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调查研究观中的“人民性”探析

2022-03-18单连春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人民性调研总书记

周 健 单连春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南京 211100)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中央工作时都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号召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形成了一系列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而人民性是习近平总书记调查研究观中最为突出、最为根本的价值特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面对当前复杂的形势和任务,认真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与实践,深刻把握人民性这一精神特质,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总书记调查研究观人民性的形成基础

(一)“民本思想”的文化基因。民本思想发端于夏商周时期,《尚书·夏书》有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随着后期的发展,孔子的“仁爱”、孟子的“民贵君轻”、老子的“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和墨子的“兼爱”等构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儒家的民本思想,更是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在古代优秀传统民本思想这个整体中,总的来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由对人民重要性的认识产生贵民敬民思想;由对如何发挥人民作用的认识产生用民利民思想。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以往的统治者们都没有贯彻好民本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形成了新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由工具变为了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本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最宝贵的元素,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方针是一致的,必须继承和发扬。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关于“人民”的经典叙述,调查研究观中的“人民性”体现了他的为民爱民情怀。所以说,习近平总书记调查研究观中的人民性可以从中国文化的积淀中找到其形成发展的文化基因。

(二)群众史观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各个方面都坚持和体现了群众史观的基本思想。马克思的群众史观为我们揭示了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力量,那就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它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如何使我们的事业获得成功,关键就在于能否掌握人民群众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人民群众是共产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共产党最基本的一条经验是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1]可见,人民群众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具有至高无上的位置,人民至上的理念深刻地体现在他治国理政的思想中。党的十八大结束后不久,党中央就颁布了八项规定,其中第一条就是“改进调查研究”。在改进调查研究中,习近平总书记就一直强调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查研究就是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多年来,他一直将群众史观的基本原理运用到调查研究中去,对调查研究做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自己的调查研究观。群众史观为习近平总书记调查研究观人民性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初心和使命的价值源泉。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调查研究观人民性形成的价值源泉。中国共产党一直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忘记这个初心和使命,我们党就会改变性质和颜色,就会失去广大人民的拥护,也就会没有未来。党的初心和使命归根到底就是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但是人民究竟想要什么,并不是我们拍拍脑门子就能清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我们就可以了解到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最需要党委、政府干什么”[2]。习近平总书记在调查研究工作中,时刻谨记党的初心和使命,把人民的实际需要牢记在心里,并且尽最大努力满足群众的一切需要。党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是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去实现,就是要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和实践深刻地体现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一切调研工作的宗旨归根结底是为人民服务。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习近平总书记调查研究观人民性的形成提供了价值旨归。

(四)基层工作的实践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调查研究观人民性的形成和他的基层工作实践是密不可分的。习近平总书记在15岁时就去梁家河大队插队,七年的知青岁月,让他在黄土高原上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深刻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后来回忆到:插队岁月让他“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3]。1982年到1985年,在正定县工作的三年多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注重调查研究,他还要求领导干部要经常亲自下基层做调研工作。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的几年工作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正定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政起步的地方,他当时的同事在后来接受采访时指出:“他后来很多思想,都可以在正定工作中找到源头。”[4]习总书记调查研究的人民立场可以说也是发端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后来在宁德、浙江等地工作的展开都是从基层调研开始,而且几乎跑遍了所有县区,在调研中一直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从梁家河大队开始,到正定、宁德、浙江等地方的基层工作经历深刻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调查研究中亲民、爱民的情怀。直到他担任党的总书记,还非常注重以人民为中心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观人民性的形成正是得益于以前的基层工作实践。

二、习近平总书记调查研究观人民性的重要体现

(一)“拜人民为师、亲力亲为”的调研态度体现人民性。

1.调查研究必须拜人民为师。毛泽东同志在很早就指出,我们要以“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态度去做调查研究工作,没有这种基本态度,调研工作是一定做不好的。这也成了我们党做调查研究工作的基本态度。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搞调查研究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虚心求教,做群众的学生,做群众的朋友”[2]。调研工作是要去了解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而只有在群众手里才能获取第一手材料。习近平总书记相信人民群众是最有力量和智慧的,坚持认为在调查研究中必须以民为师,虚心向人民学习,这样才能掌握科学决策的依据。这种态度深刻反映了他对人民群众的极大信任。

2.调查研究必须亲力亲为。调查研究不是让人民填问卷、自己坐在办公室听下级汇报的过程,决策者必须要亲自上前线去看看。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中央每一位同志都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亲自查看、亲自体验。”[5]没有在第一线的亲自体验,没有与群众的深入接触,如何能够制定有益于人民的政策和措施呢?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带队奔赴武汉、浙江等地,调查研究疫情实际情况,再根据最新资料做出科学决策,从而保障了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对打赢疫情狙击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亲力亲为”的调研态度充分体现了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二)“不折腾、不扰民”的调研作风体现人民性。党的十八大之后不久,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其中关于改进调查研究的规定对调研作风有着很大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调查研究中严格执行了这些规定,其调研作风充分彰显了他调查研究观中的“人民性”。

1.轻车简从不扰民。做调查研究不是要出门显威风,而是联系群众、为民办事。习近平总书记在调查研究中一直是轻车简从,不搞大部队同行,不允许地方安排人民群众迎送,坚决杜绝大搞排场,铺设迎宾地毯、摆放花篮、大肆悬挂标语横幅等是绝对禁止的。总书记绝不允许在调查研究中乱折腾,坚决杜绝浪费大量民力和财力的行为,这种作风深入的调查研究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典范,形成了“头雁效应”。

