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山市初中生生物核心素养的调查研究

2022-03-22张连忠包颖吕娜李军

科技风 2022年8期
关键词:初中生生物核心素养

张连忠 包颖 吕娜 李军

摘 要: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唐山市的初中生,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从科学思维、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多方面了解唐山市初中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当前状况,并从中展开研究和分析,在其基础上提出了初中学生生物核心素养优化培养措施和生物课堂教学改进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生物;核心素养

一、概述

当今时代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也是浪潮般的迅猛发展,各个国家都注重培养综合性的人才,因此核心素养也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在1997年核心素养首次被提出之后,各个國际组织也对于核心素养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和分析[1]。我国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和分析起步较晚,在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文件中,明确表明了核心素养对于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不同学段的学生所需发展的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所涉及的科学探究、生命观念以及理性思维等不同的核心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习阶段中逐步养成的,且这些核心素养对以后的学习生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初中生物核心素养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作用。在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当中,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利于初中与高中学段知识的衔接以及核心素养的进阶培养[2]。

本文主要对于河北唐山初中生生物核心素养展开相关的研究和分析,并且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其现状进一步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和优化措施,从而进一步促进初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围绕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几大核心素养设置命题。调查对象为唐山市所辖县(市)、区中学的初中生,发放问卷共达1000份,实际回收问卷总计898份,回收率达到了89.8%,其中无效问卷共有34份,有效回收率达到了86.4%。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生命观念

所谓生命观念,主要是通过课程的学习,对于生命现象的抽象型认知,且从观察到的生命现象中探寻一定的规律,从中认识到生物的统一和多样性,并且对于生命给予一定的尊重以及关怀。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对在实验过程当中使用到的动物,84%的学生都会将其放生,并且能够做到对于其他生命的尊重以及关怀。除此之外,仍有部分学生对这些生命表示冷漠,可能会伤害一些幼小的生命。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融入关爱生命的有关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到关怀其他生命,尊重其他生命,认可其他生命,且善待其他生命。

(二)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主要是指基于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对于其有正确的认知以及是非判断,秉持务实严谨认真的态度。科学思维不仅仅应用于课程的学习方面,在其他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唐山市初中生科学思维素养展开调查可以发现,在做实验时,若理论数据和实验数据两者之间的误差较大,选择填写实验数据的学生占比为69%,且会根据实验数据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有16%的学生会对于实验数据有部分的调整和修改。有10%的学生并不会基于自己的实验数据如实填写,而是为了应付,随大流。仍有5%的学生不基于事实,直接填写理论数据。因此,可以表明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如实基于客观事实来展开实验研究。然而还有部分的同学科学思维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学习。

(三)科学探究

在初中生物教材当中有一些简易的实验内容,通过简单可操作的实验来掌握基本的技能并且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上述情况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12%的教师能够开展和考试内容有所关联的实验,17%的教师开展部分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能够开展自主探究实验的教师占到了11%,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并不会开展实验教学。而影响其开展实验教学的因素较多,比如教育经费的投入较少,或者是有些实验耗费的时间精力较多等。

在实验教学当中,教师的授课方式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根据调查显示有26%的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来进行授课,然而根据调查来看,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授课,学生的参与度较少。有34%的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研究,学生的参与度较好,且课堂效率更高。有27%的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而这种新型的授课方式也能够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发挥其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教学有的放矢,适当地选择实验教学的方式来展开授课。

(四)社会责任

当代青年应该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勇于担当,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对于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也应该了解社会环境的变化,将理论知识不断地吸收理解,融入并且转化为实际的技能来解决问题。对于唐山市初中生的社会责任进行调查,主要是以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为主要的调查内容。根据实际的调查可以发现,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认可并主张人和自然应和谐相处。除此之外,通过平日的学习也可以发现,87%的学生都认为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可以表明在平日的学习当中对于生态意识的培养效果较佳。86%的学生都认可学生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话题的讨论,关心社会的发展。

(五)核心素养了解程度

除此之外,调查还涉及初中学生对于核心素养的了解程度。根据实际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大多学生对于核心素养并不太了解,只有21%的学生表示了解,79%的学生都表示不太了解或者是根本不了解。因此可以说明,在日后的学习当中,应该加大对于生物核心素养的渗透。

在关于核心素养了解程度的调查当中,关于“你认为初中生物核心素养包含哪几个方面问题”的调查当中,许多学生都有自己部分正确的看法和认识。但是对于其核心素养的了解程度的有关调查当中,却有很多同学认为自己是不够了解核心素养的。澳大利亚生物学家David Morgan博士认为,学生在开始学习生物课程的时候,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一般不会是零起点[3]。因此,说一个学生完全有或没有生物学素养的说法不够准确,所以我们也不能仅凭学生认为自己是否了解核心素养就判定学生是否真正具有核心素养。生物教师应该使学生加深对核心素养的了解,充分意识到自己具有生物核心素养。

