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考评维度探析

2022-03-18王方国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育人政治

王方国

(1.厦门大学 教育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5;2.西华师范大学 党政办公室,四川 南充 63700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1]人才培养是高校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的一号工程,是高校的根本职责和核心使命,事关高等教育成败。立足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评估考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紧密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科学界定考评维度,着力打造政治强、业务精、能力强、作风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一、问题缘起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将“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2]。确立为教育评价改革的主要原则,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评价学校及其领导人员、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

从高校人才培养的实践来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先后召开,辅导员队伍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课程思政建设等齐头并进,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与此同时,2017 年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 号),明确提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指出要充分挖掘育人要素,不断完善育人机制,着力优化评价激励[3];2020 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 号),强调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加快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4]。这些举措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全体教职员工在立德树人中的目标和任务,也进一步强化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无论是课程思政、三全育人,亦或“十大”育人体系、贯通培养模式,虽从不同育人群体、不同育人板块明晰了立德树人的路径与作用,但在高校育人实践过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一定程度上仍主要依赖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能力和素养,他们的政治思想、品德修养、纪律作风、学习态度、能力水平等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为此,如何考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理应是高校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一环。目前,学界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绩效评价的研究较多。王学俭等(2022)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发展的新进路——元评价,认为通过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化、组织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元评价有序开展。冯刚等(2021)认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评价指标应注重适用性、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邓卓明等(2020)提出,评价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必须综合运用方向维度、内容维度、方法维度、过程维度、效果维度和创新维度,相互融合,系统推进,整体实施。但是,检索发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考核评价的专门研究相对偏少,且既有研究大多比较零散,主要是从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维度进行学理探讨。因此,深入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考评维度,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从实践层面看,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因工作内容相对明确,不同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应考评办法,但总体上看,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考评的指标过于繁琐,主要侧重于具体工作的量化考核,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素养这一重要指标体现不足,不利于提升队伍的整体水平,也必将影响育人实效;二是考评总体考量不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板块与领域间融合度欠缺,无法体现育人的整体合力,条块分割现象普遍。基于此,如何科学考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首先从考核的维度进行整体谋划,以匡正不良的考核倾向,科学确立这一特殊群体考核评价的指挥棒。

二、对象界定

在分析考评维度前,需要对考评对象进行概念界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即高校所有从事大学生德育工作群体的总和。从其具体构成来看,可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界定。广义上讲可涵盖高校所有教职员工,而狭义上讲主要指直接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等素质培养及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老师和管理工作者。本文探究的是狭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从相关文件来看,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究竟由哪些人员组成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对这一群体范围界定的权威性解读,目前仍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的规定为主,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5]这支队伍以专职从事为主,也有经过选拔和一定程序兼职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为加强专职队伍建设,教育部2005 年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2017 年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43 号令),2020 年印发了《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46 号令),对高校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内涵和职责任务等进行了专门界定,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而特殊的角色。

三、原则遵循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肩负特殊使命的特有群体,要从我们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我们培养的人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这个高度去审视和确立考评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正确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要牢牢把握党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是坚持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关系着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解决,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所在。[6]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是要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努力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宽厚基础、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关系着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解决

三是坚持学生主体。在教育引领大学生思想过程中,要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最富朝气、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特殊群体,思想政治引领要密切联系大学生成长发展实际,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既要高大上,又要接地气。要相信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要激发和尊重大学生完善自我、追求进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四是坚持与时俱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本身所具有的时效性,大学生本身所具有的时代性,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切实把握新时代新特征,不断研究新青年新特点。只有思想引领的步伐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走在青年的前列,只有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创新,才能在大学生思想和价值引领工作中源源不断地取得新成效、实现新作为。

四、维度分析

科学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考核评价,要充分体现这一群体育人的不可替代性和特殊重要性,充分考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历史重任应有的担当和作为,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情况,着重从贯彻和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和促进学生成长发展、创新和优化人才培养举措、增强和提升队伍自身素养等维度进行考量。

