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莲产业标准综合体建设现状研究及对策思考

2022-03-25赵明明张隽娴彭西甜彭立军周有祥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2年2期
关键词:现行标准产业链标准

李 静 赵明明 张隽娴 彭西甜 严 伟 彭立军 周有祥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农产品营养品质与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64)

农业是有效供给农产品的产业,农业标准是为确保围绕农业开展的材料、 产品、 过程和服务活动能够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和法律法规要求所制定的文件[1]。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2]。 目前,强化农业标准,以标准规范生产,以标准提升效率,以标准促进质量,打造全产业链的标准化,已经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3]。 围绕农产品产业链及相关要素,按其内在联系或功能要求,以整体产业效益最佳为目标形成相关指标协调优化、 相互配合的成套标准,打造产业标准综合体,已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4~5]。

莲(Nelumbo nuciferaGaertn)又名莲藕、 荷,是睡莲科莲属多年生草宿根类水生植物,可分为藕莲、 子莲和藕带3 大类[6],在我国湖北、 江苏、 安徽、 山东、 浙江等地区广泛种植[7]。 莲藕作为最重要水生蔬菜品种,在我国产业基础好,影响力大。以湖北为例,2021年湖北莲产业综合产值为240亿元,5 个重点莲产区种植面积达4.77 万hm2,产量118.8 万t。 莲产业脱贫致富带动力强,是长江、珠江以及黄淮流域乡村振兴的重点支撑产业之一,在调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保护湿地资源、 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8]。

据统计,我国自1986年颁布首个莲相关标准——《菜脯生产工艺通用规程 藕脯》[9]以来,目前共发布莲相关国家、 行业、 地方和团体标准213项,标准种类覆盖品种种质、 种植管理、 储运加工和质量安全等方面,有效支撑了莲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安全消费。 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当前莲产业的标准体系存在发展不平衡、 结构不合理、 重点不突出等问题,特别是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不多。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当前我国莲产业的国家、 行业、 地方和团体标准,解析当前莲标准体系的短板和难点,为推进莲产业链标准综合体建设,促进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 我国莲标准体系现状

(一) 标准发布时间经过35年的莲标准体系建设,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覆盖莲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 截至2021年8月1日,各地区、 各部门共发布莲相关标准213 项,其中包括现行标准164 项(见图1),废止标准49 项。

图1 莲相关现行标准发布时间分布

(二) 标准发布种类从标准发布种类看,164项现行标准中,国家标准9 项,占比5.5%,包括强制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4 项,推荐性国家标准5项; 行业标准24 项,占比14.6%,包括农业行业标准16 项,非农业行业标准8 项; 省级和市级地方标准共107 项,占比65.2%,包括强制性地方标准2 项,推荐性地方标准105 项; 团体标准24 项,占比14.6%。 莲相关地方标准在数量上和种类上占据重要地位,是莲产业标准体系的主体。 莲产业的区域性分布趋势明显,优势产区通过标准的制定指导产业健康发展。 此外,2015年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后,由市场主体制定的团体标准发展迅速,已成为莲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标准发布地域从莲标准发布地域上看,除去33 项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外,全国共有19 个省及自治区发布了107 项现行地方标准和24项现行团体标准,占现行标准总发布数量的79.9%。 标准发布地域分布呈现为中东部多、 西部和东北部少的地域特征。 莲主要生产省份均有涉及,且莲主产区所在省份的现行标准发布总量基本都在10 项以上,尤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省份为多,其中湖北、 浙江和江苏作为全国莲产销大省,其现行标准发布总量分别达到21、 12 和22 项; 江苏、湖北和湖南现行标准发布总量在所有省份中排名前3,标准发布总量排名前5 的省份共发布79 项现行标准,约占现行标准总数量的48.2% (见图2)。

图2 我国不同省份莲相关现行标准数量

(四) 标准发布的产业链环节从标准发布的产业链环节上看,现行的164 项标准覆盖了产地环境、 品种种质、 投入品管控、 田间生产、 病虫害防控、 采收标准、 储运保鲜、 包装标识、 限量标准、加工处理、 产品标准、 检测方法标准和机械作业13个方面(见表1),基本实现了产业环节的全覆盖。

表1 我国莲相关标准按产业链环节划分 (项)

