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废为宝”活动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拓展和实践

2022-03-19王燕敏

家长 2022年1期
关键词:变废为宝手工美术

王燕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开展环保教育需要大量的废旧材料,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商讨,利用生活中无毒无害的纸盒、饮料罐、胶卷筒、纸板等废物,制作游戏材料,让废旧材料充分发挥其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美术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方面发挥显著作用。而材料作为美术活动得以顺利进展的载体,在美术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以往的美术活动材料大多是由画笔、画纸等常见的绘画材料组成,材料内容较为单一,难以实现对幼儿审美创造力和美术素养的培养。而生活中蕴涵丰富的活动材料和素材,将其与幼儿美术教学融合起来,能让幼儿充分认识并感知生活中的美,使单调、枯燥的美术教学变得精彩无限。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材料的拓展进行了有益尝试,美术教育教学材料的拓展和实践,主要是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可再利用的资源,在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运用美术手段就生活中熟悉的或可再利用的废旧材料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与教师、与同伴、与材料、与环境等互动,最大限度地让幼儿在体验创造中感受到乐趣,自信健康成长与发展。

一、研究缘起

“变废为宝”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泥塑、纸雕等立体造型内容。它要求幼儿用独特的眼光寻找自己生活、学习中合适的废旧材料,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运用多种手工制作进行创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以“变废为宝”的眼光看待各种垃圾,不能盲目、随意地丢弃,要看到它的深层次价值,最大限度开发它的价值。变废为宝是最大的节约。通过变废为宝鼓励幼儿从生活中寻找和发现各种废旧材料,充分利用废品的形状、颜色、质感等特征创作,使作品丰富、奇特,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手工制作是一种工艺创造活动,对各种形态利用材料进行加工,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幼儿美术学习与美术创造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可以利用废旧材料促进幼儿能用自己大胆的想法进行艺术教育活动,教师和家长提供多种多样可再利用的废旧材料,给予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开发幼儿智力及挖掘幼儿潜能,培养幼儿想象力及创造力。在以往的手工教学中仅局限在手工书,或简单撕、粘,很少利用生活中熟悉且宝贵的废旧材料进行加工,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学习,压抑了幼儿主动性,阻碍了幼儿想象力的发挥,从而失去了表达丰富想象的语言,失去了自由动手操作的乐趣,久而久之幼儿就失去了手工创造的动力。

二、目的和方法

(一)研究的目的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以培养幼儿美感为目标,以幼儿绘画、手工、泥工、纸工等组成的美术活动,手工活动又是人们用智慧和手进行创作活动的主要造型艺术活动,美术活动的典型特征是动手操作。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手工形式,以动手操作为特征的美术教育价值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手工活动是在美术教育中通过制作活动培养人多方面能力的教学活动。幼儿园手工活动是通过动手操作材料實现创作性艺术活动,是一种集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于一体的教育手段,可以培养幼儿选择内容、材料收集、材料分类、活动过程评价、动手操作以及想象力、创造力。

(二)研究的内容

第一,感知废弃物的形、色、材质的美感和潜在的利用价值,变废为宝。第二,能选择废弃物进行设计、组合与装饰,变废为宝制作玩具或装饰品。第四,材料收集、材料分类,创设手工活动环境。第三,探索活动方式,拓展材料,实践操作。

(三)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寻找资料,明确在手工教学中美术教育教学材料的运用方法。能运用理论指导课题的研究与实施,便于更好地按照实施计划进行具体研究。2.经验讨论法。设计、开展手工活动,体现拓展手工材料教育教学的理念。3.行动研究法。策划、组织各种形式的手工活动拓展实践活动。在欣赏中,体验废弃物的妙用及环保的作用;在合作创作中,体验实践的快乐;在选择与尝试创作中,学会利用废弃物的形、色、质进行创造性的组合装饰设计。除此之外,教师要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第一,体会废弃物利用的乐趣。第二,形成环保意识。

三、拓展和实践

手工制作是幼儿美术学习与美术创造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幼儿身心成长和思维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幼儿涂鸦期对绘画感兴趣,以搭搭、折折、撕撕为最大的快乐。因此,可以顺应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把握时机引导幼儿多进行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通过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养成观察及耐心细致的习惯,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形成立体空间观念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幼儿这一特点,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提供各种材料,激发幼儿兴趣