(一)以强化理论武装为先导,深刻把握育人要求,矢志育才报国守初心

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精研细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深悟透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特别是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守护教育报国初心,忠于为国育才使命。

1.围绕“培养什么人”,深入理解党和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深刻思考,多次走访高校、深入大学生中间,并在不同场合围绕高校人才培养,深刻阐释祖国需要什么样的栋梁之材、新时代青年如何成长成才,殷切勉励广大青年大学生如何追梦圆梦。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从“四个正确认识”到“六个下功夫”,再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到全国教育大会,再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系统阐释了新时代高校“培养什么人”这个首要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培养什么人”,才能确保我们的高校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更好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才能更高质量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2.围绕“怎样培养人”,系统掌握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路径方法

明确了育人目标,关键就在实施途径。近年来,从“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从一流大学建设中的一流人才培养到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从高校人才培养的“四个坚持不懈”到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从课堂教学、教材体系、理念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和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等各个方面,就“怎样培养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良方,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系统学习、深刻领会。同时,要善于吸收和借鉴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发展形成的宝贵经验,善于从自身的探索和实践中学思践悟,善于着眼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研判育人现状、改进育人路径、创新育人举措。

3.围绕“为谁培养人”,充分认识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意义和历史使命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7]我们培养人的目的就是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不断前进,就是为了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高素质人才,就是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此,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牢记“四个服务”,深刻领会人才培养的宗旨所系、本质所在、使命所然和时代所需,不断增强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引导学生自觉将人生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把个人梦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到一心向党、赤城为国,始终为党分忧、为国出力。培育时代新人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应坚决把牢“育才造士”的目标和航向,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二)以促进学生成长为根本,着力优化育人环境,践行立德树人担使命

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倾情投入培育时代新人的耕耘与实践,汇聚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展现“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行动自觉,不忘筑梦育人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使命。

1.牢固树立“以生为本”育人理念

以生为本就是要紧密围绕大学生的个体发展、成长成才和价值实现,不断调整和完善我们的育人思路和工作举措,达成最优的培养效果。教育引导学生立志、成长、发展、成才,首先要走进学生、认识学生,关键在以生为本、立德树人。面对深刻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多元价值取向、网络生态、文化冲突与融合等,引领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成才,需要研究掌握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行为特质、心理特性,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并在此基础上,着眼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和要素,切实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可以说,高校的全部工作,都应该围绕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一旦偏离了这个中心,就违背了高校育人的初心使命。

2.精心培育优良学风校风

学风和校风,是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直接体现,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根基和土壤。优良学风校风一旦形成,就如空气一样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引导和激励着学生勤奋学习、不断进步。学风校风培育是从理念到实践、从目标到举措、从管理到服务的系统工程,是目标引导与宣传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制度管理与行为规范、班级建设与环境优化、榜样示范与警示帮扶、全员参与与评估督导相互结合、共同作用的综合工程。善于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培育优良学风校风中的重要作用,把刻苦学习、拼搏进取的特质浇筑成校园的文化基因、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要从新生入学开始,明确学习目标,养成良好习惯。加强学风检查,严格学业监测。强化细胞建设,以室风班风促学风校风。注重榜样引领,选树学生骨干和先进典型。建立健全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育人网络,形成以管理促进学风校风、以服务维护学风校风、以环境熏陶学风校风的良性循环。

3.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

党政干部、学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等,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协同配合、同向发力,使育人工作实现闭环效应、形成有机整体。学校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要通过目标规划、组织领导、资源配置、制度建设、监督考核等为协同育人服务,促进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整体联动。强化部门协同,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方面求得最大育人公约数。力求资源协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育人资源、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崇尚鲜明的育人导向。推进制度协同,通过制度建设形成协同育人闭合回路。要贯彻落实好《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的通知》(教党函〔2019〕34 号)精神要求,切实履行办学治校和育人育才的责任担当,有效形成自上而下、深入一线、形成合力的育人工作机制。

