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们站立成人间的榜样(组诗)

2022-03-21毕雪琳

中国铁路文艺 2022年3期
关键词:字眼机车列车

春运、暑运、黄金周

铁路一直是人们谈论的热点、焦点

熙攘的站台

简直是行李箱、背包的海洋

人们总是关心着买票、进站、上车

以及旅行的便捷和舒适

可你们是否留意过身边的铁路人

他们沉默

他们谦逊

他们奉献的汗水

都能引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

说到他们

你不能只看售票员的文静

列车乘警的挺拔

你可以看看线路上

彻夜不眠的铁路兄弟

他们露天作业的无所遮挡

和满身的油污、粉尘

他们冬季的风雪扫岔、故障排险

如听号令般,一马当先

站区轨道电路检测的信号工

拿着检点锤的检车员

手执信号旗的接车员

线路巡视、查看病害的巡道工、信号

工……

你还可以看看他们

重复弯腰的次数和沉重的御寒衣

钢轨传输 数据 通信

列控车辆 供电 牵引

一环套一环一级联一级

哪一部分都关系着机车的运行安全

他们走的是最不方便的路

去生活区就餐、公寓间休

每次都要穿行一列列长长的车辆

转几次股道,才能艰难地到达

他们把最通畅的路交给了机车

自己却用脚步丈量

一寸一寸的路基砂石

恶劣的气候和环境里

他们不吭一声

他们的坚韧和顽强打动烈日和寒风

谁的身上会没有些青紫呢

谁的筋骨会不酸痛劳损呢

跟铁打交道就得有点铁气

软弱和娇气与此格格不容

偏僻不算什么

荒凉不算什么

两地相思不算什么

他们有着天生的乐观豁达

即使收入不高

照样让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他们没有仔细计算过

跑通勤的路究竟可以绕地球多少圈

那长短不一的往返奔波

沥尽的是时间的细沙、生命的叶片

苦、险、累、脏,这些字眼太熟悉了

他们太了解这些字眼背后的意义

他们的气质 他们的生活

已经与这些字眼生长在了一起

像血液里的遗传基因

这些代码已经被他们复制进

滚烫的安全百日、安全年

复制进日复一日的山区防护

他们的歌声低回萦绕

在通勤车的归途响起

只要一踏上回家的路途

他们的风尘和倦意就都在瞬间抖落

暂时告别亲爱的机车车辆和黑乎乎的

铁家伙

他们的梦境在机车的轰鸣声中

安详甜蜜 轻盈

他们自豪于自己的工人身份

你看“工人”两个字上下相叠在一起

就誕生了一个无比美丽的感人图案

仿佛在表达着绵绵不绝的情感

又像一部智慧宝典刚打开了扉页

一切的意象意味通过它表达出来

诉不尽“工”字的剖面和结构力学

工人的朴实里浸透着哲学的内涵

我要大声讴歌他们平凡中的伟大

我怀着深情和感动

为铁路工人画像

用笔触勾勒他们的粗犷真挚

他们的纯朴与执着

作为企业文化的坚实载体

他们是真正的

实践者、操作者、制造者

每一个零件、电路、焊点、接线

都通过他们获得了灵魂

他们像战士守护着阵地一样

守护着列车轮下每一寸土地的安危

时间早已被他们浓缩得只剩下黎明和

夜晚

他们一头拥抱着出发

一头拥抱着抵达

几十年的人生韶华都奉献给了

列车正点出发与到站的风笛声

别人乘坐火车是去旅游、度假

他们,我的铁路弟兄啊

他们乘坐火车

往往是去施工、排险、值勤

列车的晃动是那么的熟稔

车厢的气味钻进他们拥挤的日子

一天天充塞的工作内容和生活担子

在紧密地跟随

他们忙碌而笃定有力的脚步

可敬可爱的铁路工人啊

他们是新时代交通强国

忠实的开拓者、先行者

是最可靠最稳当的肩膀

他们让梦想照进现实

让纵横交错的路网延展出

一路的桃红柳绿欢歌笑语

而他们却始终像坚硬的岩石一样

站立成人间的榜样

作者简介:毕雪琳,女,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太原局大同电务段。在报刊及网络媒体发表文章500余篇,其中散文、诗歌居多。代表作有《爱读红楼的女子》《茶语人生》《一个人的时光》《美丽的瓷器》《风行水上》《诗意地栖居》等。诗歌《钢轨的情思》《与未来交织的笛声》《站台上的那轮明月》入选铁路文学丛书。

3550501908261

猜你喜欢

字眼机车列车
大连机车
登上末日列车
关爱向列车下延伸
重载机车牵引计算仿真系统开发及其应用
穿越时空的列车
基于CTC3.0系统机车摘挂功能的实现
“抠”字眼,暴露干部作风成问题
一种机车联接箱工艺开发
剔除口头禅
一个有魔力的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