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情绪与行为问题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2022-03-19王小月

家长 2022年1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情绪家长

王小月

幼儿产生情绪和行为问题的主要原因与家庭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有关。家长的教育观念也是影响幼儿情绪、行为的主要因素,加上教师对幼儿情绪、行为等方面问题的教育意识不足,未能有效干预和影响幼儿健康人格、良好习惯的形成。对此,本文重点结合幼儿情绪、行为等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为幼儿提供系统、全面的成长环境,让幼儿的思维意识、行为能力得以全面发展,保证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培养自主意识,散发主角光芒,积极开展自我提升活动。幼儿行为对其身心发展有决定性影响,当幼儿情绪、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时,需要通过家长或教师的引导,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导致幼儿出现行为问题的因素有多种,无论哪种行为问题,都可以通过家庭、学校或社会教育有效避免。因此,根据上述角度研究幼儿行为和情绪问题的转化策略十分必要。教师要提高幼儿情绪发展与行为拓展的成效,让幼儿从根本上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逐步改善幼儿成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使幼儿的综合竞争力得以增强,积极配合教师,团结同伴,感受良好情绪带来的深远意义,加快幼儿成长发育的速度,让幼儿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情绪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

一、幼儿情绪和行为问题成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方面

家长采取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行为与情绪可产生直接影响。部分家长倡导打压式教育,对孩子采取命令的教育方式,而且过度干预孩子行为,忽视了其感受。还有部分家长没有考虑自身行为对孩子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产生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自身存在不良习惯或情绪,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除此之外,有的家长教育观念不科学,对教育理论了解相对较少,日常和幼儿园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忽视了孩子的行为教育和情绪引导,使幼儿出现各类行为、情绪方面的问题,制约其身心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方面

部分教师在幼儿行为、情绪等方面教育理论掌握相对较少,忽视了专业学习,自身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当幼儿出现不正确的行为或不良情绪时,难以及时给出引导,难以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除此之外,不同幼儿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教师对幼儿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应采取差异化的引导措施,然而,由于教师缺乏对幼儿心理健康、行为习惯、积极情感等方面教育方法的掌握,使幼儿教育质量受到影响。

(三)社会教育方面

幼儿的情绪社会性发展主要涉及幼儿的体验、调节、表达以及安全和环境。幼儿情绪与自身的适应有一定的关系,幼儿在一个或不同的领域发展会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特别是幼儿阶段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问题,并通过不同的行为表示出来,这种表现往往包含外化性的行为以及内化行为,包含饮食以及睡眠等感性方面的失调,从而很容易形成社会能力缺失的问题,最终会导致幼儿出现心理问题,影响幼儿的成长。在针对当前幼儿情绪方面,我国已经有相应的分类内容,在心理方面包括幼儿的焦虑障碍、恐怖焦虑障碍以及社交焦虑障碍等,这些心理问题会使幼儿的一些社会功能缺失。针对当前幼儿不同的内容,强调以偏离正常发育作为诊断依据。早期一些相关的专家针对不同阶段的幼儿的情绪和社会发展以及精神障碍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幼儿的心理做出诊断与分类,对幼儿的情绪、精神障碍诊断方法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认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幼儿的成长发展存在利弊共存的问题,使幼儿在社会教育中不能结合自身情绪发展规律进行情感表达和行为拓展,幼儿社会教育成效难以显现。与此同时,社会教育过程中,对幼儿这个弱势群体存在一定的偏见,使幼儿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难以进行有效锻炼与提升,无法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导致幼儿的情绪难以得到尊重和理解,最终造成行为问题的出现。另外,幼儿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直面社会教育,在认知上、经验上存在一定的不足,无法结合自身成长发展需要,难以开展创新性学习与拓展活动。