提供丰富的材料能让幼儿产生尝试的欲望,对激发幼儿制作兴趣起着重要作用。归类品种后主要有:纸盒类,如各种瓶罐、纸盒、包装纸等;蔬菜水果类,如菜叶、茎根须、瓜果蒂头等;日用品类,如纽扣、棉线、绳子、碎布、糖果纸、保鲜袋等;干果类,如瓜子、山核桃、花生、开心果等;豆类,如黄豆、绿豆、红豆、黑豆、豌豆等;乡土材料则是根据各地区特点灵活选用的一种手工造型原材料,如树枝、树叶、石头、沙子、泥巴、芦苇、种子等。废旧材料和乡土材料是手工操作活动非常重要的资源,它们大多来自教师、家长和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共同的收集,部分家长能积极配合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看见有可用价值的收藏起来送到幼儿园,这样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取之不尽的自然材料,可制作出许多妙趣横生的东西。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和生活用品,有目的地进行选择、修饰,制作成生动有趣的手工作品,以激发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如活动一:“会变的餐巾纸”创意手工制作活动,幼儿用自带的餐巾纸表达对手工创造的兴趣和热爱。材料准备:餐巾纸、水彩粉、糨糊。

操作过程:选择喜欢的颜色,黏出自己心中的图案,每组投放五种(红、橙、黄、绿、紫)组成,在废旧的酒瓶身上表达绘画活动感受。洋洋用了五种颜色黏出了一只狮子,但是少了黑色的眼睛失去了狮子王的神气,所以他立刻用红色黏出了狮子的眼睛,自言自语地说“狮子也发烧了”。这时贝贝的作品也成功了,圆圆的脸、短短的头发、椭圆形的身体,彩色餐巾纸黏土制成的小人栩栩如生地站在了透明的玻璃酒瓶上,洋溢着浓浓的童趣。

活动二:“有趣的果壳”

材料准备:西瓜子、葵花子、绿豆、红豆、黑豆、白胶

操作过程:1.激发兴趣→自由探索→欣赏作品→创作表现。2.自由谈话以分小组,找朋友进行自由谈话。3.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同伴的材料相互使用。活动刚开始,教室非常安静,幼儿在位子上急切地摆弄着这些豆类,兴奋地把选好的材料往准备好的“鳞片”上黏,可是没过多久,他们发现没有办法将小小的绿豆黏在纸上,因为白胶的黏性需要时间,在以往的手工活动中,固体胶干得比较迅速,另外,幼儿没有可使用的工具,眼看着白胶裹满了绿豆的身体。于是,笔者悄悄地将牙签、棉簽投放在他们的桌上,借助了工具,许多幼儿完成了“鳞片”,有的黏得满满的,有的瓜子和红豆手拉手,更有的用西瓜子黏出了一朵花,他们互相“炫耀”,自己成功了。

(二)给幼儿提供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

处处有教育,处处是创造,幼儿通过观察、探索、尝试能感到种类的丰富。利用身边热爱的资源和材料,通过教师和幼儿的创造,使生活和学习环境更加美好,这是我班美术教育的突出特点之一。学会了通过自己的创造让废旧材料发挥价值,幼儿会更加乐于动手去创造。这样的教育能让幼儿真正热爱生活,真正感受到和体会到美术的过程是那么有趣,并且通过精心选择、设计和安排,幼儿尝试和操作发现这些方法,实现了预期目标,得到了多种能力的锻炼。例如,让幼儿在使用不同的纸时,了解纸的软硬程度及易变形等特性;针对问题引导幼儿去探索,激发幼儿的艺术创造潜能。又如,鼓励幼儿大胆表达,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在相同的认知水平撞击出放松的话题,用绘画的语言交流展现智慧与真情。

