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去小学化”背景下幼小衔接的教育策略

2022-03-25于蓉

成长 2022年7期
关键词:幼小幼儿园游戏

于蓉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实验幼儿园 (甘肃省平凉市 744000)

1 引言

幼小衔接是幼教和学校义务教育的衔接阶段,是幼儿发展历程中经历的一次重要的转型期,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用)》中指出,幼儿园是现代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是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随着幼儿园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对于将要步入幼儿园的幼儿们,在幼儿园应当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

2 “去小学化”及幼小衔接的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幼儿园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主要部分,是义务教育的奠基阶段,随着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变革与发展,特别针对于将要步入小学的幼儿,幼儿园该如何帮助幼儿们打好幼小衔接这个基础道路呢?由于幼小衔接这一阶段的教育是需要幼儿园、家庭和教师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完成。所以是要做好幼小衔接这个过程的转变,不是对幼儿实施小学化的义务教育。一些幼儿园教师为满足家长望子成龙的想法,就将原本归属于幼儿的快乐童年给剥离掉,让幼儿每天都在做加减法、认识汉字、单词中度过,从而过早地接受小学的知识内容。于是,幼儿在上小学刚起步时,就表现出了自己的优势,觉得上小学很轻松,受小学化幼儿园教育的影响,他们在幼儿园时期便学会了小学的知识,在进入小学后便会产生上课时不认真听讲,不能专注于学习的现象,慢慢地形成了学习懒散、东张西望的不良习惯,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也随之下降。会导致幼儿自信心丧失,可见幼儿园小学化教育,会影响到幼儿的正常学习过程。

首先,“去小学化”指的是幼儿园的教学应以游戏为主,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挖掘每一个幼儿的潜力,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将客体、主体现象与规范自身活动联系起来,做游戏应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同时也是幼儿园最为基础的活动。再者,“去小学化”,幼儿园以培养幼儿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为目标。使他们懂得播种习惯收获人生这个道理,6 岁以前好习惯的养成,会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成长。经常看到一些父母会埋怨幼儿做事大意、马虎,常常教育他们仔细认真做事,这种教育方式缺乏趣味性,因此,我们可以让幼儿做一些像珠饰子,走迷路制等游戏,来培育起他们耐心办事的习性。步入学校,是幼儿人生的一个关键转折点。由于角色的转变,父母对幼儿的期望要求越来越高,幼儿由放松变为紧张,容易不适应。不难看到,很多幼儿入小学,刚开始时候会充满活力,但数天之后会发觉,他们常常丢三落四;心不在焉。幼儿上课东瞧瞧西望望,记不住教师讲的东西,也回答不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时间一长幼儿就产生了枯燥、害怕、厌学的心理,更别提怎么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了。

受小学化幼儿园教育的影响,他们提前掌握了一部分小学的知识,导致每次教师讲述新内容的时候,他们总是摆个架子,摆出一副高傲姿态,对教师新讲解的知识却不认真听讲,左顾右盼,当然,对教师讲到的细节更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久而久之,学习没有学好,却养成了一堆不良习惯。例如,“教师,幼儿园我们都学过,你不用讲了!”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室上,经常都会听见类似的声音。这也表明了现在很多幼儿园开始做影响义务教育的事-幼儿园教幼儿小学的基础知识。尽管现在已经有所缓解,但是问题仍然出现。近些年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我们的幼儿园正逐步“去小学化”,防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春天已经来临。去小学校化就是幼儿园教学,面对全体,尊重个人差异,全力发展每一位幼儿的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潜力使之获得更全面的成长,因为幼儿之间是有区别的,不能以单个的标准来看待每一位幼儿。目前我们所谓的衔接,作的只是准备工作,并没有具体实施。

3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表现

为了做到有效预防幼儿园的教学向小学化趋势发展,就必须搞清其实际状况。实际上小学化也不难理解,只是幼儿园课程向小学化发展,这样是违反了幼儿体格、心智的健康发展的规律,会破坏幼儿的心理健康。具体表现大致有如下四类:

3.1 课程增加

这里的课时增多,并不仅仅指幼儿园课程繁琐,而且增加了小学一年级的知识点,如写作、识字等,而个别幼儿园教师更是直接利用学校一年级的教材在教学。

3.2 作息时间

由于幼儿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通常幼儿园的一节课不会超过半个小时,会有大量的下课时间让他们放松、玩耍,但有些幼儿园教师为了让幼儿学习更多东西,会采取延长下课时间的方法,一节课的时间从半小时延长到四十五分钟甚至更久,这已经达到了小学的上课时间。

