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先队红色研学课程的开发

2022-03-22浙江省金华市青少年宫

少先队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研学少先队队员

浙江省金华市青少年宫 舒 珂

传承红色基因是新时代少先队实践育人的新目标新任务之一,少先队红色研学独特的情境化育人浸润式实践的形态,得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机构的广泛认可和组织动员。本文作者为破解当前走马观花式红色研学普遍处在浅层学习的现状,实践并提出了运用单元课程开发来推动少先队红色研学向自主、对话、协同的深度学习演进,发展少先队的课程建构能力,促进少先队教育的专业化水平。科学建模系统集成红色研学课程,也是少先队扎根中华大地实践育人,根植红色根脉,发展少先队社会化的一个着力点。

一、以研学点为单元的红色研学任务模型

红色研学单元课程设计模型为“主题——探究——分享——激励”,是红领巾奖章活动“定章激趣、争章启动、争章实践、评章展示、颁章激励、护章进步”范式在红色研学点课程开发的应用,课程开发设计呈现为提供给队员使用的《红色研学单元活动任务单》。

1.一个红色研学点为一个单元课程

红色研学点分布面广、普遍规模不大,适于以一个研学点作为一个研学活动学习微单元进行课程开发,单元课程可以独立使用,也方便课程集成,串线连片,成为研学路线。单元课程在研学点真实的情境中创设真实的研学任务,把党的声音和期待、价值观塑造等思想引领要件与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等育人目标揉捏在一起转换成研学的驱动问题和探证任务,指引队员自主探求真知导向深度学习,达成目标获得激励。

2.一个单元课程具备完整的课程要素

一个微单元课程有完整的课程目标、内容、实践、评价等课程要素,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研学“主题”指向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者的教育期待;内容和实践通过“探究”和“分享”来设计表达,边研学、边表现、边论证、边达成;“激励”评价以红领巾奖章为物化,有形记载研学成果。研学任务设计面向小队或家庭为学习单位的学习共同体,在问题为驱动的对话中协同完成的研学任务,课程开发者深挖研学点情境性课程资源动向,政治思想、组织教育、朴素情感、知识素养、综合能力等一体化设计在研学任务中。

3.开放性是红色研学单元课程的主要特征

红色研学单元课程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三个维度,从教育对象看,课程开发要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队员,打破校际可以混龄,设计多项研学任务,队员根据自己的认知及能力基础自主组合自由选择;从组织实施看,课程开发适用于青少年宫、学校、家庭、社会组织等使用,问题和任务的设计便于实施,读、比、拍、唱、算、画、测、找、演……让学习探证随时可以发生;从目标达成评价看,完成每项研学任务的成果也是表现性的评价表达,完成研学点打卡获得结果评价的同时也呈现出增值性评价,不仅体现了研学的过程也展示了队员的进步,研学成果丰硕。开放性研学课程是自由多元包容的,同时也是共建共享共育的,与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完成。

4.红色研学单元课程的红领巾奖章章样设计

一个研学点设计一枚红领巾奖章,章样的设计一般为三种形态,一种是地标式,研学点标志性建筑或物件作为样图;另一种是人物式,研学点的历史人物画像作为样图;再一种是象征式,研学点红色基因象征意义图案的经典绘制。章样的绘制可以是实景性写实,也可以是写意性创作。章样形态丰富,可以单独更提倡组图,一个研学点设计一枚独立章样,汇集一条研学路线上的多个研学点的章样集成一个奖章组图,对队员更有吸引力,金华市青少年宫开发的“梦想章”课程,社会主义制度十三个方面显著优势的十三枚独立的奖章,集合形成一个“中国结”组图的“梦想章”。奖章用纸质张贴、刻章印盖、机绣、铝制根据实际选用。

二、开放性单元课程的设计要领

红色研学课程开发区别于其他研学课程鲜明的特点是紧紧围绕“红色基因”,在看似散乱的、碎片化的、显性与隐性的各种革命文物、革命故事、革命书信诗抄、革命旧址等红色基因宝库的课程资源中,挖掘出研学问题和实践任务,队员们在研学探访中对话心灵,在一次次洗礼内化中根植红色根脉。

1.课程设计的重点——挖掘党的红色“基因谱系”

课程设计从一个个人、一桩桩事、一件件物中挖掘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精神品质、价值趋向等最核心的精神要素;从共产党人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为民情感等去发现党的性质和宗旨、初心和使命;从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各项伟大成就来揭示红色基因的精神本质,用课程的实施来帮助少年儿童更好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伟业,将来接续成为建设者。