(三)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展开想象

材料是静态的,但如果能细致地考虑材料的呈现方式,就能使静态的材料呈动态性,体现材料的高效性。1.材料的添加。只有新的东西才会带来新的发展、新的提高,当达成原有材料的目标后,我们采用添加的方法,递进或拓展游戏的内容和目标。如刚刚接触红豆时幼儿想象作品的能力有限,等幼儿掌握一种物品时,投放其他材料,引导幼儿采用多种材料进行组合,这就增加了手工游戏的乐趣。2.材料的组合。美术区里的手工角定时有新的材料投入,这些材料有的是教育活动的延伸和升华,有的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精心制作的。比如,“我和妈妈”这一美术活动,幼儿可以从家里收集各种彩色纸进行撕、黏组合,通过材料表达对妈妈的爱。3.材料的回归。各种废旧材料都能在幼儿手中变成创意的作品。用牙膏盒做成汽车,啤酒瓶盖做成轮胎,纸杯做成五彩的花,碎纸片装饰图画,废报纸做娃娃的头发、衣服、裙子,用一次性碗装饰成可爱的帽子,用橡皮泥做成蛋糕或小动物……这些作品都是幼儿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更是幼儿自信的表现。如何尊重幼儿的作品、如何鼓励幼儿的创造劳动,就是将这些幼儿稚嫩的作品回归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为环境和手工游戏活动增添绚丽的色彩。娃娃家摆放幼儿做的“蛋糕”,美工角粘贴着故事情景“秋天到了”,建构区搭建高楼大厦,纸盒做出的机器人、用纸盒做出的汽车行驶在宽宽的马路上……这些都成为班级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因此,材料的回归,不仅充分利用资源展示了幼儿作品,还增强了幼儿的成就感,让幼儿从中体会到游戏的快乐。

四、实效和体会

想象是思维的花朵,创造是艺术的灵魂,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身临其境。通过材料伴随强烈情感体验,幼儿在良好的学习和引导下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表现童心、童趣,幼儿天生就具有创造潜能,总能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待周围的事物,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探索、摆弄,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掘他们的创造本领,为幼儿提供劳动工具、材料和不同的创造形式。让幼儿选择,然后幼儿自然就能体会其中的乐趣并全身心投入创作中施展他们创造的本领。每个幼儿都有创造力,关键是教师如何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调动幼儿创造的积极性,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就自然而然产生灵感了。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陶冶幼儿的性格和品德,提高他们的艺术兴趣,丰富幼儿对艺术的感受和理解,避免过于追求效果。事实上,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要以创造结果体现生动与真实,因为那才是幼儿的真正要求,那样才能使他们得到充分宣泄与满足,发挥他们真正的潜能,作为教师应保护好幼儿的创造热情,他们对艺术活动产生信任的阶段,教师要好好珍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在手脑并用的实验操作中,多种多样的材料能直接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一)支持幼儿个性的创造

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幼儿对美的“原始认识”,在教学中减少灌输和强加成人的观点,以免抑制他们的个性发展,束缚他们的想象,凡是幼儿能做的,应该让他们去做,凡是幼儿能想的,应该让他们去想,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世界。

(二)美术教育渗透幼儿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拓宽幼儿知识面,带领幼儿用不同方式亲近田野、山水、公园等大自然可利用的材料,进行手工创作活动,如松果、狗尾巴草、水稻、小麦、番茄……利用采摘活动,采摘番茄等进行创作,幼儿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亲子配合完成。

(三)正确评价,鼓励幼儿积极创造

评价是一种强化内在的激励功能,能激发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鼓励他们参与活动,关注幼儿在创造过程中的表现,由于想象的创造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以采用自述、教师引导欣赏、同伴欣赏进行评价,使他们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在实施艺术的教学途径中,充分发挥了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通过具体事物鲜明的形象,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使其人格得到健全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的成长需要自由、创意、自然的发展,他们需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让万物都能成为美术创意的材料,在创意美术的活动中,要尽情发挥大自然、大社会赋予的神奇的天然资源,努力为幼儿美术创意活动准备各种各样丰富的材料,唤起幼儿创作的积极性并沉浸其中,尽显奇思妙想,让美术创意扎根在幼儿心灵的沃土中,使生活成为幼儿艺术创作的天堂。

(左毓红)

3367500218599

猜你喜欢

变废为宝手工美术
美术篇
“变废为宝”
手工剪纸
差错引领,变废为宝
转变视角,让应用文“变废为宝”
变废为宝,创新教学
手工DIY
珍贵的手工面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