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如何提高森林碳汇能力

2022-03-23黎燕莲

广东蚕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林木森林资源二氧化碳

黎燕莲

(阳江市国有花滩林场 广东阳江 529600)

碳汇能力是植被对空气中二氧化碳吸收和储存的能力。森林资源作为当前最重要的碳吸收寄存体,对于二氧化碳吸收和固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森林碳汇能力是现阶段减少碳排放,缓解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而林业发展中关注森林碳汇能力的提升,积极应用先进的林业管理措施与林业栽培技术,可以更好地发挥森林资源的环境保护价值,有效吸收二氧化碳,推动林业的进步与发展。

1 碳汇、森林碳汇能力的概念

1.1 碳汇

碳汇是指减少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在大气中浓度的能力、过程、活动或机制,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现阶段的碳汇主要依靠森林吸收储存二氧化碳来实现。现阶段,积极发展林业抵消工业中的碳源,不仅可以增加碳固存,也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

1.2 森林碳汇能力

森林碳汇能力是森林通过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实现碳固定的能力,森林资源不仅可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还可以通过固碳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在土壤中,有效降低温室气体的浓度。早在2009年,我国就提出“到202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的目标;于2015年提出,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以缓解全球变暖趋势。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目标承诺。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是其中重要保障措施。森林的碳汇能力较强,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并且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其生长所需的糖、氧气和其他有机物,进一步促进森林的增长。森林的固碳作用,使其成为二氧化碳的天然吸收器与储存器,也是现阶段温室效应的缓冲装置。积极开发森林的碳汇能力,提高森林固碳的效果,能够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提升森林资源的质量[2]。

2 提高森林碳汇能力的实践措施

2.1 及时伐除过熟及枯腐的林木

过熟期林木的生长量和成材量有所下降,随着经济价值降低的同时,其固碳能力也会有所降低。在提升森林碳汇研究中,及时伐除过熟林木可以淘汰固碳能力弱的林木资源,将闲置出的土壤资源用以栽培新的林木,达到提升碳汇能力的效果。除了过熟期的林木外,由于山火、病害等因素产生的枯立木与病腐木也不具备良好的碳汇能力,同时随着林木腐朽程度的增加,其本身也会产生一定量的碳排放,因此在森林的经营过程中应该注意及时清除枯立木和病腐木[3]。过熟木、枯立木与病腐木自身的经济价值降低,固碳能力随之下降,若不及时伐除和清理,还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提升森林碳汇能力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过熟木、枯立木、病腐木的监测,一旦发现树木过熟、枯腐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2.2 选培优质林木种类

不同类别的林木的实际固碳能力有一定区别,培育优质林木种类也是提升森林碳汇能力的重要措施。森林的固碳能力强弱与其树木种类有一定关联。例如,根据树种固碳量及生理指标综合测定分析,建议在浙北地区造林绿化中可以优先选用香樟、碧桃、垂柳、无患子、石栎、女贞这些树种[4]。光合作用旺盛的树木固碳能力相对较强,而受到树木生长特点的影响,森林树木的自然寿命越长,固定二氧化碳的时间也随之增加,固碳能力也更强。研究显示,寿命越长的树木其碳排放量呈现少量、平稳、均衡的状态。因此在提升森林碳汇能力时,应该积极选择生长旺盛,并且培育寿命较长的树木作为主要栽培类型,能够更好地提升固碳质量,同时减少碳排放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5]。在现阶段林木培育中,基本成林树种与顶级树种是提升碳汇能力应该重点培育树种,此外积极推动先锋树种转化,栽培寿命较长树木,有利于增强森林的碳汇能力。

2.3 不断增加森林面积

增加森林面积在提升森林固碳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森林的固碳能力强弱与森林的数量存在密切联系,森林面积越大、数量越多,其所能够储存和固定的二氧化碳量也越多。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是最大的有机“碳库”。森林面积虽然只占陆地总面积的1/3,但森林植被区的碳储量约占陆地“碳库”总量的56%。因此,持续增加森林面积,能够增加碳储蓄量,更好地发挥其碳汇能力。当前增加森林面积是提升碳汇能力的主要手段,而在增加森林数量提升森林面积时,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不同土壤条件适宜种植的树木种类不同,在区域经济规划中林木的栽培空间有限,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因素后,划定更多的森林培育面积,定期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并且及时采伐过熟林木等,都是提升森林碳汇能力的有效措施,对于减缓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6]。

