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笔墨当随时代

2022-03-21张建业

国际人才交流 2022年3期
关键词:石涛笔墨中国画

文/张建业

“笔墨当随时代”是清初石涛的名言。全文是“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上古之画迹简而意淡,如汉魏六朝之句然;中古之画如晚唐之句,虽清洒而渐渐薄矣;到元则如阮籍、王粲矣,倪黄辈如口诵陶潜之句,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恐无复佳矣。”

石涛的一段普通的画跋,无意间反映了他的艺术创作思想水平之高,创作审美理念之恒远深刻,成为后世中国画审美领域使用频率最多的画论之一。

中国画的“笔墨”应如何“随时代”?

然而中国画的“笔墨”究竟应该如何“随时代”呢?石涛没有说,他是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向我们诠释他的理解的。作为四僧之一的石涛,经历由明到清的朝代更迭,切身体会人之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微不足道,绘画艺术就更摆脱不了时代审美的掣肘,画家创作只能在时代审美大背景下,尽其所能用个人审美精魂撑起绘画形式的表现架构,完善内心的审美向往,提炼出“笔墨当随时代”的真知灼见,从而成就了清湘老人。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石涛与他同时代的八大山人、髡残、弘仁,皆是生活在明末清初,寄情于晚明,在抵制与无奈中审美趋向释家与道家,恰恰是迎合了当时由明入清的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精神需求。这与以四王为代表的画家群体所处境遇是截然不同的,四王上承董其昌,以儒家文化为基,恪守古法,与皇家审美的偏好一致,审美趋向多被皇家为代表的主流精英左右,精致细腻、用色考究,虽引领清初画坛百余年,但其笔墨境界格调已有些许取悦皇权之气,如科考的端坐举子、朝堂的听命官吏,文人的散淡清雅淡化消解,拘谨有余、畅达不足,与四僧通禅近道、承古出新形成鲜明对比。这是明末清初特定历史环境诠释出的“笔墨当随时代”的两种表现,为后世画家在创作审美方向上的选择提供有益参考。

石涛作品

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作品

“当随”是成功画家的创作理念与态度

首先,所谓“笔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最基本元素,是中国画创作中的核心材料,是画家审美表现形式的载体。用笔的起、承、转、合,用墨的浓、淡、干、湿,个体的笔墨修养形成的笔墨质量,直接影响画面形式的呈现,中国画正是因为有中国之“笔墨”,才形成了中国画独有的艺术特色,笔墨也就成了评判中国画艺术高度的关键要素之一。无论何时,只要是谈中国画,笔墨修养都是画家必须的功课。近现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用一生创作实践总结出“五笔”(平、圆、留、重、变)、“七墨”(浓墨、淡墨、破墨、泼墨、积墨、焦墨、宿墨),构成先生作品的浑厚华滋、浑然天成。

其次,所谓“时代”是中国画发展中所处不同时期的审美趋向与标准。时代的审美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状态所引导,社会精英阶层审美所左右,画家只是时代审美的艺术代言,艺术作品是艺术形式演变传达出的时代气息与风貌。清末民初的上海,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重镇,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受西方艺术与东洋艺术审美的影响,权力财富持有者的审美倾向与画家在磨合中达成共识,形成以赵之谦、虚谷、任伯年、吴昌硕为代表的海上画派。同时期的“京津画派”“岭南画派”,皆是时代变革中特定文化环境作用下的艺术呈现,时代赋予的结晶。

最后,“当随”是成功画家的创作理念与态度。笔墨只有通过画家的现实艺术思维,贴近时代,进行艺术创作,提炼画家自己的审美趋向,使作品呈现既反映时代艺术特色的魅力,又彰显作者审美高度,让传统的笔墨跳动时代的脉搏。

既包含传统文化基因又积极与时代融合

“笔墨当随时代”的核心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儒、释、道的艺术精神内涵,儒家的中庸、释家的静谧、道家的自然。而每个时代的审美趋向又受社会发展所处大环境以及掌控政治经济的精英阶层所影响。宋元的简约淡然,清康乾时期的富丽华美,在绘画作品上无不突显时代的烙印。因此,历代绘画大家,一定是既有包含纯正的传统文化基因的笔墨,又要积极与时代相融合,创作出被社会文化精英认同的经典作品。

在这方面,当代首推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潘天寿少时得《芥子园画传》,自学中国画,并立志毕生从事中国画;19岁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又得经亨颐、李叔同等大家教诲,拨亮心灯。自此,一生立足传统,熔古出新;1923年,在上海结识吴昌硕,颇得缶老赏识,赠“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一联,又作《诗阿寿山水幛子》古风一首,称其“年仅弱冠才斗量”。即使这样,潘天寿对缶老画风也浅尝辄止,在汲取各家精华后,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及独有审美天赋,另辟蹊径,“一味霸悍”,让文人画体现个人境界格调,升华成天地大美的清正气象。先生中年恰逢新中国成立,国人扬眉吐气。先生笔下也乾坤朗朗,山水花鸟相融,现实场景入画,构图奇绝,折钗股的线条如长枪大戟,正气凛然,既突显现代审美的张力,又不失传统圭臬,开新时代大花鸟先河。

这一时期形成的新金陵画派、长安画派皆是因大时代天翻地覆的巨变,影响了画家们的审美主调,用发自内心的创作冲动讴歌时代的华章,才会有傅抱石、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石鲁的《转战陕北》,魏紫熙的《天堑通途》等传世经典作品。

黄宾虹先生作品

山水画大师李可染的艺术轨迹也颇具说服力,李可染师从齐白石、黄宾虹两位绘画大师,尤其在笔墨修养上得二位大师真传,他的山水画,笔墨气象大气,浑厚华滋,得宾虹老法乳;其用笔老辣、简静,又是白石老人笔墨之精神,西方光影无痕介入,让传统中增添一缕靓色,拉开与前人的距离。所绘题材多取舍于真山真水现实之状态,表现新时代壮丽河山,为祖国山河立传。

然而当下有一些画家肤浅理解“笔墨当随时代”,只求形式上的创新,舍本逐末、追奇求怪、卖技炫巧、误人害己。

因此,正确理解大师的思想,锤炼优秀传统文脉中笔墨的精纯为我所用,在时代审美的万千变化中找准适合自己的门径,传承创新,才有可能站到大师的肩上,创作出传世经典。

潘天寿先生作品

猜你喜欢

石涛笔墨中国画
多彩链接(中国画)
关东风(中国画128cm×68cm 2022年)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清朝画家石涛“北漂”记
书画名人汇
石涛生卒年研究综述
《苍松秋色》
洗礼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