤东官场秘籍、粤东名幕山阴汪氏、两广盐运同江阴金武祥等四个论题分析乾嘉以降两广盐政的“江浙现象”,探讨清代两广盐政的运作机制。

一、乾嘉两广商籍选举之浙江士人

康熙六十年(1721)两广总督杨琳提请设立商籍选举,“各省之挟赀充商者则居住于斯”,“听广属行盐商人子弟准照淮浙河东等差之例”,“照府学额数另案取进童生二十名,拨入广州府学,分拨南海、番禺二学肄业”①阮元.(道光)两广盐法志:卷33:选举[M]//于浩,辑.稀见明清经济史料丛刊:第1辑:第43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498;李侍尧.(乾隆)两广盐法志:外志:卷6:艺文[M]//于浩,辑.稀见明清经济史料丛刊:第1辑:第39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111-115.。前人研究注意到广东商籍选举的过程,但对商籍子弟出身关注不多②周琍.论清代广东盐商与书院发展[J].求索,2006(10);赵利峰.清代两广地区的商籍[C]//安平秋,张玉春.古文献与岭南文化研究:古文献与岭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10:708-715.。道光《两广盐法志》卷三三“选举”附列雍、乾至嘉庆时期商籍士子名录共92名(因3名进士同为举人,故实际89名),其中进士3名,举人20名,贡生46名,以及商籍生员拨回原籍23名。进士陶思深、胡澜一、李敦和皆为浙江会稽人,分别为乾隆乙丑(1745)、甲戌(1754)科进士。举人20名,亦皆为浙江籍,且集中于山阴、会稽、杭州三县。贡生46名,其中浙江13名,江西13名,广东顺德3名,南海4名,番禺2名,福建3名,江苏2名,广西1名,安徽2名,未知籍贯3名。拨回原籍23名,其中江西11名,浙江7名,福建4名,安徽1名③阮元.(道光)两广盐法志:卷33:选举[M]//于浩,辑.稀见明清经济史料丛刊:第1辑:第43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518-529.。可见浙江籍盐商子弟占比最大,进士与举人无一例外均为浙江籍,贡生与拨回原籍者中浙江籍也占多数。

二、《粤东管见》所见盐政内幕

当代广东文献名家梁基永收藏一本名为《粤东管见》的清代手稿,所载清嘉道间粤东政事非他书所见④华仲起.粤东管见:一卷[M]//陈建华,曹淳亮.广州大典:第34辑:史部:地理类:第9册.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436-437.。序言作者李兆璜称,“觉吾粤山川形势,土俗民情,纲举缕陈,了如指掌”,“其尤关治术者时事得失”,“靡不洞中机宜,实今之当事所不肯言、亦不能言,出群鸾凤乃在枳棘中耶”,“果言粤者,得缮本置行䇲,于吏治有裨焉”⑤华仲起.粤东管见:一卷[M]//陈建华,曹淳亮.广州大典:第34辑:史部:地理类:第9册.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315.。

《粤东管见》一卷共计122页,正楷字体,每页6竖行,每行20字,清晰可辨。手稿从广东风俗民情始,一事毕则另起一行记第二事,依此类推,称其为嘉道时期广东官场秘籍实不为过⑥华仲起.粤东管见:一卷[M]//陈建华,曹淳亮.广州大典:第34辑:史部:地理类:第9册.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316-416.。《粤东管见》篇幅最长者为盐务,共20页,其内容多为两广盐法志书等官史文献未载之“不能言”之内幕⑦华仲起.粤东管见:一卷[M]//陈建华,曹淳亮.广州大典:第34辑:史部:地理类:第9册.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415-435.说明:除另加注释外,本段史料皆引自稿钞本盐务部分。。首记广东盐场大使肥缺苦差:“盐务则以电茂、博茂为最,其次则坎白、大洲、东界、茂晖、淡水,最苦则石桥、招收、小靖、隆井,委缺则双恩、河西为最,海山、碧甲次之,最苦则惠来小江。”⑧华仲起.粤东管见:一卷[M]//陈建华,曹淳亮.广州大典:第34辑:史部:地理类:第9册.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386.次记省河之制:“省河每年行盐一百万包,共计饷银四十余万两,向例年清年额。”其盐“准海运赴场”,由场“运至省河东关,听各埠商掣配,运赴各埠”⑨华仲起.粤东管见:一卷[M]//陈建华,曹淳亮.广州大典:第34辑:史部:地理类:第9册.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386.。关于私盐,显然两广盐政有容私不至为盗的辑私思路:“各运商向埠领取旗程,自备资本,赴场代运,约计广东每年产盐约有三百万包,其所以只设百万之额者,实以海滨无籍之徒,藉盐养生者不少,伊等少有所获,即可安居,生路果窒,必至去而为盗。”这些记录表明两广督抚等地方官员很清楚盐场溢额被允许走私是为“宽法制而养贫民,此历来办理之章程也”。又记六柜制度①黄国信.清代乾隆年间两广盐法改埠归纲考论[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7(3).,最后记潮桥盐运办理不善之情形②段雪玉.试论明清两广盐区的潮桥体系[J].历史人类学学刊,2015(2).。《粤东管见》手稿首次记载大盐商掌控六柜官盐的比例:“大约百万之盐,临全拆额十六万,雄赣拆额十六万,连阳拆额二十四万,乐昌拆额十六万,其余各埠匀拆。”临全、雄赣、连阳、乐昌为两广盐区四大盐埠,官盐销售份额占到全区72%,四大埠之大盐商实力确实不容小觑③四埠之临全、乐昌(又称乐桂)两埠之大盐商已有专文讨论,参见:段雪玉.李念德:清代两广地区盐商翘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11-10(005);段雪玉.南海孔氏:清代广东大盐商家族研究[J].盐业史研究,2020(3).。