2.减少管制不扰民。习近平总书记在调查研究中,一般情况下会禁止当地封路和清场闭馆,绝不允许有关部门做出一些干扰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行为。如果每当有领导干部下基层搞调查研究,交通受到管制,大部分场馆被关闭,那么这就会干扰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以至于老百姓非常反感领导干部来做调查研究工作,调研必然难以有效开展。搞调查研究是要解决人民所遇到的问题,而不是给人民制造问题。

(三)“语言朴实接地气、扎下身子心连心”的调研方式体现人民性。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被运用到各项工作当中。在调查研究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贯彻落实群众路线,使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与群众聊天,扎下身子融入群众的生活,深刻体现了他调查研究观中的“人民性”。

1.语言朴实接地气。领导干部在与人民群众接触交流时,如果使用群众听不懂的语言,就会影响调查研究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疏离群众,或者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1]在调查研究中,他使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与他们交流,对群众嘘寒问暖,人民听得懂也愿意听,而且还能瞬间拉近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习近平总书记朴实、生动的语言体现在很多方面,如“中国梦”“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等。调查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如何从群众中来?前提就是人民群众非常愿意和你交流分享,有群众的积极参与,这样的调研就离成功不远了。

2.扎下身子,融入到人民群众生活中。人民群众的心中有杆秤,群众在领导干部心里有多重,领导干部在群众心里就有多重。当领导干部扎下身子与人民群众交心,人民就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6]总书记在调研时,总是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亲自体验人民群众的生活。他时常走进老百姓家里,摸着老百姓的棉被亲切地问他们暖不暖,尝尝老百姓家中的水甜不甜,与老百姓坐下来一起喝茶谈心。总书记在调查研究中,与老百姓在一起时其乐融融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因此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平民书记”。

(四)“探人民之需、解人民之难”的调研目的体现人民性。回顾历史,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让人民过上幸福的日子。同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调查研究也是要弄清楚人民心中所想和解决人民忧虑的问题。为人民服务的调查研究目的生动地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调查研究观中的“人民性”。

1.调查研究旨在探究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随之人民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7]习总书记将调查研究概括为“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这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做调查研究和为谁做调查研究的问题。探究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是我们做调查研究的动力源泉,因为这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前途命运。总书记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调查研究中深入到群众生活中去,把群众的诉求牢记在心里,最终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

2.调查研究的成果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要想做好调查研究,必须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必须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8]一方面,我们在与群众密切接触中抓住了群众最急、最忧的现实问题,就要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见和方案。另一方面,调研意见和方案必须再回到群众中去,把这些意见和方案融入到群众生活中,在群众的实践中检验其正确性。人民是调查研究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高评判者。调查研究—人民实践—调查研究,经过这样的不断循环往复,调查研究的质量才会不断提高,人民的现实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群众也才会更具获得感。

三、习近平总书记调查研究观人民性的当代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的调查研究观对提高领导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人民性这一精神特质清楚明白地告诉领导干部做好调查研究的关键就在于“人民”。首先,提高调查能力重在“亲民”。调查研究必须亲力亲为,领导干部要亲自去查看,亲自去体验。只有真正与人民群众相接触,与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才能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了解群众所急所忧所盼,从而号准群众需求的脉搏。其次,提高调查能力成在“深入”。涉浅滩者见鱼虾,入深水者观蛟龙。调查研究切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以偏概全。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打井式”调研,获取最精准、最全面的消息,最后得出作为决策依据的调研结论。最后,提高调查能力贵在“民心”。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工作中只要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那么调研工作就会事半功倍。如何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关键就在于是否同人民心往一处想,是否真正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在调研工作中,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立场,人民必然会将领导干部放在心中,愿意尽最大努力配合调研工作。

(二)有利于增进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党就会失去强大根基。习近平总书记为人民服务的调查研究观对于增进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首先,党与人民群众是鱼和水的关系。人民就是我们党的强大根基,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党就会失去未来。调研中与人民亲切交流,可以迅速拉近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调研得到人民的支持,就犹如鱼之得水,工作效率必然提高。其次,党与人民群众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在调研工作中,领导干部首先要明确一个宗旨,那就是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才是国家的主人,公职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必须要摆正这层关系。如果谁以“官老爷”身份做调研工作,那么必然就会栽跟头。最后,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做调研工作必须要摆正自己的态度。人民群众有着极高的智慧和力量,必须随时拜人民为师,虚心向群众求教,甘当一个小学生。在调查研究中向人民群众学习,永远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三)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生活过得好还是不好,人民群众是最有发言权的。总书记的调查研究观从始至终一直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人民作为调查研究的依靠者、享受者、评判者,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会不断得到增强。首先,人民是调查研究的依靠者。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就是因为依靠了人民。人民群众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最大依靠力量。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做调查研究,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其次,人民是调查研究的享受者。我们党始终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调查研究就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与人民群众倾心相交,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领导干部必须在调研中以最大努力尽为民惠民之职责。最后,人民是调查研究的评判者。时代是出卷人,公仆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民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高评判者。调查研究的质量如何,最终是要看人民的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人民利益有没有得到保障。总之,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一切调查研究工作的力量源泉。

猜你喜欢

人民性调研总书记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立法人民性的四条实现途径
总书记的告诚