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自制加压包扎气囊式背心的应用

2022-03-20史超雄王素英高春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沙袋背心充气

史超雄, 王素英, 高春红, 吴 军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 老年医学科, 江苏 南京, 210029)

人工心脏起搏器被广泛应用在缓慢型心率失常、心肌病、终末期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疗中,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护理非常重要[1]。临床普遍采用沙袋+弹力绷带压迫切口6~8 h, 绝对卧床24 h, 这对防止伤口出血、电极脱落等有一定作用,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便秘、尿潴留、腰酸腿疼等不适症状,影响康复质量[2]。受到沙袋与胸壁的贴合性较差、弹力绷带固定过紧、需要绝对卧床等因素影响,护理过程中易发生压迫袋移位、局部皮肤受压不均、局部皮下血流瘀滞,导致皮下瘀血、水疱破溃或者感染、术肢肿胀、下肢血栓等并发症[3-4], 影响术后康复效果[5]。本研究自制加压包扎气囊式背心应用于老年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中,探讨其对减少并发症和改善护理舒适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1月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接受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年龄>60岁者; 患者符合起搏器植入术指征,手术顺利完成,无手术相关并发症;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 切口皮肤薄弱、对气囊式背心过敏者; 对疼痛过敏、对起搏器植入敏感不耐受者; 严重焦虑或抑郁情绪者; 不能配合护理操作,不能获得有效的量表评分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67.5±5.6)岁,体质量指数(24.5±2.3) kg/m2, 手术时间(65.5±10.2) min; 大专以上学历20例,高血压16例,糖尿病7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68.3±5.9)岁,体质量指数(24.2±2.1) kg/m2, 手术时间(68.9±12.3) min; 大专以上学历18例,高血压19例,糖尿病10例。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操作均由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和护理团队完成。

1.2.1 对照组: 术后采用沙袋+弹力绷带压迫法,沙袋(约500 g)用弹力绷带固定、加压,防止沙袋移动,具体压力无统一标准。持续压迫6~8 h, 绝对卧床24 h。

1.2.2 观察组: 采用自制加压包扎气囊式背心,具体构造见图1。操作流程: ① 首先将腰腹带通过内魔术贴固定在腰腹处合适的位置,再将肩带从后方拉出贴合在肩膀上,使魔术贴贯穿相应位置的连接套后弯折与表面魔术贴进行连接; ② 掰开调节孔,扩大连接孔,使横板通过连接孔贯穿安装在连接杆上; ③ 横板安装完成后,根据伤口的位置先对气囊袋的位置进行调节,将安装套贯穿安装在压力板上,使充气管贯穿连接在滑槽中; ④ 在滑槽中上下滑动充气管改变气囊袋的位置,再将压力板通过上下两端的粘带与横板和下方连板进行粘连,固定压力板的位置; ⑤ 向气囊袋中充入气体,使气囊袋膨胀开且能够贴合压迫在术后伤口处即可。术后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和家属进行妥善穿戴,调整合适的压力和固定位置,保证穿戴的舒适性。根据伤口恢复情况可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小伤口侧上肢的活动幅度。如果伤口无渗血、疼痛不适,由临床医生评估即可取下该背心; 背心经严格消毒,保证无菌性。该背心穿戴适应人群广,可根据患者体型和身高进行适当调节。

1.3 观察指标

2组干预8 h, 比较2组术后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囊袋血肿、皮下瘀血、术肢肿胀和压迫袋移位发生率,术后24 h电极移位、皮肤水泡或感染发生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便秘和腰背痛发生率以及舒适度量表评分。VAS采用定量数值法,包括数字0~10, 选择最能反映患者当时疼痛体验的数字,数值越大表示疼痛越严重。各并发症的评估由2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进行独立判断。舒适度量表包括肢体活动、全身活动、疼痛程度、心理状态以及护理管理共5个项目,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舒适度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2组术后8 h VAS评分及各指标比较

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囊袋血肿、皮下瘀血、术肢肿胀和压迫袋移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术后8 h VAS评分及各指标比较

2.2 2组术后24 h各指标比较

观察组皮肤水泡或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便秘和腰背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24 h各指标比较

3 讨 论

3.1 传统加压包扎的局限性

老年患者是起搏器植入的主要群体,不同于年轻群体,老年患者胸部皮肤下脂肪层更薄,局部加压过紧易导致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的小水泡,严重者出现破溃和感染,增加护理难度,延长住院时间,加剧疼痛感[6]。若采用沙袋+弹力绷带压迫切口护理,沙袋体积大、质量重,不利于患者肩部和头部活动,且沙袋通常是反复使用,不符合感控标准,也延长了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时间[7]。因此,应用一款自制气囊式背心,可以更加高效压迫预防术后出血,改善患者压迫不适感,减少压迫相关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3.2 气囊式背心术后8 h效果

