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与张澜:肝胆相照共为国

2022-03-22陈立旭

党史纵览 2022年3期
关键词:蒋介石国民党

陈立旭

未相识便相知

毛泽东与张澜相知于1919年。那时,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同时也是湖南赴法勤工俭学的负责人之一。当得知赴法勤工俭学遇到经费困难时,时任四川省省长的张澜便亲自出面找时任教育总长傅增湘请求支持,用川汉铁路股款利息6万多元银币资助赴法学子。毛泽东对张澜的义举十分敬佩。当时,毛泽东是李大钊创办的《晨报》(初名为《晨钟报》)忠实读者,而张澜则是《晨报》的创办人之一并任该报常任董事,不仅如此,张澜曾在《晨报》副刊《自由论坛》上发表文章,公开赞扬共产主义,主张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读后,对张澜的观点十分赞成。毛泽东非常敬佩张澜的爱国主义精神,张澜也知道毛泽东是个有志向、有远大理想的青年。因此,二人当时虽然未曾谋面,却已相知很久。

毛泽东与张澜第一次见面,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这年8月28日,毛泽东为谋求国内和平,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由于当时蒋介石严控各界迎接毛泽东,能到机场迎接毛泽东的人并不多。中共方面出于对民主党派领袖的安全考虑,也没有告诉他们毛泽东抵达重庆的具体时间。8月28日这一天,当从中共中央南方局负责统战工作的徐冰那里得知毛泽东马上就到重庆的九龙坡机场后,已经74岁高龄的张澜不顧个人安危,立即决定与沈钧儒、黄炎培、郭沫若、陈铭枢、章伯钧、邵力子、梁漱溟等人一起前往机场迎接毛泽东。

在九龙坡机场,张澜与毛泽东第一次见面。张澜后来多次向家人讲述他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的情景,其孙女张梅颖回忆道:“毛主席在人群中一眼就认出了银髯飘飘的张澜,不等代表团成员、《新华日报》国际新闻主编乔冠华介绍,毛主席就走过去,说道:‘你是张表老(张澜字表方)?你好!大热的天,你还亲自到机场迎接,不敢当啊不敢当!张澜回答说:‘你为国事操劳,不负众望,应当应当!”

毛泽东在重庆三访张澜

在重庆期间,毛泽东曾经三次拜访张澜。当时张澜住在上清寺特园,这里是民盟创始人之一鲜英的住宅,也是民主人士聚会的地方。

毛泽东第一次拜访张澜,是在1945年的8月30日。当天上午,毛泽东与蒋介石会谈结束,下午即在周恩来陪同下来到特园拜访张澜。张澜等在门口迎候毛泽东。毛泽东与张澜一见面,就和他热情握手问好。毛泽东还亲切地向特园的工作人员和住在这里的学生打招呼。当毛泽东看到特园的雇工也来迎接时,便上前和他们一一握手,有些雇工手上都还沾着泥土和烟灰,毛泽东丝毫没有嫌弃。此举给张澜留下很深的印象,张澜后来说“得天下者毛泽东”就是由此事而感慨。交谈中,毛泽东向张澜转达了朱德和吴玉章对他的问候,还转交给张澜一封朱德的信和一件礼物——延安生产的红色大方格毛毯。朱德早年是张澜的学生,对张澜十分敬重;吴玉章则是张澜的老朋友。朱德写给张澜信的抬头是“表老吾师”,落款是“学生朱德”。张澜收下朱德的信和礼物表示感谢后,谈话进入正题。张澜首先表示:理解毛泽东亲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的诚意,但对毛泽东的安全表示担心。他说:“这明明是蒋介石演的假戏啊!国共两党要谈判,你们可以像过去那样,派恩来先生加上若飞先生来谈就行了,何必动润之先生的大驾呀!”一旁的鲜英建议毛泽东住进特园,他们愿同毛泽东患难与共。毛泽东、周恩来感谢张澜、鲜英的盛情,但毛泽东说:“为了方便和蒋介石谈判,我们还是住在桂园吧。”张澜接着说:“蒋介石在演鸿门宴,他哪里会顾得上一点信义!前几年我告诉他‘只有实行民主,中国才有希望,他竟威胁我说:‘只有共产党,才讲实行民主。现在国内外形势一变,他也喊起‘民主来了!”毛泽东笑了,风趣地说:“民主也成了蒋介石的时髦货!他要演民主的假戏,我们就来他一个假戏真演,让全国人民当观众,看出真假,分出是非,这场戏也就大有价值了!”张澜表示:“蒋介石要是真的心回意转,化干戈为玉帛,那就是全国人民之福呀!”接下来,毛泽东向张澜详细解释了8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的六项紧急措施,张澜听后连声称赞:“很公道,很公道!蒋介石要是良知未泯,就应当采纳施行。看起来,这场戏倒是有看头。”毛泽东还向张澜介绍了解放区的政权建设、社会新貌、人民福利、生产教育等情况。张澜认真听着,为共产党能够在解放区建设一种新的社会感到十分高兴,并表示由此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二人谈兴很浓,一谈就是两个多小时,直到毛泽东的警卫员进来报告说张治中为毛泽东举行晚宴的时间将到,毛泽东这才和张澜道别。

