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这些“不懂”伤害了孩了的耳朵

2022-03-24苏松越

健康博览 2022年2期
关键词:咽鼓管耳屎中耳

苏松越

有时候,一些错误的用耳习惯以及家长看似再平常不过的动作,都有可能对孩子的耳朵造成严重的伤害。

婴幼儿由于生理原因,与成人相比咽鼓管更“短、直、宽”。同时,咽鼓管肌肉收缩力比较弱,在鼻咽部位的开口较低,侧卧或者平躺吃奶,都容易出现“倒灌”现象,使乳汁、伴着鼻咽部的分泌物、细菌等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造成感染,诱发中耳炎。

为减少中耳炎的发生,最好的哺乳姿势是将宝宝抱起来哺乳,即“坐位哺乳”或者称“摇篮式”哺乳,使宝宝的上半身呈45度角,这样便于乳汁通过咽部流入胃中,避免奶液流入耳朵。

宝宝有鼻涕时,很多家长为了把宝宝的鼻涕擤干净会用力捏住宝宝鼻翼,还一定要让宝宝用力,这样的做法其实很危险。

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鼻涕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从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轻则引起暂时性耳堵塞,重则导致中耳炎。

正确的擤鼻涕方式如下:用手指先压住一侧鼻翼,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腔内的鼻涕,再用同样的方法擤出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

同擤鼻涕一样,在宝宝打喷嚏的时候捂住口鼻也容易引起急性中耳炎。打喷嚏时捂紧宝宝嘴和鼻子,会使鼻部压力增高,细菌、病毒就容易随气流由咽鼓管进入压力低的中耳鼓室,从而引起中耳发炎。

美国儿科学会明确表示噪音对胎儿和宝宝都是有伤害的。噪音对于人的伤害往往都是渐进式的,潜移默化的。在最初的时候,我们可能只是感觉声音有点大,并不当回事。慢慢地,耳朵适应了这种音量,听力就会逐渐下降,音量稍微变化后可能我们就听得不清楚了。

现在有不少的劣质玩具音量过大,简直就成了噪音。这些的音源长时间、近距离的放在宝宝的前面,可能会对宝宝的听力造成永久性的损伤。宝宝若长期地生活在机场旁、高速路旁等高噪音的地方,家长最好定期给宝宝检查听力。

孩子生病了却不愿意吃药,怎么办?要不捏着鼻子灌吧。其实这是不可取的。捏鼻子时孩子免不了挣扎哭吵,这样可能导致鼻腔分泌物或药水通过孩子短直的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捏着鼻子喝药除了闻不到苦药味外,孩子的味蕾依旧能够品尝出苦味。另外,孩子的鼻腔黏膜、血管比较娇嫩,捏鼻子喂药时,家长的力度如果没控制好,还会导致鼻黏膜和血管损伤。

一般而言,耳屎的分泌量不会影响听力,孩子的耳屎也不必人工清除,它会在孩子说话、吃饭、打呵欠时,随着下颌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自动被排出,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宝宝耳屎是没有必要掏的。

宝宝外耳道由于大多呈扁平缝隙状,非常窄,不容易操作,而且耳内皮肤很娇嫩,掏耳工具未经消毒,很容易引起炎症,还会伤到宝宝的耳膜,影响听力,所以不建议在家自行使用掏耳勺或者其他坚硬物品给孩子掏耳屎。

如果耳内有异物,或者耵聍分泌过多,一定要带宝宝及时就医,不要心存侥幸擅自“捣鼓”。

《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指出:因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耳聋。

国内外已有资料表明,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有可能损害儿童的听神经,所引起的中毒性耳聋多是不可逆的损伤的。安乃近片也有一定的耳毒性,药监局已明令禁止。

宝宝耳道进水,也易引起中耳炎,洗头时要做好防护,孩子游泳时最好戴个耳塞。

如果耳朵不小心进水,可将松软棉球放入耳道开口处,几分钟后所进入的水分会被棉球吸出。也可让宝宝侧躺在我們的大腿上,进水一侧的耳朵向下,用手掌紧压宝宝的耳根,然后快速松开,连续几次,将水“吸”出来。或者用手指轻轻按压宝宝的嘴唇,诱使其做张嘴动作,反复几次,以便活动颞下颌关节,促使水从外耳道流出。

发现耳朵进水后,可以看看孩子的耳朵,如果里面的鼓膜又红又肿,多半是患了分泌性的中耳炎,家长要带孩子及时地就医。

家长平时要注意孩子的耳朵健康,定期检查,并教给他们良好的用耳习惯。孩子的听力损伤往往是悄无声息的,不要等到了很严重的地步,才开始重视。

编辑/孙蓓红

猜你喜欢

咽鼓管耳屎中耳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治中耳炎要训练咽鼓管功能
掏耳屎 会不会掏出病来?
耳朵里的定时炸弹
耳屎意想不到的作用
鼻子塞了,缘何耳朵受累
吃耳屎会变哑巴吗?
听不清,嚼软糖
小耳朵怎么会有水
漫谈中耳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