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理县中药栽培、养殖、市场流通及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2022-03-23杨吉玉何芳李惠敏林龙刘晓芬兰志琼潘晓丽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药材中药材中医药

杨吉玉,何芳,李惠敏,林龙,刘晓芬,兰志琼,潘晓丽

(成都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 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1137)

中药资源是中医药事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1]。新中国成立以来,已进行了三次全国性中药资源普查活动。在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中,调查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有药用植物资源626种,涉及127科,336属。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已过去三十余年,理县的中药资源状况已发生变化,为了更充分地了解其中药资源现状,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蓬勃发展,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理县普查队对当地中药栽培及养殖、市场流通与应用情况展开调查,为下一步规划理县中医药产业发展及促进当地中医药应用与传承奠定扎实基础,提出科学建议,同时也可为四川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等四川传统野生药材主产区域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优势,科学发展中药栽培和养殖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目前对阿坝州下辖的1市12县的产业研究多集中于旅游[2]、扶贫[3]、农业[4]、民族文化[5]、灾害[6]等方面,少见对其中医药产业的相关研究报道[7]。

1 理县概况

理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北纬30°54′~31°12′,东经102°32′~103°30′,与茂县、黑水县、小金县、汶川县、马尔康市、红原县毗邻,距省会成都202公里,面积4 318 km2,下辖12个乡镇,见图1。理县人口4.3万,居民结构以藏、羌、汉为主,藏族占总人口的53.43%、羌族占33.50%、汉族占12.46%。理县境内地势变化跨度较大,海拔最低点为桃坪乡古城的五里界牌1 422 m,海拔最高点为万年雪峰5 922 m,跨度4 500 m,平均海拔2 700 m。根据地貌类型统一分类,理县境内可分为低中山、中山、高山、极高山4种基本类型,地貌形态变化大,土壤、植被及生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多层次性和地带性。理县为山地型立体气候,冬长夏短,日温差大。由于地处中山高山峡谷,海拔较高,气候较寒冷,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6.9~11℃,年降雨量在650~1 000 mm之间[8]。

图1 理县地图

由于整体海拔跨度较大,理县植被分布复杂多样,垂直地带性较为明显,从低到高主要有灌丛草被、夏绿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甸植被、冻源带稀疏低等植物。基于以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理县为四川重要的野生药材产药区域之一,其栽培产业潜力巨大。据《理县志》(1997年)[9]记载,理县主产100多种中药材,国家常年下达的收购品种有58种,主要有羌活、独活、黄芪、当归、天麻、党参等。海拔1 442~1 765 m可种植川黄柏、杜仲、枇杷、当归等;海拔1 800~2 765 m,可种植黄芪、党参、当归等;海拔2 765~3 850 m,分布有红毛五加、单叶细辛、五味子、赤芍等;海拔3 850~4 450 m的区间范围内,野生药材资源丰富,主要分布有宽叶羌活、灰毛川木香、川贝母等。

2 方法

2.1 调查时间及地点

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普查队在四川省阿坝州理县县域内,根据前期的踏查结果选取代表性区域进行重点调查,如杂谷脑镇、薛城镇、上孟乡、蒲溪乡等理县传统中药资源丰富,栽培及收购较多,人员较密集、医疗机构较多的乡镇。

2.2 调查方法及内容

通过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网络及样地调查随访时收集的中药栽培及流通、应用线索,以《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10]为指导,应用规范中《栽培药用植物记录表》《中药材市场综合情况记录表》等相关表格进行实地走访及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栽培药材的品种、基原、栽培地点、栽培面积等;(2)中药材在理县的流通情况,重点为收购药材的品种、基原、资源类型、收购及销售价格、年销售量、销售地等;(3)理县医院、乡镇卫生院、药店等的中药应用情况,包括中药饮片及中成药销售品种、销售量及中医治疗、理疗情况等;(4)理县民间传统医药知识,包括中药、民族药及民间药的疗效、使用方法等。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理县中药栽培现状

