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2-03-19王晶李红叶华贞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维度用药血糖

王晶 李红 叶华贞

糖尿病是当前国内的流行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随着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变化以及工作压力增长,我国糖尿病患者有明显上升趋势,目前我国患病率超过10.4%[2]。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促使糖尿病的治疗目标从单纯提高患者的生存数量,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大量研究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不高[3],帮助糖尿病患者建立有效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是改善生存质量的基础[4]。其属于一类非药物治疗措施,目前在临床中获得广泛的使用,但缺少规范有效的模式。本研究选择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索互联网+多元化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生存质量所起到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福州市新店卫生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符合以下症状至少1项者。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质量下降),随机血糖≥11.1 mmol/L;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sugar,FBS)≥7.0 mmol/L;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an oral 75 g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2 h血糖≥11.1 mmol/L。排除标准: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聋哑人或其他认知障碍。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将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

1.2.2 调查方法 一般资料调查,分别在干预初期及开展互联网+多元化健康教育干预6个月后,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 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量表(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 questionnaire,SDSCA)对研究组、对照组进行评价。

1.2.3 干预方案

1.2.3.1 对照组 患者仅接受临床常规健康教育。社区医务人员提醒患者按时吃药,保持合理饮食。

1.2.3.2 研究组 患者接受互联网+健康教育。首先为每个研究组成员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每个成员的病情、血糖状况、用药情况、生活起居等;根据患者住址情况,成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每组7~9例,共成立7个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每组配备专业医务指导人员一名,负责评估患者的病情,定期监测患者血糖状况,制订个性化用药,进行心态、饮食、血糖自我监测以及运动等方面健康指导。并选取1名亲和力强、遵医行为良好、医学知识接受力强、行动力强的核心人物作为每个自我管理小组组长,负责每周组织总结本组糖友交流。具体办法为:开展多种形式教育,如现场指导、知识讲座、PPT观看、视频、自媒体等,同时开展患者互助、角色扮演以及访谈教育等多种形式教育活动,尽量寓教于乐,多角度全方位地将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反复强化,增强糖尿病患者开展自我管理活动的信念,增强患者改变不良行为的信心与技能。帮助糖尿病患者挑选适宜食物,每天记录食物摄取品种及摄入量,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合理安排蛋白质以及脂肪的日常摄入量;发放《自我管理手册》,患者每天记录饮食起居和血糖值。加强用药指导,降低漏服或是乱服药物现象,根据血糖值变化,及时用药调整。利用新媒体社交平台,建立糖友微信群、糖友自我管理小组群和研究人员、医务工作人员和管理小组组长工作交流群,便捷沟通渠道,灵活信息传递方式,及时、准确掌握研究对象近期血糖、情绪、生活起居、用药情况,并给予线上建议指导,建立每日打卡制度,让自我管理时刻不离糖友生活左右。请专业老师提供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指导,制订个性化运动强度及运动时间方案。帮助糖友创建舒心的治疗环境,请家属参加座谈会,理解和支持患者居家自我管理。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3.1 一般情况 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1.3.2 实验室指标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

1.3.3 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量表(SDSCA) 其由Toobert等研制,由我国学者万巧琴等[5]翻译,主要用于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该量表共有11个条目,分为饮食管理(4个条目)、运动管理(2个条目)、血糖监测(2个条目)、足部护理(2个条目)、遵医嘱用药(1个条目)5个维度。每个条目按照0~7分计分,总分为0~77分,得分越高,提示自我管理行为越好。

1.3.4 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 采用中山大学方积乾[6]教授研制的SF-36中文版,主要评价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该量表共8个维度,分别为总体健康状况(general health,GH)、生理机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生理职能(role physical,RP)、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活力(vitality,VT)、情感职能(role emotional,RE)、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ing,SF),其中PF、RP、BP反映生理健康状况,VT、RE、MH反映心理健康状况。各维度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则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率(%)表示,组间无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χ2检验,单向有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本次调查研究期间无失访。对照组和研究组糖尿病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χ2=0.205,P=0.651)、年龄(t=0.302,P=0.763)、文化程度(Mann-Whitney U检验,Z=-0.416,P=0.677)、病程(t=1.147,P=0.255)、BMI(t=0.573,P=0.568)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续)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比较

在接受健康教育之后,研究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遵医嘱用药、饮食管理、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运动管理五个维度比较,遵医嘱用药、饮食管理、血糖监测、足部护理4个维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管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比较(分,x- ±s)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存质量比较

在接受健康教育之后,研究组患者的生存质量8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GH、PF、RP、BP、VT、SF、RE、MH共8个维度比较,两组除RE外,其余7个维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存质量比较(分,x- ±s)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餐后2 h血糖值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餐后2 h血糖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mmol/L, x- ±s)

3 讨论

糖尿病的病程长,并发症多,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1,7]。其病因、防治与日常生活及饮食习惯有关,因此,在临床实践及社区管理中,除积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治疗,开展防治糖尿病健康教育对控制糖尿病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使患者自觉改掉不良行为,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互联网+多元化健康教育6个月后,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规范的自我管理后,饮食管理、血糖监测、运动管理、遵医嘱用药、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开展多维度、全方位的互联网+多元化健康教育,患者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较健康教育前有明显提高,不良生活习惯有明显改观,从而有利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本研究结果与王兴周等[8-11]报道基本一致。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简单易行、通俗易懂的系统健康教育,同时对他们进行心理、饮食、休息、运动指导,帮助他们建立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他们自我管理行为,消除引发糖尿病的危害因素[12],从而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高血糖控制率,减少和控制糖尿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健康教育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生存质量的最佳措施[13],但是常规健康教育利用“填鸭式”模式,护理工作人员作为主导,患者一直处在较为被动的地位,学习积极性受到抑制,日常碰到问题不敢提问,对于自身病情不愿意主动诉说,患者容易出现恐惧、抑郁、焦虑情绪[14]。虽然及时的心理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缓解上述情况,但是效果不理想,所以常规健康教育模式无法有效提高临床患者诊疗依从性,无法保证患者遵照医嘱服药。同时,缺乏运动锻炼,饮食结构不规律或是不合理,最终会引发生存质量下降[15]。互联网+多元化健康教育以教育作用为核心,顾及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同伴教育的影响作用。这种模式能提高患者教育接受度,最大程度发挥健康教育的效力,能够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与生存质量,改善疾病预后效果[16]。本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接受各自健康教育措施之后,研究组的自我管理行为在遵医嘱用药、运动管理、饮食管理、血糖监测等维度上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互联网+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患者健康的促进具有显著性、科学性,对糖尿病患者教育效果明显,能够最经济、最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健康教育是一个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建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需要全方位、系统科学的立体模式。每个健康教育工作者都要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为己任,转变人们的思想意识,改变健康观念,提高公众健康知识知晓率,最终改变不良健康行为,为广大群众创造良好的人文健康生态环境,努力为人民提供生命全周期的健康教育服务。

猜你喜欢

维度用药血糖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