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科技防疫后时代商业银行数字化改革研究

2022-03-19刘嘉楠蔡纪丽王晨汤飞高旭

中国市场 2022年4期
关键词:金融科技商业银行

刘嘉楠 蔡纪丽 王晨 汤飞 高旭

摘 要:文章通过对疫情期间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危机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了在当今数字经济、防疫后时代下传统商业银行现行经营模式存在的弊病,表明商业银行需要通过金融科技手段进行业务升级、数字化推进的必要性,同时依据当前背景为商业银行数字化改革提出具体发展建议和经营手段,针对商业银行未来数字化发展道路提出憧憬和展望,以帮助商业银行业实现长远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数字化改革;防疫后时代;金融科技;开放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2)04-0027-02

DOI:10.13939/j.cnki.zgsc.2022.04.027

2019年年末至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我国及全球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冲击,导致社会经济供应链条断裂,从而引爆诸多潜在风险点,更危及了作为实体经济血脉的商业银行。为了应对疫情冲击,中国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明确要求金融机构要加强科技应用,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积极推动后疫情时代数字化的发展,提高线上金融服务效率。因此,商业银行进行线上化、数字化的改革和优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1 金融科技与数字化的含义

金融科技的本质就是金融的数字化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化,可以被简单地理解为“金融+科技”,即通过运用各类科学技术手段来创新传统金融行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而数字化就是把许多缺乏整理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据,并用这些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再转变为一系列的计算机语言,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统一的分析处理。商业银行通过对金融科技、数字化的融合与运用,为传统商业模式注入了新鲜来源,拓宽了业务模式和服务领域,更方便地给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能顺应后疫情时代下数字经济的发展。

2 疫情冲击下商业银行进行数字化改革的必要性

(1)商业银行长年累积的行业弊病充分暴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商业银行传统的金融服务难以满足新客群提出的新需求。首先,伴随着人口结构的更迭,“90后”“00后”成为商业银行未来要发展的重要服务对象,而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营销渠道僵化和服务模式单一的现状,显然落后于当今客户日趋年轻化、个性化、线上化的金融追求。其次,疫情后时代伴随着“内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承载着巨大消费潜力的中产群体成为商业银行客群争夺的重点,以往商业银行着重发展高净值客户的金融服务模式无法适用。

第二,商业银行整体大而不强,传统经营模式使得成本不断加剧。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虽全面完整,但大型国有银行占据了其近50%的整体资产,不利于民营银行及中小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更造成了中国商业银行业整体大而不强的长期局面。同时,在当今充斥着数字化和便捷化的时代,传统商业银行一贯依靠众多物理网点维系的线下经营模式和以零售、净息差为主营收入的盈利方式不断加剧着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且近几年一直存在的国有商业银行不断裁员的现状也表明商业银行不堪重负的成本压力。

第三,商业银行业内卷严重,金融科技公司崛起加剧行业竞争。近年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形成的金融科技已经逐步发展成熟,而随着余额宝、京东白条、P2P等各种线上理财产品的出现,其高收益、更便捷、精准服务的显著优势迅速赢得客户的青睐。同时伴随着阿里巴巴这类金融科技公司的崛起,可以更高效精准地为客户提供满意的理财服务。由此数字金融已逐步起到了金融脱媒的效果,金融科技在存贷理财方面的运用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四,商业银行大而不能倒,业内监管严厉限制创新发展。银行业牵动着整個国民经济的动态发展,因此银行业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其行业创新也受到各种规定的严厉约束。但是从近几年监管趋势来看,国家监管部门也在保证安全和“底线”的基础上鼓励商业银行不断进行技术变革和业务创新,以提升银行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银行业危机,监管部门正式提出疫情防控下建立“零接触银行”以加快商业银行数字化建设来应对危机。

(2)新冠肺炎疫情给商业银行在后疫情时代的防控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财务成本增加。疫情危机下,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被迫停工,线下主营业务几乎全部叫停,但人力成本、固定成本等刚性支出仍不变,同时还增加了抗疫用品、防疫救援的额外支出,加之在疫情影响下业务流失严重、资金流动性减弱、经济下行利息下降等盈利性活动降低,使得商业银行收入额大幅降低,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后疫情时代发展的财务成本。