二、幼儿情绪和行为问题解决策略

(一)家校合作,转变家长教育观

幼儿大部分行为和情绪方面的问题都与家庭教育环境和方法有关,所以,教师需从家园共育角度出发,通过创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多种方式与家长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向家长传达科学的育儿观念,在孩子面前树立榜样。家长的自我教育是对孩子实施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母亲可以向孩子展现温柔、优雅、宽容的一面,培养子女的心理品质,父亲可以向孩子展现稳重、刚毅的一面,对孩子的性格加以熏陶。家庭教育中,父母之间应形成合力,规范自身行为,时刻向孩子展现良好的行为、情绪,为孩子成长提供优越的家庭环境。

在家校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家长之间沟通教育经验,及时找出家长存在的错误观念,对其进行引导,鼓励家长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的教育知识,针对孩子存在的不良行为或不良情绪及时引导,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让家庭教育更加科学,提高教育成效。在家庭教育上,家长还需明确和孩子之间相互沟通的重要性,因为父母属于孩子成长过程重要引路人。但大部分的家长为了生计奔波,工作较为繁忙,在闲暇之余和孩子之间的心灵沟通相对较少。和睦、积极的家庭氛围是对孩子进行行为教育、情绪引导的重要条件。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亦师亦友的,家长在面对孩子遇到发问题时,能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心,这样不但能及时关注孩子情绪,还能培养亲子情感,循序渐进地形成优良的家庭教养模式。

除此之外,在家校沟通过程中,教师还需引导家长以身作则。无论是家长的语言,还是其行为或情感对孩子情绪、行为都可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与健康的情绪,家长应为孩子树立榜样,注意日常言谈举止,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健康成长。同时,通常情况下,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观念会受到家长素质的影响。一般来说,家长素质会依靠从事的职业、生活的阅历以及性格等组成,而自制力也可以反映整个人的素质。有些人对自己的言行举止都具有特别强的约束力。所以,对家长自身素質进行衡量,不仅取决于生活阅历、从事职业等,还会与家长的自制能力有关。如果家长的情绪一直处于失控的状态,孩子也会模仿家长。不仅如此,有些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的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于孩子的基础性问题,比如,吃饱穿暖,而很少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也忽视培养孩子的社会化情绪。即使家长已经知道了孩子的社会化情绪需要培养,但由于自身知识和能力比较有限,无法完成情绪社会化发展的教育内容。

(二)提升素养,关注幼儿情绪和行为问题

学前儿童行为问题是指学前儿童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幼儿的生理机能失调、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或心理产生冲突等导致的不良行为问题。要解决幼儿存在的情绪、行为问题,教师需不断学习先进教育理念,这样能精准发现幼儿成长过程面临的问题。如果发现幼儿存在行为问题,教师不可以放任问题的发展,而是要从幼儿心理、行为习惯多个角度精准分析,科学指导,帮助幼儿走出行为困境,摆脱不良情绪,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及时帮助幼儿矫正偶然或暂时行为问题。对幼儿的情绪及行为问题产生原因深度剖析,不难发现,大部分幼儿行为和情绪方面的问题主要受到家庭、个体和心理等因素方面的影响,行为问题产生原因相对复杂,所以,在教育过程,教师要和幼儿之间建立和谐师幼关系,及时找到幼儿存在的行为问题,以尊重幼儿为前提,履行自身引导者的责任,转变以往一味地教导的方式,从幼儿角度分析问题,合理引导。

要做好上述工作,教师需不断学习,可以参与幼儿行为、情绪教育主题相关的实践培训,还可利用网络途径丰富自身专业理论,在日常工作中,能践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要求,准确找出幼儿存在的问题的根源,精准施策,才能高效解决问题。另外,幼儿教师自身要提升综合素养,加强育儿能力,通过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综合能力,有效关注幼儿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并结合具体的教育手段帮助幼儿解决情绪问题,提升幼儿行为能力。在常态化育儿过程中,幼儿教师要与幼儿进行深度沟通,与幼儿建立良好关系,促使幼儿积极开展实践探究与自主学习活动,引导幼儿的思想、情感意识向着健康发展目标靠拢,帮助幼儿在探究、游戏活动中稳定情绪,培养乐观心态,落实健康育儿理念,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比如,幼儿教师在幼儿参与常态化游戏活动时,要积极投入游戏情景,促使幼儿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进行有效训练,充分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体验,促使幼儿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三)灵活引导,精准解决幼儿问题

