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村庄规划设计研究

2022-03-24曾益鸣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2年6期
关键词:绿地海绵水体

曾益鸣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海绵村庄是恢复村庄的“海绵”功能、修复水与生态环境、减轻县域内涝、实现雨水资源化管理的一种方法。根据水文地质、施工条件以及养护管理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海绵村庄工程的建设内容,使海绵村庄的建设在规划、设计、施工等各个阶段,能因地制宜地应用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构建海绵村庄指标控制体系。

1 海绵村庄规划措施

1.1 海绵村庄基本类型

按照村庄所处的地理环境特征,可分为低山丘陵型村庄、滨水平坝型村庄2 个基本类型。

低山丘陵型村庄,由于山坡地的道路坡度较陡,雨水冲刷导致水土流失的问题,通过梯级排水来减缓地表水汇集和流动的速度,增加地被植物覆盖率,从而解决山地水土流失问题。在道路及建筑物边沟设计中,根据场地条件,尽量放缓坡度,横向上放宽形成生态浅草沟和下凹式绿地,纵向尽量缩短长度,并在坡度较大区段散铺砾石提高耐冲刷能力。将径流量大的冲沟设计成多层级的池塘系统,由高至低,通过抛置料石消解水流冲击;在缓坡地段通过铺设防腐效果极好的枕木降低水流速度;在冲沟沿线种植护坡植物减少对侧坡的冲刷。根据建筑出入口、广场、道路交叉囗和变坡点高程,最大限度保留场地未扰动区域的自然坡度,通过设置毛石挡墙、石笼挡墙、生态种植袋挡墙等,形成丰富多样的台地景观,与自然山林形成对比。利用毛石挡墙台地消减陡坡雨水冲刷,并在台地上口设置截水沟,在墙壁设置排水孔。保留并强化部分山林,形成乔灌草结合,针阔叶林结合的林地景观,减少水土流失。利用植物,特别是灌木柳条扦插,来有效解决陡坡的雨水冲刷和景观营造问题。

滨水平坝型村庄具有丰富的水流分布,治理污染源和恢复生态水环境是滨水海绵村庄建设的重点。采取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截流生活污水,使其进入乡镇污水处理点;沿河设置多个雨水排放口,减小排放口的规格,保证雨水排放通畅的同时,减弱对河道的冲击,再采用生态人工湿地来净化汇水区域的水质。

1.2 海绵村庄规划层次

总体规划阶段,应结合村庄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海绵村庄建设的相关专题研究,在海绵村庄建设理念的指引下,有效支撑总体规划的城乡空间形态、土地利用、生态结构、四线划定、竖向、绿地和排水防涝等内容。

专项规划阶段,海绵村庄专项规划应从宏观上指导全县海绵村庄建设,确定海绵村庄建设目标和控制指标,提出与其他相关专项规划衔接的建议。

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以落实上位规划的相关控制指标为基本目的,合理系统地对海绵村庄建设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各地块特点合理确定海绵设施的类型及布局,并从用地和竖向上保证其有效运行,指导地块开发建设。

1.3 海绵村庄低影响策略

海绵村庄建设应结合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地使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措施,结合乡镇排水管渠系统和各类技术措施同步规划,协同设计。

渗:包括绿色屋顶,可渗透路面及自然地面等,强化村庄渗水能力;滞:建设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强化村庄滞留能力;蓄:保护、恢复和改造县域建成区河湖水域、湿地等,并加以利用,增强村庄蓄水能力;

净:包括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综合整治河道,建设沿岸生态缓坡等,开展河道清淤,净化水体;

用:包括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等;

排:包括改造村庄雨污分流管网和低洼积水点的排水设施等,增强村庄排水能力。

2 海绵村庄工程设计解析

2.1 红塘村海绵建设理念

红塘村(图1)位于凤庆县西部,为凤庆县凤山镇22个行政村(社区)之一,距离镇政府驻地8 km,国土面积20 km2,海拔2 200 m,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1 330 mm。通过地质勘测,确定安置点地质结构好,无明显水土流失现象,不存在潜在地质灾害隐患。