第二,不良资产增多。在疫情危机的影响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各项运营风险迅速扩大,导致不良资产的积压。而形成这些不良资产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大面积的客户问题呈现出区域性特点,进而影响商业银行整体的资金运转和质量;二是在疫情期间经济艰难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需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经营困境、协助中央进行复工复产工作,而其服务的中小微企业也会积压形成不良资产。

第三,潜在危机激活。商业银行在正常经营的模式下,银行和客户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风险,而当处于经济上行周期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资金流通、业务运转抵冲和规避部分风险,但当处在疫情全面暴发、全球经济急速下滑的情况下,各种潜在的风险会加快暴露,甚至发生一系列蝴蝶效应,使商业银行的不稳定性成倍数放大,甚至引发银行挤兑和破产,乃至整个金融行业的危机。

第四,金融功能削弱。支持国民经济发展是传统商业银行最基础的功能,但处于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商业银行的信贷功能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实体经济的供应链断裂,而这一时期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信贷功能失效更是加剧了这一断裂程度。商业银行主要功能的停滞阻碍了产业链重组以及实体经济的恢复,从而直接影响到实体经济应对疫情危机的能力,严重削弱了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金融中介效应。

3 数字化大环境下商业银行数字化改革的推进与发展

伴随着后疫情时代的防控要求,加快线下业务向线上的迁移和升级,为客户创造一个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业务渠道,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真正的“零接触银行”“数字银行”。因此,传统商业银行需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改革推进:

第一,完善线上业务,积累线上客户。商业银行在线上化这条路线上要做好做全,不断完善线上服务业务,使得客户在线上能进行存贷款、业务查询、投资理财等基础业务。这时线上运行软件的可操作性和便捷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对于软件页面的设计应简洁明确,其次对于产品开发的标准应该更为严格,提高客户享受金融服务过程中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拥有更好的服务体验。同时,构建商业银行线上生态圈,为客户提供合适的资源和平台,发挥链接客户与金融资产部门之间的桥梁作用,增强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黏性,进一步扩大用户圈。

第二,加快金融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是商业银行数字化改革的关键,所以商业银行势必要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先。金融科技技术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结合和运用,能够极大地发挥金融科技强大的信息数据库,更精准地给客户定位,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理财服务。而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要解决现有系统和新科技技术之间协调性的难题,需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升级业务系统、优化运行系统、提高员工能力、扩大技术人才储备,从而与科技技术相适配,实现两套系统间升级的无缝衔接,提高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和业务能力。

第三,打造开放共享平臺,实现行业间合作共赢。在后疫情时代发展中,商业银行开发的线上App不仅要提供丰富的金融服务,也要涵盖客户的各项社会服务,如多家银行在App的显眼位置设置了“抗击疫情服务专区”,为客户提供线上的医疗咨询、口罩预约等非金融方面的服务。在当前背景下,商业银行积极构建开放共享平台,实力较强的大型商业银行可以开放更多的API接口,加强与第三方的合作,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化服务。同时一些中小银行可主动调整开放策略,以合作的方式融入更多非金融方面的服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客户的金融习惯,拓宽服务的边界,以达到吸引客户的效果。

第四,商业银行业务的数字化创新。在商业环境不断发展、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下,创新才是硬道理,要时刻走在发展的前端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如个人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中最基本的业务,商业银行应不断借助科技手段,加大对个人信贷业务的创新,把握国内外的金融市场环境,通过对客户各方面信息的整合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发出新型的信贷产品,形成有层次、个性化、有成效的个人信贷产品体系,实现个人信贷产品的差异化,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个人信贷需求。此外,商业银行还应该注重对创新成果的保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创新成果保护体系,维护自身的创新成果,切实保护客户以及自身的利益,实现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目标。

第五,通过数字化改进提升营销能力。数字化的运用将极大影响商业银行的营销能力和运营状况,在经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下,各大商业银行的业务都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利率进入下行通道,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显著下降。而通过数字化改革这一契机,实现与第三方合作或者自建平台,建立包括交易数据、社交数据、行为数据等各项信息的大数据库,增加自身数据的积累,同时提升自身的数据发掘能力,从而顺势提升商业银行的营销能力,更好地为客户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