毛泽东第二次拜访张澜,是9月2日中午。那天张澜以中国民主同盟的名义,在特园宴请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并邀请一些民主人士来作陪。毛泽东在特园和张澜等人见面后特别谈到共产党和平的诚意和民主建国的主张,他谈了“和为贵”的道理,明确表示共产党是主张民主建国的,并指着特园大门上写有“民主之家”几个字的牌匾,风趣地说:“这是‘民主之家,我也回到家里了!今天,我们聚会在‘民主之家,今后,我们共同努力,生活在‘民主之国。”毛泽东与众多作陪的民主人士都谈得很融洽,话题也很多,就像一家人在一起聊天。他向张澜和其他民主人士介绍了会谈情况,共同商谈了西南大后方的问题,以及政治协商会议、联合政府、统一战线等问题。这天,不善饮酒的毛泽东欣然与张澜对饮枣子酒。毛泽东还为张澜题了4个字“光明在望”。

毛泽东第三次拜访张澜是9月15日下午。此次毛泽东与张澜的会谈是在张澜的卧室进行的。毛泽东首先向张澜介绍了自己来重庆后与国民党谈判的结果。在谈到谈判取得一定成果后,毛泽东特别强调:关键是解放区的政权和军队问题还没有解决,国民党打着国家政令军令统一的旗号,要共产党交出政权和军队,这使谈判陷入僵局。毛泽东直言道:“蒋介石是想在美国的帮助下,准备打内战,武力统一中国。”张澜也认识到共产党面临险恶的形势,真诚地对毛泽东说:“我在川北搞自治时,深知政权和军队的重要性,你们不能把政权和军队交出去,一定要坚持。你们要为中国保存一些净土!”毛泽东点头称是。张澜还给毛泽东出主意说:“你们与国民党谈判,已经谈成的,要公开出来,让大家都知道,免得蒋介石不认账。”毛泽东点点头,表示要考虑对策。张澜觉得由共产党单方面公开谈判结果,国民党不同意,共产党也很难办,便对毛泽东说:“你们如有不便,就由我来给国共双方写一封公开信,把这些问题摊开在全国人民面前,好受到全国人民的监督和推动。”毛泽东当即采纳此议,称赞张澜“老成谋国”。当天晚上,张澜就写好了《致国共两党领袖的公开信》,要求公布国共两党会谈的内容。公开信于9月18日在重庆的《新民报》和成都的《华西晚报》上分别发表。此次会谈中,毛泽东诚恳地对张澜说:“此次与国民党谈判中,共产党愿意作较大的让步,但国民党是不会允许共产党存在的,内战随时可能爆发。如果国共双方打起来,希望表老号召西南地方实力派联共反蒋,同时协助地下党开展游击战。”张澜一口答应,说如果国共打起来,他一定按毛泽东的意见做。张澜言出必行,重庆谈判之后,他亲自出面,将一些西南地方将领吸收为民主同盟秘密盟员,并交给他们任务:支持民主运动,掩护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抵制蒋介石的独裁专制,在适当时机起义。这为后来中共策动部分国民党军队起义、顺利解决西南问题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指示要保证张澜的安全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张澜对国民党彻底失望。当国民党筹备召开国民大会时,他坚定地表示:不参加国民大会。这是张澜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的重要举措,因为在当时的民主党派中,民盟内部党派众多,是第三方的代表。国民党在当年决定单方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简称国大),第三方如果参加,就证明了国大的合法性;如果第三方不参加,国民大会就不合法。因此,蒋介石等对张澜的决定十分仇视。不久,国民党特务暗杀了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李公朴和民盟成员、诗人闻一多。张澜在成都亲自主持李、闻二人的追悼会,并在会上表示:决定步两先生之后尘,为中国的和平民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次追悼会结束后,张澜遭国民党特务袭击,头部受伤。

