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理论蕴涵

2022-03-22冯刚鲁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传统文化

冯刚 鲁力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雄伟气魄、政治家的高瞻远瞩,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站在时代前沿,以历史的眼光、世界的视野,从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高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论述。首先,从个人、社会、国家和人类四个层面,高度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理论价值、时代价值和实践价值;其次,从各个方面指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最后,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内在理路、基本原则和现实路径。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标志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大飞跃、大突破。

[关键词]  习近平;传统文化;中华文化

[中图分类号]  D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22)01—0001—10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Xi Jinping's Important Statements

on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FENG Gang  1 ,LU Li  2

(1. School of Marxism,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China;

2. School of Marxism,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with the majestic spirit of a Marxist strategist and a politician's foresight, has deeply promoted Marxist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innovation, standing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times, with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a global perspective. From the height of the laws of human development, the laws of socialist development, and the laws of the Communist Party's governance, a series of new conclusions and expositions are made on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First, from the four levels of individual, society, country and human beings, it has highly affirmed the historical value, theoretical value, contemporary value, and practical value of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econd, it pointed out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rom various aspects. Finally, it profoundly reveals the inner rationale, basic principles and realistic path of th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excellent  Chinese culture.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s on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ve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new era, marking the great leap and breakthrough of the Chinese Marxist cultural outlook.

Key words:  Xi Jinping;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ese culture

如何認识和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近代以来就一直困扰着中国人。在这一问题上还出现过许多次历史争论,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问题让人们长期感觉惶惑不安,莫衷一是,难以决断。以科学的观点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时代呼唤着新的理论突破,实践呼唤着新的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雄伟气魄、政治家的高瞻远瞩,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站在时代前沿,以历史的眼光、世界的视野,从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高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论述;旗帜鲜明地高度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理论价值、时代价值和实践价值,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创新的内在理路和历史规律,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标志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大飞跃、大突破。

一 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重要论述的思想渊源

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既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更是对时代之问的科学解答。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在推动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过程中,习近平特别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来指导文化实践。他说:“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  [1]205-206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高度重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的重要思想,这成为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重要思想来源。习近平牢牢抓住思想文化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这一对主要矛盾,概括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精髓。“马克思认为,在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人们生产不同的思想和文化,思想文化建设虽然决定于经济基础,但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反之,落后的、错误的观念如果不破除,就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桎梏。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1]205-206 这就是充分肯定了思想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思想文化并非由经济基础被动决定,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对经济基础起到重要的反作用:当思想文化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时就会推动社会前进,而落后的思想文化则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思想

在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轉化,形成了丰富的文化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这些宝贵的思想是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直接理论来源。

一是毛泽东关于传统文化的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和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一贯重视文化的作用,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化思想。这些思想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持续发生着重要指导价值。首先,毛泽东从社会意识与经济基础的互动关系上,肯定了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毛泽东认为:“一定的文化(当做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2]663-664 文化的存在离不开经济基础,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形态。文化变革的关键在于变革旧政治和旧经济。“中华民族的旧政治和旧经济,乃是中华民族的旧文化的根据;而中华民族的新政治和新经济,乃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的根据。”  [2]664 毛泽东不仅在理论上探讨文化的重要作用,还在实践中通过革命性变革社会经济基础为新文化的发展塑造新的物质基础。其次,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革命将会复兴中国文化,使其变成超越资本主义的先进文化。“自从中国人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这种中国人民的文化,就其精神方面来说,已经超过了整个资本主义的世界。”  [3]1516 在毛泽东看来,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文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改变了中国人的文化和精神面貌。再次,毛泽东高度注重文化建设,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都把文化的建设作为中国社会总体性变革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2]708-709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双百方针”,并认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过程中只会增强不会削弱。同时,毛泽东高度重视扫盲等基础性文化工作,把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放在重要位置,极大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文化面貌。最后,毛泽东提出一系列关于传统文化继承创新的宝贵思想。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要继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建设无产阶级文化。他说:“中国历史遗留给我们的东西中有很多好东西,这是千真万确的。我们必须把这些遗产变成自己的东西。”  [4]191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2]534 “对中国的文化遗产,应当充分地利用,批判地利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主要是封建时代的文化,但并不全是封建主义的东西,有人民的东西,有反封建的东西。要把封建主义的东西和非封建主义的东西区别开来。封建主义的东西也不全是坏的。”  [5]225

