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序列化系统化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路径

2022-03-21刘金昌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序列化立德写作能力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具体表现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核心素养的认知与养成。序列化系统化培养是指教师在统筹规划写作教学的思想培育目标和写作能力培养目标指导下,系统地开展有目标、有内容、有过程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写作训练方案。

一、序列化系统化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写作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高考的考核内容,所占分数权重很大,所以教师和学生非常重视作文。但现实情况却是相当多的教师和学生都比较畏惧写作,究其根源,一是教师难教,写作课教什么、怎么教才能“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1],从而有效落实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是学生难学,学什么、怎么学才能有效“达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因此探索以立德树人引领的序列化系统化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的要务

序列化系统化写作教学曾经取得过相当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推广经验。比如夏丐尊、叶圣陶于1935年编写出版了《国文百八课》,开了写作教学“知识模式”之先河。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形成了以“知识点”“能力点”“训练点”为主要内容和以“三大文体知识”为主体的写作教学模式。进入21世纪,黑龙江省常青老师提出了“写作分格教学法”[3]。华东师范大学附中陆继春归纳出18个阶段、108个训练点的记叙能力、说明能力、论述能力训练序列[4],湖南杨初春老师总结出“五步四法两课型”[5],北京刘胐胐用提高认识能力带动表达能力,提出了“观察——分析——表达”三级作文体系[6]。常青、陆继春等老师努力建构写作知识体系,杨初春、刘腓腓试图建构写作能力体系。

序列化系统化写作教学现在面临着新兴教学理论和观念的冲击和挑战。正当序列化系统化写作教学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一些高校博士研究生加入了这一途径的探索和研究。比如华东师范大学何更生认为学生写作能力由写作内容知识、写作技能(程序性知识)和写作策略性知识构成[7];杭州师大叶黎明认为写作是综合性很强的活动,反对用人为的逻辑与机械的层级划分写作知识,认为此举可能遮蔽写作的综合性和循环性。

不仅如此,序列化系统化写作教学又迎来了时代发展所赋予的学科教学的使命和担当。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我们党和国家新时期的育人目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求学校各学科的教育都要努力地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语文学科的教学在中学阶段起着传授知识、启迪思想和引领价值的作用,写作作为语文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有着独特作用。因此,写作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还要更加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引领,着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创新精神等,进而把个人的成长与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紧密联系起来。

(二)破解写作教学“盲目”“茫然”“忙乱”困局的钥匙

“盲目”“茫然”“忙乱”是目前困扰写作教学的三大突出问题,也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重要原因。

第一,从宏观层面来讲,新课标理念超前、新教材设计编写滞后,从而导致了写作教学“盲目”问题。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时代发展需要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人,因而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8],可是,我们只要看一下统编版语文必修上下册,就会发现写作部分存在的问题。下表仅以语文必修上册前三个单元阅读与写作要求为例:

通过上表内容我们看到,单元写作任务没有任何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和考量,而课标明确提出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由此可见,课标理念无疑是超前的,而教材设计编写却是滞后的。由于指导思想不明确,育人要求和写作要求油水分离,如此写作教学怎能不“盲目”?因此,要突出“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学生核心素养引领写作教学,不仅可以实现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教育目标,而且能够解决课标与教材错位难题,改善写作教学“盲目”的状况。

第二,从微观层面来看,写作附属于阅读,割裂了训练的连续性,从而造成了写作教学“茫然”问题。新课程标准18个任务群虽有明确的写作任务要求,而教材却无系统的写作训练规划,更无科学明确的训练指导,如此一来,教师对写作教学势必要感到“茫然”。下表仅以2020年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前三个任务群为例:

综合表一、表二内容来看,新教材的写作训练紧扣阅读篇目,写作训练设计新颖,灵活性高,跳跃性大。但问题也十分突出: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式的写作训练不利于某种写作能力的养成和固化,这是其一。“推荐书、调查报告”等应用文写作能力训练多,“记叙、议论”等基础写作能力训练少,就写作能力的重要性而言,这样的设计是舍本逐末;就写作能力培养的延续和提升而论,这样的设计割裂了衔接与延伸,这是其二。以表二为例,三个任务群的要求是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一种写作能力,必修上册刚刚尝试就被搁置了,过了一段时间,必修下册又要捡起来接续上,然后再等很长时间,在选择性必修或选修中弥补和强化,断断续续,如此写作教学设计怎能不让教师和学生感到“茫然”?这是教材编写的问题,写作作为单元阅读的附属,难免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因此,只有系统规划才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三,从训练方法来看,写作占比失衡、策略指导缺失,从而出现了写作教学的“忙乱”。统编版语文教材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阅读内容偏多,写作内容偏少,阅读与写作的占比严重失衡,教材在写作策略和训练方法指导上严重缺失。如何进行科学指导,怎样具体有效实施,这些都需要教师来掌控,何况像“调查报告、运用多种媒介表达和交流”這样的写作,教师也很难把握好。教师既要完成单元写作任务,又要兼顾任务群的要求,同时还要面对高考的压力等,必然导致教师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忙乱”。教师的“忙乱”往往外化为要么材料作文,要么话题作文,要么任务驱动作文,总喜欢在“文题、文体”上“画圈子”的浅表性作文训练;或者,要么从各种考卷中选一个作文题,要么临时想一个作文题,然后要求学生写作文的“无序化”写作训练,效率低,效果差。所以,要进行“序列化”设计,强化微型写作训练。