运用“数字”精准表达。通过数字运算、对比、实证揭示“基因精神内核”,如在革命烈士纪念馆,算一算烈士们牺牲时的年龄,然后引导想一想他们为谁牺牲,为什么不怕牺牲,他们的理想是什么,用数字背后的发现隐去直白地说教。走进长征简史馆,破解长征数字密码,从长征出征时间、会师时间,途径几个省、翻越几座山、跨越几条河等数字中感知艰苦卓绝。

寻找“关联”体验细节。整理散落的看似不成系统的言语、事件,梳理关联的“基因精神要义”,如“毛泽东主席视察金华双龙水电站”课程,把毛主席在电站车间、水库、工人宿舍、驻军营房等每一个视察点的“问些啥、想些啥”梳理在一起,“生产”出核心概念,人民领袖人民至上的情怀自然浮现。

聚焦“归一”感悟思想。在丰富的课程资源中筛选,聚焦一个关键点设计研学任务,如“人民的诗人——艾青”课程,任务设计围绕为什么艾青被誉为人民的诗人“人民”两字展开,引导队员在探创作初心、诵代表诗作、品诗歌意象、为人民而歌、赞人民诗人等研学实践中感悟“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重要思想。

2.课程设计的难点——由浅入深的研学任务设计

单元课程的多项研学任务具有内在的逻辑发展性,设计按认知能力水平、难易程度、时间空间等分为基础任务、进阶任务、延展任务三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任务层级;研学过程是一个从“表层概念任务”到“研学小队协同完成的任务”再到“拓展思考深化的任务”的实践体验过程,也是从认知维度向人格维度发展的自主探究实践过程。《刘英烈士陵园研学任务单》基础任务是在革命烈士墓前唱队歌、敬队礼致敬先烈,默哀、献花缅怀先烈;进阶任务是制作烈士英雄卡、聆听战斗故事、品读烈士精神等;延展任务是宣讲烈士故事、做陵园红领巾讲解员、分享研学感悟等。

3.课程设计的趋向——实现与队组织、队员的跨时代迁移

少先队红色研学任务的设计不能止步于发现红色基因、感受红色精神,而是要从发现和感受中移情、适用,种下红色基因种子赓续红色根脉。浦江县塘波村原江东县政府旧址纪念馆研学任务单中有一项任务题为“人民军队有纪律”,研学引导为“铁一般的纪律是人民军队受人民爱戴的法宝,阅读浦江解放前夕浦江接管组的《进程守则》和《入城十项纪律》,摘录三条对我们有教育启发的纪律,并和小伙伴制定一份《中队纪律公约》”,任务引导“研以致用”。武义县后陈村“学习民主治理争做自主少年”研学,从“后陈经验”诞生记、“后陈经验”成长记、“后陈经验”创新记,最后落脚在“自主队员养成记”,引导“自己的组织自己管”做少先队小主人,“自己的岗位自己争”发挥小主人翁精神服务队集体,“自己的制度自己定”从小学习依法治理,导向队员的当下成长应用。

三、单元课程编写的原则

课程开发坚持少先队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教育相统一的原则,在研学实践中教育引导少先队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小培养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情感,学习四史,知晓域情,启蒙马克思主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是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要求。当今社会,知识、技术等更新速度非常快,一个人能接受的学校正规教育毕竟有限,要在未来工作岗位中保持竞争力,需尽早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1.主题代表性

单元主题和研学路线概括提炼的代表性,体现在反映研学点和路线的标志性和唯一性上。课程开发者要深入实地,从介绍、诗词、书信、故事、图片、影像等所有材料中去品读思想、去寻找经典、去发掘唯一。兰溪市红色研学路线主题“我们不会忘记”源自兰溪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展陈的裘古怀烈士狱中的一份遗书,“同志们,壮大我们的革命武装力量争取胜利吧!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我们不会忘记”主题既向队员交代了的出处,也回应了烈士的期望,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壮剧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屹立在队员心中,红色基因在一代一代地传承。单元课程的主题一般采用AB句式,A是活动内容的高度凝练,B导向目标表达教育期待,指向明晰队员一看就懂,如“踏遍青山寻记忆时代少年知初心”。