《粤东管见》是一本详载嘉道时期广东政治、军事、财政内情的吏治指南,盐政为重中之重。这本出自江苏无锡无名文人之手的粤东吏治指南和官场秘籍,可能并非首创。为快速准确了解全粤实情,外省宦粤者应当会传阅类似《粤东管见》的吏治指南。手稿作者显然有获得粤东政治、军事、财政等方面隐秘内幕的渠道,卷末录有收藏者“礼堂”“揆之所记,当系北人久宦吾粤者所录掌故,多他书所未备。”④华仲起.粤东管见:一卷[M]//陈建华,曹淳亮.广州大典:第34辑:史部:地理类:第9册.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437.作者为江苏无锡人,于粤东省情“了如指掌”,却寂寂无名,故“北人久宦吾粤者”中的“北人”有可能是那些长期游幕粤东的江浙籍士人。

三、晚清粤东名幕山阴汪氏由幕入鹾

民国时期已有学者关注到师爷或幕僚制度。瞿同祖认为幕友是一个庞大的行政管理专家集团,地方行政实际控制在幕友手中⑤瞿同祖,著,范忠信,等译,何鹏,校.清代地方政府[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59.。20世纪90年代以来,项文惠利用绍兴地方文献,初步勾勒清代绍兴师爷游幕历史⑥项文惠.绍兴师爷[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1.。郭润涛进一步对绍兴师爷展开专题研究⑦郭润涛.官府、幕友与书生:“绍兴师爷”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尚小明认为乾嘉以后幕府职能有所扩展。广东号称富庶,嘉道以后成为士人游幕的主要地域之一⑧尚小明.清代士人游幕表[M].北京:中华书局,2005:46-47.。

广东番禺汪氏即是浙江籍幕客入粤世家⑨汪兆镛.山阴汪氏谱[Z].汪敬德堂印,1947.。前引王进驹、王永青、左岩专题研究中的汪瑔,其已是入粤第四代。山阴汪氏自第一代汪炌随广东布政使曾燠⑩尚小明认为曾燠幕府基本上是一个诗人幕府,参见:尚小明.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123.入粤,汪氏家族众多成员游幕岭南,遍及督抚、州县官员幕府,至晚清民国汪兆铨、汪兆镛、汪兆铭⑪汪兆铭,即汪精卫。《山阴汪氏谱》载:“字季新,玉叔公四子。生于光绪九年(1873),卒于甲申年(1944)。”参见:林子雄.入粤浙江山阴汪氏及其族谱[J].广东史志,2003(3).是第五代,称岭南名幕世家⑫裘士雄.堪称师爷世家、文化望族的浙江山阴、广东番禺汪氏[G]//潘承玉.中国越学:第7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248-256.。民国汪兆镛著《山阴汪氏谱》收录咸丰元年(1851)“序”称汪氏元末由婺源迁居山阴⑬张廷玉,等.明史:卷280:列传第96:汪应轸[M].北京:中华书局,1974:5486-5487;汪兆镛.山阴汪氏谱[Z].汪敬德堂印,1947:30.。清乾隆朝汪伦秩是汪氏入清以后首位以举人显名之族人。汪伦秩“(乾隆)三十四年(1769)选授广东长宁县知县,七月抵任,甫五十日以九月初十日病卒”,卒年六十一岁。汪氏游幕第一人,则是汪伦秩三子汪炌:“家贫,佐有司幕凡数十年。与傅公鼐、曾公燠尤相得。”“后屡佐督抚臬司,治刑名事。”汪炌四弟汪金鉴,“晚年佐广东南韶连道幕”。番禺陈澧为汪炌子汪鼎撰《墓表》:“君之客顺德县幕。”又“其客清远县幕”“客南澳厅幕”“客信宜县幕”,终生游幕岭南①汪兆镛.山阴汪氏谱[Z].汪敬德堂印,1947:45-73.。