2.4 更新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更新是提升森林碳汇能力的有效措施,在进行森林管理时应该注意造林与再造林的应用,提升森林的碳汇能力。造林与再造林是增加森林面积,保证森林数量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碳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栽植、播种、人工促进天然林下种的方式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能够将常规的土地资源转化为林地资源,提升土地的经济价值,并且增强对环境的保护。再造林则是将原本由林地转化为其他类型用地的土地资源重新规划为林地,并进行森林树木种植活动,再造林能够还原林地的固有生态条件,帮助改善区域环境,并发挥森林的碳汇能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更新森林资源一方面能够增加森林培育面积,提升森林碳汇能力,另一方面也转化了土地类型,对区域规划与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5 保护林区生态多样性

保护林区生态多样性对提升森林碳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森林的碳汇能力提升与其生产力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在森林培育过程中应该有效保护林区生态多样性,不断增加森林的生物量,使其内部形成良好的生态条件,并增强森林的活力,从而提升其碳汇能力。保护林区生态多样性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第一,杜绝乱砍滥伐,预留足够数量的森林资源用以维持良好的生态条件;第二,注意减少日常经营活动对森林生态的破坏,在各类经营活动发展中都应该关注森林的保护,避免破坏林区内植被以及生态系统,确保森林系统能够健康运转;第三,重视森林的能量循环与林地肥力供给问题,在森林管理中应该将采伐剩余物和其他物质适当保留,为林区的土壤肥力与能量循环提供良好条件[8]。

2.6 适时疏伐密集林

森林系统的自然稀疏能够保证森林的成长质量,在林业管理中通过适时疏伐密林的方式能够人工调节森林的稀疏度,为林木生长预留足够的空间,从而提升其生长质量,进而提升碳汇能力。森林自然稀疏一般是树木自然枯死后形成的,枯死树木无法进行固碳,并且自身也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因而需要及时清理。而人工疏伐密集林,科学地根据林种、树种、林龄以及立地条件等进行疏伐,结合林木的生长性状对其进行密度调整,确保林木能够获得良好的生长空间,提高其碳汇能力。在进行适时疏伐密集林时,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林木的具体生长发育阶段进行分析,在树木高度达到最终生长高度的1/2前,根据其树高与胸径比值进行疏伐评估,若其比值在80以内,则相对稀疏,不宜进行疏伐;若比值超过100,则密度过大,应该及时疏伐。当林木生长高度到达最终生长高度1/2后,为了给树木预留更大的展冠增径空间,需要及时疏伐,确保林木的生长质量[9]。

2.7 采用近自然育林技术

近自然育林技术是一种减少森林生长中人为干扰,提高森林自然生长水平,并提升碳汇能力的育林技术。近自然育林要求在森林生长过程中减少人为干预,完全杜绝森林的皆伐活动,仅根据林木生长状态的强弱度进行选择性采伐。近自然育林能够杜绝森林资源的大范围砍伐、改造,选择更接近于自然演化的方式对不同类型的树种进行抚育,尽可能应用自然条件进行栽培,从而提升森林资源与周围环境的适应性,让森林得以健康生长,提高其碳汇能力。应用近自然育林技术时,需要注意栽培苗木时,选择刮草皮栽植,避免刨穴整地;在抚育幼林时,可以选择抑灌作业,而不是全林割灌作业;对森林进行改造时应该选择渐进式改造,避免乱砍滥伐,大范围改造[10]。

2.8 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提升森林碳汇能力也有较大帮助。森林碳汇能力的提升不仅与森林的数量和面积相关,也与森林的发展水平存在密切联系。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增强森林抵御风险能力,提升森林的经营水平,保证其更好地发挥碳汇能力[11]。林区的林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森林资源管理提供更为便捷的条件,能够让巡林员与林木栽培工作人员更好地对森林进行管理,及时发现有无山火、病害等问题。如在巡林过程中发现森林山火,可以利用无人机等便捷的基础设施条件,第一时间处理山火,避免火势蔓延威胁林区安全。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也增加了森林的管理效率,能够更加有效地监测有无乱砍滥伐现象,保证森林资源的安全。