1946年11月12日,蒋介石一意孤行,强行召开伪国大。民盟坚决不参加,因此与国民党彻底决裂。11月中旬,张澜赴上海领导全国民主运动。蒋介石为了拉攏张澜,多次派人邀请他去商谈,都被张澜断然拒绝。张澜到上海后,蒋介石又派人去请张澜,仍遭拒绝。1947年10月28日,国民政府内政部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对盟员要按照《后方共产党处理办法》处理。10月29日,国民政府发表了《民盟参加叛乱真相》。11月5日,陈立夫起草了解散民盟的文告,送给张澜等民盟领导人,并且要求张澜等人“一个字不许改”。面对国民党的压力,为了保障全体盟员的生命安全,张澜被迫在文告上签了字。11月7日,张澜公开发表个人声明:希望大家在合法的限度内,站在爱国公民的立场上继续为和平、统一、民主而努力。张澜的孙女张梅颖后来说:“张澜这样做是向国民党表示:我继续和你们斗,今后你就冲着我来吧!”之后,张澜没有停止与国民党的斗争,他安排沈钧儒等民盟成员去香港恢复民盟。国民党也视张澜为危险人物,派特务对张澜住所严密监视。

1949年,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国民党败局已定。为了得到喘息之机,蒋介石派张澜的老乡、重庆绥靖公署主任张群找到张澜,请他出来当国共两党的调解人。张澜明确表示:现在是革命与反革命之争,我站在共产党这一边,不再做调解人了。见张澜如此鲜明地公开站在共产党一边,蒋介石便打算置张澜于死地,但碍于张澜的声望,一时没敢下手。

1949年3月5日,民主同盟总部迁至北平,毛泽东电邀张澜等赴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此时,蒋介石已经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代理“总统”。李宗仁派甘介侯、邵力子等人到上海拜访张澜,请他出面在国共两党之间做调解工作,重新促成和谈。张澜断然拒绝说:“以前,为了国家的和平民主,我们作为第三方,出面调解是应该的。但现在局势已经变了,是革命与反革命之争,而我们站在革命一边,所以不能做调解人。”

此时,张澜已经决定奔赴北平,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建立新中国的大业。

1949年5月上旬,蒋介石下了一道密令:像张澜、罗隆基这样的民主人士,要随国民党一同前往台湾。凡是拒绝去台湾的,一律就地处决。当国民党特务要求张澜去台湾时,被张澜断然拒绝。于是蒋介石决定下手除掉张澜,将张澜所住的疗养院划为禁区,派特务监视,还派荷枪实弹的士兵不分昼夜轮班警戒。张澜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远在北平的毛泽东得知张澜的处境时,当即作出指示:

张澜、罗隆基是民盟的领袖、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告诉上海的同志们,一定保证他们的安全。

毛泽东的指示由周恩来传达到上海地下党组织。周恩来还特别指示上海地下党组织,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确保张澜的生命安全。

在上海地下党组织和准备起义的国民党将领共同努力下,张澜等人终于在上海解放前夕被营救出来。当张澜得知自己是在毛泽东、周恩来的关心下被营救时说:“恩同再造啊!”

