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质量理论干预对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效果分析

2022-03-19徐立琴陈见贵陈培娥邹先明唐翠翠陈芬林慧芳胡娟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骨伤科医学科医护

徐立琴 陈见贵 陈培娥 邹先明 唐翠翠 陈芬 林慧芳 胡娟娟

感染控制是医院医疗质量与医疗服务的重要体现,有效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对于感染预防、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促进意义。而院内感染中以脑病科和重症医学科对其要求更高,脑病科和重症医学科患者病情较危急,常合并多种感染,且感染发生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常规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已经无法满足医院对感染控制效果的要求。因此,为进一步提高院内预防情况,控制感染情况,需采取更规范的感染防控措施[1-2]。近年来,三维质量理论指导下感控措施实施在感染控制管理方面取得不错进展,其根据结构-过程-结果的评价模式从全方位对医院护理服务进行指导和评估,促进护理服务工作的改善,显著提高了医院卫生质量[3-4]。基于此,本院在2019年实施三维质量理论指导下的感控措施,观察三维质量理论指导下干预项目管理实施前后的院内感染情况及对医护人员的影响,旨在提高本院院内感控管理,并为院内感控措施实施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院内感染情况,并在2019年1—12月期间采取三维质量理论指导下感控措施干预,并详细记录感控措施实施前后院内感染情况。干预前,纳入患者29 958例,其中康复医学科776例、肺病科2 518例、脑病科2 000例、内分泌科2 792例、心血管科2 802例、肿瘤内科1 625例、外科一区1 596例、外科二区1 637例、骨伤科一区1 617例、骨伤科二区1 737例、骨伤科三区2 004例、妇产科2 749例、儿科2 743例、肛肠科671例、康复医学科94例、脾胃病科2 288例。干预后,纳入患者16 760例,其中康复医学科679例、肺病科1 179例、脑病科1 139例、内分泌科1 509例、心血管科1 475例、肿瘤内科965例、外科一区804例、外科二区765例、骨伤科一区929例、骨伤科二区1 014例、骨伤科三区1 102例、妇产科1 388例、儿科1 863例、肛肠科285例、重症医学科28例、脾胃病科1 288例。以及干预前,医生3 551名、医技人员452名、护士5 337名、实习生2 866名、工勤3 746名、陪护人员3 243名;干预后医生2 681名、医技人员381名、护士4 126名、实习生2 102名、工勤2 980名、陪护人员2 875名。

1.2 方法

三维质量理论指导下实施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是以结构-过程-结果理论为前提,对院内感控措施方案的制订、实施及评估的管理措施。感染措施实施前院内进行常规感染预防和感控管理,然后根据院内实际情况制订院内感染控制管理方案,并对其方案结构情况进行评估,以确定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感控措施方案如下。(1)在院内成立感控措施干预督导小组,以院感部为主导,由临床各科室配合。(2)对院内感控管理方案进行评估,包括:①建立规范的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措施落实进行修订和完善,保证操作的规范性;②感控管理责任体系要完整,感染预防和控制方案、计划和措施要落到实处,并需进一步完善病房、手术室感控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同时跟进改善状况,确保感控措施的实施质量。(3)对医院资源和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包括:①实现手术室一体化管理,以感控督导小组和随访小组人员完成随访信息系统;②设置无线网络,建立微信平台和感控管理微信群;③尽量每周开展一次感染预防知识讲座;④设立感染信息化系统,将每位患者感染控制情况和指标异常情况及时上报。(4)对院内感控管理方案过程进行评估,包括:①人员管理。对新进人员、保洁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6S管理理念,督促其工作的精益管理,并树立其无菌意识,明确其功能职责,同时提高医护工作者落实感控措施的积极性。②物品管理。手术室各环节均采取无缝隙管理,对手术器械、监控、敷料等物品进行消毒、灭菌、运输等设立专门器械督导小组进行严格把关。③环境管理。手术室按要求布局,兵器缓冲区设置屏障和隔离标志,严格控制空调系统,保证尘埃含量、湿度、温度等,并进行空气细菌学检测。(5)由感控督导小组进行实施监控,对感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状况进行公示,并通过微信平台进行沟通,及时解决问题,规范操作。

