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淮论坛》2022年总目录

2022-03-22

江淮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研究

经济 管理

后小三线建设时代的安徽企业发展研究 张 胜 徐有威(1)

嵌入式运作:东北对四川三线建设城市的支援 周明长(1)

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调查与思考——以HN 省ZZ 市为例 姜长云 李子文 巩慧臻(1)

安徽省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周加来 李相怡(1)

营商环境、税收负担与企业绩效——基于国有企业制造业的经验数据 张 青(1)

二元均衡下房地产过度金融化:机制、测度及影响因素向为民 谢 静 李 娇(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房地产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叶茂然 陈良华(1)

长江经济带绿色城镇化与旅游业互动协同关系研究 时朋飞 李星明 邓志伟(1)

长三角都市圈协同发展的空间困境与治理进路 蔡华玲(1)

中国全球经济战略:演进历程、阶段划分及路径选择 肖 宇 田 侃(2)

家庭债务增加有利于消费升级吗?——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 何丽芬 李苗苗(2)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合肥高质量发展探析 张亨明 伍圆圆(2)

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对科技创业的影响:孵化支持的中介作用 史普润 曹佳颖 贾 军(2)

服务场景对非遗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 赵士德 赵晚尔 宋 博(2)

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桎梏与纾困路径 张家彬 张 亮 纪志敏(2)

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的问题探析及实践路向 潘梦启(2)

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的监测与度量——基于金融压力指数的视角 陈天阁 王 轩(3)

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李勋来 鲁汇智(3)

经济新常态下房地产融资风险与应对 李光春 李鹏飞(3)

新时代长三角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路径研究 孙久文 周孝伦(3)

FDI 的异质性与工资水平的空间溢出——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分析 尚宇红 高雨颜(3)

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盛明泉 刘 悦 盛安琪(3)

“营改增”对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薪酬激励视角的PSM-DID 分析 曹沥伟 周 凯(3)

黄河流域资源型产业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江胜名(3)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同沿线国家区域货币合作的博弈分析 汪天倩 朱小梅(3)

我国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现状与对策 黄祖辉 李懿芸 毛晓红(4)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理论逻辑与推进路径 黄燕芬 刘志成(4)

环保投入的碳减排协同效应研究 曾诗鸿 王成秀 董战峰(4)

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实践类型与优化路径 刘玉侠 杨 真(4)

生态环境风险跨界闭环管理机制构建 贾先文 李 周 陆晓宇(4)

柔性税收征管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基于纳税信用管理制度的研究 戴罗仙 蔡颖源(4)

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张义博(4)

区块链赋能下保险欺诈规制的路径优化 刘 轶 董 敏(4)

社区支持农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孙 欣 陈卫平(5)

我国服务型制造的制度缺陷与完善方略 秦 柳(5)

征收个人房产税对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实证检验 孙慧文(5)

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 王成利 孙学涛 刘雪燕(5)

服务型领导对员工主动性工作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杨秀云 田红彬(5)

积极风险治理:基于三农领域的认知与行动策略探析 颜 烨(5)

境外资产负债与国际货币地位——典型国家投资头寸表分析 石光 宋芳秀(6)

新时代共同富裕:社会生产发展难题与突破 龚晓莺 贾则琴(6)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三维共生关系对中国贸易地位的影响 冯德连 袁子雁(6)

三重压力下央行预期引导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 徐亚平 张 波(6)

人工智能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现状与路径探析 文丰安(6)

财政支出调整、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 李德轩 赵晓军 柯俊强(6)

政治 哲学

从竞合到和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进 储昭根(1)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历史意义的生成 戴兆国 毕亚琴(1)

论“能”“好”与“行”的辩证统一关系 王梦哲 丁三青(1)

托姆巴实践分层辩证法批判 代利刚(1)

西美尔视野中货币和现代犬儒主义批判——基于马克思视角的批判性考察 汪家耀(1)

新帝国主义的形态、动向与危机 周 文 肖玉飞(2)