毛泽东在家里宴请张澜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29日,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进军,张澜致电毛泽东表示庆贺与支持。毛泽东于6月1日回电张澜表示感谢。电文称:

表方先生:艳电敬悉。革命战争迅速发展,残敌就歼为期不远,今后工作重在建设,亟盼各方友好共同致力,先生及罗先生(指罗隆基)准备来北平,极表欢迎。

张澜接电后欣然同意,随即动身前往北平。6月9日,张澜乘坐的火车到达北平前门车站。这天毛泽东因事务繁忙,没有抽出时间去迎接,特委派朱德、周恩来等和民盟的几位负责人一同前往火车站迎接。第二天,毛泽东专程来到北京饭店看望张澜。出发前,毛泽东觉得应该穿件像样的衣服以示对张澜的尊重,但卫士长李银桥竟然挑不出一件没破或没补丁的衣服。毛泽东说:“有补丁不要紧,整齐干净就行。张老先生是贤达之士,不会怪我们的。”毛泽东就这样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去北京饭店看望张澜。

时隔4年,毛泽东与张澜再次见面,都很高兴。毛泽东问候张澜后,张澜感慨地说:“共产党真有本领,取得了如此伟大的胜利。”毛泽东笑着说:“我们共产党人,其实也无过人的本领,我们只不过做到了谦虚、谨慎、勤劳、节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国人民拥护我们,这才办成了一些事情。”张澜深有感触地说:“主席讲的前八个字,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少数人能够做到,但要做到这后一句话就很难啦!恐怕这也是历来为政者的病根之所在吧?”毛泽东表示认同。他又详细询问了张澜的生活起居等,并就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事情征询了他的意见。

第二天,毛泽东派人去请张澜到香山双清别墅吃饭。司机临出发前,毛泽东特意叮嘱道:汽车爬坡时要慢一点、稳一点。张澜到达时,毛泽东出来迎接,还亲自扶张澜下车,扶他上台阶。毛泽东的家宴只是藤藤菜、苦瓜、豆腐、豆芽,一碗汤,外加一小碟辣椒。对此张澜十分感慨,他回家后对子女说:“毛泽东请我吃饭,好俭朴,这让我看到未来的中国大有希望!共产党真是为国为民的党!”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张澜以中国民主同盟主席的身份出席,并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时,毛泽东和张澜一同登上天安门城楼出席盛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看到张澜依然身着褪了色的土布长衫、头戴瓜皮帽时,当众赞扬他说:“表老啊,你很好,你的德很好,你是与日俱进的。”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张澜的职务安排非常重视。张澜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并继续任民盟第一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议下,他还于1954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重大国事毛泽东都征询张澜的意见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身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夜以继日地为国事操劳,身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张澜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张澜是四川人,又长期在四川活动,四川各界人士对他十分敬重,特别是过去与张澜有旧交的人士,觉得向他反映情况更直接,因此,他们都直接写信反映地方情况或者向张澜求教。张澜上任不久,就接到四川寄来的几百封人民来信,信中提出了各种意见和要求。张澜仔细阅读这些信件,并让秘书帮助他把这些信件的内容归类,写出摘要,对相近的内容也进行一些汇总,然后,再把这些材料当面交给毛泽东。毛泽东每次收到这些材料,都认真阅读,在一些重要材料作出批示。由于张澜对西南地区十分熟悉,毛泽东经常把西南地区的重要材料转给张澜审阅,在考虑西南地区的工作时,也特别注意征求张澜的意见。张澜每次都认真阅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毛泽东对这些意见十分重视,要求西南地区领导人认真按照张澜的意见办。

在国家重要人事安排上,毛泽东会主动征求张澜的意见。特别是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建立大行政区时,对于大行政区、省、市一级政府人员的安排,毛泽东都要专门听取张澜的意见。张澜经过考虑,向毛泽东推荐了一些民主党派领导人、无党派民主人士、知名专家、著名教授参加政府领导工作,或者参加政府各部门的领导工作。对此,毛泽东也都尽量采纳。

每次作出重大决策时,毛泽东都特别注意征求张澜的意见。张澜也有话直说,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1950年毛泽东做出抗美援朝决策之前,专门征求过张澜的意见,当时张澜并不赞成中国派兵入朝作战。可当中共中央作出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后,张澜积极支持。张梅颖回忆道:“祖父从那时起就不吃肉了,所有攒下来的钱都捐飞机大炮。而且也不许我们吃肉了,我爸给我买了件新衣服,祖父当面训斥我和我爸,让