(五) 莲标准体系特征综合对标准的发布时间、 种类、 地域和标准覆盖产业链的环节分析,发现我国莲产业标准有以下特征。

1.莲标准建设进程与国家规划显著相关。 根据标准发布数量和时间,大体可分为3 个阶段。 第1 阶段是起步阶段,在1996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的推动下,莲标准从无到有,进入农业标准体系的建设序列; 第2 阶段是2001年印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中明确提出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后,农业标准体系建设进入发展期,莲标准在2006年发布数量达到小高峰 (15 项),之后各年发布标准数量在10 项左右; 第3 阶段是在2015年底发布的 《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后,标准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2017-2021年共发布莲相关现行标准97 项,超过2012年以前的总发布量(39 项),每年标准发布数量接近20 项。 其中,2019年农业农村部首次发布了 《挖(起) 藕机》 标准[10]和 《莲子剥壳去皮机》标准[11],填补了莲相关机械作业类标准空白,进一步夯实了产业链相关环节的标准化基础。

2.各级标准在产业链上的侧重点有所区别。国家标准主要以莲产业链后端的质量安全、 检测方法标准和产品标准为主,其中强制性标准是2016年及之后发布的质量安全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如GB 2762-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12]、 GB 23200.1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桑枝、 金银花、 枸杞子和荷叶中413 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法》[13]等标准; 推荐性标准是2010年及之前发布的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如GB/T 23814-2009 《莲蓉制品中芸豆成分定性PCR 检测方法》[14]、 GB/T 25733-2010 《藕粉》[15]。 行业标准主要以莲产业链生产端(产地环境、 品种种质和田间生产) 和产品后端(机械作业和产品)为主,农业行业标准涉及品种种质、 产地环境、 田间生产和机械作业等方面,共计20 项标准 (现行16 项); 非农业行业标准主要是由原商业部和原轻工业部发布,涉及储运保鲜、 检测方法和产品标准等11 项标准(现行8 项)。地方标准除产品终端的安全标准外,产业链各环节均有涉及,标准总数达到147 项(现行107 项),约占各类标准总量的69.0% (现行约占65.2%),其中特别是涉及田间生产、 加工处理和产品的标准较多。 综上可知,在莲标准体系上,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国家标准守安全底线,行业标准强产业基线,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丰富市场促高线的格局。

3.标准体系中产业链各环节的分布差异大。现有莲标准体系重心处于产业链的前端(田间生产)和后端(产品和加工处理),从数量上看,呈现两头多中间(储运保鲜和包装标识等环节) 少的分布态势。 田间生产、 产品和加工处理类现行标准总计133 项,占现行标准总量81.1%。 其中,田间生产类标准数量最多,共计55 项 (见图3A),占现行标准总量33.5%。 田间生产类标准既包括藕生产规程,同时也包括藕-虾、 藕-鱼、 藕-鳖、 藕-稻、 藕-慈姑等生态种植养殖或共作规程。 最早的田间生产类标准是2002年由原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 《无公害莲藕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标准[16],田间生产类标准经历了2011年和2017-2020年两个发布高峰 (年发布量≥5 项)。 产品标准共有47 项现行标准 (见图3B),占现行总量28.7%,主要包括初级产品 (莲藕、 莲子和荷花等) 和加工品 (藕粉、 泡藕带、 莲蓉和荷叶茶等)标准。 最早的产品标准是1992年由原商业部发布的《糖莲子》 标准[17],产品标准发布高峰期是2020年,共发布12 项,其中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占11项。 加工处理类现行标准共计31 项 (见图3C),占现行总量18.9%,主要是针对莲藕、 莲子、 荷花和荷叶等产品的初加工和菜肴加工。 最早的加工处理类标准是原商业部在1986年发布的 《菜脯生产工艺通用规程 藕脯》 标准[9]。 加工处理类标准的发布高峰期是2017-2018年,年均发布8 项,主要是山东、 湖南和江苏发布了一系列莲相关菜肴的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 相较而言,除上述3 类标准外,其他环节标准相对较少,如品种种质 (见图3D)、 病虫害防控、 储运保鲜、 检测方法、 机械作业类现行标准均在4 项左右,而产地环境、 投入品管控、 包装标识、 采收类现行标准仅各1 项。 整体上看,目前莲标准的体系建设仍处于发展阶段。

图3 不同类别标准的发布时间分布

二、 莲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莲产业的标准体系基本覆盖了莲产业链各环节,标准体系构架已基本形成,但现有标准体系仍存在不足。