入粤汪氏第四代汪鼎次子汪瑔,浙江萧山朱启连②朱启连,字跂惠,号棣垞,晚清岭南名幕,子朱执信。原籍浙江萧山,其父入粤任职广东善后局,落籍广东番禺(今广州市)。参见:谢晖.馆藏新收清儒朱启连稿本《丙戌余录》述[J].图书馆论坛,2001(3);程存洁.读清代《远暇室日记》残本[J].广州文博,2012:185-247;程存洁.朱启连稿本初探[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朱俊芳.朱启连稿钞本探析[J].岭南文史,2017(3);罗志欢,李志博,戴程志.《棣垞集》稿本及其文献价值[J].图书馆论坛,2017(8);林家有,张金超.文武兼备的革命家:朱执信[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作《行状》:“随侍(父)客游于粤。”“咸丰三年游曲江主五公五福,始为幕客。”“同治八年(1869)再客潮州”,“十年,主冒公澄为盐运同③“冒澄,江苏如皋,监生。同治八年(1869)以候补同知直隶州属”,“同治十二年(1873)补用知府代理”。参见:刘坤一.(光绪)两广盐法志:卷50:职官三[M]//陈建华,曹淳亮.广州大典:第37辑:史部:政书类:第23册.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389.。同治十一年主藩使俊公俊达,自是常居番禺”。“光绪元年(1874)主督部刘公坤一,继刘公者裕公裕宽、张靖达公树声、曾文襄公国荃,皆倚重先生。”④汪兆镛.山阴汪氏谱[Z].汪敬德堂印,1947:75-82.今人多留意汪瑔诗文之名,然其游幕岭南,曾主盐运同冒澄、藩使俊达幕,也入总督幕,以钱粮见长,于盐务亦当谙熟。

入粤汪氏第五代汪琡长子汪兆镛,“字伯序,号憬吾”,“光绪十一年举优贡,朝考一等,用知县”。番禺张学华作《行状》:“以世习刑名学客赤溪、遂溪、顺德各县,主者金武祥、严崇德,皆有循吏名,佐治之力为多。君不自䘵也,寻筦乐桂埠鹾务。岑春煊督粤,慕君名,延入幕,司章奏,独加敬礼。去任时奏保四品衔,以知县分发湖南。复不果,仍返乐昌又五年。而国变,乐邑有倡乱者,君设计解散之。遂归广州。鹾商举为盐政局长,当道延为顾问,亟避居澳门。省志局聘任总纂,亦不就。”⑤汪兆镛.山阴汪氏谱[Z].汪敬德堂印,1947:91-92;尚小明.清代士人游幕表[M].北京:中华书局,2005:276.汪氏入粤五世,其家族成员多游幕岭南,至兆镛始由幕改充乐桂埠盐商,前引《粤东管见》述及乐桂埠为两广盐区四大埠之一,其原有埠商为南海孔氏,笔者已有专文讨论。山阴汪兆镛于清末承充乐桂埠,其中情由,光绪《两广盐法志》载咸丰三年(1853)两广总督叶名琛奏疏中有“粤省本皆微薄,或数人始能共办一埠,试办数年又须另招。如现拟运盐接济湖南之乐桂埠,即系二商合办,运盐接济江西之雄赣埠即系八商合办,本年均已届满,旧商无力告退,新商甫经接充,支绌情形难以缕陈”⑥刘坤一.(光绪)两广盐法志:卷24:转运七:借销[M]//陈建华,曹淳亮.广州大典:第37辑:史部:政书类:第23册.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532-533;段雪玉.南海孔氏:清代广东大盐商家族研究[J].盐业史研究,2020(3).,表明咸丰时期乐桂埠已是二商合办,其中一商于光绪时期由汪兆镛接替承充,与孔氏继续合办盐务直至民国初年。