第六,加强数字化风险的管控能力。部分商业银行已经通过数字化改革为客户提供服务,如“闪电贷”“快贷”等贷款服务,通过大数据进行线上分析,了解客户的信用记录以及资金使用情况等,为满足贷款条件的客户发放贷款,以实现客户对资金的使用需求。商业银行在数字化改革进程中应构建和完善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并以雄厚的技术力量为支撑,运用大数据收集目标客户具体信息,扩大信息的来源方向,加强数据的运作能力。同时增大信息来源范围,除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记录外,加强与第三方的合作,增加获取数据的渠道,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安全和稳定性。

4 商业银行数字化改革的未来展望

第一,商业银行整合并购,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还未落实到位,外资银行根基不稳,不管从金融行业现有的资质,还是金融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来看,成立金融控股公司是较为可行的方式,优势有三:一是实现范围经济效益,扩大商业银行的盈利范围,增强其应对风险的能力;二是要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从而提高银行的竞争力;三是利用控股公司放大资本的功能,来控制更大规模的资产,以达到规模经济效益。所以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会允许“集团混业、法人分业”的金融控股公司成立,进而成为金融组织的主要形式。

第二,通过我国“一带一路”政策,在国外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要想实现国际化就必须积极主动进入国际化大市场,进一步推动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入贯彻,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从长远目标看,发展全球化银行、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将会是股份制银行最终的发展方向。而从近中期看依然以国内为主战场,来应对日趋激烈的国内竞争。鉴于我国的股份制银行在国外知名程度较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经验不足、竞争力弱的地位,因此在走出国门后更应谨慎,利用“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行和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从而进军国际市场以获得更广阔的利润空间。

第三,开放银行是商业银行的未来。商业银行的发展阶段各异,划分开来就是:第一阶段以物理网点为特征,第二阶段是电子银行时代,第三阶段出现手机银行,第四阶段则将会成为“开放银行”时代。开放银行作为一种平台化的商业模式,通过和商业生态系统共享数据、交易、流程和其他业务这些功能,来实现银行新的价值。中国开放银行虽然起步很早,但它的市场影响力并不如预计的那样成功。在未来发展中,银行必须意识到唯有开放才能走向未来,要通过转变发展理念,依托金融科技进行原动力的创造,整合资源形成优势资源的互补,从而形成开放共享的数字金融新生态。

第四,生态银行是开放银行的进一步升级。2020年作为湖南首家上市银行的长沙银行提出了“生态银行”的概念,在这场以零售转型和数字化驱动为依托的生态经营路上,长沙银行于2020年9月月末资产总额比年初提升13.66%,达到6842.49亿元,资产规模进一步夯实。梳理长沙银行的生态银行转型之路,第一要点就是为实体经济的产业与投资生态服务,全方位推动零售业务的转型,并且逐步加深科技与金融、生态与场景的融合程度,来大力推进线上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体系的升级改造。商业银行未来发展要与生态相辅相成,打造极致的用户体验,以数字化手段满足用戶需求,从而吸引用户、赢得用户的信任,使商业银行在数字经济时代得以长远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岷峰.疫情危机与商业银行数字化对策研究[J].西南金融,2020(5):37-44.

[2]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科技发展与研究专委会,瞭望智库联合调研组.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调查研究[J].清华金融评论,2020(4):71-76.

[3]肖宇,李诗林,梁博.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银行业金融科技应用:理论逻辑、实践特征与变革路径[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0,35(3):92-105.

[4]郝斌.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2):63-64.

[5]谢绚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前景[N].中华工商时报,2020-04-30(003).

[6]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四大原因、转型现状、未来路径及实施步骤[EB/OL].https://www.sohu.com/a/391717389_120634663.

[7]易宪容,陈颖颖,周俊杰.开放银行:理论实质及其颠覆性影响[J].江海学刊,2019(2):128,289.

[作者简介]刘嘉楠(2000—),女,汉族,山西大同人,就读于山东工商学院金融学院;蔡纪丽(2000—),女,汉族,湖南益阳人,就读于山东工商学院金融学院;王晨(2000—),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就读于山东工商学院金融学院;汤飞(2000—),女,汉族,江西吉安人,就读于山东工商学院金融学院;高旭(1999—),女,汉族,山东泰安人,就读于山东工商学院金融学院。

3489501908231

猜你喜欢

金融科技商业银行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数字智能时代的供应链金融
金融科技发展对保险行业的影响研究
百度金融成立国内首家“金融科技”学院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宁夏平罗县城乡居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的关系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