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型多式联运车制造工艺

2022-03-19武永亮谭祖中邹长青李晓辉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2年2期
关键词:底架侧墙端部

王 飞 武永亮 谭祖中 邹长青 李晓辉

(中车株洲车辆有限公司 技术中心工艺技术部,株洲 412003)

1 概述

某型多式联运车是一种在标准轨距线路上运行,装运70 t级公路半挂车及20~53 ft各种型号集装箱,适合驮背、箱、散、冷链及危化品等多功能运输,同时满足双层集装箱运输的要求的多式联运专用车。该车可实现一车多用,提升了铁路车辆利用率。

2 产品结构及工艺难点分析

2.1 产品结构简介

该车型主要由车体、锁闭装置、车钩缓冲装置、风手制动装置、涂装与标记以及转向架等组成。其中,车体为全钢结构,主要是由端部底架、中部底架以及侧墙组成的凹底形式。端部底架与中部底架上装有集装箱的锁闭装置和半挂车前端固定座。该车车辆长度为19 566 mm,车辆最大宽度为3 080 mm,车辆定距15 766 mm。主要型钢及板材均采用Q450NQR1高强度耐候钢。

2.2 工艺难点分析

(1)牵引梁、端部底架采用板材组焊结构,焊接量大,容易产生产扭曲等焊接变形。

(2)中部底架为无中梁结构,焊接过程极易产生扭曲变形,组装时需工装夹具定位、固定,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

(3)侧墙组成上侧梁由多段拼接而成,容易产生变形,需在拼接时预置焊接反变形量。

(4)由于钢结构组焊后易产生扭曲,导致枕梁高低差超差,加之底架刚度大,底架校正胎调校效果不佳,易产生锁闭装置高低差超差。

3 车辆制造工艺

3.1 端部底架组装工艺

端部底架主要由牵引梁、枕梁、侧梁、前端梁以及后端梁等组焊而成,设有集装箱锁闭装置的安装座,如图2所示。利用专用胎膜的定位及夹紧装置,组装时枕梁下盖板定位块平面高度差不大于1 mm,前端梁高低差不大于6 mm,枕梁高低差不大于4 mm。端部底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

3.2 中部底架组装工艺

中部底架由下边梁、横梁、纵梁、低地板、底部封板以及中部角件等组成,如图4所示。下边梁采用冷弯乙型钢加压型槽钢封底的形式。本次生产采用整体下料,下边梁质量按照整体直线度不大于8 mm、旁弯不大于5 mm、挠度不大于8 mm控制。此外,避免拼接,以提高整车组装质量和外观质量。

横梁、纵梁均采用压型槽钢,承载集装箱角件处设置整体压型弯角。低地板1、低地板2、低地板3拼接质量要求:拼接错牙量不大于0.75 mm,错边量不大于1.50 mm。

为了控制中部底架的焊接后变形量,利用胎膜的定位及夹紧装置中部底架采用反面组装和焊接的方式,中部底架焊后挠度变形量不大于10 mm,对角线差不大于8 mm。

中部底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5所示。

3.3 侧墙组装工艺

侧墙为板柱式结构,由上侧梁、侧柱以及侧墙板等组焊而成,如图6所示。上侧梁采用250 mm×150 mm×10 mm的冷弯矩形钢管组焊而成。为了保证上侧梁焊接后的挠度,拼接时预置反变形量。侧柱采用压型槽钢,侧墙板采用厚度为6 mm的高强度耐候钢板,生产时侧墙板和侧梁采用整体下料,避免拼接以提高整车组装质量和外观质量。侧梁质量控制参数:整体直线度不大于8 mm,旁弯不大于5 mm,挠度不大于8 mm;侧墙组成整体旁弯不大于8 mm。侧墙生产工艺流程,如图7所示。

3.4 车体钢结构组装工艺

车体为全钢焊接结构,主要是由端部底架、中部底架以及侧墙等组焊而成的凹底形式,如图8所示。主要型钢及板材均采用Q450NQR1高强度耐候钢。

车体钢结构组装采用专用胎膜定位和夹紧装置,控制钢结构各部件组装尺寸精度。将端部底架(1)、端部底架(2)、中部底架吊入钢结构组装胎,调整端部底架,确保两枕梁间对角线差不大于8 mm,两后端梁间对角线差不大于12 mm,端部底架中心线和中部底架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 mm,车体长度在前端梁外侧18 600 mm±12 mm。使用水平仪取点(枕梁端部、前端梁端部、后端梁端部、低地板与边梁连接线均匀取6点)侧梁,相对应点位高低差不大于6 mm,点焊固定。

将侧墙组成吊入钢结构组装胎,使用定位卡具固定侧墙组成。检查侧梁上平面距下边梁(2)下平面高度1 250(-10,0)mm,以确保车体距轨面高度,点焊侧柱与边梁焊缝、侧柱与中部角铁焊缝。调整侧梁间距2 600(-5,0)mm,点焊固定侧墙板与边梁焊缝。完成端部底架与侧墙间正面的连接焊缝,并组装侧梁连接板。加装工艺撑,避免钢结构翻转时解体。

车体钢结构生产工艺流程和车体钢结构实物,分别如图9和图10所示。

3.5 锁闭装置组装工艺

锁头组装利用水平胎完成锁闭装置的组装。锁座组成关于车体纵、横向中心对称,偏差不大于5 mm。锁头组装时,以底架横向中心线和纵向中心线划线组装,保证对角线差不大于10 mm,同时需确保各锁头的方向符合图纸要求。锁头组装后,分别测量各锁座的平面度(红外线水平检测仪测量,高低差不大于3 mm),各锁座承载面高低差要求不大于6 mm,同时保证锁头应推拉、翻转灵活。组装完成后,使用水准仪进行锁头的检测。

4 结语

通过对生产过程验证,上述制造工艺能够满足图纸及技术文件要求,有效保证了产品的制造质量,为后续批量生产提供了技术基础,也为生产同类车型提供了宝贵经验。

猜你喜欢

底架侧墙端部
底架组装工装模块化设计与应用
温度荷载下剑麻纤维-ECC地下侧墙抗裂性能
大型水轮发电机绕组端部电晕问题探讨
预应力钢棒在桥台侧墙加固中的应用
HCSR油船甲板强横梁端部通道开孔分析
弹簧扁钢51CrV4端部开裂原因分析
秦山核电30万千瓦级机组主发电机端部发热改进措施浅析
浅析解决HXD1C六轴电力机车底架端部平面度超差的方法
铝合金列车侧墙制造及其质量控制
某型起重机底架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