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电子产品为健康成长赋能

2022-03-19陈文俭张家海

家长 2022年1期
关键词:电子产品陪伴家长

陈文俭 张家海

在大数据时代,网络上好玩的、好看的、好听的、健康的、不健康的,可谓无所不包,应有尽有。一个人如果沉溺其中,稍不留神半天时间就晃过去了。正如网友们调侃的那样:“我一天只玩了一次手机——早上拿起,晚上放下。”

包括手机在内,“包围圈”里的电子产品,不仅会让人误时、误事、误人情,严重的甚至会引发悲剧。据报道,武汉市一名8岁的男孩因沉迷玩平板电脑而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在江苏沭阳县梦溪公园,另一名15岁男孩边走路边玩手机,一脚踏空,坠湖身亡;更有一名学生因在晚自习期间玩手机,被值班老师发现后没收,其因索要手机未果将老师杀害……电子产品引发的类似悲剧不胜枚举。

那么,身处这个时代,作为家长,该如何因势利导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赋能,又尽量减少或避免电子产品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呢?

权衡利弊,达成共识,约法三章

家长如何帮孩子理性用好手机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的事例。那天,学校的《关于“五项管理”致家长书》下发后,小区里的一对年轻家长正让孩子自己拿着手机在百度上搜索“电子产品的利与弊”。通过查询,孩子看到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的文章《手机当“保姆”,孩子很受伤》。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这家人都认识到,电子产品的过度感官刺激,不仅给人身体带来隐性伤害,还阻碍着对孩子注意力的培养以及亲子关系的建立。通过共同学习教育部下发的“手机管理通知”,家长和孩子针对“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等规定也自愿达成了“依法治学”的共识。

手捧着孩子从学校带回來的《关于“五项管理”致家长书》,一家人商量着制订电子产品使用的“约法三章”:一是明确使用权限,规定孩子的手机可属于孩子个人所有,但保管持有人为父母、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成年人。需要使用时,应由持有人陪伴共同使用,使用完毕自觉归还持有人保管。二是细化使用范围,手机只能用于查询资料、家校沟通、询问疑难等学习成长方面,原则上不得用来玩游戏、看抖音和闲聊。考虑到游戏对思维培养的积极作用,在有父母或成年人的陪伴下,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共同分享娱乐。三是量化时间限定,综合“五项管理”要求,根据孩子上下学的情况,原则上每天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不得超过一小时。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既然“约法三章”,那么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应该一视同仁,严格遵守。尤其是家长,应该自觉做“一本有自制力的教科书”,真正成为孩子的榜样。

“权威”陪伴,亲子时间,学玩结合

家长为什么一定要陪伴孩子?与家长交流时,常常有家长无奈地说:“我说了,他就是不听。老师,他只听您的!”为什么会这样?有人说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一是把别人钱包里的钱弄到自己口袋里;二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到别人脑子里。教育就是这样,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要让孩子听你的话,需要在方方面面做他们的榜样,赢得孩子的认可。因此,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睿智的家长不应在孩子面前随意而为、任性而言,而应力求从自己言谈举止的点滴细节中做孩子文明礼貌和向善向美的典范。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一生最重要的事业。”的确,父母负责,孩子出色;父母严格,孩子自律;父母垂范,孩子受益;父母努力,孩子上进。一个家庭确定好“权威”陪伴者以后,陪伴者无论有多忙,只要孩子回到家,就一定要暂时放下手中的活儿,以孩子为中心——玩儿,陪着孩子一起玩儿;学,陪着孩子一起学。

丰富生活,转移兴趣,赋能成长

当今时代,绝大多数孩子处在一个被电子产品包围的环境中。触手可及的电子产品成了一道屏障,无形中把他们与外部的自然世界和父母亲人隔离开来。尽管互联网信息无所不包,但这些孩子却过着“两点一线”的孤立生活。

一位家长朋友自我反省道:“静下心来细想,独生时代的孩子之所以会喜欢电子产品,也是因为空虚无聊,不知道该干什么。”让孩子告别电子产品的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让孩子的课余生活丰富起来。比如爬山、郊游、游泳、读书、做家务、参观博物馆等,创造更多走到户外的途径,把孩子从虚拟世界带回到现实生活当中。课余生活充实了,注意力发生转移后,孩子自然就不会过多依恋虚拟世界了。

从长远来看,在“读屏时代”,培养阅读习惯是改变孩子不可多得的重要方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历无数,这是一个人成长的三个途径。试想,孩子爱上阅读,每天手不释卷,通过书籍他们能看到整个世界,思维和视野就不会狭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通过经典建立起来,他们的人生大厦就会通过崇真向善尚美而具备更加牢固的根基。

爱因斯坦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现如今,视频通话、网络购物、地理定位、扫码测温、购买车票……电子产品已经触及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想要一个“生在e时代,长在网络下”的孩子完全与电子产品隔离几乎是不可能的。电子产品也是一把“双刃剑”,唯有陪伴监管与自制力培养相结合,才能减少和规避伤害,从而最大化地为孩子的生活、学习及健康成长赋能。

(宋行军)

3685500218506

猜你喜欢

电子产品陪伴家长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小眼镜找朋友
关于电子产品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
“陪伴”等十二则
襄阳市区3~6岁幼儿电子产品使用情况调查
陪伴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