二是邓小平关于传统文化的思想。邓小平在带领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同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邓小平注重文化的作用,尤其强调科技和教育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作用。首先,邓小平把包括科学、教育在内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放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予以重视,注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他说:“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6]208 其次,邓小平主张对于一切有益的文化成果兼收并蓄,强调要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文明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我国古代和外国的文艺作品、表演艺术中一切进步的和优秀的东西,都应当借鉴和学习”。  [6]210 最后,邓小平提出在吸收古今中外的文化成果的过程中要有所选择、有所批判地吸收。他说,“要划清社会主义同封建主义的界限”,“要划清文化遗产中民族性精华同封建性糟粕的界限。”  [6]335 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三是江泽民关于传统文化的思想。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推向21世纪。其一,江泽民把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高到民族振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局的高度。他说:“我们能不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事关中华民族振兴的大问题,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全面胜利的大问题。”  [7]507 其二,江泽民提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对民族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它不断发扬光大。”  [7]159-160

四是胡锦涛关于传统文化的思想。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其一,胡锦涛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8]565 其二,胡锦涛提出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要立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8]540 这些重要的思想都给予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直接的理论启发。

二 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主要内涵

习近平高度注重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价值,充分吸收和借鉴传统文化中的一系列先进成分和因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无价值,有什么样的价值?这是认识传统文化的最基本的前提性问题,只有回答这个问题才能破除历史虚无主义的迷雾,重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精华性内容能够给我们今天以借鉴?谈传统文化不能笼统抽象地谈,必须具体化,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创新?这是今天我们要走的路,如何在中华文化复兴的过程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价值

习近平既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又从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个人、社会、国家和人类这四个不同层次的价值主体同样有着重大价值。

一是个体价值。人是由文化塑造的,一个人身上继承的前人创造的文化财富的多少就决定了其思想和精神层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体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促进个体思想道德素质发展、提升个体精神境界。其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三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含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元素,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我。习近平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9]405 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道德境界。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我们要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这些宝贵资源,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不断提高人们道德水平,提升人们道德境界。”  [10]141 其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坚定信仰信念。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树立,需要文化的沃土和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很多方面都有共通性、契合性,能够帮助人们走向马克思主义。“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  [11]

二是社会价值。一个社会不能没有精神力量的支撑,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社会提供了精神支撑。其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没有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可以起到凝聚人心、优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习近平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9]163-164 其二,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育平和理性的社会心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维系世道人心,在全社会树立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起着强基固本的作用。在每一个中国人心灵深处,对真善美的追求,都離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其三,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政课建设的内生动力。思政课的价值就在于促进人的社会化,通过思想引导让青少年接受社会规范,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的社会成员。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  [12]329 对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三是国家和民族价值。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起到无与伦比的作用。其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3] 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和“丰厚滋养”。习近平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9]164 其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力量”。习近平指出:“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  [14] 其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沃土”。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  [15] 其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海峡两岸同胞的“根”和“魂”。两岸同胞身上流淌的都是炎黄血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植根在两岸同胞内心深处,是两岸同胞的‘根’和‘魂’。”  [16] 在未来,要推动两岸相亲,就要一起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共同的文化来促进两岸同胞心心相通、精神共鸣。

四是人类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人类。其一,从历史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了世界文明发展。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深刻指出:“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民本理念等在世界上影响深远,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17] 其二,从现实和未来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继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当今世界有许许多多的难题,在西方人的思维框架和文化传统内,是无法解决的,必须向东方寻找智慧,中西兼济互补才有可能找到解答时代之问的答案。包括西方许多有识之士在内的世界人士都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  [1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面蕴含着解决当今世界性问题的答案和启示。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思想理念、政治制度、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多的独创性内容,其中的精华部分极其丰富多彩。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内容的挖掘和创造性转化运用,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精华内容都做了提炼和指示。这既是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重要内容,也为我们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提供了典范、明确了方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些精华内容,我们需要加大挖掘和创新转化力度。

一是独特的思想理念和价值体系。习近平指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释、道、墨、名、法、阴阳、农、杂、兵等各家学说,涌现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董仲舒、王充、何晏、王弼、韩愈、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鲁迅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  [18] 中华民族为世界贡献了老子、孔子等影响深远的大思想家和伟大思想,这些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理论直到今天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思想理念和价值体系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也是不同文化的区分之所在。“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9]170 中华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就在于内在的思想理念与价值体系上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决定了中国人必须走自己的路,既不能照搬西方的现代化模式,也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模式。这套独特的思想理念和价值体系,正是中华民族的特殊优势所在。