2.突出活动性

任务设计中要从队员政治思想形成的关键年龄的身心特征出发,想方设法改变静态的学习材料为动态的课程资源,改变知识点讲述为获得知识的实践活动,改变我要你知道为队员自己在活动中去探究、去论证、去获得,在实践中队员获得政治思想的关键经验,建立关键概念,再逐步形成关键的思想。东阳红军长征博览城研学,把看图讲解敌人对红军的一次次封锁围剿锁转变为“突破——千锤百炼不怕难”研学任务,设计成穿越“封锁线”的研学情境,突破第一道到第四道封锁线的任务依次为:“枪林弹雨”吓不跑我们,匍匐前进,突破它;障碍重重,勇往直前,穿越“网绳”,挑战它;学习道州城小红军,包扎伤口,宣传助力,完成它;观看电影《湘江战疫》,了解英雄陈树湘,赞美他;并对自己穿越各条“封锁线”地感受到的难度系数和参与活动努力系数作出☆☆☆☆☆星级评价。

3.表达叙事性

研学点的介绍、研学任务的编写注重队员的可读性、喜读感,任务的语言通俗易懂,像叙述故事一样绘声绘色、引人入胜,说理振振有词、触发同感,与队员对话启发队员思考走进队员内心,话语方式要与时俱进。研学任务单的导语是交代背景、叙事引入、成长期待,结语要把期待转换,进行叙事归纳,触发情感共鸣。研学任务在叙事中由队员的行动进行论证,在队员的实践论证中进行叙事。义乌陈望道故居“真理添在嘴里信仰红在心上”研学任务单设计了“设计望道名片、追寻成长历程、重温真理之光、感悟信仰之心、寻证奋斗足迹、传递红色信仰、宣讲红色故事”七个小任务,表述有因有果、有问有答。

真理甜在嘴里信仰红在心上

义乌陈望道故居简介:陈望道故居位于义乌市城西街道分水塘村。这座依山而建的小村庄,因这里的水分别流入义乌和浦江,故名分水塘村。1891年1月18日,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语言学家、教育家、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陈望道诞生在这里。1920年,《共产党宣言》第一本中文翻译本诞生在这里。共产党宣言就像一盏明灯,照亮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道路。

研学任务单导语:亲爱的少先队员,欢迎来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望道故居。真理有“味道”吗?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述了一个关于真理“味道”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的发生地,看一看《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是怎样诞生的,寻一寻陈望道为追求共产主义信仰,走过了一段怎样“好学力行”的人生之路,一起品味真理和信仰的味道。

研学任务:七项(略)

研学评价:亲爱的少先队员,本次研学你完成了项任务。祝贺你获得研学章。

研学任务单结语:1920年,《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诞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百年的光辉历程中,有无数像陈望道一样追求真理的先进分子,用行动证明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0周年贺信的要求,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红色研学课程的系统建构

红色研学是少先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少年儿童提出“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要求,运用系统观念建构的“校内外一体化”实践育人新业态,站在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战略高度,用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发展新时代少先队的社会化。

1.绘制一张整体的红色研学地图

整合运用宣传部、文化旅游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命名、授牌、管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等,绘制一张县域(市域)范围的红色研学地图,标注地标、提示研学攻略,这张地图可以是半成品,留出研学时间、打卡标记、点位手绘等空白,留给队员实地研学后完成地图的绘制,成为研学过程性的印记,用队员的研学脚步形成单元课程的集合。

2.培育一个完整的课程运行结构

课程的运行结构是一项系统构建,在组织管理方面,配套开发一套多线程的数字化管理小程序,让中队、小队、家庭等各种学习共同体随时可以发起红色研学,数字赋能组织化动员。在支持保障方面,根据各地的实际梳理各部门各单位红色研学专题工作的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服务清单,运用青少年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联席会、党建联盟等畅通课程的实施落地。在课程评价方面,红色研学是少先队实践育人的一个领域,既可以融入红领巾奖章基础章的争章内容,也可以单独成为特色章的课程序列,建立区域范围的红色研学课程评价,研学奖章纳入红领巾奖章系统、纳入队员综合素质评价。

3.开发多组满足不同层次的自主研学任务

红色研学基地点多面广线长,多层次开发服务队员不同需求,引导队员有计划有步骤地参与红色研学,一是根据各地《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意见》,制定分年段实施完成的县域、市域、省域红色研学任务;二是开发内容详实的深度研学任务指引和内容简要的任务提示两类研学任务,提供队员自主选择;三是布局重点研学点位,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来梳理研学点位,把有历史影响有深远意义的研学点设为必研地;四是形成校际间的红色研学区域共建共享,完成红色研学系统课程的开发建构。

开发红色研学课程同时也是培养辅导员团队科研共同体的成长过程,辅导员们坚持深入研学实地亲自走、集体研、挖本质、反复改,倾听队员的心声,从一个研学点一个单元课程开发入手,建立课程模式、发展开放性课程设计、形成课程集合、配套课程管理等来打造高质量的红色教育,培育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研学少先队队员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加入少先队
不老的少先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