四、光绪捐纳两广盐运同江阴金武祥宦粤生涯

入粤汪氏第四代汪瑔足迹不逾五岭,交往的友人达百余人,其中一类是宦海为官者,如五福、陈朗山、金武祥等①王进驹,王永青.岭南幕客诗人汪瑔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4.。金武祥,字溎生,号粟香,江苏江阴人,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金武祥早年游幕,后援例捐纳,官两广盐运司同知,晚年归里,寓居乡下和常州府城。金武祥1924年逝世,年83岁,其生平著述丰富,长于家族及江阴地方文献整理②有关金武祥的研究不多,主要关注其文学成就。参见:辛文.金武祥卒年考[J].社会科学战线,1994(6);穆今.金武祥卒年考[J].社会科学战线,1996(4);朱则杰.金武祥“冰泉唱和”考[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谢永芳.《粟香随笔》的文学文献价值[J].聊城大学学报,2016(3).。近年上海图书馆馆藏稿钞本《粟香室日记》影印出版,尚未引起学界关注③金武祥.粟香室日记[M]//周德明,黄显功.上海图书馆藏稿钞本日记丛刊:44—52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本文考订《粟香室日记》两广盐运司同知金武祥任上事,由其任内交往友人窥见晚清两广盐政之“江浙现象”。

金武祥撰《粟香室日记》自同治元年(1862)始至民国八年(1919)止,共57年(缺同治二年1册),一般一年1册,个别年份为两年1册,共计54册。首册封面自右至左:第一竖行为“壬戌 溎生随笔”,第二竖行为“日记簿”,第二页记“小本日记簿共十二册,自壬戌起至丁丑止,以后均用红格大本”,第三页记“同治元年岁次壬戌年二十二岁。小字:‘记至八月止,癸亥缺一年,甲子年起至今则无间断矣’”④金武祥.粟香室日记[M]//周德明,黄显功.上海图书馆藏稿钞本日记丛刊:44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1-3.。日记字体为行楷,每页8行,每行约20字。每页顶格记月日,一日之事记一行或数行,次日另起行。

日记首册自同治元年三月十九日开始,金武祥父亲将赴襄阳上任,带着他及家人准备绕道至江西。自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占领南京,江南地区成为太平军与清军战斗的主战场,故此日日记有“乱世”“凄怆”之语。六月初九日抵江西省城,二十八日“行纳采礼”,七月七日“岳丈请酒”。七月十二日,其父赴楚,“余于是日随岳丈赴赣州会昌县任”,八月十日抵会昌县城,“岳丈于是日接印”。首册日记即于当日结束。第二册自同治三年(1864)八月十六日始,金武祥于当日启程回常州,至九月二十二日抵达,十一月八日启程返江西,十二月十五日抵达江西省城。此后十年其随岳丈在江西任,兼习幕业,其间赴金陵应试⑤中共江阴市璜土镇委员会,江阴市璜土镇人民政府.璜土镇志[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6:392-393;江阴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徐华根.江阴著姓望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36-240.。光绪元年(1875)九月金武祥赴金陵应试,再次失意。第二年五月十八日乘上海“附英国公司轮船名蒙古号”南下广东,仅用三天抵达香港,二十三日入广州城,二十四日堂兄金国琛“接督粮道印”,六月二日“入住粮道署东斋”⑥金国琛,字逸亭,江苏江阴人。《清史稿》有传:“光绪元年(1874),起复广东督粮道,擢按察使。五年,卒于官。”参见: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433:列传220:金国琛[M].北京:中华书局,1977:12332.。此后直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十二月返常州定居,金武祥宦粤长达20年(其间回籍守制2年半)。至1919年日记结束,金武祥再未返粤⑦金武祥.粟香室日记[M]//周德明,黄显功.上海图书馆藏稿钞本日记丛刊:44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24-74;金武祥.粟香室日记[M]//周德明,黄显功.上海图书馆藏稿钞本日记丛刊:45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187,292-316;金武祥.粟香室日记[M]//周德明,黄显功.上海图书馆藏稿钞本日记丛刊:48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620;金武祥.粟香室日记[M]//周德明,黄显功.上海图书馆藏稿钞本日记丛刊:52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602.。