重点对薛城镇、蒲溪乡等6个药材种植地进行实地调查(图2~3),发现其栽培品种均为大宗商品药材,但栽培面积不大。主要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理县中药栽培调查结果

图4 养麝场圈舍图5 养殖的成年雄性林麝

3.2 理县中药养殖现状

理县米亚罗镇有1养麝场——片仔癀麝业公司米亚罗养殖场(图4~5)。该养麝场历史悠久,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有关部门最早建立的4个养麝试验场之一[11],专业从事养麝研究,在驯养和活体取香方面具备一定的科研、技术优势。经实地调查,养殖品种为林麝MoschusberezovskiiFlerov.。现实际养殖约180头麝,其中雄麝70~80头,每年可生产麝香约1 kg。其生产的麝香仅供应四川齐祥片仔癀麝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其产品原料。目前养殖场可容纳600余头麝,发展潜力较大。

图2 黄精基地图3 羌活基地

3.3 理县中药流通现状

经实地调查,理县现无专门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普查队在样地调查时对当地中药流通线索作了群众随访,根据随访结果,重点调查了理县薛城镇、杂谷脑镇等地的3位药材收购商、2家药材商铺及1个农贸市场。

3.3.1 药材收购商

普查队对理县药材流通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发现药材收购商所收购的药材以野生为主,主要售往成都荷花池、安徽亳州等中药材专业市场。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理县主要收购的中药

此次调查发现理县药材收购商常年经营中药20余种,基本为野生植物类中药;除大宗商品药材外,还经营地方药材标准收载品种,如《四川省中药材标准(2010年版)》收载的红毛五加皮、长前胡及西南手参;《四川省藏药材标准(2014年版)》收载的南坪细辛;《四川省中药材标准(2010年版)》《湖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及《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收载的竹叶柴胡等。另,收购商还经营部分当地出产的贵细药材,如重楼、川贝母、冬虫夏草等。

3.3.2 药材商铺

据调查,理县杂谷脑镇有1家常年售卖中药材的商铺,该商铺售卖约15种药材,多为当地野生,如冬虫夏草、川贝母、西南手参、天麻、灵芝、大黄等。此外该镇还有1名药贩,售卖10余种中药材,多为药食两用,如西洋参、人参、三七、麦冬、菊花、玫瑰花等非当地出产品种。

3.3.3 农贸市场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发现杂谷脑镇的农贸市场有1家售卖伸筋草、鱼腥草、当归、蒲公英等中药鲜品及干品的商铺,这些中药在当地的食用销售量较大。在农贸市场,还有1商家专门售卖中药及农作物种子,如火麻仁、当归、芫荽、芸苔子等药材的种子。

同时,在调查中得知,作为传统野生中药主产区之一,该县历史上曾有较多的药材收购商,有些就地收集,家即是收购地和库存地,有些则专门在乡镇集市设立药材收购门面,方便就近收购当地采挖的中药材。然而,随着野生药材资源蕴藏量的不断降低,以及当地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收购商越来越少,收购的品种及收购量也逐年减少。

3.4 理县中药应用情况

理县有医疗卫生单位18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5个,中心卫生院3个,乡(镇)卫生院10个[12]。普查队重点调查了理县人民医院、理县中医藏医医院、6个乡镇卫生院及位于县城的4家药店。

3.4.1 理县人民医院和理县中医藏医医院

理县人民医院及理县中医藏医医院均设有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的中药房,有现代化代煎设备。理县人民医院有中药饮片100余味,理县中医藏医医院有中药饮片340味,由于中医患者较少,院内饮片使用量也较少,使用量相对较大的饮片为黄芪、甘草等。理县人民医院黄芪年消耗量为50~60 kg,甘草年消耗量为20~30 kg;理县中医藏医医院黄芪、甘草年消耗量均为10~15 kg。理县人民医院中药饮片使用量相对较大。理县中医藏医医院还有洁白丸和流感丸两种藏药特色丸剂,主要用于流感,使用量较小;同时,亦有中药配方颗粒68味,使用量也较小。总体上两家医院的中药处方用量均较小,但值得注意的是,两家医院的中成药品种均较多,约占总药品品种的50%。

