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计学数学模型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评价中的应用

2022-03-22王丽丽

榆林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工商大学问卷体育

王丽丽

(重庆工商大学 派斯学院基础部,重庆 合川 401520)

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学生最终能获得的学习效果、能力的培养,成为衡量课程改革的依据。对于国内来说,最早关于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方面的研究是1985年王伯英等发表了《体育课的观摩、分析不是教学评价-兼谈对体育课评选活动的看法》之后,更多的学者才开始进行体育教学评价这一方面的研究,真正进行深入研究是在2001年以后,目前我国对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评价体系方面的研究不多,大数据在体育教学质量中应用。在2016年10月发布的《“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到,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是“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促进大学生健康的关键一环。近几年,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越来越差,进而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为了促使学生体质回归到社会发展需要的轨道上,各大高校相继开始改革其体育课程教学,并设置了独具当地特色的教学课程。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在2016年开始,根据《全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界定,根据我国素质教育以及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并结合此前学院学生的特点,对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体育课程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本文建立对于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体育课学习效果评价的基本流程并确定相关的评价指标,建立统计学数学模型,探索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体育课程改革的情况以及不足,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育学习效果提供更加符合实际和更加可靠的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数据来源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学生2016级~2020级,随机抽取100人,以2020年秋季学期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为因变量,教师教学技能水平、学生互动和学生课堂参与程度、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生活健康状态5个自变量,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及数学模型。目的是研究各个因子的权重然后更好的推动体育教学改革。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以“体育教学”“体育成绩影响因子”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进行搜索相关资料和文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指导。

1.2.2 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问卷的效度、信度经检验符合要求,问卷调查回收率、有效率均达到社会调查统计的标准。从老师及学生两方面收集相关因子的评价数据,并对数据整理。

1.2.2.1问卷的效度检验

本研究聘请多年从事高校体育教学方面的有关专家对问卷进行有效分析、审核评定问卷的各项内容,并请专家对问卷做出“可行、基本可行、不可行”的三级定性评价,对问卷内容又进行了调查,针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问卷进行补充和修改,最后确定问卷提纲。

表1 调查问卷内容效度的可行性评价 n=18

1.2.2.2 问卷的信度检验

学生调查问卷间隔18天,第二次选取人数60人,计算出相关系数R=0.89,P<0.01。这表明问卷可靠性显著,两次调查问卷存在高度相关,所以问卷的信度符合研究要求。

1.2.2.3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表2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时间是在2020年3月~2020年12月进行的,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情况,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兼顾学生年级、性别的前提下,从不同学院中随机抽取进行发放问卷调查,并提出具体填写要求,填写后及时回收,确保回收率和回收速度。

由调查表2可知,学生问卷共发放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是100%,有效回收94份,有效回收率也是94.0%。

1.2.3 数理统计方法:通过SPSS及Excel软件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并对部分统计结果进行了重复运算,验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1.2.4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结果的分析、对所获得资料的总结归纳,利用SPSS软件作多元自变量回归分析,建立起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中各个自变量的相关性影响程度,指导课程改革及教学任务的重点方向。

2 结果与分析

2.1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与关联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与关联因子,即评价项目的相关性,Y值表示2020年度体测学生总成绩,X1值表示教师教学技能水平,X2值表示教师课堂教学,X3值表示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X4值表示课堂外作业完成情况,X5值表示学生的健康生活状态。

表3 各因子X与Y值的相关性矩阵

根据表3的相关矩阵显示,Y与X1、X2、X4、X5的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说明自变量X与Y高度线性相关,用Y与自变量做多元线性回归是合适的。Y与X3的相关系数=0.277较小,p值=0.398,X3是学生课堂参与程度,这说明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与体测成绩无显著影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①学生对自身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整体评价出现偏差;②学生体质的提高更多的需要课堂外坚持锻炼,课堂时间有限主要是针对技能和锻炼方法的学习。但是仅凭简单相关系数的大小是不能决定变量的取舍,在初步建模时还应包含X3。

2.2体质健康测试成绩(Y值)与关联因子的多元回归方程

2.2.1复相关系数表

表4 复相关系数

复相关系数R=0.999,决定系数=0.998,由表4可以看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Y值)与关联因子之间决定系数看出回归方程高度显著。