金武祥《粟香室日记》主要记所到之处及所见之人,留意记录人名、籍贯、功名或职名,于人、事详情则甚少着墨,可见其为人处事谨慎之一面。自光绪二年至光绪二十一年,日记每年1册共20册,金武祥长达20年宦粤生涯的人情交往跃然纸上,是晚清广东官场复杂人际关系的私人记录,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从日记来看,金武祥宦粤生涯分两部分,一是任两广盐运司运同,一是任赤溪直隶同知。自光绪二年至光绪四年(1878)年底,日记有一年半的时间主要是会友记录,这期间金可能筹划捐纳事。光绪四年十二月十八日记捐升运同:“逸兄(金国琛)于庚刻接臬司印。余于豫捐局由通判捐升运同,三班拨省分发广东试用,并捐免保举,共例银乙万二千二百十一两,实银乙千四百六十五两三钱二分。户部照系宿字二千五百七十二号。”①金武祥.粟香室日记[M]//周德明,黄显功.上海图书馆藏稿钞本日记丛刊:46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75-76.第二年,金开始履任盐运同职,至光绪十六年(1890)十月十六日“藩台排牌,委署赤溪直隶同知”②金武祥.粟香室日记[M]//周德明,黄显功.上海图书馆藏稿钞本日记丛刊:48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68.。金武祥自光绪五年至十六年(共计12年)履盐运同任,光绪十六年日记末页附录一份其履历稿,正楷字体,完整记录他12年运同任内盐务、政务诸事,谨抄录如下:

现年五十岁,系江苏常州府江阴县人。由监生于光绪元年在江宁廉票捐局报捐通判候选。光绪四年,在广东豫捐局捐升盐运同三班,指分广东试用并免保举。五年(1879)正月二十六日禀到。四月,奉委管解京饷,进京赴部,分别投纳清楚。当即呈请引。初十日,蒙大臣验放奉发往钦此。遵即领照出京,于十一月二十八日回省禀到。六年二月,奉委督办白庙缉私,三月初一日到厂,期满留办。十二月奉委解陕西协饷赴鄂,即禀销白庙缉私差,启程。七年五月回省。闰七月初二日,蒙督、抚宪会折,具甄别试用期满,留省补用。九月,奉札委办大江省局。八年二月,奉调总办东莞沙田局。五月,以溢收三成禀请撤局。旋调办沙田总局。八月,奉前督宪曾札委,赴广西查勘边防并密查临桂县案,十月二十九日回省。九年二月初三日,奉饬知本班缺出,尽先酌委一次,五月奉委赴西宁岑溪查勘东西两省界址,六月回省。八月奉委赴潮州催解饷,同前领运本并欠饷,九月回省。十月沙田撤局,奉文销差,蒙准再行给予尽先酌委一次。是月,奉委会办清查局差。十年三月,奉委赴电白县查盐场控案,五月回省。是月奉委督办番禺沙捐局,旋奉委兼办南海沙捐。闰五月,奉委总办清鹾局。秋间先后具禀,请销清查局、南番沙捐局等差,专办清鹾局务。十一年三月,奉调督办临全大江梧局。十二年十月,奉前督宪张札委,查勘广西各属矿山,十三年正月回省禀覆。十四年十二月,奉前督宪张札委,调办督辕文案兼办厘局文案。十五年十二月,奉委总办茶厘。十六年正月,奉行知准予超委一次。三月,奉委兼充厘局坐办。四月,奉前督宪李札委赴公所查议筹款。八月奉行知以前先后奉行知委谕地方盐务缺出委嘉一次,双超委一次。是年十月,奉委署理赤溪直隶同知。十一月初六日接印。须至履历者。(小字:在梧局三年出力,给予号编地方盐务缺出委署一次)③金武祥.粟香室日记[M]//周德明,黄显功.上海图书馆藏稿钞本日记丛刊:48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91-94.

历数金武祥履盐运同任内诸事,包括管解军饷、督办白庙缉私、委办大江省局、总办东莞沙田局、赴西宁岑溪查勘东西两省界址、赴潮州催解饷、赴电白县查盐场控案、督办番禺沙捐局、总办清鹾局、督办临全大江梧局、查勘广西各属矿山、督辕文案兼办厘局文案、兼充厘局坐办、赴公所查议筹款十四事,大约平均一年一件,不仅涉及盐务,也涉足沙田、矿务、厘金局等重要政务。又查光绪《两广盐法志》潮州运同职官名录,光绪元年至十年仅“方功惠、钱缙”①金武祥曾于光绪六年(1880)十二月十三日晤钱晋:“钱玉堂来,名瑨,浙江山阴人,选补潮运同,时奉札赴白庙接办余督办缉私差也。”参见:金武祥.粟香室日记[M]//周德明,黄显功.上海图书馆藏稿钞本日记丛刊:46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289.两人,并无金武祥其名②刘坤一.(光绪)两广盐法志:卷50:职官3[M]//陈建华,曹淳亮.广州大典:第37 辑:史部:政书类:第23册.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389.。说明光绪时期广东捐纳盐运同并非盐运同实职,其履职经历也说明其不仅仅要完成盐运同职内之事,而是受总督、运使差遣,以盐务为主,兼办其他政务。金武祥随其堂兄金国琛入粤,通过捐纳运同,实则为两广总督、盐运使的高级幕僚。

