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人学视域下企业人本管理的启示

2022-03-25胡建华周鑫婷

中国市场 2022年5期
关键词:人本管理人学主体性

胡建华 周鑫婷

摘 要:随着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需要更加关注企业中人的作用。人作为企业运营的重要因素,在企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出发,探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企业人本管理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在当今社会“996”工作制出现的情况下,企业应该如何重视员工的主体性,从而实现企业和个体的共同发展,让企业更好地发挥其社会职能,个体得以从片面发展迈向全面发展。

关键词:人学;主体性;企业;人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2)05-0098-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2.05.098

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域下人本管理的理论支撑

中国在2021年“两会”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高质量发展才是真正可持续的发展。五大发展理念的实现都需要人的参与,人的因素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的效果乃至成败从根本上取决于发展观念。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1]。在强调高质量发展的今天,企业也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

人学就是从整体上对人的本质进行研究的学问,也包括人的活动、发展规律和价值、目的等方面。马克思在进行了深刻的认识之后,提出了科学的人学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的背景下,现代企业更加注重人本管理,这是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1.1 人的本质

马克思在著作中论述了劳动与人的本质这两者的科学关系,认为人的本质特征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也即是劳动。通过劳动,人把自己的主观目的和外在的客观事物结合起来,使人成为劳动和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这是马克思对人本质的描述。这仅阐明了人的一般性质,而没有区分不同个人之间的差异。人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本质在于区分不同的个体,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的本质也是不同的。

马克思对人本质问题的回答有两种,即人本质是劳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两种表述并不矛盾,相反,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深化[3]。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在此过程中,人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生存需要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在这种生产和工作过程中,人们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形成某种社会关系。同时社会关系又会对人以及人的劳动产生反作用。由此可知,劳动创造社会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源泉。在劳动得到发展的同时,生产力会得以发展,社会关系也就不断前进,而且由于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本质,所以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关系变化的影响。

1.2 人的主体性

马克思非常重视“人始终是主体”。将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区分开来的一个独特之处是,它强调了人们基于实践的主体性。所谓主体能动性,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方面的含义是主体对于客体关系的自觉性;第二方面的含义是主体的选择性,就是人活动的方式、方法和目的,都是人自主选择的结果[4]。我们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深刻地融入当今中国的发展实践中,以使人民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作用。同时也要在发展实践中尊重人的主体性,使得个体能够更好地运用其才能,最终带动企业自身及社会的发展进步。

将人民放在社会发展的首位意味着重申个人的作用和地位,即坚持人类世界的基本原则,坚持解放人民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实现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本质就是“以民为本”,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背后的决定性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人类主体性的深刻体现。

1.3 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将人的发展概括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包括四个方面:个性的全面发展、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需求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的个性是个体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独特的心理和行为。马克思所说的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每个人的所有素质和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是指人的全部才能在不受外界约束下完全按照作为主体的人的意志而尽情地发展[5];一个人的素质包括许多方面,如身体、心理、道德等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的能力和素质也可以相应提高。当然,在正常状态下,社会全面而协调的进步将支持人的总体发展;人的生存发展就是为了人类所需,人的需要就是人所需要的一切,既包括物质、生存、生理等方面的低层次的需要,也包括精神、自我发展、社会交往方面的高层次的需要。人为了满足需要的不断发展就必须发展人的能力,这样也就摆脱了自身的局限性而获得的发展;最终得到人们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发展依靠现存的社会关系,缺少社会交际将导致个人的发展具有局限性,因此,人具有社会性,人只有依靠社会群体中现存的社会关系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企业人本管理的关系分析

人类历史是通过人民群众集体努力而创造的,与此同时,社会的总体发展也对个人产生影响和制约。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概念,它要求以人为本的企业发展,强调管理中的主体性,努力实现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的协调一致。企业不仅要尊重其内部成员的地位,满足其合理需求,还需要构造积极健康的工作环境,这对于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主动性是非常必要的。企业和成员个体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人的全面发展与企业发展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所以“以人促企、以企促人”是非常必要的。

2.1 人的本质是人本管理的基础

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劳动将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分开,人类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由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必须通过社会关系的多样化发展自身。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关系将继续改善和充实,人类在社会中的发展水平也将继续提高。社会成员不是单一的抽象物,而是理性与非理性、物质性与精神性相结合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的集合。

按照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说法,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参与,其发展目标需要个体的共同努力。因此,公司管理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将人视为具有物质、意识和社会属性的整体,而不是将其视为完成生产的工具人。重视人的核心作用,把人作为发展的主体、动力和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认为,在私有财产的条件下,社会关系和工人的生产劳动被资本所奴役。马克思认为在应然状态下,劳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体现着人的本质[6]。在经济全球化席卷全球,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的情况下,中国这个经济体也不免出现劳动异化的状况。这种异化阻止了劳动成为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 人们必须“自愿”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内卷”这样的一个流行词汇说明了这种异化。因此,在公司内部,需要更多地关注人,减少异化对人的抑制,并实现人性的发展。

2.2 人的主体性在人本管理中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人的主体性是指主体在创造客体时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以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不同主体在创造客体时的互动特征。每个人不仅有社会性,而且都是平等的、独立发展的人,所以还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因此,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需要尊重个体的本性,不仅要尊重人的普遍共性,又要对个体的个性特征和特殊利益要求保持尊重和满足,让员工获得生存、生活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只有尊重人、善待人、善用人,发展人的潜能和价值,才能实现人的自由人格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主体不仅是管理者,被管理者还必须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企业人本管理要以人的价值的实现作为重要途径。生命的价值在于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贡献,在领导者的带领下,管理人员和员工都应发挥自己的优势来发展公司,实现生命的意义。当企业中的个体价值得以实现的时候,他们就会得到一种满足与获得感,努力为企业和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2.3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本管理的最终目标

