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的临床观察※

2022-03-23熊忠兴朱俊琛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4期
关键词:颈椎例数颈部

熊忠兴,朱俊琛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针灸医院,安徽 合肥 230061)

颈椎小关节错缝是临床常见疾病,多数患者伴有疼痛感,若不及时治疗,容易使病情迁延不愈,造成双肩不平或颈椎病。相关报道指出,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行手术治疗有较大风险,加之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所以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的治疗方案尚需完善[1]。以往临床针对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主要进行颈椎牵引治疗,可避免神经根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改善组织充血、水肿现象[2],但牵引力不持续,临床疗效不佳。研究显示,针灸疗法治疗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效果显著[3]。基于此,本文主要观察针灸治疗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60例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3~77岁,平均(70.1±2.3)岁;病程2~26个月,平均(14.1±5.6)月。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2~77岁,平均(69.6±3.0)岁;病程2~27个月,平均(14.8±5.2)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既往有颈部肌肉慢性劳损史或受伤史,或有先天畸形;好发于长时间伏案工作者,或有长期低头习惯者,如玩电脑、手机者;出现颈部或肩背部疼痛、头颈酸痛、头晕、头痛、颈僵、活动疼痛等症状;颈部活动可受限,转侧不利,棘突、关节突处压痛;X线片显示颈椎曲度可无改变或变直,寰枢椎张口位片显示齿突侧块间距不对称、齿突轴线偏离寰椎中轴线、外侧关节面不平行、关节面间隙不等宽;第3~7颈椎正位片示两侧椎间隙不对称、关节面不平行;侧位片上可见错位椎体及椎体后缘呈双边影,关节突处见双突征[4]。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周内未进行其他治疗;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颈部皮肤严重损伤者;癫痫者;骨质疏松者;椎体融合者;中风者;心、肝、肺、肾脏器功能障碍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颈椎牵引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将头部伸出床外,医者用左手托住患者头部,右手托住下颌,嘱其放松身心,之后微微收住下颌,朝头部水平方向牵拉,再朝头部右后方牵拉45°角;按照反方向重复上述动作,每次3~5 min,每日1次,治疗14 d。

2.2 观察组 给予针刺治疗。患者取俯卧位,首先予以轻压、捏揉手法使颈部肌肉放松,其间观察患者有无不适感;然后选取颈夹脊、风池、百会、天柱、列缺、肩贞、肩井、天宗、大椎、阿是穴等穴位,选取0.25 mm×40 mm天协牌一次性针灸针,针刺深度为25~30 mm,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治疗6 d后休息1 d,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Fugl-Meyer(FMA)评分。VAS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ADL、FMA评分越高表示活动能力、肢体功能越好。②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依据SF-36评价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③治疗效果。痊愈:小关节错缝消除,上肢麻木感、临床症状均消失,颈椎功能正常,活动功能良好;显效:小关节错缝明显好转,上肢麻木感消失,临床症状显著好转,颈椎功能基本正常;有效:上肢麻木、活动限制、临床症状均有好转;无效:症状未见改善或加重[5]。总有效率=(有效+显效+痊愈)例数/总例数×100%。④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VAS、ADL、FM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ADL、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ADL、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Fugl-Meyer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Fugl-Meyer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 Fugl-Meyer评分观察组 30 治疗前 6.30±1.19 68.66±3.70 59.96±3.64治疗后 2.47±0.56△▲91.76±2.84△▲ 85.76±1.28△▲对照组 30 治疗前 6.25±1.33 68.54±3.68 59.86±3.75治疗后 3.67±0.53△ 80.72±2.99△ 69.86±1.63△

(2)SF-36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治疗前后简明健康调查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治疗前后简明健康调查量表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精神健康评分 情感职能评分观察组 30 治疗前 65.90±4.66 66.71±2.69治疗后 82.56±4.61△▲ 82.48±4.86△▲对照组 30 治疗前 65.87±4.75 66.64±2.58治疗后 71.36±4.77△ 72.36±5.33△组别 例数 时间 社会功能评分 生理功能评分观察组 30 治疗前 58.71±4.99 56.65±3.97治疗后 80.64±4.77△▲ 84.63±5.64△▲对照组 30 治疗前 58.76±5.86 56.78±4.75治疗后 67.61±3.95△ 68.75±4.75△

(3)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4)安全性比较 对照组出现2例剧烈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观察组出现3例皮下血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3/3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是多发疾病,主要表现为头痛、颈肩疼痛等,由于关节囊较为松弛,而颈椎关节突相对较低,所以稳定性差,容易因外伤、长期维持固定姿势而发生错缝现象[6],若不及时治疗,容易进展为颈椎病,影响肢体活动功能,降低生活质量。以往临床常采用牵引疗法治疗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通过限制颈椎活动,能够减轻椎间盘压力[7],缓解颈部痉挛,促进水肿消退,但牵引重量需要结合患者体质量、年龄、颈部肌肉发育情况确定,加之牵引时间短且牵引力不持续,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中医将颈椎小关节错缝归于“筋出槽”“骨错缝”等范畴[8],认为其病机主要是筋骨内气血瘀滞,针刺治疗可以刺激穴位,调节阴阳,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该病多由外感风寒湿邪、劳伤、急性扭伤等导致,患者发病时颈项部疼痛不适,主要涉及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可选取颈部穴位,如颈夹脊、风池、大椎、天柱、阿是穴等,以调节颈部气血;外感风寒湿邪可配伍风门;劳伤可配伍膈俞、合谷;急性扭伤可配伍列缺、支沟;头晕、头痛可配伍百会。针刺治疗原理:①缓解椎间盘压力,解除颈部肌肉痉挛[9]。②对椎间盘组织及周围组织间的压力有一定的缓冲效果[10]。③能限制颈椎活动,促进水肿、充血消退[11]。④可以扩大椎间孔间隙,有助于解除粘连,减轻神经根压迫[12]。另外,为确保疗效,治疗前首先以轻压等手法使患者放松身心,之后合理取穴,可以充分发挥针刺的作用,尽快消除临床症状,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VAS、ADL、FMA、SF-36评分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安全性较高。研究显示,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表明中医针灸疗法安全性较高[14-15]。

综上所述,对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实施针刺治疗,既能改善其肢体活动功能,也能减轻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颈椎例数颈部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
孕晚期经会阴超声评价宫颈各参数的临床意义
造出一个天鹅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