马上脱下来,给退了。”

1954年,毛泽东主持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在准备阶段,毛泽东在一次和张澜见面时,真诚地对他说:“表老多年来希望有一部人民的宪法,在这次筹备制定过程中请多提建议。”此后,毛泽东与张澜一起研究制定了关于新中国宪法的许多重大问题。参与宪法制定的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也和张澜一起研究。张澜认真考虑制定宪法之事,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作出了贡献。

毛泽东关心、尊敬张澜

毛泽东对张澜十分尊敬。

张梅颖回忆道:“毛主席经常给祖父送饭,自己厨师做了好吃的也给祖父送来,还在北京饭店找个手艺最好的厨师给祖父做饭。那时候,无论什么场合照相,只要两人都在,他都把祖父搁身边,不是排次序。他跟祖父,祖父跟他,还是心心相印的。”

张澜身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经常出席中央召开的会议,和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商议国家大事。毛泽东每次和张澜一起开会,都对他嘘寒问暖。北京的夏天酷热难忍,中南海会议厅里备有电扇,毛泽东因为张澜年纪大,担心开电扇会将他吹感冒了,便亲自给工作人员打招呼,要他们不要开电扇。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在很高的气温中开会。张澜见状,很是过意不去,向毛泽东表示歉意。毛泽东则说:“敬老是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表老不要客气。”

张澜工作繁忙,他每天早上8点钟去中南海上班,经常要到晚上9点或10点钟才回家休息。日子一久,毛泽东发现张澜因工作过多导致身体虚弱,便劝他不要天天上班,在家多休息。外国元首和国庆观礼代表团送给毛泽东的滋补药品和中药,毛泽东经常派人转送给张澜,还抽调他自己的卫士小高当张澜的警卫员。

毛泽东对张澜的尊敬,还表现在他亲自写信为张澜贺寿这件事情上。毛泽东早在延安时期就提出过,在共产党内,不要贺寿,但他认为,对张澜这样德高望重的民主党派领导人应该例外,可以贺寿。1951年4月2日,是张澜80岁寿辰,这天,毛泽东和朱德都给张澜写了贺信。毛泽东在贺寿信中写道:“欣逢先生八十高寿,谨致衷心的祝贺!”

这一天,毛泽东还委派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到张澜家里,祝贺他八十大寿。之后,刘少奇在中南海紫光阁设宴,为张澜祝寿,参加宴会的有几百人,都是党政高级干部、民主党派领导人和著名民主人士。会场气氛热烈,張澜十分高兴。

毛泽东亲自为张澜守灵一小时

毛泽东对张澜的身体情况十分关心,一再请张澜节劳,张澜身体有什么不舒服,毛泽东即派医务人员去医治。但张澜毕竟年纪大了,身体越来越不好。1955年1月27日,张澜身患重病。毛泽东指示,安排他住进当时北京医疗条件最好的北京医院,并且指示有关部门尽全力医治。在毛泽东亲自过问下,有关部门调来许多著名的医生与北京医院的医生一起会诊,还请来苏联医疗专家为张澜治病。但张澜终因病情过重,于1955年2月9日在北京医院病逝。

张澜的后事由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安排,并成立了以朱德为首,由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李济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的治丧委员会。张澜的灵柩停放在中山公园中山纪念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视含殓。为表达对张澜的敬重之情,毛泽东为张澜灵柩守灵一小时,并向张澜的夫人刘慧征及其子女致以深切的哀悼和慰问。1955年2月1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公祭大会,刘少奇为主祭人,林伯渠致悼词。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亲自执绋,护送张澜的灵柩至八宝山革命公墓安葬。

(题图为1949年10月,张澜与毛泽东在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亲切交谈)

(责任编辑:孔晓莉)

猜你喜欢

蒋介石国民党
蒋介石:我敬佩一人、畏惧两人
快过关了
国民党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呆若木鸡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国民党只有革新才能赢回民意
宋美龄弄错蒋介石的秘密替身
蒋介石要兼职怎么办
蒋介石要兼职怎么办
蒋介石与陈炯明的三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