二是丰富的治国理政历史经验。重视汲取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积累了丰富的国家治理经验,也创造了世界领先的政治文明。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历史经验的汲取和运用。其一,历史经验。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史学十分发达,各种史书汗牛充栋,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是先人留下的一笔重要财富,可以让我们汲取经验教训少走弯路。习近平指出:“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  [15] 其二,国家治理思想。习近平指出:“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这些思想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12]119-120 其三,优秀传统法治文化。治国理政不能不依靠制度,法律制度就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制度。中国人很早就制定了法律,依靠法治来管理国家,形成了中华法系,创造了中华法治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含有很多的治理智慧,值得我们 传承。

三是瀚如烟海的文艺精品。文化艺术精品是民族的瑰宝,是滋养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明确指出,瀚如烟海的文艺精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组成部分,并高度重视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艺精品的传承利用。习近平指出:“从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屈原、王羲之、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关汉卿、曹雪芹,……,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从《格萨尔王传》、《玛纳斯》到《江格尔》史诗,……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艺精品,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  [19]120-121 在现代社会,中华民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艺精品依然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丰富着人们的精神 生活。

四是丰富的道德资源。重视道德建设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性,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在这方面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习近平强调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守护中华民族的良善信仰。其一,传统美德。习近平指出:“要不断体会和弘扬先人传承下来的传统美 德,…… 为为人处世、安身立命提供重要启示。”  [20]148-149 传统美德包含的范围很广,囊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为每个人提供道德生活指导。其二,家庭美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注重培育良好的家风家教。家庭和家风建设受到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多次强调“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  [20]355 其三,修身之道。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强调修身是做人的根本,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都要把修身齐家放在首要位置,明辨是非善恶,从起心动念做起,争做圣贤君子。习近平指出:“中国人历来强调‘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强调‘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  [21] 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的道德資源,对于今天的人们立德修身都是最好的精神营养剂。

五是敦煌文化和甲骨文。中华民族是对世界有重大贡献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创造了璀璨的文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有遗产很多至今还活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里,发生着影响。其一,敦煌文化。敦煌文化因东西文化交流结合而孕育,熔铸了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佛教文化等多种文化和艺术成果,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浩瀚的胸襟和强烈的创新创造精神。习近平指出:“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22] 其二,甲骨文。习近平指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23]

六是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地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优秀乡土文化、地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共同为中华文化的大花园贡献了千姿百态的奇葩。其一,优秀乡土文化。众所周知,中国文化是一种农耕文化,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留下了优秀的文化遗产,乡土意识植根在中国人的心中,田园牧歌式的“乡愁”留在了中华民族的内心深处。习近平指出:“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  [24]406-407 延续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实现乡村振兴,重建中华民族的乡土家园。其二,优秀地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地。在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考察并肯定了各地的优秀地域文化。例如,2018年4月27日,他与印度总理莫迪共同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精品文物展时指出:“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  [25] 2018年6月9日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上指出:“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和儒家文化发祥地。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6] 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27] 2020年4月23日在陕西视察工作时强调:“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要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8] 2020年10月12日至13日在广东考察时指出:“潮州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以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和工夫茶、潮州菜等为代表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29] 2020年11月14日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  [30] 其三,优秀少数民族文化。中华民族大家庭由56个民族构成,每个民族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很多贡献。各民族“共同创造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  [31]149 少数民族文化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提炼和阐发这些文化资源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很大裨益。

七是爱好和平的文化基因。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爱好和平,崇尚和合哲学,无论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还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把和谐理念作为指导,反对暴力压迫和征服。爱好和平的文化基因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理念,对今天处理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依然起着重要作用。其一,崇尚和谐与和平。习近平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32] 和谐哲学、和谐理念、和谐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中,深深镌刻在中国人的一举一动之中,代代相传,塑造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民族性格。中国人从来不曾挑起侵略和压迫的非正义战争,从来不“找事”,但也“不怕事”。其二,反对零和游戏与国强必霸。习近平指出:“中国绝不会搞国强必霸,也不认同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因为中国人从来没有这种文化基因,也没有这种野心。”  [33] 中国人不会强加于人,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国际关系上同样如此,尊重每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选择,友好地与各国交流往来。中国代表着世界和平的力量,反对文明冲突论,秉持文明交流互鉴的和平理念。