3.3 行为规范

从一年级开始教师就会给幼儿规定一个标准的姿态、行为,包括上课时要背手听讲、家庭作业等,但是目前也有不少幼儿园已经采取了类似的规定。

3.4 知识学习以做题为主

从幼儿园开始,大人便会给幼儿灌输多做题、多练习等比较死板的学习方式,不考虑幼儿的感受,一味地从题海中学习知识,而不是通过幼儿的兴趣、做游戏、生活中去学习知识,影响力幼儿的思维扩散力从而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关于幼儿园教学“去小学化”及幼小科学衔接的对策研究

4.1 建立明确的制度,规范幼儿园教育

对于幼儿园的去小学化,最需要的就是来自地方政府的帮助,并利用一些比较强有力的手段,来保证幼儿园教育的有序进行,同时防止出现任何社会或者内部压迫,使得幼儿园的教育更加偏向于小学化。当下社会教育风气包括幼儿园教学的价值观正处在一个迷失的阶段,人们常常忘却了教育的真实目的,为满足对学习的要求而歪曲了教育的初衷,这时政府政策的实施并不仅是一个强制性,而更多的是一个导向,为了促使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能够往健康的方面的发展,从而重塑以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核心的社会价值观。在当下社会人们不断要求将幼儿园教育与小学衔接的呼声中,很难让幼师团队能够产生牢固的育人的价值观,于是政府部门就必须经常性的对幼师开展相应的教育培训,以促使幼师集体确立幼儿园教育以大量的自由活动和游戏为主的教育思路,使幼儿们从游戏中掌握到科学知识,而不能采取一味增加幼儿们的学习量或者延长上课时间,通过布置大量作业的方法,来促使幼儿们到达所谓的发展目的,因为只有正当教育的一线实践者把这种思想付诸实践,才能够克服甚至减少小学化的教育倾向。当然,除了教师队伍的建立,我们还必须建立一整套惩戒幼儿园教师失范行为的方法。出现问题就必须要对涉事幼儿园做出惩罚。政府使用带有强制性或者权威性的处罚措施,来对幼儿园的行为加以规制。

4.2 强化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目前国家对幼儿教师的培训没有非常重视,许多师范类学校也不会设有专门的幼儿教育学科,尤其是民办幼儿园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这对幼儿教育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国家和社会各界都需要做好对幼师的全面培养,建设完善教师培养系统,对任职教师也要做好定期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为幼儿园教学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4.3 尊重儿童的本质,并启发其幻想创新能力

在如今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趋势加速情况下,幼师需尊重幼儿的本性,如坚持玩中学习的教学理念,使幼儿们在放松的游戏中去感受、去学习,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为日后的趣味性教学打好基础。所以,在幼儿园教学当中,需精确把握该阶段幼儿具备的各项特征,从而利用适当的方法对其加以引导,激励其探寻崭新的世界,充分发挥施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切记不能僵硬地让他们单纯地学会死的东西。

4.4 良好学习习惯的衔接

不少父母可能觉得,在幼小衔接阶段中要最重要的是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包括加减法、理解汉字等等,虽然基础知识是关键,但我们都清楚,幼儿园与小学的基础课程有着较大的出入,幼儿园主要是以玩耍、游戏为主,同时以幼儿们也需要在玩耍的过程中去学习,去感受世界,去接触新东西、新知识;但到了小学会发觉幼儿的任务发生了重大转变,教学的基础是学习,而不再是以游戏的教育方式了,所以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在幼儿的幼小衔接过程中把握好过渡期,帮助他们适应这一转变。

4.5 任务意识与参与感的训练

比如,在上课时教师向幼儿们演示如何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或者在课下时教师适当布置些家庭任务,内容可以是绘画作品也可以是亲子游戏,或者是听故事、读儿歌等,还可相应地布置手工作品、书法等。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告知家长,让父母能够在家陪伴幼儿们完成,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感与参与感。同时教师也要随时掌握幼儿们在校任务的完成状况,要适当对认真完成各项任务的幼儿们加以表彰激励,使幼儿们更有动力地去保持这种习惯。

