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麻醉对颅内动脉瘤夹毕术术后脑功能的影响

2022-03-20方锐伦张颖娟

吉林医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麻醉药麻醉监测

方锐伦,瞿 波,张颖娟

(江门市人民医院,广东 江门 529000)

颅内动脉瘤是指大脑内部的动脉血管异常膨出后形成的动脉瘤,其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近年来在神经外科领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据相关流行病学数据,我国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高达7%,且在发病的病例中,0.25%的患者会发生动脉瘤破裂,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2]。近年来,受益于我国医学诊疗技术以及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迅猛发展,颅内动脉瘤的致死率及致残率显著降低[3]。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作为该病的主要诊疗方案,为充分确保手术安全性,要求患者在术中充分镇静,以避免因患者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而增加手术风险[4]。因此,对于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而言,对患者的麻醉深度进行监测是保证手术安全性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通过系统的文献调研并基于多年神经外科临床诊疗经验的积累,尝试使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患者麻醉深度,并尝试使用BIS监测用于预测患者脑功能恢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于我院的48例行颅内动脉瘤夹毕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严格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男15例,女9例,年龄48~74岁,平均(67.2±3.8)岁;观察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45~78岁,平均(66.4±4.2)岁。两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明确研究意义,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纳入标准:①需行颅内动脉瘤夹毕术介入治疗的患者;②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③精神正常,无交流障碍的患者;④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②恶性肿瘤患者;③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④不明确研究意义或不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2方法

1.2.1观察组:常规快速静脉诱导:麻醉所用药物为丙泊酚2 mg/kg、舒芬太尼0.3 μg/kg、顺苯阿曲库铵0.3 mg/kg。严格消毒并贴无菌保护患者额部、眉弓,使用麦迪斯顿医疗Docare麻醉临床信息系统记录。当BIS>60时加深麻醉用药,<40时降低麻醉用药,当患者拔除动脉鞘管后则停止麻醉维持。所有患者在术后1 w时检测体内神经元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评估Aldrete评分。

1.2.2对照组:对照组所用麻醉药物与观察组一致,在颅内动脉瘤夹毕术中,医师通过检测患者心电图、脉搏、呼吸、血压计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差异,根据经验调整麻醉用药。所有患者在术后1 w时检测体内NSE水平,评估Aldrete评分。

1.3观察指标:通过比较两组拔管时间、术毕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等指标差异以期系统评估BIS监测麻醉对于提高麻醉效果的临床应用潜力。同时,通过比较两组Aldrete评分以及NSE水平,以期评估颅内动脉瘤夹毕术术中使用BIS检测是否有利于脑功能恢复。其中Aldrete评分总分为15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预后越佳。

2 结果

2.1两组麻醉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拔管时间、术毕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结果提示,颅内动脉瘤夹毕术术中使用BIS监测能显著降低麻醉药用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相关指标比较

2.2两组术后Aldrete评分及NSE水平比较:在行相应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ldrete评分及NSE水平为(13.2±0.3)分以及(76.5±22.5)ng/ml,对照组患者的Aldrete评分及NSE水平为(7.2±1.8)分以及(48.5±17.2)ng/ml,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研究结果提示,颅内动脉瘤夹毕术术中使用BIS监测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尽早恢复患者脑功能。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Aldrete评分及NSE水平比较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夹毕术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性,为了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往往严格要求患者术中绝对无体动,即术中麻醉应做到充分镇静、镇痛,以避免出现围术期由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手术疼痛等应激反应导致的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从而导致脑血管痉挛、颅内压增高、甚至动脉瘤破裂的危险[5]。故基于此,在术中对患者进行麻醉深度监测对于保证手术安全意义重大。

本研究中,尝试使用BIS监测患者麻醉深度,并尝试使用BIS监测用于预测患者脑功能恢复。研究结果表明,BIS监测麻醉能显著降低颅内动脉瘤夹毕术患者的麻醉药用量,提高手术安全性。且BIS联合NSE监测对于预测颅内动脉瘤夹毕术患者预后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首先,BIS利用特殊的传感器接收患者的脑电图,利用非线性相对锁定原理对原始脑电波进行处理[6]。曾有研究表明BIS是麻醉深度的主要评价指标,其可根据术中不同刺激强度调整镇静、镇痛药剂量,既保证用药的合理化,又可减少各药物剂量,相关研究[7]结果与被本研究结果类似。另一方面,本研究亦证实BIS监测可通过NSE以及Aldrete评分预测患者预后。既往曾有研究发现NSE的表达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相关,当患者脑出血后神经元细胞受损时,NSE被动释放入血液以及脑脊液等,导致患者血液中NSE表达量显著升高[8]。本研究发现对照组患者NSE表达量以及Aldrete评分较低,提示患者预后较差。相关研究结果证实颅内动脉瘤夹毕术术中使用BIS监测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尽早恢复患者脑功能。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颅内动脉瘤夹毕术术中使用BIS监测不仅有利于降低麻醉药用量,指导合理用药,亦能通过NSE以及Aldrete评分准确预测患者预后。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鉴于纳入对象有限,故本研究结果的严谨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后续建议纳入更多的研究对象,以期为颅内动脉瘤夹毕术术中使用BIS监测的推广,颅内手术麻醉药用量调整以及围术期保护脑功能的麻醉指南更新提供理论指导以及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麻醉药麻醉监测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三级库药品管理模式在麻醉药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3.5%利多卡因眼用凝胶的研究进展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