(一) 莲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莲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不强从建设重点看,在产业链各环节,标准体系发展不平衡,重心在田间生产、 加工处理和产品等环节,在品种种质、 投入品管控、 储运保鲜等环节发展不足。 从技术前瞻性看,制定传统、 成熟技术和模式的标准相对较多,涉及莲高效栽培、 混作共养、 绿色防控、 机械作业、 智慧管理和机器分级等先导性的新技术、 新模式、 新业态的标准供给量较少,对于莲产业生产实践的指导不足,“拉高线提质量” 作用还有待提升。

(二) 部分标准亟需更新修订和评估,莲产业高速发展受限现行标准标龄在15年以上的有20项,部分标准老旧过时且内容有交叉重复,如NY/T 1504-2007 《莲子》[18]和GB/T 20356-2006《地理标志产品 广昌白莲》[19]均对莲子的等级规格作出规定,但两个标准的等级划分标准不一致; 部分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指标需要更新,如GB/T 20356-2006 《地理标志产品 广昌白莲》[19]中对乐果、 多菌灵和氯氰菊酯的限量值分别定为0.05、0.5、 0.2 mg/kg,与GB 2763-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20]中对上述农药最大残留限量0.01、 0.2、 0.01 mg/kg 的要求不符。 这些情况导致莲产业标准化程度不高,品牌效益低下,严重影响莲产业高质量和高效益发展。

(三) 莲产业标准综合体有待集成和融合,莲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不高尽管现有标准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与莲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仍有差距。 共性标准、 个性标准和综合标准在生产、 监管和消费层面的梳理和集成不够,标准化程度不高;在鲜食藕、 加工藕、 藕带和莲子等细分领域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和融合亟需加强,精深加工产业标准体系滞后。 此外,部分种植、 加工等环节的共性技术在成熟度、 普适性和互补性上,特性技术在个性化、 专业化和区域化发展上,与实际需求仍有差距,导致产业被动采用多,主动使用少,标准综合体效益显示度有限,产业品牌效益低下。

三、 莲标准综合体建设的对策建议

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是《“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 重点建设内容。 经过多年发展,莲产业已成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民增收、 农业增效的特色产业,在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标准对于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也为打造莲产业标准综合体指明了发展方向。

(一) 目标导向莲标准综合体建设应瞄准国内和国际两个经济主战场,坚持 “塑造绿色品牌,凝聚品牌价值” 导向,以莲各类产品为主线,以产业链环节为脉络,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做好品种结构优化、 质量安全保障、 营养品质提升、 产品分等分级、 生态环境保护、 智慧农业延伸和生产效率提高等关键环节标准建设,打造莲产业链全程质量控制的标准综合体和协同实施方案。

(二) 建设思路应秉持 “有标贯标、 缺标补标、 低标提标” 理念,梳理已有莲标准体系成果,宣贯基础性标准,评估综合性标准,整合共性标准,研制特性标准,健全国家和行业标准,完善地方标准,强化团体和企业等市场化主体标准,完善政府与市场协同并进的二元标准供给结构,构建具有 “点-线-面-层” 的莲产业标准有机综合体,形成横向配套、 纵向延伸的标准新格局。

(三) 技术创新应以莲产业需求为导向,聚焦关键环节、 技术、 模式、 产品的创新攻关。 重点突破优质、 高产、 抗病和加工专用品种选育,生态种植、 莲-鱼、 莲-鳖等轮作配茬等高效栽培模式,减肥减药绿色防控,智慧化管理,机械化作业等核心关键技术,打造优质优价莲产品及其衍生产品。 在技术和模式的集成、 示范和推广过程中,及时做好完善、 总结和提炼等标准转化准备工作。

(四) 标准转化应依托产业链,强化优质标准供给质量和数量。 推行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 等模式,从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入手,及时把莲产业中的新技术、 新模式、 新业态标准化,强化标准实践和融合,多途径多形式推动创新成果在全产业链的应用,筛选优质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为地方标准或行业标准制修订提供参考,提升全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五) 示范推广应立足莲产业区域特色和消费需求,加大莲产业标准示范推广。 既注重特定环节的示范推广,更要加强全产业链的宣贯培训,促进标准体系与产业链全面融合; 依托龙头企业或大型基地,示范单一莲标准体系或者综合体,打造产业示范标杆,扩大标准体系影响力; 围绕莲产品品种、 品质和品牌,结合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多途径多方式多平台推介,充分体现标准对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猜你喜欢

现行标准产业链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筑牢产业链安全
新时代 新生活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