3.4.2 乡镇卫生院

在《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阿坝州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计划(2016-2030年)》等政策的指导下,理县2018年推进基层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全县乡镇卫生院均已建立中医馆。普查队实地走访调查了6个卫生院,结果表明:卫生院确均已建立中医馆,且已配备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灸盒、拔罐器、刮痧板等基本中医康复诊疗设备,具备开展火罐、刮痧、推拿、按摩、艾灸等康复治疗的硬件能力。但仅薛城镇卫生院有3位针灸中医师在中医针灸理疗馆进行中医理疗项目,下孟乡卫生院有一位返聘中医师及一位中西医师可进行中医理疗项目,其余4家乡镇卫生院均无中医师,故尚未开展中医药服务。除薛城镇卫生院有中药饮片16种外,其余卫生院均无中药饮片,但各卫生院的中成药占总药品数量的30%~55%。

3.4.3 药店

普查队随机对理县县城杂谷脑镇的4家药店进行实地调查,结果显示:中成药占比较高,达40%以上,胃肠、呼吸疾病等中成药的使用量较大;4家药店配备有中药饮片。理县百姓药房有400余味中药,常用饮片100余种,可代煎中药,该店还售卖1种治胃病的藏药丸剂夏萨得西丸。理县瑞康药房有约200味中药饮片,常用中药饮片约50种,该店还售卖冬虫夏草、川贝母、三七、鹿茸等多种名贵中药材。君康药房有中药饮片100余种,常用饮片约50种。康贝大药房有精装中药饮片10种,如枸杞、菊花、山楂等,主要用作保健,不用于中药处方。

3.4.4 理县民间传统医药知识

理县是少数民族藏族和羌族的聚居地。在踏查和样地调查过程中,普查队从卫健委等相关政府机构及乡镇卫生院、村医、当地百姓处了解到理县过去中医、藏医和羌医较多,中药、民族药、民间药的应用也较多,流传有一定地方特色的民族和民间验方。但普查队仅在上孟乡调查到两位民间医生,挖掘到了一些当地特色的传统医药知识,大多为因地制宜,应用当地药用植物治疗当地常见病、多发病,具体信息见表3。

表3 理县民间验方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调查,基本掌握了四川省阿坝州理县中药栽培及养殖、市场和应用情况的现状。

4.1 理县中药栽培

结合理县野生药用资源调查结果,发现理县栽培环境优越,气候、土壤、光照和海拔等较适宜发展中药材栽培产业,但整体尚处于经验性试种栽培阶段,中药栽培户较少且栽培规模均不大,尚待规范化、规模化种植。结合理县经济产业结构,综合分析其原因:一为目前当地农户青壮年多外出打工,缺少劳动力;二为近年来理县的经济作物如甜樱桃、青红脆李、苹果等水果和白菜、莴芛、萝卜等蔬菜的收益良好,相比果蔬,中药材的生产周期较长,价格波动较大,栽培风险相对较高,降低了农户种植中药的积极性。

令人乐观的是,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已逐渐有具开拓、创新意识的返乡知识青年在当地建立基地率先进行中药材栽培探索。如薛城镇的理县塔子村“乓乓林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科学种植了重楼、秦艽、黄精、羌活、茯苓等当地具野生资源的数种中药材。该基地负责人意将药材基地发展成为生态康养立体农庄,同时引进了中药材产地加工设备,拟对生产的中药材进行初加工,以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而解决大部分药材生产基地面临的市场不稳定的主要问题;生态康养农业的发展能增加栽培基地的经济来源,有利于基地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 年)》指出,中药材种植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理县应因地制宜,在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的基础上,根据药材的生长习性和栽培药材试种结果,对理县进行中药栽培区域划分,引导有实力的种植户适度分阶段扩大人工种植基地的规模,在药材的生长适宜区建立规范化的人工种植示范基地,促进中药种植产业健康发展;同时为控制好药材质量,可对种植的药材进行严格监测[13]和管理,逐渐形成品牌化效应。理县旅游资源优势较大,既有风景秀丽的自然生态景观,又有体现古羌文化和嘉绒藏族文化的人文景观,而中药亦具有独特的文化和经济价值。建议将中药材产业和生态旅游养生融合,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14],在旅游中传扬中医药文化,在旅游中体验中药保健养生[15],形成中药-旅游产业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16]。