1.3 观察指标

对院内各科室感染情况、感染部位、感染控制的执行状况、医护工作者手卫生情况进行统计,内容包括:感控措施实施前后院内各科室感染情况;院内感染控制执行状况包含患者安置合理、标识清晰、保洁用具专用和消毒合格、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外出、转科检测等落实防控措施、医嘱、家属知晓防控知识、医疗废物处理等防控措施,由1名护士长和质控护理对防控情况进行考核,根据是否做到来评估感控质量情况,患者安置合理、标识清晰、保洁用具专用和消毒合格、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外出、转科检测等落实防控措施、医嘱、家属知晓防控知识、医疗废物处理即为防控执行合格,若患者安置不合理、标识不清晰、保洁用具专用和消毒不合格、防护用品外出使用不正确、转科检测等落实防控措施无落实、医嘱、家属未完全或不知晓防控知识、医疗废物处理不合理即为防控执行不合格(其中一项不合格,即为防控执行不合格);医护工作者手卫生包括医生、医技、护士、实习生、工勤、陪护人员和手卫生依从情况,其中手部卫生依从情况以实际洗手清洁情况与应该洗手清洁情况的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住院患者院内各科室感染状况比较

干预后,院内各科室感染总人数及总感染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康复医学科、肺病科、脑病科、心血管科、肿瘤内科、骨伤科一区感染情况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院内各科室感染率比较(%)

2.2 感染部位比较

干预后,院内出现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道及胃肠道、其他感染等各部位感染情况较干预前显著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院内患者感染部位比较[例(%)]

2.3 医院感染控制的执行状况比较

干预后,患者安置合理、标识清晰、保洁用具专用和消毒合格、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外出、转科检测等落实防控措施、医嘱、家属知晓防控知识、医疗废物处理等感控执行状况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见表3。

表3 (续)

表3 干预前后院内感染控制的执行状况[例(%)]

2.4 医护工作者手卫生情况

干预后,医生、医技人员、护士、实习生、工勤、陪护人员等医护工作者手卫生执行情况的依从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见表4。

表4 干预前后医护工作者手卫生情况

3 讨论

脑病科和重症医学科是院内感染控制的重中之重,其患者多为脑梗死和脑出血等危重疾病者,因意识和生理功能下降,使得中枢功能减退,呕吐、吞咽不能顺利进行,呕吐物、痰等不能及时排除,引发呼吸道、胃肠道感染。且多需长期卧床和气管插管等操作,导致呼吸道感染和泌尿感染发生率较高[5-6]。因此,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越来越被临床关注,良好的感染控制效果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进而促进生存质量的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结构体系对于保障院内感控工作的有序进行和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7-8]。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三维质量理论在感控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帮助完善感控措施,规范操作,并进行有效评价,在提高我院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效果方面提供了重要指导。

通过对院内实施三维质量理论下感控管理干预措施,建立完善的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管理结构体系,对各阶段、各环节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价,确保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并在院内设立感控管理督导小组,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并对管控工作进行监测,保证了感染措施的有序开展。因此,经干预措施实施后院内各科室感染总人数及总感染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且肺病科、脑病科、心血管科、肿瘤内科、骨伤科一区、康复医学科感染情况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各部位感染情况较干预前显著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维质量理论指导下感控措施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情况,尤其对脑病科、心血管科、肿瘤内科等科室干预效果明显,并且可有效降低感染部位感染率。这主要是因为基于三维质量理论下感控措施中通过对人员、物品、环境制订有效管理,设立感控系统、评价系统、手术室一体化、微信平台等方式优化管理流程,实行对感染控制的无缝隙管理[9-10]。

而手术室感控管理是感染控制管理工作中最困难的环节,手术器械、手术切口、手术质量、医护工作者手卫生等因素均对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影响[11-12]。三维质量指导下干预措施对手术实行无缝隙对接,并设立手术器械督导小组对器械消毒、灭菌、运输过程进行监督,保证了手术器械的无菌条件。并且在感控干预措施中加强对医护工作者手卫生的宣传和对安置合理、标识清晰、保洁用具专用和消毒合格、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外出、转科检测等落实防控措施、医嘱、家属知晓防控知识、医疗废物处理等感控执行状况,提高了医护工作者的手卫生依从性和感控执行率,降低了感染风险[13-14]。因此,感控措施干预后医生、医技人员、护士、实习生、工勤人员、陪护等医护工作者手卫生执行情况的依从率和院内感染控制的执行状况较干预前显著提高,有助于降低了感染的发生。因此,在结构-过程-结果的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下,有助于进一步规范感染控制管理操作,指导感染措施的有效实施,而对感染控制的有效评估是保证感控效果的重要前提,也是保证感控管理质量的重要评价方式[15]。

综上所述,基于三维质量理论指导下感控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情况,完善院内感控体系,促进感控工作的实际执行情况及医护工作者手卫生依从性,促进提高院内感染控制管理质量,进而促进院内感染发生率的降低,提高医疗质量。

猜你喜欢

骨伤科医学科医护
检验医学科专业基地教学查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介
花开杏林 果结仁心——访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沈计荣
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及护理管理研究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中医骨伤科痛证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