(三)舒缓师生畏难情绪、解放师生人力的药方

就写作教学的实施者而论,人们一致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写好文章,也不是所有会写文章的老师都能讲好如何写文章。对于那些不会写作文或者会写但不会教写作文的老师,写作教学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即便是硬着头皮“盲目、茫然、忙乱”的教下去,效果也不佳。

就写作教学的实施过程而言,重点学校、有名师的学校、教师团建较好的学校,文化传承好,科研底蕴厚,名师指导到位,团队协作密切,写作教学开展就相对科学高效。相反,普通学校、没有名师的学校、教师团建薄弱校,教师需要耗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收集资料,编写训练方案,由于缺少积淀和传承,没有名师指导和团队合作,工作效率低,人力资源耗费就大。还有,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老师都能完成从高一到高三的整个写作教学过程,如果没有序列化系统化写作训练安排,接替者就有可能做重复工作,从而降低了写作训练效率,这也会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

就写作教学的受众群体——学生来看,由于一些老师在写作教学中存在“盲目”的教和“忙乱”的练的问题,学生的人力资源浪费就更加惊人了。因此,有必要探索一条科学高效的写作训练途径。

二、学生写作能力的可行性路径

当代学生生逢伟大的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写作教学必须提升学生认知、塑造学生品格、铸就学生灵魂,同时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顺应培育时代新人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第一明确思想认识。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思想基础是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时代,党的十九大報告明确提出,教育要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牢记的教育目标。写作教学必须旗帜鲜明地突出教育目标,积极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

第二强化思想培育。把中学生核心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写作课教学的主要思想内容,确立价值导向,提供价值标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依次展开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比如,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可以先从公民价值准则入手,逐项开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探讨与研究,再从社会价值取向方面培养学生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认识,最后上升到国家价值目标层面,提升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认知。

(二)规划整体写作课程方案,细化微型写作课程内容

高中三年整体写作课程方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思想培育目标,以写作技能作为能力培养目标,双线并行,同时推进,系统规划。高一、高二着重培养训练学生的叙事、说理、抒情、说明以及常见应用文体写作能力,高三重点培养学生的高考应试写作能力,这样就建构起了一个完整的写作训练系统,而这个完整的写作训练系统又由一节一节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序列化写作训练课程构成。

序列化系统化写作训练操作。每一节写作实践课程都要设定明确的思想情感培养目标和写作能力培养目标,教师需要提供给学生写作时急需的写作资源,指出学生阅读时需要关注的重点,提出学生需要回答和研究的问题。从写作前的准备到写作实践的操作乃至写作后的拓展提升,都要做出科学有效的设计。这样,按内容分专题,精心设计每一节序列化写作教学方案,一节一节微型化写作训练课形成序列;高中三个年段,相互衔接,由易到难,递次发展,形成一个系统。

(三)创设写作任务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近几年来,基于“情境任务写作”越来越受到学界有识之士的重视。邓彤老师曾说:“写作是特定语境中,运用语言文字等手段,建构意义、构造语篇,进行书面表达与交流的活动。……为了促进学生学会如何在特定语境中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一组外部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其中,设定‘任务情境’是最主要方式。”[9]序列化写作教学方案中关键的一个环节是“特定情境任务的设定”,为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在特定情境任务的驱动下,调动学生写作热情,将思想目标和能力目标巧妙地结合起来,在这两个目标的引领下,融入写作知识,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既提升思想认知水平,又提高写作能力。

三、立德树人引领下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意义和价值

当前,我国正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教育要培养越来越多的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所以要突出立德树人的引领作用。在此基础上,努力探索写作教学有效途径,整体规划写作教学过程,建立写作教学训练体系,科学设计写作训练方案,建构起写作教学训练序列,给不会教写作的老师提供有效支架,使之有序开展写作教学,进行高水平训练指导。给学生创设真实情境下的任务写作,使学生爱写、会写。这样不仅能使广大师生克服害怕为难心理,有效改善写作训练效果,而且能够有效减少广大师生在写作教学中的人力消耗。

参考文献:

[1][2][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3,4.

[3]常青.速成写作分格法[M].河南教育出版社,1987.10.

[4]陆继春.探索语文教学科学化提高学生语文素质[J].上海教育,1999(6).

[5]杨初春.实用快速作文法[M].漓江出版社,2002.10.

[6]刘胐胐.高原作文三级训练体系简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6).

[7]何更生.作文教学心理学[M].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24.

[9]邓彤.写作任务情境:何以需要?何以创设?[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2019(6).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科研重点课题《“立德树人”思想与高中语文教学融合创新研究》(课题立项编号:2020G10069A)的研究成果]

刘金昌,吉林省实验中学教师。

3537500589277

猜你喜欢

序列化立德写作能力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Java 反序列化漏洞研究
“严以修身”先立德
作文训练微格化、序列化初探
Java序列化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