4.2 理县中药养殖

目前,我国林麝人工养殖主要集中在陕西、四川、山西、甘肃、河南、安徽等地区,其中陕西、四川已成为我国林麝养殖的主要省份[17]。理县米亚罗镇的养麝场已建立六十余年,在麝的驯化、饲养管理、繁殖、疾病防治和活体取香上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但有一个关键问题亟需解决,最初建场时第一代林麝从野外捕捉,经过数代近亲繁殖导致了幼崽存活率降低问题,从最初的70%降至50%~60%,现一年可产50~60头新生仔麝,但仅能存活20~30头。为促进林麝资源的保护和麝香这一稀缺珍贵药材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米亚罗养麝场可建立好林麝的系谱表,清楚标记每一只林麝的血缘关系,防止近亲交配[18],保护现有麝种群的种质资源质量,并与全国其他养麝机构充分合作,防止种源退化,保障养殖麝种群的长期增长潜力[11]。

4.3 理县中药流通

与多数传统野生药材产药区一样,理县尚未形成专门的中药材市场,县域范围内的零散药材由个人收购商、私营店铺进行收购和流通,主要经营野生药材,规模较小,信息也较闭塞,销售渠道仍旧很单一,主要交售给成都荷花池、安徽亳州等中药材专业市场。但这种与第三方的交易容易受到市场行情的影响,收购商的药材有时难以销出,亟需与相应的中药饮片或中成药生产企业直接对接,保障其销路。建议理县在发展中药种植产业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销售及加工基础设施的建设,如结合当前网络平台,重视信息发布、网上交易、物流配送等综合服务,充分融入和运用我国当前的中药材溯源系统,促进当地中药材的销售,发展中药材加工产业,以解决中药市场及价格不稳定带来的中药材栽培产业的“后顾之忧”。理县中药材的人工种植及野生药材追溯系统尚在发展阶段,且中药栽培方面的科技服务与中药材生产发展的需求尚未契合,当地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较大提升空间[19]。

4.4 理县中药应用

中医药本身具有的“简、便、廉、验”的特征和治疗、预防、保健的优势,符合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要求[20],在基层理应具有特别的优势。经调查,理县与全国很多基层及少数民族聚居地一样,相对于西医药,理县的中医药专业人才较少[21],中医药服务尚待加强,同时,当地百姓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也较低。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的指导下,在人们普遍追求更高层次健康的背景中,建议理县充分利用中医药的康复保健、治未病等优势,加强中医药科普宣传,提高人们对中医药服务的接受程度,为中医药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建议理县推广中医药康复服务体系,开展中医药养老保健治疗,加强中药保健产业等中医药特色优势项目建设,重视传统医药知识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根据前期的初步调查,发现理县当地民间医生对某些疾病有独特的治疗方法,保留下来一些传统的验方,因地制宜,用适宜的本地药材治疗感冒、解毒、止血等,开发潜力较大,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但真正的“藏族医生”或“羌族医生”已难找到,民族民间医药面临传承断代的问题[22]。

4.5 总结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医药发展做出重要指示,在十九大报告“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章节中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一系列与中医药发展相关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全国中医药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四川省,《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的发布,促进了全省中药材产业及中医药服务能力的高质量发展。理县作为传统的野生中药主产地之一,在中药材栽培、养殖、市场流通及运用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潜力较大。在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下,建议理县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优势,科学发展中药栽培产业,促进本地中药种植健康有序发展及中药材流通,并与健康旅游等产业结合,孵化出更多的新业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防病治病作用,把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关,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23]。

猜你喜欢

药材中药材中医药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全国三大药材市场近期行情
全国三大药材市场近
全国六大中药材市场最新行情
真假药材识别(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