本研究术后8 h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囊袋血肿、皮下瘀血、术肢肿胀和压迫袋移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传统沙袋+弹力绷带压迫法需要持续压迫较长时间,不利于患者早期肢体康复和下床活动。气囊式背心可以有效压迫,减轻切口坠胀感,降低压迫袋移位风险,减少皮下瘀血的发生,减少高龄患者皮肤水泡的发生,患者舒适度提升[8]。在使用充气气囊对伤口进行压迫的过程中,便于掌握充气量,保证加压操作的准确性; 采用背心结构进行穿戴,避免了使用绷带紧压产生的破溃和不适反应,也不会对患者的肩部和头部产生限制,保证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9]。压力板和气囊袋均能灵活进行位置调节,从而适用于不同的患者,气囊袋在充气时可以观察充气仪器的数据,便于掌握伤口压迫处的数值,保证加压操作的准确性[10]。通过对比分析气囊式背心与传统压迫方法对起搏器植入术后8 h局部皮肤的压迫并发症可见,该款气囊式背心能够减轻术后压迫疼痛和减少皮肤并发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3.3 气囊式背心术后24 h效果

术后24 h观察组皮肤水泡或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缩短,便秘和腰背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气囊式背心的腰腹带自由端固定有连接魔术贴,连接魔术贴向下贯穿横截面为“U”状的连接套,翻转与安装在连接套外部前表面的魔术贴粘连,连接魔术贴在肩带贴合在肩上后能够穿过对应位置的连接套,并向上弯折后与术贴合粘连,进而将肩带与腰腹带固定,保证该装置能够牢固地穿戴在身上。通过腰腹带和背带的穿戴方式患者感觉比较方便和舒适,同时与只在单侧的肩膀上安装上肩周固定的方式比较,穿戴过程中双肩受力较平衡,舒适度更好[11]。该气囊式背心的下方连板和腰腹带之间竖向贯穿设有下粘带,下方连板与腰腹带之间的横向垂直距离可调节,下方连板与腰腹带之间通过具有弹性的材料进行连接。在下粘带需要使用时,将下方连板拉动使其与腰腹带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压力板的上端使用上方魔术贴在横板的上方先向外再向下弯折后与上粘带连接固定。此时压力板下端的下粘带也穿过下方连板和腰腹带之间的空隙先向外再向上弯折之后与下方魔术贴粘接,从而保证压迫袋的位置固定,不易移动,也不增加患者的压迫感和不适感,不限制患者的肢体和全身活动[12]。

3.4 气囊式背心的创新性

横板和下方连板均为软性塑料材质,连接孔的直径与连接杆的最小外直径相同,连接孔与调节孔相互连通,软性的塑料材质既具有一定的弹力空间,限定了气囊袋的膨胀范围,也具有一定的硬度能够对气囊袋产生压迫,避免气囊袋的压力过于分散。由于连接杆为“T”形,所以连接孔能够通过调节孔的弯折变化改变内部直径,使连接孔能够与连接杆进行贯穿安装。而横板的设置便于压力板安装在任意位置,根据患者伤口的位置调节安装在压力板上气囊袋的左右方向,从而方便设置个性化的压力参数,适应不同人群对压力的承受度,满足伤口压迫止血的要求,不增加患者疼痛感。通过可调的压力参数也能够保证伤口处皮肤“呼吸”,是降低皮肤水泡或感染发生率的关键[13-14]。

压力板上贯穿设有竖向的滑槽,压力板正对和背对患者的2个面上均安装有与内部魔术贴粘连的外部魔术贴,外部魔术贴与滑槽对应,气囊袋在使用时将充气管贯穿连接在滑槽中,此时的安装套也与压力板贯穿; 调节气囊袋的位置时,内部魔术贴与外部魔术贴不连接,能够拉动气囊袋上下滑动调节位置,通过充气管连接在滑槽中的设置也进一步加强了气囊袋与压力板之间的连接紧密性。此外,气囊袋为硅胶材质,气囊袋后表面连通安装的充气管滑动贯穿连接在滑槽中,充气管的充气端口处螺纹安装有拧紧套,硅胶材质更贴合皮肤,舒适感较好。硅胶颜色为白色,若是伤口处有渗血也能够直接反映在硅胶上,方便观察,不需要将气囊袋翻开查看。

最后,该装置通过腰腹带绑在腰腹位置,再将肩带跨过肩部固定在腰腹带上,保证装置稳定,方便活动的同时保证了患者的舒适度。横板安装在肩带上,之后的压力板能够连接在横板和下方连板之间; 当压力板和气囊袋均调节至合适的位置并充气后,气囊袋能够对伤口产生压迫,保证加压操作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沙袋背心充气
充气恐龙
沙袋的数量
为什么汽车安全气囊能瞬间充气?
毛线背心
遥控充气枕让您睡出健康
吊沙袋赶走老寒腿
吊带背心
左手创造奇迹
旧背心的蜕变
想不到我的左手那么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