八是传统科技和中医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华民族能够长期领先于世界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达是分不开的。中华民族在科技和中医药方面的成就至今仍有其重要价值。其一,传统科技。习近平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四大发明’以及漆器、丝绸、瓷器、生铁和制钢技术、郡县制、科举制等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  [34] 根据英国学者李约瑟的研究,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领先于西方一千多年。中国古代的制度建设也成就卓著,并对推动世界制度文明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依然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其二,中医药。中华文明包含着博大精深的医学文化,中医药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健康。屠呦呦从中医药获得启发发现了青蒿素,充分显示了中医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习近平指出:“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以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许多国家民众广泛认可。”  [35]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36] 中医药具有强大生命力,在未来必将为维护人类生命健康发挥更大作用。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着真理性、民主性的内涵,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个人。但是传统文化毕竟产生于农耕时代,體现着农耕时代的社会意识,并不完全适用于现代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好比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座“富矿”,矿并不直接就是金子,要获得金子就得去挖矿和冶炼。要获得优秀传统文化的实际价值,有所裨益于当今社会,必须经过一个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发展并不是一个脱离实际的奇思妙想过程,也不是少数天才人物的专利,而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参与的实实在在的文化工程。习近平在治国理政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实践,极大地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习近平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为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工作提供了典范。

一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文化的传承首先靠教育,把前人已经取得的文化成果传递给下一代人,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创新和发扬。其一,要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摆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指出:“要把我国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摆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让青少年更多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37]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将会由青少年承担,要对青少年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厚植爱国情怀,塑造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时代新人。其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要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就必须与现时代的时代任务联系起来,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连接起来,赋予传统的东西新的表现形式和内涵。习近平指出:“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38] 其三,要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学校具有集中式、系统化、持续性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独特优势,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固本铸魂的基础工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转化为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丰富营养,积淀学生文化底蕴,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39]450

二是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总是凝结于一定的物质实体之上。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其一,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一座没有历史的城市是文化的沙漠,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钢筋水泥堆积。历史文化遺产是一座城市的金名片。习近平指出:“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要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40] 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注意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也是任何一个有远见的城市管理者的必然选择。其二,要保护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在商品经济大潮下,少数民族文化由于体量小,产业化程度低,保护不够,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严重,必须采取措施扭转这一不利局面,保护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其三,要建设好博物馆,保护好文物。文物是灿烂文明的载体,是历史文化的具象化实体,是民族精神的活化石,是中华先贤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博物馆是收藏和保护文物的重要场所,办好博物馆,意义特殊。习近平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10]188 其四,要做好申遗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习近平先后对长城遗址保护、良渚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云冈石窟保护等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要求依法做好保护工作,切实完善措施,更好发挥历史文化遗产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独特作用;强调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要统筹安排,要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深化对中华文明的认识,有利于人民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创造美好生活;坚决反对文化遗产的过度开发和消费,坚决反对过度商业化。

三是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然是生长在中华大地上的文化,但并不是封闭僵化的文化系统,而是在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是中华文化的鲜明特点,也是中华文化保持活力的根源所在。新时代要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继续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摄取新鲜的营养,注入新鲜的血液。其一,树立文明平等观。不同文明并不分高下,都是人类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  [41]209 要树立文明平等观,既不能“文化自大”,也不能“文化自卑”;既不能看轻其他民族的文化,也不能看轻本民族的文化;既要尊重别国文化,更要尊重本国文化。其二,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习近平指出:“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41]209-210 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各国人民在文化交流中情感相通、心灵相通,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精神状态日益丰盈。其三,讲好中国故事。要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就得积极开展对外宣传,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为了讲得更好更让人接受,首先就要下一番功夫寻找到历史和现实的契合点,契合人们的精神需要。

四是加强分析鉴别和转化利用。对待传统文化要有科学的态度,既不能盲目推崇,也不能盲目贬低,而是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强分析研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转化运用使之适应现实。其一,摒弃全盘接受或全盘拒绝的简单态度。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对有益的东西、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绝对主义态度。”  [15] 其二,进行创造性转化。对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旧的表现形式,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加工改造,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好比是旧瓶装新酒。例如,古体诗这种写作形式是旧的,但是经过加工改造就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新古体诗。其三,进行创新性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有的内涵,根据时代的进步要求,加以补充、拓展、完善。例如,中医药学就必须不断现代化,更好地发挥自身独特优势。

