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疗护理流程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2-03-24黄利敏

医药前沿 2022年4期
关键词:例数流程化疗

黄利敏

(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肿瘤科 江苏 南通 226100)

肿瘤是一种高危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当前对肿瘤的治疗主要以化疗和放疗手术为主,化疗是常用方式,但化疗需要很久时间,在化疗应用过程中,患者需长期输液,且承受穿刺造成的痛苦,会造成穿刺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期间受毒性药物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会大打折扣,进而导致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均相应降低[1]。相关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护理流程的改进和优化措施,能够减少护理不足,提升化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2],护理流程优化实施过程中,注重对流程内容的把握,每个医护人员均可以掌握护理流程情况和特征,能够在护理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且护理流程优化在护理干预时,更加注重和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够更深度的疏导患者心理,让患者以放松心态应对治疗,对患者病情康复以及护理效果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3],为进一步研究护理流程优化管理对于肿瘤科患者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本文为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中开展护理流程管理,并对护理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实验人员,病例选取时间为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根据随机信封法将其划成两组,各41 例。参照组内,男性例数与女性例数各为21 例和20 例;年龄最大和最小者,分别为82 岁和26 岁,平均年龄(51.39±2.59)岁;病程5 个月~3 年,平均(2.53±0.46)年;病种:肺癌、胃癌、乳腺癌、食管癌、卵巢癌、宫颈癌、直肠癌、胰腺癌、其他,例数分别为7 例、6 例、6 例、4 例、4 例、2 例、6 例、4 例、2 例;文 化水平:小学及以下、中学及中专、大专及以上,例数分别为15 例、18 例、8 例。观察组中,男性例数与女性例数各为22 例和19 例;年龄最大和最小者,分别为79 岁和31 岁,平均年龄(52.28±1.48)岁;病程4 个月~2 年,平均(1.42±0.35)年;病种:肺癌、胃癌、乳腺癌、食管癌、卵巢癌、宫颈癌、直肠癌、胰腺癌、其他,例数分别为7 例、5 例、7 例、5 例、3 例、2 例、7 例、3 例、2 例;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中学及中专、大专及以上,例数分别为17 例、17 例、7 例。相较后可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没有显著区别,符合比较条件(P>0.05)。纳入标准:①经病理组织学、细胞学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患者;②肿瘤临床分期Ⅱ~Ⅳ期;③预计生存期超过3 个月;④认知精神正常者;⑤积极对待治疗者;⑥符合化疗条件者;⑦对本研究知情,并签订同意意向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②化疗期间进行其他综合治疗者;③化疗禁忌者;④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⑤意识、言语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护理不良反应,饮食护理、输液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前提下,为患者实施化疗护理流程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不断优化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针对性干预,在干预过程中,护士长对护士进行培训,告知护士护理流程有关内容,严格遵循护理内容开展护理措施;首先在化疗前,选择化疗时间,在此过程中为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并对化疗中会产生的问题进行统计,做好应对措施;其次在入院化疗时,向患者介绍工作人员,讲解医院情况,增加护患交流,在入院化疗过程中,做好患者的检查工作,并做好陪护工作,同时指导患者饮食;再次,在化疗过程中,监督、管理患者不良反应,为患者做好心理支持,同时强化患者生活护理,及时为患者解决不良反应问题;最后,在化疗后为患者处理个人卫生问题,全面检查患者情况,确保检查质量;上述护理内容细化后主要涵盖如下几方面:①组建管理团队,队员包括护士、护士长、护理人员,对患者身心状况和护理方案做出评估,按照科室情况制作护理流程管理计划,队员间合理分工,各司其职。②入院前两天,向患者讲解住院条件和规定,帮助患者熟悉医护人员,了解管理内容等,将化疗有关事项包括检查的必要性向患者讲明,并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有关项目的检查。③化疗前,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心理护理,降低其不良情绪,提升患者化疗依从性。为患者和家人讲解健康知识,提升患者和家人的疾病认知,帮助其掌握化疗知识,将化疗毒副反应原因和解决方式告知家属和患者,并对患者饮食习惯进行干预,向患者宣教正确的饮食习惯,指导患者进行健康饮食,加强患者机体免疫力。④化疗过程中,对患者静脉状况做出评估,通过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以及深静脉方式置管,也可使用静脉留置针,避免发生药液外渗状况,若产生外渗情况,严格根据药物性质进行对症处理,避免局部坏死,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同时,每天对深静脉置管者进行常规换药,对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者,每天进行穿刺部位观察,评估及活动指导,降低置管后红肿、疼痛以及血栓发生率,并在化疗前后正确冲封管,避免出现静脉血栓、堵塞情况。用药方面:如果化疗方案为联合用药,则按照药物性质进行排序,为需避光药物应用避光袋、避光输液器;对刺激性强的药物注意药物浓度,且按医嘱执行合理调整滴速,避免刺激静脉。深度观察:密切观察穿刺点情况,防止出现出血、渗液、感染等情况,保障输液顺利,开始输注时先抽吸回血,若患者有痛感,或出现穿刺点发红、抽吸没有回血情况,需再次穿刺。向患者讲明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呼叫,并在用药期间对其生命体征和用药反应进行密切关注。⑤化疗结束后,对患者个人卫生方面进行指导,避免穿刺部位受到感染,强化对毒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将不良反应的有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骨髓抑制等,护理人员应按照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其饮食情况做出指导,对有需要的患者使用镇吐剂,缓解其营养不良情况。对穿刺静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如果出现静脉炎需要马上采取处理措施,化疗后对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骨髓象指标进行监测,遇到异常情况应马上进行对应处理措施。⑥出院护理,教导患者用药的正确方式,并告知患者定期复查,将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让患者了解自我管理的必要性,若患者留置导管,则告知患者静脉留置导管自我管理相关内容,强化其自我管理力度。同时指导患者注重对营养的摄入,以此提升机体免疫能力。