2.2.2方差分析表

表5 差方分析

根据方差分析表,F=12.303,P值=0.000,表明回归方程高度显著,这充分说明x1、x2、x3、x4、x5整体上对y有高度显著的线性影响。

2.2.3回归系数分析表

表6 回归系数分析

2.2.4 数据建模

采用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原始数据作回归分析,分别得到复相关系数分析表2、方差分析表3、回顾系数分析表4。

①根据收据分析得到回归方程式:

②复相关系数R=0.999,决定系数R2=0.998,由决定系数看回归方程高度显著。

③根据方差分析表,F=12.303,P值=0.000,表明回归方程高度显著,这充分说明x1、x2、x3、x4、x5整体上对y有高度显著的线性影响。

④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自变量x1、x2、x3、x4、x5对y均有显著性影响,其中x3课堂参与程度的P值=0.006最大,但是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y高度显著。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针对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将每年一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测试成绩作为对大学体育教学及改革方向研究的主要指标,不仅仅因为《体测》各项目在不同广度反映学生的BMI、肺活量、柔韧性、爆发力等,更是集中显示了大学生在校这一年的身体素质情况;《体测》各个测试项目有明确的标准和计分标准,有利于开展研究;也是对体育教学最直接的成果反馈。以《体测》成绩为因变量Y,从不同的方向探究对Y的影响因素。从两个维度老师教学与学生自身的学习确定研究因子(x1=老师教学技能水平,x2=老师课堂教学,x3=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x4=课堂外作业完成情况,x5=学生的健康生活状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建立各个因子x与y之间的数学模型。根据对问卷表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到基本数据模型,模型显示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老师的教学技能水平、老师课堂教学、学生课堂外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的健康生活状态依次对y的影响增强,其中学生的健康生活状态、课堂外作业完成情况的影响比重最大。

3.2建议

(1)体育教学需要向课外延伸,将体育锻炼形成一种生活习惯,在日常教学及教学改革中围绕如何将学生的课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比如增加课外作业,对课外锻炼的时间及强度可以监控和考评;利用各种APP对运动情况监控,开展运动竞赛,团队趣味比赛,我是运动达人等活动等,也可以对课外锻炼考评加入平时成绩,加大平时成绩的占分比由30%增加到50%,提倡鼓励课外锻炼。课外体育要形成体系化、评价指标合理,将课堂与课堂下整体纳入对学生的整体评价,评价体现的不仅仅是学生生理素质也要体现,学生精神、生活理念、生活状态的也应当纳入考评体系,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小组目标设定、专业软件对学生的状态数据收集然后采用相关计算公式给以评价,当然我们可以采用学生座谈、头脑风暴让学生发表对自己体育成绩的考核办法,或者学生自己在学期开始给自己设立目标,期末时对该目标打分评价等,采用多种多样有益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程度、增强自我管理的办法。

(2)健康生活状态对学生的成绩影响最严重,体育教学最重要的是一种健康生活理念和生活态度的培养,我们在课堂的教学需要加强课程思想政治内容,强调终身体育的理念。目前体育课程重视学生运动技能和运动知识的教学,但是真正对一个学生受益终身的是对体育的喜爱,掌握一种擅长运动、不但有技能、更能够形成终身的爱好,因此增加课堂思想政治相关内容,让同学门在中华民族历史传承中更深刻了解体育的发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历史观与民族自豪感,更能以史为镜,树立体育之精神。其中,结合共产党对体育的历史脉络,让同学们对党史更有触摸感、感受更直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3)根据对数据模型分析发现老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和课堂教学情况对学生的成绩有显著的影响,体育教学课堂重在实践,理论主要强调对运动原理及生理的讲解;课堂增加学生互动,吸引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老师的技能水平包含专业知识技能和对课堂的组织策划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有兴趣的参与其中,启发式教学,通过课堂引导能够让学生自己努力找到答案,通过课下的实践发现问题,将问题带到课堂让老师给予解答和指导,做到学以致用,让课堂知识转换为学生对自身能力的提高,针对体育教学实践,课堂的学习最终要应用在自身的课下锻炼过程,比如:如何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科学的锻炼方法、锻炼负荷、锻炼频次等,如何在锻炼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并根据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锻炼,才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当然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如果只把课堂测试成绩作为指标,显然过于单薄,体育的培养是对体育习惯、体育精神全方位的培养,所以将体育教学更多的相关因素引入就显得很有意义。

猜你喜欢

工商大学问卷体育
重庆工商大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重庆工商大学
《暗调巴洛克之二》
问卷网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问卷大调查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5年总目录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