五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就在于探索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为经济社会发展指引前进方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既责无旁贷,也大有可为。其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40] 要建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提出中国方案,站稳中国立场,展示中国智慧,宣传中国主张,坚守中国理念。其二,发展冷门绝学。像古文字学等一些学科今天已经成为冷门、“绝学”,然而这些学科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事关民族精神命脉的传续,一定不能让其失传。习近平指出:“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这些学科看上去同现实距离较远,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需要时也要拿得出来、用得上。还有一些学科事关文化传承的问题,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视这些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  [20]345 其三,高度重视考古工作。考古工作对于展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辉煌成就有着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历史文化领域的斗争会长期存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考古工作,用事实回击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各种歪曲污蔑,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34]

三 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重要论述的现实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系统地回答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遵循。

第一,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关于文化的思想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新飞跃。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回答了前人没有回答或者语焉不详的文化问题,解决了前人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文化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上的重大突破、重大发展、重大创新。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全面廓清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问题上的一团团迷雾,鲜明地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民族价值和世界价值,系统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路径,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

第二,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血脉,是国家的精神灵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必须构建强大的文化国家,在文化建设上占领制高点。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强调文化建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性,要求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坚定文化自信,为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历史传统和文化资源;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具体路径;强调以传统文化夯实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础,为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重要目标任务。

第三,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重要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与中国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一种互动共进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不断适应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的过程,也是不断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鲜血液和新的视野,中华传统文化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补充了丰厚的精神营养。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进一步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问题,继承与创新并重,传承与发展并重,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创新是为了更好地继承。

第四,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坚定“四个自信”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走向伟大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渊源与深厚历史底蕴,讲清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必然性、真理性要求,从而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文化根基所在、力量源泉所在、发展动力所在。

第五,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指明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时代任务和历史使命。自从毛泽东提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要继承之后,以后的中国共产党人沿着这条路,大致是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强调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既强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分析批判原则,更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时代任务和历史使命,要让历史文化传统活起来,让历史的河流流淌起来,这样就打通了古今之间的阻隔,贯通了传统与现代,疏通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传承脉络。传统文化不是死去的传统,不是博物馆里供人瞻仰的木乃伊,而是鲜活的文化生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脉和源头活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不是脱离了中华文明发展大道的外来移植文化,而是从中华文化几千年传统中孕育而生、发展而来。中华文明的脉络得到接续。

第六,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解决全球问题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不管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的回头浪如何剧烈都只是暂时的,当今世界已经彻底打破了孤立和封锁,成为一个整体。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如环境问题、发展问题,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得到解决。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发扬了中华民族“和谐万邦”“世界大同”的传统理念,强调文明与文明之间的相互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对话、互相合作,超越各自的局限性,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各种文化之间的沟通和相互理解,为解决全球问题提供了可行方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可行思路和方法,体现了中国智慧对全人类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2]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 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 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 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9]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0] 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11]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系统性创造性时效性[N].光明日报,2017-1-7(1).

[1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3]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9-25(2).

[14] 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N].光明日报,2020-9-30(1).

[15] 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 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N].人民日报,2014-10-14(1).

[16] 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N].光明日报,2016-11-2(1).

[17] 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N].光明日报,2019-5-16(2).

[18]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5-19(1).

[19]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0] 習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1] 习近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J].求是,2019(19).

[22] 习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20(1):2-3.

[23] 坚定文化自信 促进文化交流互鉴[N].光明日报,2019-11-3(1).

[24] 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25] 习近平会见印度总理莫迪[N].光明日报,2018-4-28(1).

[26] 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N].光明日报,2018-6-10(1).

[27] 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9(20).

[28]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N].光明日报,2020-4-24(1).

[29] 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N].光明日报,2020-10-16(1).

[30]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N].光明日报,2020-11-16(1).

[31]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2] 习近平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N].光明日报,2014-5-16(1).

[33] 习近平同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会谈[N].光明日报,2019-11-12(1).

[34] 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J].求是,2020(23).

[35] 习近平致2017年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的贺信[N].光明日报,2017-7-7(1).

[36] 深入分析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N].光明日报,2021-5-15(1).

[37] 习近平.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2-21(1).

[38] 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光明日报,2015-12-31(1).

[39]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40] 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求是,2019(12).

[41] 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3440501908219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传统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