(三)以响应时代召唤为动力,持续改进育人举措,不断提档升级求实效

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将持续改进的作风和理念融入育人实践全过程,始终立足时代需要、学生特点和育人实际,不断适应新形势、满足新期待,客观审视不足、理性面对差距、积极优化举措,保持开拓进取初心,牢记创新发展使命。

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举措

创新开展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激励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政治品格,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实施新举措。持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精神家园。不断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教育引导与自我成长相结合,科学构建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分层分类培养,科学把握重点培养与普及教育的关系,结合行业特征和学生发展实际,增强育人针对性、创造性、实效性。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善于把握时代要求,善于借鉴他人先进的育人理念。

2.强化新媒体新技术运用

伴随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原住民”,网络生活方式对他们的认知、发展以及价值观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应客观理性看待网络时代面临的育人挑战和契机,克服弊端,发挥优势,加强运用。树立互联网思维,深刻洞悉网络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生活习惯,积极打造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网络资源、网络媒介、网络平台。着力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坚持正确导向,发挥平台优势,加强内容创新,不断强化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切实让网络成为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师益友,成为他们自主探索未知世界和丰富提升自我的窗口。组织专门力量,大力发展“互联网+”“智能+”教育,建设优质开放共享的思政课程。不断增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育人本领,加强自身学习,熟练掌握各类线上教学资源,坚持用好各类自媒体、公众号等育人平台。

3.优化学生教育管理服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根据学生特点、时代需求和育人实际不断升级换代,不断提升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加强高校党委对育人工作的领导,推进高校育人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育人工作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坚持严格管理与精心爱护相结合,严格校规校纪,强化关心关爱,推进精细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推进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心理育人。用好国家资助政策,实现资助育人。要在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中时刻反观自身、检视不足,时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孜孜以求、优化改进,使教育管理服务的点点滴滴都能转化为学生成长进步的阶梯,评优争先和奖助贷补的每一个荣誉每一分钱都能转化为学生励志远航的动力。

(四)以加强自身建设为抓手,不断锤炼育人本领,忠诚履职尽责作表率

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不断激发自身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坚强有力的育人担当,时刻保持育人的激情与梦想,努力做到政治坚定、品德高尚、充满情怀、业务突出、作风优良,树牢理想信念初心,坚定干事创业使命。

1.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清醒头脑

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首要在于政治上强。政治品格塑造是人才培养一以贯之的重要遵循。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着力提高学生政治素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牢记自身的育人使命,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坚持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切实掌握并运用好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培植精神家园。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在课堂内外弘扬时代主旋律、凝聚教育正能量、唱响中国好声音。

2.增强业务素质,提升履职能力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核心在于业务上精。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辅导员、班主任,都要坚持把教书育人作为第一责任,把育人成效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要围绕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业务能力、勤勉的工作态度、科学的育人方法等方面的素养和要求,强化学习,加强培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坚持内外兼修、全面发展,争当“四有”好老师,以高尚品德、扎实学识和过硬本领“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8]。注重教学相长,善于在教学实践和教育管理实际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切实把握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和发展态势,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奋力走在时代前列。

3.强化师德师风,切实以身作则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根本在于作风上正。“师者,人之模范也。”要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在健全组织机构、压实主体责任、优化管理职能上下功夫,为教师队伍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有关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切实执行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大力弘扬潜心育人、言传身教、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师者品格,向李保国、黄大年、钟扬等立德树人先进典型学习,争做德高为范、默默耕耘的新时代人民教师。

五、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担负着组织、管理、实施、检查、督促、总结、评价等各项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能否完成这些任务以及能否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9]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设计是落实育人制度、检验育人成效、强化育人职责的有力抓手,也是推动育人水平持续提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重要手段。要坚持问题导向、育人导向、发展导向,在整体考量考评维度的基础上,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不同性质和育人要求,科学制定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增强育人自觉、激发育人担当,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切实为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为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供强力支撑,确保我国高校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大学前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