1.3 观察指标

研究并对比患者在并发症、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临床指标方面的情况。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穿刺点渗血、感染、静脉炎、其他五方面。健康知识知晓达标率包括达标、基本达标两方面,通过自制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评估,共计十个问题,每题分值为0 ~10 分,总分少于50 分代表没有达标,分数低于79 分且高于50 分表示基本达标,总分大于80 分表示达标,健康知识知晓达标率为基本达标与达标率之和。临床指标包括护理满意度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住院天数三方面,护理满意度评分通过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定,内容包括五个维度,总分值100 分,各项分数均为0 ~20 分,分值和满意度呈正比;生存质量评分通过卡氏评分量表进行评定,分值为0 ~100 分,分值和健康状况呈正比,分值越高,代表患者承受副作用的能力越高,患者治疗越彻底,若分值少于60 分,表示没有得到有效的对抗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比较( ± 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比较( ± s)

组别 例数 护理满意度/分 生存质量/分 住院天数/d观察组 41 93.81±2.22 88.61±3.92 8.41±1.20参照组 41 72.59±3.09 73.49±3.79 13.11±1.78 t 35.7112 17.7558 14.0189 P 0.0000 0.0000 0.0000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的比较

护理后,健康知识掌握度方面,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达标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的比较[n(%)]

3.讨论

肿瘤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包括良性和恶性两种,其中良性肿瘤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和日常调理,可以产生良好效果,而恶性肿瘤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或者放化疗治疗,才能缓解病情。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手段,通过化学药物对癌细胞扩散进行控制,可以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但是化疗药物具有毒副反应,长期使用会产生诸多并发症,会降低患者化疗配合度,影响治疗效果[4],所以,在化疗后为患者进行护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化疗通过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化疗带来的损害,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感,强化化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在化疗护理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化疗护理的流程没有问题[5]。

常规护理虽然可以改善患者不适症状,但缺乏对患者心理变化的重视程度,护理全面性和阶段性欠缺,必须进行改进,逐步完善[6]。护理流程是最近几年兴起的科学管理理念,利用标准化流程管理,确定护理目标,在有限时间内,让护理过程更加具有预见性、规划性、连贯性,可以避免盲目、避免重复的护理工作,对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7-8]。将护理流程应用于化疗护理当中,能够更好的完善化疗期间的护理效果,根据化疗护理流程开展工作后,护理人员能够对自己的护理工作有清醒的认知,可以了解自己在患者化疗期间应该进行的护理措施,这样可以减少护理工作的重复性,提升护理工作效率,从而确保患者在化疗期间可以接受良好的护理服务[9-10]。化疗护理流程的开展,能够强化对导管的维护,在置管时可以避免反复穿刺,护理人员能够严格无菌操作、遵医嘱用药,从而可以避免出现感染、渗血、静脉炎等并发症的产生[11-12];在化疗护理流程干预下,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个人卫生、饮食情况进行了有效管理和指导,能够进一步消除感染危险因素,提升护理满意度;通过合理的护理流程管理,为化疗患者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护理活动,可以保障护理质量,降低毒副反应,从而能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住院时间[13]。

化疗护理流程的开展,对于肿瘤科患者化疗效果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诸多研究证实,在赵锦会[14]的研究中,肿瘤科患者应用化疗护理流程进行干预后,护理满意度为(93.7±2.7)分,健康知识知晓达标率为96.3%,分别为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3.6±3.1)分和78.8%;本文中,观察组健康知识达标率为90.24%,高于参照组的70.7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81±2.22)分,高于参照组的(72.59±3.09)分;和赵锦会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肿瘤科患者在化疗期间实施护理流程,可以改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健康知晓率,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常规护理配合化疗护理流程可以提升肿瘤科患者化疗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例数流程化疗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骨肉瘤的放疗和化疗
更正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跟踪导练(二)(3)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