金武祥《粟香室日记》详细记载其12年运同任内的人际交往,特别留意宦粤之江浙人事,再次印证光绪时期两广盐政之“江浙现象”。金自光绪二年(1876)润五月入广州城,二十三至二十八日会晤诸人,其中一些是盐场大使或候补场大使。十一月十五日初晤汪芙生:“绍兴人,名瑔。”十一月二十二日,“送许稚蠲行将赴电茂场大使任”③许稚蠲即许宝莲,光绪《两广盐法志》载:“许宝莲,浙江仕和,监生。光绪二年任。”参见:刘坤一.(光绪)两广盐法志:卷51:职官4[M]//陈建华,曹淳亮.广州大典:第37 辑:史部:政书类:第23册.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412.。光绪三年正月十八日,金初晤“冒文川鹾尹”。冒文川即冒澄,同治八年、十二年曾两任潮州运同:“冒澄,江苏如皋,监生。同治八年(1869)以候补同知直隶州属”,“同治十二年复以补用知府代理”④刘坤一.(光绪)两广盐法志:卷50:职官3[M]//陈建华,曹淳亮.广州大典:第37 辑:史部:政书类:第23册.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389.。金武祥与冒澄关系匪浅,日记出现冒文川之名不下十数处。汪瑔也曾于同治八年客游潮州,入运同冒澄幕下⑤王进驹,王永青.岭南幕客诗人汪瑔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7-8;陈春声.从“作乱”到“迁海”:明末清初潮州地方动乱与乡村社会变迁[G]//明清论丛:第2辑.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73-106.。光绪四年十一月四日,“遂赴支次云鹾尹⑥支次云,即“支清嶲,光绪四年以候补盐大使署”。参见:刘坤一.(光绪)两广盐法志:卷50:职官3[M]//陈建华,曹淳亮.广州大典:第37 辑:史部:政书类:第23册.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400.之招,特委大洲场大使也。同席沈蓬仲、宋缜斋、王中之潘镜如、王梧园、冒文川。宋君名邦彦,山阴人,部选,坎白场大使”。光绪六年正月二十八日,金武祥第一次参加江苏会馆团拜,“醵饮演剧凡十二席,公份每人或三两或一两五钱,各从其便。会馆在濠畔街,去岁修建”。此后也多次参加江苏会馆团拜、会晤同乡等活动。日记还记载了江苏籍士人在粤亲人去世,有本仁堂江苏义庄存放棺木。光绪七年六月十一日,金“送许伯容行,伊补大淡水场,现赴任也”⑦光绪《两广盐法志》载淡水场大使“许孟俊,江苏武进,供事。光绪七年任。”参见:刘坤一.(光绪)两广盐法志:卷50:职官3[M]//陈建华,曹淳亮.广州大典:第37 辑:史部:政书类:第23册.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399.。光绪十一至十二年,金奉委督办临全大江局盐务,于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与同事商量“三江两浙会馆重建事”。三江口位于梧州府城外,故代指梧州,此记两浙会馆重建,说明梧州应聚集了较多江浙人且原建有两浙会馆。光绪十三年正月七日,“张逸槎招饮,同席吴虞卿(元恺,金陵人)、陈惠(宁波人)、冯子石(嘉兴人)、李平书(名钟珏,上海人)、张勉斋(懋德)”①金武祥.粟香室日记[M]//周德明,黄显功.上海图书馆藏稿钞本日记丛刊:45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316,377,378,405;金武祥.粟香室日记[M]//周德明,黄显功.上海图书馆藏稿钞本日记丛刊:46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68,238,334,340;金武祥.粟香室日记[M]//周德明,黄显功.上海图书馆藏稿钞本日记丛刊:47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268,324-325.。