马克思主義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论断中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也经历着由片面、异化状态进入自由、全面发展状态[7]。人的发展与社会密不可分,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同时,人的全面发展不是社会上少数人的发展,而是社会上所有人的共同发展。企业是社会有机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社会职能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生产物质、精神产品。同时,企业也成了劳动实践的主要场合,这就要求企业要保障组织内部成员的生存、发展、实现的需要,从而企业也具有了另外一个重要的职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衡量人的全面发展价值的重要标志。这就包含着两种基本内涵,首先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必须以现实的人为中心,其存在就是为了满足人的发展。同时从管理制度角度来看,以人为本就要为人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丰富完善人性,为人的全面发展形成管理制度保障。另外,各种价值观念的协调也是重要因素。在企业管理之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追求和思想观念,这些都需要企业的管理进行协调,防止出现价值替代和抑制的情况,实现企业价值追求和思想观念的动态平衡。

3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域下企业人本管理的启示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人们实现了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正在奔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同时,应该积极探索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尊重劳动者、关怀奋斗者,让劳动者享受到社会主义发展的鲜美果实,在奋斗中获得幸福感。这不仅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是实现人的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不可逆的时代潮流。

3.1 从人的本质出发,实现对个人价值的肯定

首先,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重视个人价值。以人为本观念的确立,这是企业人本管理的标准要求,也就是将人作为企业管理和生产活动的中心。企业需要的就是肯定成员的劳动成果,满足成员的合理需求,保障成员通过劳动所应得的利益和地位,充分实现其价值。物的价值不会随着环境和场所的改变而变化,但是人的价值,即人的劳动和社会关系,却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得到扩展和延伸。这不仅局限于成员的职业能力,还包括成员的道德观念、个人成长等多种自身因素。当企业对成员的劳动和价值充分尊重和肯定的时候,成员内心获得满足,能够更好地发挥创造性和积极性,企业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企业的目的虽然是盈利,但是企业也要兼顾社会效益。这也是企业实行人本管理的重要原因。

其次,要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文化环境在公司的管理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帮助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形成适当的行为。企业要引导成员积极学习企业内部的文化,利用内部的文化提升成员的积极性,同时要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嵌入到企业文化中,让人本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主体部分。

3.2 从人的主体性出发,实现人的价值与组织目标和谐一致

首先,保持人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视为管理活动的主体,以达成主体的自我实现。在企业运行中,企业的目标和成员的价值应该是协同实现的,企业管理者要想方设法调动成员积极性;成员要在了解、分析企业的情况之后,对自己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分析。公司和个人形成一个相互交融的目标体系和要求体系。如果两个体系不匹配,则对它们进行调整,使其实现协调和一致,并共同实现两个目标。

其次,要提高企业成员所处的客观环境。工作、生活环境对个体而言,就是归属感方面的问题,良好优质的办公条件和公共环境、良好的职工福利和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都会对成员的归属感产生积极作用,企业成员会在主观上与企业形成和谐一致的目标,促使企业目标和成员价值能更快实现。

最后,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内部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对个人行为有重要影响,而这一因素也对公司的凝聚力有影响。在公司中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必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便在公司与其成员之间和个人成员之间建立共识,并建立共同的目标。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公司目标的实现,公司目标的一致性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3 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实现人的片面发展向全面发展转变

对企业成员进行培训,充分开发各方面人才。首先要將提高成员的整体素质作为目的。人的素质包含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企业中个体的身体素质主要表现在工作效率上,企业应当对成员的工作和休息进行适当的安排,使得成员拥有健康良好的生理、心理素质,这样才能产生更高的生产效能。

同时,个人的文化和道德素质是影响公司形象的重要因素,而公司的创新能力也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企业应该按照成员需求开设课程,通过培训的内容及外聘讲课教师等方法,提高员工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成员的整体素质。

企业还应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确保公平正义。马克思认为追求交易与分配的正义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之一,这就表明当每个人都拥有自由劳动的权利的时候,劳动才能真正成为人们自由自觉的活动,人们才能感受到劳动带来的获得感。

从“996工作制”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的事件来看,企业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并没有保障其成员的公平正义,这样就造成成员的片面发展。社会发展需要更多全面发展的人,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保障企业成员的公平正义,对于实现企业成员从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和音. 高质量发展创造共赢新机遇[N].人民日报,2021-03-19(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3]彭光灿. 马克思人学理论视野下的人本管理理论重构[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0.

[4]高晓慧.马克思主义人学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2018(3):40-41.

[5]张磊,胡建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德性养成路径[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0(35):16-17.

[6]张芮昕.应然与实然:996工作制的问题及出路: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思考[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1(4):30-35.

[7]陈梦妤.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现代企业人本管理[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2.

[作者简介]胡建华(1995—),男,汉族,河南郑州人,法学研究生,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人学、大学生品德;周鑫婷,女,汉族,江西宜春人,金融本科,青海大学财经学院金融专业,研究方向:企业管理、金融。

猜你喜欢

人本管理人学主体性
《借东西的小人》:跟小小人学“说”法
家园忧思与人性之殇——“生态学”与“人学”视野下的“山珍三部”
中国梦的人学新境及其希望价值
煤矿企业人本管理模式下的职工培训教育创新研究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关于煤炭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思考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浅析高速公路系统职工福利体制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论人本管理的发展及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