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的伦理意蕴 虞志坚(2)

20 世纪前期马克思主义史家的先秦民主论——以郭沫若、吕振羽和侯外庐为中心 徐国利 陈 晨(2)

朱子理学正名 吴冬梅(2)

唯心史观叙事下利己主义者现象学揭秘——《德意志意识形态》对施蒂纳的批判 罗俊杰 姜迎春(2)

海德格尔“在世”学说对解决环境危机的启示 钟毓书(2)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透视 夏文斌 程 倩(3)

新时代推进人民政协协商制度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杨根乔(3)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张 斌 王 姝(3)

复多一阶逻辑的“本体论无辜”问题辨析 朱 敏 付 敏(3)

“德”的镜像:老子思想解读 石丽娟(3)

作为想象性文明形态的元宇宙及其制度化建构研究 陈 龙(4)

构建和完善村干部监督体系探析 万银锋(4)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节约逻辑的批判及当代价值 王治东 张荆京(4)

严复解读《老子》的多重视界及其反响 魏义霞(4)

论21 世纪以来中国哲学通史书写的总体特征 柴文华 迟浩然(4)

论《管子》中道与法的连接 王威威(4)

符合论与“事实”的渊源 胡兰双(4)

空间生产与空间正义:元宇宙建构的空间政治学分析 张爱军 刘仕金(5)

从礼乐文明共同体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演进——文化学的视角 左康华(5)

《论语》“吾与女弗如也”歧解辨——兼及安大简《仲尼曰》 乐爱国(5)

法家与变法的名实辨析——兼论法术之士的悲剧命运 李 锐 周秦汉(5)

朱熹“敬”思想的意蕴及时代意义 张品端 龚文华(5)

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概念演变的历史考察(1949-1966) 齐鹏飞 王海诺(6)

先秦诸子德论分化背后的名言问题——兼论道法转关过程中的“德-势”脉络 张 耀 方 勇(6)

论韩非人情论的价值观意蕴 周四丁(6)

法律 社会

论RCEP 制度多样化条款对多边经贸规则重构的启示 张鹿苹 丁 如(1)

数字贸易规制构建及中国的因应 张正怡(1)

基于权力、资本和权利三维视角的旧城更新运行机制研究——以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为例 陈 毅 衷培圆(1)

新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策略传承、手段创新及其效度量化——基于新媒体内容治理为中心的考察 沈正赋(1)

从农业庄园到农业特色小镇的演化机理和发展路径研究 汪霏霏(1)

道德与法律融合发展论析 刘 藩 江美燕(2)

人工智能犯罪风险评估“算法歧视”现象及其规制路径 马 皑 宋业臻(2)

股权激励创新成果转化的法律规制——以高校科研主体为例 王 翀(2)

低生育率:怀疑、再调查与重复验证 陈友华 孙永健(2)

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演进逻辑与路径选择 孔祥成 刘 芳(2)

“元宇宙”现象的历史唯物主义探析 王建红(2)

政府数据开放的理论内涵、开放进程及治理框架研究 李 涛(3)

长三角区域生态利益平衡及其法治保障 徐伟学(3)

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三重逻辑 蓝春娣 冯 霞(3)

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类型化的缺陷及理性回归 关保英(4)

行政诉讼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理念的生成背景 章志远(4)

依法治税视角下新兴产业税收政策的制度化调试——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 张婉苏(4)

科学化与图示法:人民陪审员实质性参审的司法证明基础 谢 澍 周梓睿(4)

网络图像谣言的安全风险与治理路径 陈世华(4)

中国医疗保障基金:政策演进、实践评估与可持续发展 郑功成(5)

数据生产理论下爬虫技术的法律规制意义 高富平 冉高苒(5)

个人信息匿名化的制度困境与优化路径——构建“前端宽松+过程控制”规制模式之探讨 李润生(5)

周期性与适应性:论社会关系调整的模式均衡 贺雪峰 郑晓园(5)