2.9 加强观测样地建设

森林资源中样地建设、数据测量与分析是了解森林生长情况的重要途径,对提高森林碳汇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样地建设与观测是现阶段森林经营管理中能够了解森林经营类型、林分结构、蓄积量等各类信息的有效途径,在现代化观测样地中不仅可以对林木资源类型和生长情况进行观察,还能够结合对样地的灌木、草本植物、土壤变化等具体情况,确定森林的生态环境,通过特定样地实验情况的记录以及观测数据的分析,能够得出提升森林碳汇能力的最佳方案,促进森林行业的发展[12]。观测样地建设是提升森林碳汇能力中具有前瞻性的措施,在林业经营中应该关注样地建设的重要性,根据相关要求加强样地建设,并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对其进行分析,进而提升森林碳汇能力。

3 提高森林碳汇能力的管理方法

3.1 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

森林碳汇能力具有重要的环境保护效益,但提升碳汇能力的各种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区的经济效益,且提升森林碳汇能力需要先进的技术条件和基础资源作为支撑,因此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对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应用生态环保的经营理念指导林业发展,关注当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温室效应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的严峻环境条件,加强林业的科技投入,让森林的碳汇能力不断提升,促进林业的发展[13]。此外,在林业管理中,不仅要关注林业所能创造的经济效益,更需要对其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综合分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林业经营,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推动林业的发展建设,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3.2 建立统一的碳汇计量标准

统一碳汇计量标准的建立是提升碳汇能力的有效策略。森林碳汇能力的量化评估是发挥其固碳能力的重要条件,碳汇的计量、监测活动有利于挖掘森林的固碳价值,为森林面积规划、品种选育等提供有效依据。因此,应该关注建立统一的碳汇计量标准,用以观察森林储碳量以及碳变化数量,为测算年度碳汇数据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为后续林业发展规划提供有效的数据。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碳汇计量标准,不仅能够为森林碳汇能力的评估与分析提供有效的参照,也能够督促各省市积极开发森林碳汇能力,促进各地区林业发展,增加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为森林固碳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

3.3 加强相关的宣传工作

当前普通民众对碳汇的理解并不全面,对提高森林碳汇能力的价值和意义也缺乏明确认知,因此加强相关的宣传工作是林业经营中应该关注的内容。森林碳汇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公众参与,通过宣传教育,增加公众对于碳汇知识的了解与认知,能够形成全民参与、共同监督的良好社会氛围,对林业的发展和碳汇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14]。利用主流媒体、新媒体等积极宣传林业碳汇以及碳补偿知识,能够让民众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生态保护、森林固碳等内容,提升民众对林业发展的重视程度,鼓励民众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监督相关单位的营林工作,有利于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4 关注最新的森林经营政策

森林经营政策是对林业经营提出的有效约束。目前我国对于森林碳汇能力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林业资源保护与发展经验并不充分,林业经营政策的出台能够从政策角度为林业发展提供系统指导,便于林业管理人员正确认识提高森林碳汇能力的意义,并且积极引进提升森林碳汇能力的先进技术,可以实现林业的科学经营与现代化管理。林业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关注林业经营的新政策、新技术,能够提高其对森林发展的认知,能够根据有关政策积极发展林业。结合国家与地区的政策,对森林碳汇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选择具有更强固碳作用的林木进行种植,合理地采伐森林树木,有效运用政府优惠政策以及金融补贴,提升森林经营效益,提高森林碳汇能力。

4 结语

森林碳汇能力的提升对于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森林经营工作中,应该关注森林发展的各项条件,从林木种类选培、森林资源更新、科学采伐等各方面入手,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森林资源进行控制,提升其固碳能力;也应该关注经营管理中先进理念的引入、计量标准应用、碳汇知识宣传以及森林经营政策分析,借助有效的管理策略,让林业得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森林碳汇能力,改善环境质量。

猜你喜欢

林木森林资源二氧化碳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抓捕”二氧化碳
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