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读写绘”,助力整本书阅读梳理、积累与内化

2022-03-21梁玉柳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内化绘图整本书

如何鼓励个性化理解,维持阅读乐趣,促进表达与交流呢?笔者以“读写绘”活动,引领学生对整本书阅读进行个性化的理解梳理和语言积累,促进阅读内容的内化,最后引导阅读内化后的诗性表达。

一、创新思维导图,助力阅读的个性化梳理与积累

思维导图是一个帮助学生梳理复杂思路,再现复杂阅读过程的工具;而对于老师来说,需要检验学生是否已经阅读,需要把控学生阅读的进度与深度,而思维导图就是一个了解学生阅读过程,把握学生阅读问题的工具。所以,整本书阅读离不开思维导图。传统思维导图一般包括叙事或说理、论证的要素及其关系,以文字和关系图的形式展示,而“读写绘”中的思维导图制作,是“阅读——个性化梳理——个性化积累”的过程,不仅包括个性化制图梳理,也包括细节绘图展示,更包括“链接自我”的个性化积累。比如,笔者在引导阅读分析《红楼梦》中的林红玉人物形象时,提出了绘制“创新思维导图”的要求:

林红玉可能是《红楼梦》中最幸运的女子之一。请阅读《红楼梦》中林红玉相关部分,用思维导图方式展示你所理解的林红玉。(4选3)

1.用绘图或者文字方式展示红玉的事业与情感发展过程(梳理)。

2.摘抄让你印象深刻的经典语句,可以为这句话配图(积累)。

3.用绘图方式展示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场景(积累)。

4.请用一句话凝练地表达林红玉给你的启示(内化)。

(一)用制图方式梳理文本思路,用绘图方式撷取动人细节

笔者认为,思维导图需要绘制文本思路,但更多的应该强调绘出学生阅读文本时的个性化思路。笔者鼓励学生用绘图的方式,展示文本的叙事线索,或表现出他们心目中重要的文本细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打通了文字和头脑画面的壁垒,将读到的文字,体会到的意境细细琢磨,不断回味,以呈现出一幅力所能及的图画。

以绘图形式呈现阅读过程,让他们印象更深刻,也更多了停下来,品味语言,听到自己内心声音的机会。绘图方式、色彩使用,文本框选择都使得读者的阅读思路更清晰,更让其个性化理解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

(二)在语境中积累语句,在阅读中链接自我

无积累,无语文,语言积累与素材积累是语文水平提高的不可或缺的途径。唯有积累达到一定的量,才会有运用与建构语言的质变。

学生普遍觉得积累就是在读书笔记本上做简单的摘抄,然而,做真正有质量的积累,就应该拒绝停留在低水平摘抄阶段和应付状态。如何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有效积累语言与素材,助力语言能力发展?

无阅读,不积累,语言积累与素材积累,应该在阅读中完成。所以,读者在绘制思维导图,梳理著作思路或者故事情节的同时,就应链接自我的精神世界,开始积累。但是,阅读本是个性化的过程,所以,绘制思维导图时,应选取印象最深的,给予自己启发或感触最大一两个语句、细节摘抄下来,并通过绘图等方式,重回文本,不断体味句子的深意。

首先,整本书本就内容繁杂,机械摘抄只是耗时耗力却无智慧的生成,不如选取最有价值的进行摘录。

再者,阅读积累的不应是表面文字,而应该是文字背后的意蕴,意蕴来源于文字所处的语境,很多时候,脱离了书籍的语境,摘抄在读书笔记上的语言就变得单薄。所以,在梳理,回顾的过程中,积累语言,把印象最深的语句放回到思维导图中,放回到文本语境中,这样的积累更有意义,学生印象更深刻。

最后,从本质上来说,在阅读过程中,真正值得读者积累的应该是那些让读者在与之有所交流后,能链接自我的生命体验,迸发精神火花的文字,唯有这样的语言,其所蕴含的意义才会内化为读者的思想。积累不能仅停留在对量的应付上,更要重視对质的追求。

在梳理的基础上,做积累,在绘图的过程中,深入体会句子的韵味,这些过程都超越了传统思维导图的意义,是读者个性化阅读思路的重现,更是读者灵感的积累,还是读者精神境界提升的过程。