金武祥日记也记录与两大盐商家族孔氏与许氏的交往。光绪二年七月二日,金首次与大盐商孔氏家族之孔继藩见面:“晤孔惠畴(名继藩,南海人)。”②段雪玉.南海孔氏:清代广东大盐商家族研究[J].盐业史研究,2020(3).第二年正月九日再晤孔惠畴明经。光绪三年六月四日,金“至高第街晤许少衢”,八月二日再晤许少衢。许少衢为番禺盐商许拜庭子,长兄许祥光(宾衢)为嘉庆己卯科(1819)举人、道光壬辰科(1842)进士,其胞妹与孔继勋于道光年间联姻③广州市越秀区地方志办公室.广州高第街许氏家族[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4-7;刘正刚,张启龙.嘉道时期广州高第街许氏房产契约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19(2).。光绪五年(1879)二月十三日金武祥受许氏之邀赴“西石角之袖海楼”宴,“袖海楼为许少衢太翁、宾衢廉访所造,略仿腾王阁规制,小而华丽,曲栏遏之,俯瞰珠江,波澄如镜,水光月色,如在水台,乃羊城胜境也”④清人梁恭臣《楹联四话》有“番禺许宾衢观察(祥光)筑楼于珠江之滨,颜曰‘袖海’,取东坡‘袖中有东海’意。复室重楹,极其壮丽,一时莫能伉焉。自撰联帖云:‘石角东南花月夜,潮头上下海天秋。’又云:‘四面清山三面水,两分明月一分花。’”参见:梁恭臣.楹联四话:卷2[M]//梁章钜,等撰,白化文,等点校.楹联丛话.北京:中华书局,1987:341.。同月二十八日金再至袖海楼赴宴,二月二十六日赴烟浒楼宴,三月四日再赴烟浒楼宴。烟浒楼为孔氏别业,民国易主改名为南园酒家⑤段雪玉.南海孔氏:清代广东大盐商家族研究[J].盐业史研究,2020(3).。金武祥于正月赴任盐运同,后即受两大盐商家族许氏、孔氏邀至别墅赴宴,既为新任运同与大盐商联络交情之惯例,显然别具深意⑥金武祥.粟香室日记[M]//周德明,黄显功.上海图书馆藏稿钞本日记丛刊:45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334,402,452,473;金武祥.粟香室日记[M]//周德明,黄显功.上海图书馆藏稿钞本日记丛刊:46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111-121.。

从日记来看,金武祥与汪瑔私交甚好,据不完全统计,自光绪二年初晤汪瑔,至光绪二十年“芙生”之名在日记中出现多达69处,二人以诗词酬唱往还。不仅如此,金与汪瑔之子汪兆铨(莘伯)及女婿朱启连(棣垞)也有交集。自光绪二十年返广州至光绪二十一年,两年中金武祥与莘伯、棣垞往来频繁。此外,金武祥与汪瑔之侄汪兆镛(憬吾)也相识。光绪十五年九月十日金日记中写到,“贺芙生令侄(名兆镛)中式喜”。光绪十六年十月金武祥被委署赤溪直隶同知之后,即于十月二十三日聘汪兆镛为刑钱幕宾,岁设修金360两⑦金武祥.粟香室日记[M]//周德明,黄显功.上海图书馆藏稿钞本日记丛刊:47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569;金武祥.粟香室日记[M]//周德明,黄显功.上海图书馆藏稿钞本日记丛刊:48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69,438-602.。

