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电子商务人员信息素养提升对策研究

2022-03-21颜先卓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2年3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电商人员

■颜先卓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电商人员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关键所在,电商人员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着整个产业的盛衰。目前,我国农村电商人员不仅存在数量不足,而且电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影响了整个电商产业的发展。本文将分析电商人员信息行为、信息素养、职场信息素养能力,从电商人员信息素养知识、技术能力、伦理道德和环境四方面提出提升路径。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随着农村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惠民政策的普及,电商经济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村电商产业与农村经济融为一体,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全面小康的有效渠道。2019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34.81 万亿元,同比增长6.7%。2020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7.21 万亿元。同比增长6.9%。《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淘宝村达到4130个,预计下一个十年,全国淘宝村将超过2 万个,带动超过2000 万人的就业机会,创造更多从商业创新向社会创新发展。淘宝村的兴起,改变了农村的经济面貌,并对农民带来一种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大变革。总体上看,农村电子商务呈现出蓬勃发展气象,但仍存在着平台交易模式脱离实际、线上线下脱节、诚信体系缺失和直播带货虚夸等问题。要解决此类问题,必须从提高电子商务人员综合素养着手,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加强信息素养综合实力的提升。

农村电子商务人员存在的问题

农村电子商务人员指农村电子商务行业中企业的管理者、运行者和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包括网络平台建设、运营推广、物流管理、仓储管理、网站美工、网络客服服务,他们承担着电子商务行业的所有工作,其综合素养定决着他们做事的方式和风格,从而影响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繁荣和诚信。农村电商人员信息素养能力涉及知识比较广泛,主要涵盖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交流、网络技术、信息安全和信息道德及法律等能力。

1.农民电商基础知识薄弱。文化层次较低,信息意识薄弱,信息技能低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现有文盲人口(15 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占2.6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口占到60%以上,这部分人口主要分布在农村,从而显示出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整体较低。

2.电子商务人员信息驾驭能力不强,综合能力偏低。就业者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信息技术教育,对网络的使用能力较低,对新兴电子商务模式接受能力不强,直接影响电子商务平台效能的充分发挥,制约了农村电商产业的发展。

3.信息素养提升教育服务生态系统没有完全形成。农村电商信息素养教育生态系统是指在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等生态环境影响下,由电子商务人员、培训师和管理人员通过信息素养知识进行交流、转换和再生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以提高信息素养能力为目的的动态平衡生态系统。

我国信息素养能力提升的途径主要借助课程教育,受教育者绝大部人为在校学生,对行业工作者信息素养能力提升的措施少之又少,没有形成系统培训计划和内容,没有稳定组织机构、师资队伍、考核激励机制;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信息素养提升教育生态系统。

4.信息甄别能力弱,带来供需信息不对称。在信息化社会中,互联网高度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虚假网络信息发布频率越来越高,信息种类繁多。这就要求人们使用信息之时,需要应对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数量浩瀚、真假不确定等情况,要依靠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力进行甄别、筛选和重组,不然将会带来负面影响。往往一则虚假信息的危害将对企业和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甚至给社会带来动荡和不安。

5 信息伦理道德和法律意识淡薄。大多数农村电商人员接受教育程度比较低,信息技术能力弱,数据处理能力不强,鉴别能力欠缺,无法正确处理网络信息问题。通常情况下,人们普遍存在猎奇心理,农村电商人员也不例外,使得他们忽略对信息求真性甄别,出现以讹传讹现象;而信息加工的随意性也会对信息引发扭曲和误解事实。网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在农村宣传力度不大,缺乏法律意识,不注重企业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保护,在网上交流时容易泄密企业信息和隐私,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农村电商人员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1.知识结构层面:丰富知识结构培养综合运用能力。“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农村电商人员单一的专业知识构成已经不能满足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需求,需要既懂网络技术又熟悉电商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电商人员要与时俱进,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信息的驾驭能力,养成终身学习习惯。

(1)推进电商人才的培养工程。加大高等学校电商人才培养投入,扩大电子商务及相关专业招生规模,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合作办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2)构建电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电商专业课程设置,增加信息技术类课程,并将信息素养课程纳入课程体系,教师与图书馆馆员合作授课,发挥馆员信息素养教学能力,实行嵌入式教学。

(3)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健全电商人员培训渠道,构建终身学习的长效机制,着力打造融入式培训模式。在培训中实行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传统面对面培训和网络培训相结合、大众化培训和个性化学习答疑相结合、面对面交流与线上咨询相结合等方式。从而达到学习与工作相结合,虚拟和实景相结合,促进学习者不断进行工作总结、经验分享及实践创新等,达到共同提升。

2.信息素养环境层面:营造良好的信息景观,构建信息素养提升教育服务生态系统。

构建信息素养学校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国家考证和持证上岗制度形成一个有效的生态链,促进电商人员自觉、主动将学习置身于一切情境之中,让学习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惯性,时刻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优化信息沟通和交流渠道,持续满足个体和组织发育的功能需求和业态拓展的价值需求,成为农村电商演化的新动向。服务价值在电商价值链中的实现和积累,充分体现互联网之于农村电商功能的结构性转变,潜在推动基于资源共享的产业体系的构建。

拓展信息素养的学习提升渠道,形成培训长效机制,创新农村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云计算与农业技术深度融合,全方位为市场销售和技术服务等个性化云端信息服务;搭建专题数据库平台,为用户提供信息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构建农村电商人员信息素养微信学习平台,充分发掘微信自身的功能和特点,发挥手机移动端的功能,结合农民信息素养培训的需求,加强信息推送,方便电商人员。

3.伦理道德和法律层面: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信息甄别能力,规避不良信息。

提高思想认识,学校和社区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强化道德自律,加强对网络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和伦理方面的教育。

国家要加快电子商务立法和诚信立法,农村电商企业基于优化自身可持续发展优势,以产品的质量竞争取代价格战,需要重视产品质量,增强自律意识。加快成立和发展行业自律组织,引导企业增强自律意识,形成行业内部主动自我约束、相互监督的良好风气。

树立诚信资本理念,培育网络诚信文化,提高诚信意识。加强电商道德教育,培养诚信意识和诚信消费。将电商的信用评价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之中,健全电商监管制度。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电商人员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农资电商逃得过地推吗?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