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产后盆底肌力的多因素分析

2022-03-19吴桂霞吴冬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盆底肌力产程

吴桂霞 吴冬梅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盆底支持结构缺陷、受损或功能障碍所造成的疾病[1],该病在我国分娩孕妇中的发病率高达44.5%[2],如何预防或减少该疾病的发生是重中之重[3]。产后盆底功能影响因素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但病因尚未明确。本研究拟就此进行研究分析,对产后42 d妇女进行盆底肌力评估,探析影响盆底功能的相关因素,分析不同因素对产后盆底肌力的影响,了解是否可通过规避风险因素而减少PFD的发生,提高社会对产后PFD的认识,为医疗临床研究和制订疾病相关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为产后PFD的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1月1日—2020年10月31日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115名产后42 d复查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分为三组,顺娩组60名,产钳助娩组20名,剖宫娩组35名。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产后42 d产妇;(2)恶露干净、非经期者;(3)近期无阴道感染病史;(4)无泌尿系感染病史;(5)无肾脏疾病史;(6)无盆腔炎、盆腔手术病史;(7)依从性良好,自愿接受相关检查,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精神障碍者;(2)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者;(3)合并妇科肿瘤者。(4)中转剖宫产者(指进入产程后因某些特殊原因转剖宫产者)。剔除标准:(1)资料不全,影响评价指标者;(2)观察中自然脱离者。

1.3 仪器与盆底肌力检测方法

记录一般情况[包括年龄、身高、孕前体质量、孕期增加体质量、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产次、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经阴道分娩者第二产程时长及会阴情况],采用盆底表面肌电图描记法评估盆底Ⅰ类肌和Ⅱ类肌肌力。采用盆底生物刺激反馈仪(加拿大Thought Technology,MyoTrac Pro型)中的Glazer盆底功能评估程序,将特制阴道探头置于阴道内,嘱检查者根据语音提示反复收缩或放松盆底肌肉,探头收集盆底表面肌电信号,进而反映于仪器显示屏上,进行盆底肌电图的描记。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ANOVA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P25,P75)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对影响产后42 d盆底肌力的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不同分娩方式组年龄、身高、孕前体质量及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x- ±s)

2.2 影响产后42 d盆底肌力的因素

无论何种分娩方式,高龄、产次≥3次、孕期体质量增加≥15 kg及分娩巨大儿者,产后42 d盆底肌力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分娩者(包括经阴道顺娩及产钳助产者)产后42 d盆底肌力较剖宫产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分娩者第二产程时长≥2 h者产后42 d盆底肌力较<2 h者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裂伤或侧切者产后42 d盆底肌力较会阴无裂伤者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BMI≥24 kg/m2产后42 d盆底肌力较孕前BMI<24 kg/m2者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越高,产妇产后42 d盆底肌力越低,尤其是Ⅱ类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盆底肌力与年龄、产次、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呈负相关(P<0.05);与第二产程时长、孕期BMI及孕期增重情况无相关关系(P>0.05)。见表4。

表2 不同影响因素产后42 d盆底肌力的比较

表4 不同影响因素与产后盆底肌力相关性分析

表4 (续)

3 讨论

随着年龄增长,女性体内雌孕激素水平改变,体内胶原蛋白丢失,身体各项机能逐渐减退,全身肌肉、韧带组织随之松弛,盆底肌力也相应减弱。本研究显示,高龄产妇产后42 d盆底Ⅰ类、Ⅱ类肌肌力明显下降,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年龄与盆底肌力呈负相关,即产后盆底肌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这与大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4-5]。因而应加强对PFD高危因素的宣教,避免因高龄妊娠对盆底肌的损伤,从而减少PFD的发生。

分娩过程中,随着胎先露下降,腹压急剧上升,对盆底组织结构超生理极限的拉伸或扩张会导致会阴部神经受压、受损和去神经化,对骨盆肌造成间接损害[6],会阴撕裂或侧切可导致盆底肌直接断裂,从而使盆底肌力下降。本研究显示,经阴道分娩者,无论是顺娩还是产钳助娩者,其产后42 d Ⅰ类及Ⅱ类肌肌力均明显低于剖宫产者,剖宫产避免了该过程,对盆底肌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7]。多次妊娠和分娩,使盆底肌长期处于慢急性交替损伤状态,会对盆底支持组织造成不可避免损伤,PFD发生率随之增加[8-9]。本研究结果显示,产次≥3次者产后42 d盆底肌力较孕次≤2次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产次与盆底肌力呈负相关,即产后盆底肌力随着产次的增加而降低,因而多次分娩者产后更应重视盆底修复,以期减少或降低PFD的发生。

表3 不同影响因素产后42 d盆底肌力的比较

付楝等[10]研究表明分娩巨大儿、孕前高BMI及孕期体质量过度增加均是导致盆底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均可增加腹腔内压力,导致胎儿因重力作用持久压迫盆底,造成盆底组织超负荷拉伸,从而导致产妇盆底肌力下降[11-13]。本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盆底肌力呈负相关。因此,在孕期应适当控制营养摄入,严格控制孕期体质量增长,降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否则易发生PFD。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孕前BMI≥24 kg/m2者产后42 d盆底肌力较孕期BMI<24 kg/m2者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孕前超重孕妇样本例数较少,平均孕前BMI为21.338 kg/m2,故孕期BMI是否影响盆底肌力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经阴道分娩者在第二产程过程中,随着胎先露下降,腹压急剧上升,对盆底组织结构超生理极限的拉伸或扩张会导致会阴部神经受压、受损、断裂、去神经化和神经萎缩,均会对骨盆肌造成间接损害,从而使分娩后盆底肌力明显下降。邱丽萍等[14]通过对400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第二产程的延长是产后F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纪伟青等[15]研究也显示,第二产程时长延长可明显增加产妇发生盆底肌群结构和功能损伤的风险,增加PFD的发生概率。本研究结果显示,经阴道分娩者第二产程时长≥2 h者产后42 d盆底肌力较<2 h者低,会阴侧切或撕裂者产后42 d盆底肌力较无裂伤者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与上述学者研究成果不一致。本研究样本量较少,第二产程平均时长为66.163 min,时长≥2 h者仅19例,阴道无裂伤者仅3例,无法准确反映其对盆底肌力的影响,日后可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产后盆底肌力受多因素影响,经阴道分娩、高龄、多产、孕期过度增重及分娩巨大儿产妇的盆底肌力下降更为显著,因此,应重视健康宣教,孕期应适当控制营养摄入,严格控制孕期体质量增长,降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重视产后盆底康复,从而减少产后PFD的发生,提高产后女性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盆底肌力产程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新、旧产程标准在低危初产妇进行产程管理中的应用对比*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产程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镇痛分娩会影响产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