值得一提的是,金武祥日记中出现了一些清末民国活跃在上海的名士。一位是晚清上海著名士绅李平书(钟珏)⑧熊月之.论李平书[J].史林,2005(3);李平书.李平书七十自叙[M]//李平书,穆藕初,王晓籁,著,方尔同,陈正书,标点.李平书七十自叙 藕初五十自述 王晓籁述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光绪十三年正月二日江浙同乡宴席中,金武祥赴张逸槎宴,席上初晤李平书。这与李平书自叙光绪十二年十二月底至粤东省城时间相吻合:“十二年丙戌,三十四岁。四月入都,六月应太和殿考试”,“榜发列正取第十名,引见以知县用”,“八月南归,十二月至粤东省城,住同邑张逸槎世兄公馆”①李平书.李平书七十自叙[M]//李平书,穆藕初,王晓籁,著,方尔同,陈正书,标点.李平书七十自叙 藕初五十自述 王晓籁述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20.。李平书之名在金武祥宦粤部分日记中出现次数不多,总共4次,最后一次是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接李平书函,十六日金武祥即启程返常州,结束宦粤生涯。李平书于光绪十九年十二月委署陆丰县缺,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奉委署理广州府新宁县事②李平书.李平书七十自叙[M]//李平书,穆藕初,王晓籁,著,方尔同,陈正书,标点.李平书七十自叙 藕初五十自述 王晓籁述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32-38.。有意思的是,这一年李平书在新宁知县任上刊刻其任陆丰知县期间的文牍汇编《圭山存牍》,“叙”的作者正是金武祥,写于十一月③李钟珏.圭山存牍[Z].刻本,1895(清光绪二十一年).。另一位在金日记中出现的名士是与荣氏家族有密切关系的朱仲甫。光绪十六年(1890)八月四日的日记中第一次出现朱仲甫名。再次出现其名则是光绪二十一年正月三日,金武祥受朱仲甫邀饮喜酒,同年三月九日金再晤朱仲甫。仅仅从日记对这两次与朱仲甫交往的寥寥数语来看似乎不值一提,但如果深入考察朱仲甫与荣宗敬、荣德生父亲荣熙泰的关系,可以发现金武祥正是帮助荣熙泰入厘金局的关键人物。荣熙泰出生于江苏无锡荣巷,光绪九年南下广东谋生。荣熙泰在广东遇到族叔荣俊业,其是两广总督张之洞营务处小小的掌印幕僚,经他介绍后荣熙泰与朱仲甫相识。朱仲甫为江苏太仓人,通过捐纳知府到广东候补,经荣俊业介绍任磨刀口税吏,并结识了官场中的一些人物。荣熙泰结识朱仲甫后,任厘卡师爷,乃厘金局肥缺。不久他升任朱仲甫总账房,一直在厘金局做事,直到光绪二十一年告老还乡④桑逢康.荣宗敬 荣德生传:荣氏家族企业的创始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2;陈文源,荣华源,周维沛,主编.中国民族工业先驱荣宗敬生平史料选编:荣宗敬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纪念集[M].扬州:广陵书社,2013:376.。结合金武祥光绪十六年自述履历:“十四年(1888)十二月,奉前督宪张札委,调办督辕文案兼办厘局文案。十五年十二月,奉委总办茶厘。十六年正月,奉行知准予超委一次。三月,奉委兼充厘局坐办。”可知朱仲甫出现在金武祥日记中的时间与金充任厘金局文案、总办、坐办等职务的时间吻合,极有可能是荣熙泰通过朱仲甫托请金武祥允其入厘局办事,其中细节有待详考,但荣氏家族企业创始人荣宗敬、荣德生父荣熙泰在粤东官场的运作,表明荣氏企业的开办资金可能大部分得益于其父在粤东厘金局的经营。鉴于金武祥《粟香室日记》中记载了如此多的江浙籍士宦,不难理解晚清上海开埠之后近代工商业的出现与这些工商业家族成员的仕宦渊源⑤金武祥.粟香室日记[M]//周德明,黄显功.上海图书馆藏稿钞本日记丛刊:47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324-325;金武祥.粟香室日记[M]//周德明,黄显功.上海图书馆藏稿钞本日记丛刊:48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53,91-94,530,544,618-620.。

金武祥到赤溪任职仅半年,其次子、女及父亲三人相继于光绪十七年(1891)五、六月间去世。两月内连遭丧亲之痛,金武祥悲戚填膺,于九月至各署办回籍守制,十月一日即启程回常州。此后至光绪二十年正月,金武祥一直在籍守制,二月始启程返广州。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金武祥再次启程返常州。至此,金武祥宦粤生涯结束⑥金武祥.粟香室日记[M]//周德明,黄显功.上海图书馆藏稿钞本日记丛刊:48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123-149,418-428,620.。

结 语

本文通过分析乾嘉时期两广商籍选举、粤东官场秘籍、粤东名幕山阴汪氏、两广盐运同江阴金武祥等论题之“江浙现象”,探讨清后期两广盐政机制的权力运作。乾嘉时期两广商籍科举中浙江籍盐商子弟占比最大,进士与举人无一例外均为浙江籍,贡生与拨回原籍者中浙江籍占多数,表明乾嘉时期浙江籍盐商已是外省入粤盐商的主体。由幕转鹾是这些入粤江浙籍盐商转换身份的主要途径。外省宦者入粤,通过传阅反映省情内幕的吏治秘籍快速准确了解全粤实情。《粤东管见》的作者寂寂无名,表明这类官场秘籍的作者及读者群可能主要是那些长期游幕粤东的江浙籍士人。江浙籍幕客与宦者通过联乡谊在粤东建立起江浙籍关系网,山阴汪氏家族与两广盐运同江阴金武祥是晚清岭南名幕与宦粤江浙籍士人的代表。

猜你喜欢

粤东光绪日记
毓庆宫光绪书房的使用与陈设
粤东剧界演变发展及其戏剧史意义
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戊戌变法”中的光绪和慈禧
成长日记
中控签约中海油粤东LNG接收站项目
Scholar and East L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