二、创意读写绘,助力阅读的内化与诗性表达

读写绘的重点是各种形式的创意活动,完成一定情境下的任务,形式可以是书签制作,主题日历制作设计等,作品包含文字与图画元素。我们把优秀作品定制为真正可使用的书签、海报、文件袋、书袋等文创产品,作为阅读纪念,这也激发了学生极大的阅读热情。

不论何种形式,强调的都是“读”:以特定的情境任务引导学生反复深入阅读,读出书中的意境,读出作者的意图,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表达出来——通过文字提炼出来,或者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创意读写绘活动是“阅读——内化——表达”的过程,助力于整本书阅读的内化与诗性表达。

“创意读写绘”活动需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与目的设计不同的任务,以不同的载体展示阅读内化与表达的成果。

例如,针对《红楼梦》里的诗词内容,笔者设置了《红楼梦》诗词主题日历制作活动,引导学生细读诗词,理解表达。具体要求如下:

1.以《红楼梦》为主要元素,拟定日历主题,设计日历封面。

2.以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日历为基本内容。

3.在十二个月份的页面上誊写《红楼梦》中的诗词,并利用诗词设计每个月份的页面,显示出你对诗词的理解:可以用自己的文字展示你对诗词或者诗词作者的认识,也可通过插图,绘出诗词的意像,展示诗词的意境。

再如,针对《活着》主题的探讨,笔者设置了《活着》书籍封面设计活动,引导学生提炼阅读感受,思考著作主题,反思活着的意义。具体说明如下:

出版社拟针对高中生重新出版作家余华代表作《活着》,作为高中生的你被邀请为此次的出版设计书籍封面,请你选取书中让你印象最深刻一个场景,或一个情节,或一个人物,或一个细节等,用一幅图表现出来;思考你最有感触的一点,用自己的一句话表达出来,并设计成书籍封面。

另外,针对巴金的《家》的人物形象解读,笔者设置了人物海报设计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从众多女性或高家三兄弟中,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位,根据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场景、一句话,为他(她)创作一幅海报,并用自己的一句话表达你最深切的感悟。

“读写绘”活动强调“读后有感,感后有写,写作配图”,将自己读后的理解用最精简的语言概括,用最适合的图辅助记忆,将自己的阅读感受用最优美的语言表达,用最有意蕴的图画表现。

一句话概括,一幅图表现,展示的是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的真正作用于自己的力量,比如,学生在《鲁滨逊漂流记》海报中写道,“是我惊动了大海,还是大海惊动了我”,他解释道:看起来是大海影响鲁滨逊的人生,但其实是对未知进行勇敢探索的鲁滨逊惊动大海,惊动了世界,成为读者的精神力量源泉。

至于绘画方面,毕竟不是每位学生都有美术功底,所以绘画不一定要精美,其重点应该在于“读后的选择”上,设计者选取的场景、人物、细节等应该典型,彰显著作本身的意义,体现读者的思考,而不是为了画而画。

对于有美术功底的学生而言,读写绘活动是文学艺术、绘画艺术与生活的结合。有美术功底的学生都擅长于用色彩叙述故事,表现画面,只是,没有阅读的学生其绘画的素材与灵感来源于有限的实际生活,而有阅读的人,绘画的素材和灵感还可以来源于书籍,所以,不是绘画功力成就了读写绘作品的优秀,而是阅读,提高了美术创作者的艺术审美境界,增强了作品的精神力量。

三、结语

整本书阅读实践,需寻找多样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作能力,创意“读写绘”活动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活动,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给予其新鲜有趣的体验,极大地激发其深入阅读的兴趣,使得阅读过程有痕迹,体验有意趣,思考有深度,避免泛泛而讀,可助力师生阅读抵达“涵养诗性,修养智性,滋养灵性”的教育彼岸。

参考文献:

[1]陈日亮.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宁,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胡元华.“整本书阅读”课程建构的设想[J].语文教学通讯,2016(30).

[4]余党绪著.走向理性与清明——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5]陆志平编.普通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指南[M].现代教育出版社,2018.

[6]吴欣歆编.高中经典阅读教学现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7]吴欣歆.阅读整本书,整体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7.1.

梁玉柳,广东省佛山市三水中学教师。

3445500589209

猜你喜欢

内化绘图整本书
来自河流的你
“禾下乘凉图”绘图人
《论语》整本书阅读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基于HTML5 Canvas绘图技术应用
Surfer和ArcView结合在气象绘图中的应用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