4.6 自我服务的良好习惯养成

大班的幼儿们早已养成了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例如:随着气候的改变,能够自己穿脱衣服和整理,自己叠被子,拿凳子,并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和玩具。有时,还能够让幼儿们相互比赛谁最先完成叠被子,谁先完成穿鞋,从而使幼儿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自己服务的良好习惯。在例如为激励大家的积极性,教师在班内建立小组长机制,从课堂上严格管理纪律,课下严格管理卫生环境,每天换一个人,幼儿们都可以做组长,这样在管教别人时,也无形中在监督自己要遵纪守法,同时还可以增强幼儿的责任感。这学期尝试用小班长来配合教师管理幼儿,以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做好事的习惯,并以此为幼儿以后进小学做好了融入性的准备。

4.7 基于实践活动加深学习印象

教材中关于内容的设计通常较为简单,特别是在讲述某些应用性较强的知识点时,学习者如果单纯地在理论知识层次上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掌握,不但不能加深学习印象,还很难从这样的教学中了解知识点的实际含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了更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处理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对知识点的印象,同时也在实际研究的大背景下更快的了解知识点的含义,如此学生才可以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

例如,当教师在告诉学生怎样分类的时候,教师既要让学生具有基本的归类意识,又要使学生可以根据不同问题做出合理分类。而这些问题都是实用性很强的内容,而学生如果单纯地听到教师的介绍,而不是进行实践的动手探索,就很难掌握其中的重点。所以,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空间和教学平台。例如,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收集感兴趣的食品,或试着当一当小售货员,将感兴趣的食品陈列好。这种实际教学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们经过收集资料、思考,并做出分类的初步尝试,从而亲身体验到知识和自己日常生活间的联系,从而引发兴趣、提高生活体验感、养成思考能力,从而建立良性循环的自主学习状态。他们对这样的实际教学活动都很感兴趣,并踊跃投入到活动情境中,同时也进行了各种尝试。在实践动手的过程中,巩固了对分类方法的学习印象,还形成了一个具体的划分准则。这都是通过实际教学活动给予他们的学习成果,而这样的课程设置也可以使知识教育的总体目标更进一步。

4.8 家校沟通,家园共育

加强与家庭的沟通,指导父母培养科学的育儿观、教育观。利用家长会、毕业班家长座谈会等方法向家长交流告知幼儿园课程及上课方式,可以防止家长进入幼小衔接的误区,也避免了家长主动施压要求幼儿园教师讲授小学知识。

5 运用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独立能力

5.1 如何通过游戏来与他人交往

例如在游戏老鹰捉小鸡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完成分组,自己寻找队伍并学习怎样和别人交往,对被孤立的幼儿,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帮助,帮助其寻找与其他幼儿交往的途径,让其逐步形成了对自我负责、独立的能力,这样使素质教育进一步凸显,在“去小学化”幼儿园的大背景下合理地实现了幼小衔接。

5.2 运用游戏促进幼儿知识的学习

例如教师在设置游戏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在其中加入一些好玩的词汇、单词或文字,并利用精巧的关卡设计使幼儿在玩耍中逐渐掌握知识点,归根到底,游戏的根本目的还是训练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对知识点的掌握也只是一个延续与扩展,并不能强求幼儿一定掌握,不过教师往往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幼儿初步的认识,这也是实用性比较强的方法,这也符合幼儿的心理,对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非常有帮助。

6 规范小学招生教学行为

6.1 规范入学条件,保证教育公平

首先,坚持零基础入校,严格避免各类的入校检测、考试,甚至才艺展演,不得以其他方法考查、检测幼儿的拼音、汉字、算术、外语等能力,并切实避免将此当作小学的入校门槛、条件或分班规范。再次,对每个适龄儿童设定统一的入校要求,不得为特长生、比赛得奖、资格证书持有者等设定更宽松的入校要求。

6.2 保持零基础教育,适当确定教育进程

应坚持零基础教育,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缩短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之间的差距,让幼儿们在幼小衔接时期平稳的过渡。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是为幼儿之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这需要在家长、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使幼儿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这将直接决定幼儿以后人生的走向。对此,幼小衔接阶段就更需要大人给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成长环境。为此,全社会将坚决杜绝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使幼儿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幼小幼儿园游戏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提高幼小衔接工作成效的对策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