对幼儿存在的不良行为与情绪应选择不同的引导方法。比如,当幼儿出现攻击他人、违反纪律、不注意听讲或多动行为时,应选择适度的方法,归正其行为。大部分心理学、教育学理论表明,幼儿教育运用奖励措施效果要好于惩罚,然而,并不代表教育过程将惩戒措施放弃,如果适当惩戒对幼儿行为可以产生有利影响,那么惩罚措施就可以合理使用。教师可以在保障幼儿生活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以其身心发展为目标,对幼儿存在的不良行为展开否定评价,激发幼儿对不良行为产生的认知。惩罚方式包括物质层面、活动层面和精神层面。对低龄幼儿可以通过活动惩罚措施的运用归正其行为,如果幼儿出现不当行为,那么可以取消其参与正常活动权利,使其意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当是自己失去活动权利主要原因。若幼儿情绪出现问题,如过度敏感、焦虑、烦躁、抑郁、偏执、暴躁、孤僻等,可以利用情境游戏方法,辅助幼儿矫正不良情绪。幼儿热衷于游戏,在情境游戏中,大部分幼儿能积极参与,在此期间,有助于其活泼开朗性格的培养。与此同时,游戏道具或游戏情节也能吸引幼儿。

在游戏规则的限制下,幼儿能主动接受规则约束,并在轻松环境中专注参与,缓解焦虑感,进而形成开朗的性格。游戏的方式无论是对幼儿行为习惯,还是对其不良情绪等方面引导都可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类方式改善幼儿存在的行为和情绪问题。另外,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常态化思想,积极创新引导语。启发活动能让幼儿的认知意识、模仿能力得以训练,也能全面提升幼儿教师教学引导成效,让教师可以精准解决幼儿存在的实际问题,帮助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抵御外来侵害、培养阳光个性、塑造高贵品格、锻炼综合能力。

(四)多元教育,提升幼儿核心素养

首先,教师应借助激励教育,培养幼儿良好情绪,帮助幼儿做好心理疏导,让幼儿在进行情绪表达的过程中形成良好思路和习惯,加强对外界沟通的有效成效。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情绪表达特点,对幼儿情绪进行深度分析与推敲,促使幼儿及时改正情绪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幼儿教师在激励教育的有效应用过程中,应与幼儿进行深度交流和互动,多激励幼儿,使幼儿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为幼儿调控自身的情绪提供助力。比如,幼兒教师要在适当时机对幼儿进行语言激励,让幼儿的情绪更为高涨,积极跟随教师展开一日活动,助力幼儿成长发育。其次,教师可借助引导教育,有效培养幼儿应对消极情绪的能力,促使幼儿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明确消极情绪的危害,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凸显主体意识,发挥主导作用,让幼儿具备明辨是非、独立自主的意识,促使幼儿在自我保护过程中,以正确的方式表达情绪,宣泄情感,使幼儿保持身心健康,将情绪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让自身的感受与认知得以拓展。与此同时,教师要结合幼儿的情绪表达途径,给予幼儿积极的引导与帮助,避免压抑情绪和消极情绪带来的影响,积极与教师进行良性沟通,帮助幼儿养成健康情绪管理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借助德育提升幼儿德行品质、道德素养,促使幼儿在情绪管理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自律意识,培养自制能力。在德育的助力下,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中,培养是非观念,形成自律思想,积极与同伴进行沟通和交流,可以敞开心扉与同伴和教师进行情感沟通,及时表达情绪,促使幼儿教师更好地对幼儿进行深度观察,让幼儿的心理活动与行为活动进行优势互补。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文梳理幼儿存在的情绪、行为等方面问题可得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从家庭教育角度出发,通过家园共育形式指导家庭教育,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教师还要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对幼儿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有全面认识,并且实施心理干预和行为引导,对不同幼儿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运用多种方法改善幼儿情绪和行为问题。

(左毓红)

3191500218586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情绪家长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家长错了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