元宇宙视域下Web3.0 重塑媒介发展新生态 喻国明学术工作室(5)

新时代医疗救助制度的功能定位、责任分担与优化路径 翟绍果 陈兴怡(5)

德国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华 颖(5)

朝向自信与自主的中国研究——基于费孝通与利奇“缺席对话”的悟析 赵旭东(5)

寓情于理:基层情感治理的运行逻辑与实践路径 罗强强 杨 茹(5)

理念、逻辑与路径:网络暴力法治化治理研究 刘艳红(6)

我国国企制度对接CPTPP 非商业援助规则的挑战与突破 李 本(6)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哲学基础探析 何 平(6)

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保障的高质量发展 万国威(6)

中国老年人健康变化趋势研究——基于潜剖面模型的经验证据 阳义南(6)

家庭医生服务政策的执行变迁及优化路径——基于“模糊-冲突”的理论视角 柳 馨 付晓彤 彭宗超(6)

祖辈的儿童照料能提升生育意愿吗?——基于23 个城市家庭的质性研究 聂 焱 风笑天(6)

媒介技术带给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风险——基于社会时间概念的反思 张 健(6)

全球治理赤字的当代分析和中国路径 沈 伟 李况然(6)

文学 文化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现实主义 赵炎秋 杨 旭(1)

《文心雕龙》的兼性智慧 李建中 徐睿智(1)

导夫先路:先唐题画诗论 王友群 刘运好(1)

论现代汉语口语习用语的界定 代玲玲(1)

论陆游艳词情诗之同调 诸葛忆兵(2)

典范的视距:王士禛与清初诗、记文体的并行创作 黄鹏程 徐永明(2)

江顺诒《词学集成》的特点和意义 孙克强(2)

论先锋作家对当代小说哲学的突破 夏楚群(2)

危险言论的网络化与监管 袁德雨(2)

清华简《五纪》的“中”观念研究 曹 峰(3)

试论清华简《五纪》的德目 陈民镇(3)

清华简《五纪》思想探微 袁 青(3)

晚清民国徽戏抄本《八阵图》叙考 蒋小平 徐 钊(3)

失范空间的文学意象重构——评王华边地叙事的抒写旨趣 肖艳华 郑斯扬(3)

上古汉语无定代词研究中存在之分歧辨正 李 璐 曹 炜(3)

粤北世居瑶族母语保持现状及策略研究 程 燕 肖奚强(3)

论科学家精神与科技人才培养 涂盛雪 孔 燕(3)

《御选唐宋诗醇》与清代韩愈诗歌的接受 查金萍(4)

论神话哲学思维对民族舞蹈的影响 伍彦谚(4)

即物的理想:清末小说中的“拟桃花源”及其叙事特征 晋海学 张世琪(5)

《桃花扇·入道》所见禅宗书写意涵考索 张振龙 胡上泉(5)

近代《双金榜》传奇的重刻、批评与改订 潘培忠 蒋思婷(5)

汉语儿童早期应答语与引发语的匹配模式及其驱动机制 李慧敏 尤 美(5)

商业广告与当代青年文化认同研究 张 瑛 孙梦诗(6)

论中唐听乐诗的叙事开拓 王笑莹 柏红秀(6)

儿童文学的限度与向度:论“二战”幸存者的童年创伤叙事 谈凤霞(6)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史论研究问题分析与价值思考 谭旭东(6)

传媒 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型智库建设研究 陈君锋 崔一楠(2)

网络群体类别化标签的话语建构研究 蔡 骐 尹金凤(3)

高校“三全育人”协同治理的文化建构 任少伟 陈锡喜(3)

技术和艺术的分化与再融合——元宇宙与数字媒介技术的想象力 曾一果(4)

高等教育数字治理:内在机理、逻辑构架与实现路径 袁利平 林 琳(4)

教育对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公共教育扩张政策的经验证据 方 超 叶林祥(6)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