四、讨论

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生物核心素养,但是对其了解和认识程度还较浅。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当中融入核心素养的有关知识,加大对于核心素养理论与技能的输出,来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推动自身的发展。

(一)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立足生活,在实践中培养探究能力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开展实验教学,在实践当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一些教师演示实验也应该做到严谨和规范,在涉及动物的实验,应该在实验之后做到及时放生,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怀生命,体现生物核心素养。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通过开展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相关方式来加强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从不同角度来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4]。

通过组织实验小组的方式,也可以对于平时生活中所发现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开展讨论和学习。除此之外,小组的成立也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对于被子植物的知识学习当中,由于植物的生长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所以在开学之后就可以布置有关的工作,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且及时记录,感受生命的成长,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有关意识。

2.注重生物核心素养的外显性评价

生物核心素养是综合性的体现,涵盖了知识、技能、观念以及品格,然而生物核心素养往往是内隐性的,很难通过直观的观察发现[5]。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生物核心素养通过直观的方式来呈现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分类,同样其角度也是多样性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结合教学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当的方式来进行了解以及评价。

例如形成性评价主要是指针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展状况,对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进行调整以及修改的一种评价方式。例如对于环境保护方面,如果只通过平日的练习题,并不能真正地做到客观的认识和全面的认知,倘若针对此类问题设计有关的题目,通过问卷的方式来进行调查,既可以增强核心素养的评价,也能够让学生内隐的核心素养得到外显,推动核心素养评价的规范化公正化,同时能够引起学生和老师双方的关注以及重视。

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恰当的方式来开展。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在多方面。例如理论知识的输入,实践技能的掌握以及具体前景的拓展等等,不仅涵盖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能力,还有人文关怀以及社会责任的培养等。

(二)课堂教学改进建议

1.多角度创设情境,实施情境教学

生物学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对于生物的学习,教师也应该多角度地创设情景,实施情景化的教学,拉近生物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尝试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创设情景并不是简单单一地进行重设,而应该结合实际生活,因此这就对生物教师提出一定的要求,要善于捕捉发现生活当中的生命现象,并将其转化成教学的素材,在课堂当中进行巧妙的运用[6]。例如在教授七年級下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一知识模块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包装袋,来观察食物的成分,以及所含的营养价值,并且创设情景,如果你是营养师,你应该怎样搭配每天的食谱?从日常生活当中的饮食为出发点就是情景的教学,不仅可以拉近学生和生物之间的距离,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参与度。除此之外,也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对于食物的营养展开有关的讲解,有利于学生的合理膳食、营养搭配。

教师也可以通过模型来进行情景创设。利用模型、教具充分展示生物体的结构,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入课堂。如人教版八年级《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可以让学生先通过观察肺的模型,初步了解肺的相关结构。在此之后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模型来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在此基础上讲解气体是怎样交换的?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检验。通过这一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除了结合日常生活和模型创设情景,也可以通过社会问题来进行情景的创设,实施情境化教学。因为生物学的学习不仅仅是相关理论知识的输入,更要关注社会当中的一些热点话题,教师也应该及时地关注社会新闻,当今的热点,从社会当中挖掘教学素材和学生共同探讨思考。例如,在关于生物圈知识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针对当前的环境污染,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此过程当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总体而言,教师应该充分地发挥生物学科的相关特点,并且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创设情景,实施情景化的教学。

2.复习中拓展旧知,提高社会责任感

在复习当中拓展旧的知识,也能够引起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和学习,对于知识的复习,并不仅仅是对于旧的知识的回顾,而是对于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入的研究。在相关调查中也可以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希望在复习当中也能够拓展知识。因此可以表明学生对于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高。基于此教师也应该充分做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和转换。

在旧知识的复习当中,有许多内容也和社会责任有相关关联,因此教师也应该进行合理的引导。例如,在对于生物圈以及生态系统的复习当中,也可以以基本的生态系统为主要的出发点,引导学生对于生态系统中各个角色的认知。除此之外,也可以进行知识的拓展,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将所学知识转换为实际的技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体而言,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当中进行合理的引导[7]。在复习过程当中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李自欣.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2]邢菊芳.立足初中生物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学生物学,2018,34(2):36-38.

[3]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陈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生物教学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2):105-106.

[5]汪花菊.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J].中学生物学,2018,34(8):70-71.

[6]曹莉萍.在初中生物情境式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学生物教学,2018(4):34.

[7]魏志琴,刘晟,刘恩山.在生物学课堂上加强社会责任的教育[J].生物学通报,2017,52(10):15-18.

基金项目:唐山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0 JG016)

*通讯作者:张连忠(1977— ),男,河北丰润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学研究。

猜你喜欢

初中生生物核心素养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第12话 完美生物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生物趣多多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