图1 红塘村海绵建设效果示意图

引水环村(图2),形成红塘村独有的海绵水体循环体系,在北部入水口设置缓冲区,达到植物初级净化。建设污水管网和生态污水处理系统,为村内绿化、微田园种植等提供水源,让村庄自然吐纳、顺畅呼吸,真正发挥“海绵村庄”的功效。结合中心活动场地设置集中蓄水塘,可协调蓄水排水,提高村庄环境品质的同时提供村民荫凉的休闲空间。

图2 红塘村海绵建设施工过程图

引水入田,集中地块设置微田园景观区,还原乡土文化,既展示农村生活气息,又满足村民实际生活需求。入户车行道采用透水混凝土生态路面,加快雨水渗透。采用透水砖,铺设室外场地,采用植草停车场,增加下渗,减少径流。受场地坡度限制,在房前屋后有条件的绿化区域采用下凹式绿地做法,种植柿子、石榴、金桔等经济型观赏树种,为村庄增果添色。

2.2 田心村海绵建设理念

田心村(图3)地处凤庆县洛党镇东北边,距离镇政府所在地4.5 km,作为凤庆县海绵村庄示范点,设计紧密,结合广大农村地区实际需求,运用“海绵”技术管理村庄雨洪,结合路面、屋面、场地、景观设施建设体现“渗、滞、蓄、净、用、排”的雨水管理理念(图4)。

图3 田心村海绵村庄规划总平面图

图4 田心村海绵村庄规划效果示意图

在村庄东北部合适地点设置生态蓄水池,水引入田园村道作为景观用水。在地块北侧设置截洪沟分流雨水,在排水末端设置生态蓄水池,超负荷部分就近排入河流。原主街道路面和绿化布局调整为田园村道。公共建筑屋顶采用屋顶种植,民房引导屋顶种植,民房庭院绿地面积不小于庭院面积的40%,核定房屋荷载后,材料和做法参照覆土种植屋面做法。结合活动用房室外场地、生态停车场等位置设计透水场地,增加下渗、减少径流(图5)。

图5 田心村海绵系统布局示意图

2.3 海绵道路设计

村庄道路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和传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排入道路绿地内(图6),结合道路绿化带设计下凹式绿地,收集雨水,接入滞留设施、人工湿地等延缓地表径流。

图6 机动车与人行道隔离绿化带海绵化设计示意图

2.4 海绵绿化设计

村庄海绵型绿地植物宜根据土壤水分条件来选择,宜选择耐盐、耐淹、耐污等能力较强的本土植物。绿化栽植或播种前应对该地区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化验分析,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施肥和置换客土等措施,绿化栽植土壤有效上层厚度应符合植物正常生长需求。

海绵设施与植物相结合的主要工程措施包括绿色屋顶、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图7、图8)、植被浅沟、嵌草砖、雨水湿地、雨水塘和多功能调蓄设施等,见表1。

表1 海绵设施植物配置推荐类型一览表

图7 下凹式绿地蓄水做法示意图

图8 下凹式绿地构造示意图

2.5 海绵水体设计

水体设计应具有汛期和非汛期运行管理模式的切换,以及安全防护、预警设施,其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非汛期期间,水体可作为村庄景观水体或休闲娱乐设施,并与周围环境协调,发挥不同作用。

调蓄水体(图9)的水位控制,通常应在其常年水位的基础上结合周边用地标高合理确定,一般情况下,当调蓄水体与村庄排水管网相通时,由于村庄的排水管网覆土一般不小于1.0~1.5 m 左右,要起到调蓄的作用,村庄雨水要能够排入水体,考虑到内涝期间雨水管道已经承压运行,因此,调蓄水体的最高水位宜低于村庄建设标高1.0 m 以上,才能满足一般的调蓄需要。

图9 雨水湿地典型构造示意图

3 结束语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海绵村庄”建设为抓手,融入“渗、滞、蓄、净、用、排”海绵设计理念,全面推进“海绵村庄”的建设实践,有效地维护村庄良好的可持续生态功能。

猜你喜欢

绿地海绵水体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污水处理程度探讨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售楼处
小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研究
竖琴海绵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